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备课”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很认真地准备了一堂课,在上课时学生们却不认真听课,细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无法推进。学生上课时没有激情,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抑或一堂课上的很有激情,却上得很拖沓,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教学效率不高。如此一来,如何有效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思考,有效备课逐渐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我想,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应是老师们备课时最先要思考的问题。第一课应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的几点认识。
一摸清底子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每当自己接手一批学生时都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情况。只有明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才可能从容面对全班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结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修改后的课堂教学,才能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按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活动,以求得各类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促使优等生更加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后进生在心理上也会感到教师也在时时注意和关心他们,以增强他们赶上全班整体水平的自信心,从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二吃透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吃透教材不仅是对教学的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现实的理解,应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首先,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找准各时段的学科总体教学目标。其次,要纵观整册教材,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自己的教学预期目标。再次,要全面掌握学校已有的能为本教材教学提供的所有教学可利用资源,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编写教案
这里所说的编写教案,决非是抄写教案。虽说写教案不等于备课,但备课绝不可能不写教案。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工作,教学这项系统的工作更是如此。当我们摸清底子吃透教材之后,必须把自己确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梳理成章记录下来。这是教师的先期备课工作。
四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应是教师每篇课文、每堂课上课前的备课。是对自己已编写的教案进行二次梳理。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学情,围绕课程目标小范围地修订自己的教学方案。
1.课前备课的方法。第一,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
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第二,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第三,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第四,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第五,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2.让教学变得扎实有效的方法。第一,设计质疑课题小问号,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怀素写字》一课,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再由课题质疑,“怀素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要写字?他的字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
第二,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从开始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可采莲,何田田!戏”。于是引导学生带着它们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容易些,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来找到答案,在阅读
中发现新问题,他们会有成就感,阅读的兴趣也相应得到提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第三,抓重点词句,扎实有效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设计悬念,激发探究兴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例如,教学《雾凇》一课,初读后充分感受了雾凇的美,课结束时抛下话题“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的乐趣、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当我们把业务的成长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大快乐时,我们会热衷于精心备课,并以教案的形式记载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足迹。时空会因我们的努力变得充实而精彩。我们会因此而更多地享受到教育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