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

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留园为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复杂的时代背景

1.商品经济飞速腾飞

明代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大批半农半商的工商地主和市民阶级崛起。如南方的徽州商人,在当时最发达地区的江南,徽商几乎控制了主要城镇的经济命脉,以致都有“无徽而不成镇”的说法。明末清初,朝廷颁行“纲盐法”,准许商人承包食盐的专卖业务,。两淮食盐贩运获利最大,盐商几乎为徽商所垄断。这些商人大多拥资数万,奢丽相尚。而明清时候的江南,更是经济冠于全国,粮食亩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的赋税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大有提高,他们中的一部分向士流靠拢,从而出现“儒商合一”,反过来更有助于商人的地位的提高。因此,以商人为只提到市民作为一个新兴的阶段,对社会的风俗习尚、价值观念等的转变,发生了明显的影响。

2.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明初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施行严格的思想控制。清朝入关后,为了实现民族政府,同样大兴文字狱。因而,宋人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不复存在,整个社会处于人性压抑的状态。但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勃兴则要求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在这一矛盾的情况下,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压抑感而企求摆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也必然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

赏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上了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促成了私家园林文人风格的神话,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3.造园理论技法的生成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园林设计师,造园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许多设计理论和造园林技法,着在明以前的历史文献和诗赋文章中屡见不鲜,但作为造园专著,则是从明代以后正式出现的.其中首推明代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全书共三卷,按相地(选址)立意(大基础)到屋宇(房屋建筑),装折(栏杆修饰等)墙垣,铺地,掇山,选石两篇为计成实践经验总结,有很高的造诣。该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园林与地势配合的假山,例如园山,亭山,厅山,楼山,阁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以及山峰,冈峦,悬崖,幽洞,深涧,瀑布,曲水,池沼等各种景观的布置方法以及太湖石,昆山石,黄石,灵壁石等材料的选用,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专著。此外,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一家言》中也有关于造园理论及技术的专门内容。至于散见在各家的散文,游记,诗词歌赋中的造园理论与记述就非常之多了。

4.与外界交流的增加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几千年中,各地区不断交流,相互融合,自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与欧亚各国发生交往以后,即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因素,丰富自己的内容。古塔既是吸收印度等国的建筑艺术因素不断创造发展的典范。自明清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更加密切,西方音乐,美术,建筑等相继传入我国,最著名的有北京园中的海晏堂,线法山,谐奇趣,万花阵,远赢观等被称为西洋楼。其他宫园也吸取了西洋园林的一些技法,因为中国园林有深厚的传统,独特的风格,外来因素或被融合,或被同化吞噬,逐渐中国化了。

5.园林分化显著,艺术高度成熟

这一时期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文人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1。这个时期,园林创作方法完全写意化,文人画盛极一时,形成独霸画坛之势,影响及园林而促成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石技艺,造园常用叠石成山,也为写意山水的发展创设了更有力的技术条件。

这个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促成了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

导致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包括留园在内的江南园林更是这个高峰的代表。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今留园路338号(原有9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园广袤三十余亩。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治别业于金阊门外二里许,益台园圃,后人称之谓东园(1)。园中杂莳花竹,有堂名后乐,环以周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由里人周时臣叠奇石为片云奇峰,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其中有亭一座,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堂皇侧有垅甚高,多古木,垅上有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层灵叠秀,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不朱面所凿,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2)。后徐氏传子及孙,逐渐衰落,园亦易主(3)。

清朝初期,园一度废为踹布坊,后相传重建于民法氏,但屡屡易主(4)。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成府行宫(今苏州第十中学)(5)。

乾隆五十九年报公元1794年),园归观察刘恕,经过五年时间的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公元老派798年)始成,因园内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6)。中有传经堂皇、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寻真阁、绿荫、曲溪楼、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餐秀轩、半野草堂皇等。恕性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外园即园林部分(7)。道貌岸然光三年(公元1823年),园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8)。庚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乱后,园遂荒芜(9)。

同治未年,住宅部分售给予程氏,旋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改建成成二程夫子祠(10)。(今留园大门东侧新售票房、生态停车场、办公楼等,即是在其遗址上折建成)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11),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比昔盛时吏增雄丽。因前园生姓刘而俗呼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仍其音而易其籽,改名留园(12)。园除祠堂住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