行与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和知的辩证关系
首先我查了一下行和知分别得含义。

知,是知觉和知识的总称。

知是对自然界和社会感知的层次,可以是感官的认识,形成感官经验;可以是抽象认识,通过学习前人的见识和行为作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识。

通过知的过程,要形成一个人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则是无限的,穷其一生,所认识到的不过是无限世界中有限的部分。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行,是人在自然界、社会和环境面前采取的维持生命的活动或与周围各种关系相互影响的行为作法。

人是自然界动物中能够自己制造劳动工具,主动用劳动去改变自然界的万物之灵。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生命只要存在,就必须进行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繁殖等活动,所以人的活动是绝对的。

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行先知后,有的认为知先行后,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同一原理,后来,到宋明理学时期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而有的说法知难行易,有的说知易行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理论上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心里也可以是清清楚楚,但是,真正的用这样的意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大相径庭。

这就是所谓为的“纸上谈兵——空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兴起的玄学崇尚空谈,直到隋唐盛世和宋明理学时期,在士人阶层和所谓的名士阶层,也还一直有空谈的习俗。

而到了明朝,更成为理学发展到高峰,多少不可一世的名士,甚至可以傲视皇权的,可是当明末清初大变局不可避免的发生,面对外族入侵需要保家卫国的形式束手待毙,出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自嘲。

当时以王夫之、顾炎武等有识之士提出了抛弃空谈,经世致用的主张,要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这个阶段以及到清初民国时期面对外国侵略,有识之士的观点普遍就是知易行难,认为要抛弃空谈无用的知识。

而相对的,当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外国的洋枪进攻广州的时候,清朝的广州提督为了破掉阳强的妖法邪术,还要军民用童子尿、妇人血、鸡血狗血来对付洋枪,两种文明不啻悬殊两重天!当接任林则徐的满人贵族绮善在朝廷大放厥词,说什么洋人吃生肉,离不了中国的茶叶和大黄,如果条朝大国一旦禁止出口茶叶和大黄,洋人在世上就活不了。

这种朝廷执政者的世界观,如何能跟上时代潮流?这不是真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知难行易啊!如果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的局面状态,认识到闭关锁国的危害,认识到世界发展的潮流,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认识到科学和民主给西方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那我相信现在的中国必定更加繁荣富强。

以上的两个例子证明了,行和知在客观上其实没有什么鲜明的先后、主次顺序,它们是相
辅相成的。

它们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以主观意思来确定的,总结的说,我认为知与行的关系应该始终围绕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进行。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与此同时,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而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一生就是知与行的社会实践,人的认知去指导行为,而人又在行为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知。

人的认知是对所有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带有主观色彩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总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片面、有些肤浅,但有句话说得好“存在的必有其合理性”,所以这些认知也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只有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主观意识自相矛盾,或者在知道自己行为时出现错误了,人才会意识到其认知的片面和各种错误以及漏洞,才会加以纠正,形成新的主观认识。

人们的认识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生命一出生开始,人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知和行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世界的感知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命的活动和影响周围自然界的活动,在感知和学习的过程中有行,就是用脑去记忆和整理思维;而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知的过程。

所以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是紧密不可分的,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知与行是相成相长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知识要能熟练运用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完成;而实践必须在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前途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而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充分的利用行和知的关联性。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去积极实践,这样不仅自己验证理论,还更充分的理解了学到的理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