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课后训练(1)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课后训练(1)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2.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A.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都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相关细胞分化前后都能够识别抗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产生物质使靶细胞裂解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释放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4.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5.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6.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7.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能力提升8.(山东济南高三调研)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B.艾滋病是HIV攻击人的T细胞引起的,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D.人类的感冒、肝炎、白化病等都与人体的免疫低下有关9.(学科综合题)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

A.溶酶体B.汗液C.口腔黏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2.4免疫调节有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2.4免疫调节有解析

免疫调整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答案:选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则是其次道防线。

2.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忱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选B艾滋病可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播。

3.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首次进入人体时引起的反应是()A.浆细胞增殖分化B.淋巴因子与其结合C.记忆细胞增殖分化D.B细胞增殖分化答案:选D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结合,B错误;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在二次免疫过程中,C错误;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首次进入人体时,会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D正确。

4.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B.细胞一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答案:选C分析图示可知:细胞一为B细胞,细胞二为记忆T细胞,细胞三为记忆B细胞,细胞四为浆细胞。

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为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②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项正确;细胞一即B细胞,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成细胞四(浆细胞)和细胞三(记忆B细胞),B项正确;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记忆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在二次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3节免疫失调( ) A.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过敏反应B.当过敏原进入机体,会被血清中的抗体结合,从而引发过敏反应C.过敏反应通常具有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D.过敏反应中,抗体敌我不分,攻击自身的组织成分2.[2023·湖北武汉高二校联考模拟]广西一小朋友因食用未见过的青色果子,吃完2~3分钟后出现过敏反应,嘴唇肿成“腊肠”的形状。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退时唇部的组织液渗透压比血浆的渗透压高B.很可能诱发物质是过敏原,此前应该接触过C.食用后,过敏原从小肠吸收运至唇部出现水肿D.外来物质直接引起唇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下降3.巨大荨麻疹又称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首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引起巨大荨麻疹B.巨大荨麻疹发病时,免疫细胞的活动增强C.巨大荨麻疹患者的子女也很有可能患该病D.巨大荨麻疹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完全相同4.春季,一些人将柳絮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皮肤上也会出现瘙痒的症状,这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就可以表现出过敏症状B.过敏反应的症状表现很快,通常接触过敏原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反应C.不同人的过敏症状不同,这可能和家族遗传有关D.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说明了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5.在注射青霉素前需进行皮试,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青霉素的抗体,对青霉素过敏;反之,则说明患者体内无相应的抗体。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人体来说青霉素相当于抗原,使用前需进行皮试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说明其不是第一次接触青霉素D.若患者首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6.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

这种现象是( )A.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B.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偏弱C.机体免疫自稳功能过强D.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7.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与人肾小球基底膜的外侧存在共同抗原,故链球菌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具有共同抗原的肾组织发生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2.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抗原在人体内出现后刺激淋巴器官而产生的,用以对抗特定的抗原物质,因此抗体参与的免疫活动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而溶菌酶、白细胞和消化液等虽然也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但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3.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吐作用④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对病菌的胞吐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为第一道防线。

答案:C4.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T细胞B. B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解析: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发挥作用,B细胞、T细胞、红细胞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最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将由吞噬细胞清除掉,红细胞也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5.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B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3: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3: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D.B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6.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是一种名为MERS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MERS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经MERS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D.人体对MERS病毒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7.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8.如图为人体某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产生抗体的是细胞③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C.细胞①和细胞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9.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1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1.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A.①B.②C.③D.④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过强B.自身免疫疾病是因为机体免疫清除功能过强C.肿瘤的出现是因为机体免疫监控功能过强D.器官移植失败是因为机体免疫监控功能过强5.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仅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①和抗体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病属于过敏反应D.该病患者体内,激素B含量偏低,激素A含量偏高6.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剌激后可分化成效应T细胞D.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7.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9.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2021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I表示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________并呈递给T细胞,③过程表示________。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______。

(3)概念图内的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______。

(4)形成[c]的途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选做题)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4.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5.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40615 9EA7 麧 35619 8B23 謣+ s34364 863C 蘼36959 905F 遟22755 58E3 壣25881 6519 攙33109 8155 腕B23564 5C0C 尌。

2020-2021人教版生物必修三高二课时同步练习《2.4免疫调节》(含答案)

2020-2021人教版生物必修三高二课时同步练习《2.4免疫调节》(含答案)

必修三2.4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需要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B.淋巴细胞不仅分布于淋巴中,也分布于血液中C.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都分布于内环境中D.免疫活性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B.人体产生流感抗体C.溶菌酶使细菌溶解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019新型冠状病毒进人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C.由于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正常人不会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5.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杭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疫过程6.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茵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7.下图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制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8.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含答案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含答案

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都是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B细胞都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髄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很多体细胞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3.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编码抗体的基因C.淋巴因子D.溶菌酶答案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题型二免疫防卫的三道防线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B.皮肤C.体液中的溶菌酶D.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因此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C不符合题意;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淋巴因子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泪液的杀菌作用,在生物学上叫做()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泪液、胃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2.4免疫调理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 1】能够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构造或物质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 B .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分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 C【例 2】以下图表示人体经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发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属于保存分裂能力的细胞【分析】物质 a 是抗体,由浆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

②③过程是辨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 5 是记忆细胞,在此遇到同样抗原刺激时可连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B【例 3】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加对关节的攻击,惹刮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能与TNF联合,竞争地克制 TNF与其受体联合,而 TNF只有在与其受体联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所以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但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不可以进入全部的关节中,只好靠按期注射保持。

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企业(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的基因导入腺有关病毒(AAV) 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连续不停地供给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的“定点库房” ,进而能长久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依据以上资料,剖析回答以下问题。

(1)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经过开释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表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从资猜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高中生物专题2.4免疫调节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专题2.4免疫调节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2.4 免疫调节1.将下列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在胸腺中成熟,________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

2.(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①防卫:抵御_____________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_____________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_____________清除掉。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如图所示),完成下图及下列问题:体液免疫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________等的________,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________,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直接刺激B细胞。

②B细胞的反应(如下图所示)③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抗体结合后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过程(如下图所示)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______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_______,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4.免疫异常(1)自身免疫病:将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________、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①含义: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_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________或功能紊乱。

②特点: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________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和个体差异。

5.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2013·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不包含吞噬细胞,所以A项错;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及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A
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后,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D
4.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吞噬细胞
B.B细胞或T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效应细胞
答案:B
5.
右图表示人体一微创伤口刚刚侵入了某病原体时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D
6.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7.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答案:D
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是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直接刺激B、T细胞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发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B项正确。

有些体液免疫不需T细胞参与。

正常小鼠细胞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并不加强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B
9.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A、B物质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 可使⑤完全恢复
解析: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A为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是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而不是细胞f。

答案:B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浆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填“含有”或“不含有”)蛋白A 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1)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经细胞膜运出。

胰岛细胞与肝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都含有蛋白A基因。

(2)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
(2)B 浆记忆特异性
12.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

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解析:(1)由题意可知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Ⅱ组和Ⅳ组都是给小鼠注射的血清,发现两组小鼠中活细菌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且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变,说明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从而说明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

(3)Ⅰ~Ⅳ组小鼠都被细菌X感染,由图2坐标可看出感染后第1天注射T 细胞或者血清。

(4)由图可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比较强。

(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死细菌X,需要的材料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巨噬细胞及细菌X,因此选a、d、f。

(6)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答案:(1)对照
(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13.下图表示人体中的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免疫过程。

(2)b细胞的名称为,c细胞称为。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细胞特异性识别。

(填图中代号)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

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d分布在人体的
部位。

(5)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细胞引起的。

解析:(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因为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浆细胞)产生。

(2)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

(4)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免疫失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T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攻击。

答案:(1)体液
(2)浆细胞记忆细胞
(3)c
(4)自身免疫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