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元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 制,又推行其本民族制度。元朝初建时,也曾令在京士 庶剃发、改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 男子多戴耳环。到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相间的士人 的服饰也就各从其便了。妇女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 衣,戴皮帽;一般人则用羊皮和毳毡做衣冠材料。当时 的袍式宽大而长,常用作礼服。元末,因贵族人家以高 丽人的装束为美,又流行起仿高丽的衣服、靴、帽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9. 清代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曾下令:“有效他国(指汉 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清代又逼令官民剃发易服,按 满族的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改服。服饰制度坚守旧制,尤其在男子服 饰上,保持满族特点并延续了极长的时期。尽管清代三令五申废除 明代服饰,但其官服上的补子仍采用了明朝的样制,妇女头上所缀 的金凤、金翟也仍承前制。清代的官服等级差别主要反映在帽子上 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上。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 但也不甚明确,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 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为上衣下裙。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4.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 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到了中原。同时,大量汉 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 子为主。襦、裙也可作为礼服之内的衬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 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 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如西方色彩学的“变异”长处、 服装与化学工艺技术等,都需要我们去吸取、去引进,做到洋为 中用。特别是目前国外纺织技术,如非织造布技术的引进,将对 我国服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5. 隋唐
隋统一全国后,重新厘定汉族的服饰制度,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 南统一而带来的北方民族服饰形制的影响。只是到了唐代,才以其长时间 的统治,加上其强盛的国力,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后世冠服 制度之经道,同其社会一样,呈现出繁荣景象。内地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 频繁,各民族杂居内地的也很多,因此,内地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唐代的 文物中见到。隋唐时妇女的日常服饰是衫、袄、裙,多见上身着襦、袄、 衫,而下身束裙子。裙子以红色为最流行,其次是紫、黄、绿色。唐代妇 女的鞋子多将鞋头做凤形,尺码同男子相似。宫人侍左右者均着红棉靴, 歌舞者也都着靴。妇女的日常服饰名目繁多,有袄、衫、袍、腰巾、抹胸、 裙、裤、膝裤、袜、鞋、靴等。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一、 中国历代服饰文化概览
若从古典中寻找,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归结于三皇五 帝,如战国人所撰的《吕览》和《世本》记述,黄帝时“胡曹 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衣裳”。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 对照,这个时代应该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 公社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 等,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我国甘肃出土的那个时期彩陶上 的陶绘,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8. 明代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 又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姓服饰、 内臣服饰,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至极,就连日常服 饰也有明文规定。如崇祯年间,皇帝命其太子、王子换青布棉袄、 紫花布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戴皂布巾,装扮成 老百姓的样子出面活动,可以由此推知当时平民百姓的衣饰。明代 规定民间妇女服饰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 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代的衣 衫已出现使用纽扣的样式。明代妇女的鞋式仍为凤头加绣或缀珠, 宫人则着刺上小金花的云样鞋。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1. 殷商
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物质上有许多物质文 明的创造。从甲骨文中可见的象形文字就有“桑”“茧”“帛” 等字样,可证明农业在当时的发展。又从出土的商代武器铜钺 上存有雷纹的绢痕和丝织物残片等,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的高 超和精湛。在殷商甲骨文中可见王、臣、牧、奴、夷及王令等 的不同服饰,说明衣冠服饰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开 始打上了时代烙印,成为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 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促使服饰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3.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不全遵守周朝的制度。七雄崛起,各 自独立。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而与其他六国有差异外,其他六国均因 各诸侯的爱好和习惯,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各显 风采。例如,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均着珠履,卫王宫的卫士穿 黑色戎衣,儒者的缛服采用长裙褒袖、方履等。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三、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5 000年共 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 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传承其 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质量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的关键。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然而, 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主流的“和谐协调”文 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 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最大 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社会、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 则;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等。这些优 秀文化都应传承,继而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二、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的历史发展形态
中国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衣冠王国”的 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 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 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轨迹,中国服饰 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 形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人们茹毛饮血,大多赤身裸体,不 存在服饰。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 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大约7 000年前的 仰韶文化产生了纺织,先民们开始用石陶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 捻成细线,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到了殷商时代,随着蚕的饲养、 人们对丝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纺织机的进一步改进,丝和皂出现, 提花装置被发明,制造出了精美瑰丽的丝绸,服饰文化基本形成。 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中,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形态文 化,男耕女织,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穿什么是什么,所 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形式。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2. 西周
西周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 ,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丰富。青铜器铭文中, 有关服饰的记载有“虎冕练里”(毛公鼎)、“女 裘宝殿”等。随着等级制的产生,出于对上下尊卑 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服饰上,有 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等。这 些服饰适应了从天子到庶民各个等级的需求,甚至 被沿用于自商周以后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衣冠服饰成了统 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中国自西周起就产生了完整 的冠服制度。自天子以至卿士,服制各有等差。同时,在统治机 构中,还专门设立了“司服”一职,专门掌管服制的实施,安排 帝王的穿着。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冠服制度被 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法治”与“德 治”并举,自此,帝王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等 级制度日益严格。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6. 宋代
宋代时,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 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据《资治通鉴》记载: “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可见, 南宋京都也推崇其他民族的衣服。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 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 锦、绫、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以石 榴花的红色最引人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 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谢谢观看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的基本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 大区域的国家,但更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服 饰文化的追求必然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 任何简单划一的做法都将影才能适应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