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健康与应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人心理健康与应激
2.1 概述
军人职业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任务艰巨、机动性和危险性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军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军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始终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心理健康状况是衡量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维护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情感、气质和性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不仅是军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预防过激行为及犯罪的需要。
2.1.1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各种环境,并经受得住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这里强调的是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强调了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一致性。它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2.1.2 军人心理健康
军人心理健康与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有联系也有区别。由于军队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要求比普通人的标准要高。军人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能、智能和军事技能,还要具有适合于军事环境的健康人格,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战争环境,在军事训练、学习工作和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心身状态。
2.1.3 军人心理健康的评定
关于心理健康的评定,国内外的提法较多,主要是以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行为、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来确定。
2.1.4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就是指导部队和军人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军人心理健康,以适应部队的需要。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军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军人应积极参与,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位,要注意主动学习和参与心理训练。
2.1.5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增强适应环境的心理准备
青年入伍、战士入学阶段,面临着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的大变迁,少数人由于个性的缺陷和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出现焦虑、恐惧、退缩、软弱以及多愁善感的心态,产生心理的消极防卫,甚至导致中断训练和学习。为此,新战士和新学员在新的环境中要积极、主动改造自身,以尽快适应环境,防止心理障碍出现,逐渐使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达到统一。
2.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战士入伍和学员入校后,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相互间进行着竞争和对比,各方面比较敏感,既可因自己的优点而感到满足,也会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自卑。因此,应当正确认识、不断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紧张是心理失衡的重要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能与大家和睦相处,感情融洽,彼此获得关怀、信任和支持,通过情感交流能增强自信心。性格孤僻者,一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缺乏彼此间的交流,对周围人常有厌恶、怀疑、孤独甚至恐惧等情绪。青年军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一般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否则,不仅妨碍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可能影响部队内部团结,削弱部队的凝聚力。
4.培养自我调适能力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青年军人总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大部分人在面临现实矛盾时,能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但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差异,同一生活事件对不同的人产生挫折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过分自信者,挫折感就强。心理障碍和行为失常现象多发生于对挫折耐受力差的人,如生活中很少受挫折的人,他们会因挫折而变得冷漠、孤独和自卑。这类人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个体的自控、自调能力,遇到挫折情境亦可采用“渲泄”、“转移”等心理补偿的方法,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从而保护自己,增强面临重大压力时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
5.提高对复杂军事活动应急的耐力,以适应平战时军事环境和军事生活。详见战时心理防护。
6.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对预防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及犯罪的发生,保障正常的训练、生活、工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若有心理障碍应去“心理咨询室”,通过与咨询者的交谈接触,疏导自己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痛苦,缓解心理紧张和矛盾,并分析心理障碍的原因,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每个军人应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特征,避免心理异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