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1.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 bp)重复一次,间隔为3.4 nm。
其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
2.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亚基,由约200 bp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所组成。
每个核小体含有约200bp的DNA,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份拷贝,1份拷贝的H1组蛋白位于核小体外侧。
H1组蛋白不同组织和物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酵母中不存在)。
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处理染色体可得到单个核小体。
每个核小体有2圈DNA。
3.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携带很多基因的分离单位。
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才可见的形态单位。
4.染色体的组成:组蛋白,非组蛋白,DNA ,少量RNA
5.组蛋白的特性(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H4):(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AA分布的不对称性(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6.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2)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3)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这些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协同表达。
(4)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一同的蛋白质信息,主要是:一个基因完全存在于另一个基因内。
部分重叠: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
7.C值(C-value):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在真核生物中,每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总是恒定的,称为C-值
8.C值矛盾(C-value paradox):一个有机体的C值与它的编码能力缺乏相关性称为 C值矛盾。
9.一个DNA分子可能含多个复制子。
在复制的启动位点具有起始点(origin),在复制的终止位点具有终点(terminus)。
起始点仅作用于所在复制子。
10.质粒一般是一个自主环状的DNA基因组,构成一个独立复制子;原核生物基因组中一般只含一个复制子,在唯一的起始点启动就会引起整个基因组复制;真核生物基因组含多个复制子(一般40-100kb/个)。
11.复制叉移动方向的确定:放射性自显影法;单向复制;双向复制。
12.环状DNA的复制:θ-复制;滚环复制;D-环复制。
13.拓扑异构酶的种类分为Ⅰ型和Ⅱ型。
原核拓扑构酶Ⅰ:切断一条DNA链,形成酶-DNA共价中间物而使超螺旋DNA松弛,然后再将切断的单链DNA连接起来。
每次改变一个连环数;拓扑异构酶Ⅱ:使DNA 的两条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使正超螺旋转化为负超螺旋,每次改变两个连接数。
14.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种类及其功能:
(1)DNA聚合酶I :可以被蛋白酶切成两段,C端的2/3区域,又称为Klenow片段,同时具有DNA 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校正错配核苷酸),既可合成DNA链,又能降解DNA;N端的1/3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切除RNA引物)。
(2)DNA聚合酶II: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目前认为主要是起修复DNA的作用。
(3)DNA聚合酶III: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是大肠杆菌DNA复制中链延长反应的主导聚合酶。
15.DNA聚合酶造成的复制错误可分为两类:移码【frameshift指一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和替换【substitution指掺入错误核苷酸(不正确配对)】。
16.DNA的损伤修复:错配修复;切除修复;DNA直接修复;重组修复;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原核细胞内存在Dam甲基化酶,能使位于5`GA TC序列中腺苷酸的N6位甲基化。
复制后DNA在短期内(数分钟)为半甲基化的GATC序列,一旦发现错配碱基,即将未甲基化链切除一段包含错误碱基的序列,并以甲基化的链为模板进行修复。
DNA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损伤以后而并不需要切除碱基或核苷酸的机制,把损伤的碱基回复到原来状态的一种修复方式称为DNA的直接修复。
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又被称为“复制后修复”,它发生在复制之后。
机体细胞对在复制起始
时沿未修复的DNA损伤部位可以先复制再修复,即先跳过该损伤部位,在新合成链中留下一个对应于损伤序列的缺口,该缺口由DNA重组来修复。
即从同源DNA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处,然后用再用新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链的空缺。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糖苷水解酶:细胞中的各种,能特异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AP位点(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
AP核酸内切酶:能在AP位点附近(5`或3`位置)将DNA链切开。
核酸外切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
DNA 聚合酶I:合成新片段。
DNA连接酶:连接切口而修复。
】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当DNA链上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双链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掉,并以完整的那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然后使DNA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SOS response)SOS反应: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为求得生存而出现的应急效应。
SOS修复是指DNA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DNA 修复方式。
留下的错误较多,故又称为错误倾向修复(error-prone repair),使细胞有较高的突变率。
17.DNA的转座(transposition),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位移(非复制性)和复制位移(复制性)的基本单位。
18.转座子(transposon 或transposable element,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转座子每次移动时携带着转座必需的基因一起在基因组内跃迁,所以转座子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19.由启动子到终止子之间的序列称为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
20.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亚基α2ββ'ωσ;在不同的菌种之间,α、β和β` 亚基的大小相似,但σ亚基的变化较大。
α亚基可能参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的识别。
并参与RNA聚合酶与一些转录调控因子间的作用。
β亚基具有与底物(NTP及新生的RNA链)结合的能力。
β’亚基可能与模板结合。
β亚基和β’亚基提供了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其一级结构与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大亚基有同源性。
σ亚基的功能是帮助全酶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
σ亚基也可被看作一种辅助因子,因此又可称为σ因子(sigma factor)。
21.有关RNA聚合酶的几个知识点:只有全酶才能在正确位置起始转录。
核心酶能在DNA模板上合成RNA,但不能在正确位置起始转录。
σ亚基与核心酶结合疏松,很容易与核心酶分离。
σ因子仅能保证细菌RNA聚合酶稳定地结合到启动子上,它通常在RNA链合成8~9个碱基后释放。
在某些细胞内含有能识别不同启动子的σ因子。
但在细菌中,一种RNA聚合酶几乎负责所有mRNA、tRNA和rRNA的合成
22.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在原核生物的启动子中有4个区域:转录起始点、-10区又称Pribnow box[TATAAT区]、-35区[TTGACA区]、-10与-35之间的序列。
23.转录起始点:转录起始点在多数情况下为嘌呤,常见的序列为CAT,A为转录起始点。
24.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转录的起始;RNA链延伸;转录的终止
25.大肠杆菌的两类终止子:不依赖ρ因子型终止子(二级结构中的发夹(长度7-20 bp); 发夹靠近基部通常有一个G-C富集区;转录单位最末端的连续约6个U残基组成的片段。
这两个特点都是终止所必需的。
);ρ-依赖型终止子(ρ因子是大肠杆菌的一种基本蛋白质,只在终止阶段发挥作用,由6个相同亚基组成。
作为RNA聚合酶的辅助因子行使功能。
大肠杆菌中的ρ-依赖型终止子占所有终止子的一半左右。
)26.RNA合成的抗终止的两种作用方式①抗终止蛋白作用于RNA聚合酶。
②破坏终止点RNA的茎-环结构,即破坏mRNA终止子特定的二级结构。
27.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1转录发生的区域化部位:细菌mRNA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单一的细胞区域化部位;其转录、翻译、降解间隔时间很短,甚至有时是偶联在一起。
真核生物mRNA合成与成熟完全在细胞核内发生,而翻译在细胞质中完成;其转录、翻译、降解三者间间隔时间较长。
○2结构特征:原核生物mRNA(1)许多是以多顺反子形式存在;(2) 5`端无帽子结构;(3) 3`端没有或只有
较短的poly(A)。
/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征:(1) 许多是以单顺反子形式存在;(2) 真核生物mRNA的5`
端存在“帽子”结构;(3) 绝大部分真核生物mRNA 3`端含poly(A) 尾巴(4) 真核生物mRNA中常含有内含子
○3生命周期:原核生物mRNA寿命较短,通常只能翻译几分钟;真核生物mRNA寿命较长,可持续翻译几小时。
28.mRNA 5`末端帽子特征的生物学功能:○1使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坏,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2利于蛋白质起始因子的识别,从而促进翻译的起始。
3`端含poly(A)尾巴生物学功能:○1保持mRNA的稳定性,防止被降解;○2与翻译起始有关。
29.顺反子(cistron):指由编码一种蛋白质的DNA单位组成Or 编码单条多肽链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即转录单位。
30.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mRNA 5`端的加帽;mRNA 3`端的多聚腺苷酸化;前体mRNA内含子的删除
31.密码子(codon):mRNA上每3个相邻核苷酸编码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称一个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32.遗传密码的性质:○1简并性与兼职性;○2普遍性与特殊性;○3密码子-反密码子识别的摆动性;○4读码的连续性。
33.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是由Crick.F(1966年)提出的。
即当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时,密码子的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法则,但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这种现象称为密码的摆动性或变偶性。
34.tRNA的基本结构:是三叶草型的二维结构;各种tRNA均含有70~80个碱基,其中22个碱基是恒定的。
具五臂四环结构。
tRNA的稀有碱基含量非常丰富。
tRNA “L”构型的结构力:碱基堆积力和氢键。
35.tRNA的加工内容:①在核酸内切酶RNaseP作用下,从5′末端切除多余的核苷酸。
②在核酸外切酶RNaseD作用下,从3′末端切除多余的核苷酸。
③核苷酸转移酶催化,3′末端加CCA-OH,为tRNA 加工特有反应。
④核酸内切酶催化进行剪切反应,剪掉内含子,由连接酶连接外显子部分。
⑤化学修饰,如甲基化、脱氨基、还原反应
36.一个tRNA究竟能识别多少个密码子是由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性质决定的。
37.tRNA特异性只取决于反密码子,与携带的氨基酸无关。
模板mRNA只能识别特异的tRNA而不是氨基酸。
38.tRNA的功能:○1运输的工具,运载氨基酸;○2解读mRNA上的遗传信息。
39.tRNA的分类:○1起始tRNA和延伸tRNA○2同工tRNA;○3校正tRNA。
4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包括五个阶段:氨基酸活化;肽链的起始;肽链的伸长;肽链的终止;新合成多肽链的折叠和加工。
41.氨基酰-tRNA的写法:原核生物(Prokaryote):fMet-tRNAfMet;fMet-tRNAfMet;fMet-tRNAifMe;真核生物(Eukaryote):Met-tRNAiMet ;Met-tRNAeMet。
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
42.真核生物中,任何一个多肽合成都是从生成甲硫氨酰-tRNAiMet开始的。
43.原核生物的启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IF):
○1IF-1:作为完整起始复合体一部分:与30S亚基结合在A位,阻止氨酰-tRNA进入;阻止30S与50S 亚基结合。
○2IF-2:结合特定起始因子tRNA,控制它进入核糖体;有核糖体依赖GTP酶活性;
○3IF-3:稳定30S亚基;辅助30S亚基与mRNA上起始点特异性结合;
44.延伸过程所需蛋白因子称为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 EF):○1原核生物:EF-T (EF-Tu, EF-Ts)、EF-G;○2真核生物:EF-1 、EF-2
45.分子伴侣(chaperone):结合在一些不完全装配或不恰当折叠蛋白上,帮助它们折叠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
其生物学功能:○1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2纠正错误折叠或介导其降解。
46.信号肽(signal peptide): 能启动蛋白质运转的任何一段多肽。
信号肽结构特点:○1常位于蛋白质N
末端,可切割;○2长度:15 - 30个残基;○3序列内有一个全部或大部分疏水组成的疏水核心;○4靠近该序列N 端常有几个正电荷氨基酸;○5其C-末端靠近切割处常带数个极性氨基酸,离切割点最近那个氨基酸常带很短侧链(Ala或Gly )。
47.信号肽与蛋白质转运的关系:○1完整信号肽是保证蛋白质转运的必要条件;○2仅有信号肽不足以保证蛋白质转运发生;○3信号序列切除并不是转运所必需;○4并非所有运转蛋白质都有可降解的信号肽。
48.简述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几个重要概念?
答: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基因活性的调控主要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通常是蛋白质)与顺式作用元件(通常在DNA上)相互作用而实现。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同时,这种DNA序列通常不编码蛋白质,多位于基因旁侧或内含子中,如启动子和终止子,都是典型的顺式作用元件。
反式作用因子是能调节与它们接触的基因的表达的各种扩散分子(通常是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细菌的结构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多个结构基因受单一启动子共同控制,使整套基因或都表达或都不表达。
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是编码合成那些参与其他基因表达调控的RNA或蛋白质的特异DNA 序列。
操纵基因(operator)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使RNA 聚合酶能够通过并作用于启动子启动转录。
但当它与调节基因所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时,就从开放状态逐渐转变为关闭状态,使转录过程不能发生。
阻遏蛋白(aporepressor)是负调控系统中由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它本身或与辅阻遏物(corepressor)一起结合于操纵基因,
阻遏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转录。
阻遏蛋白可被诱导物变构失活,从而导致不可阻遏或去阻遏。
细胞内有许多种蛋白质的数量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蛋白质称为组成蛋白或持家蛋白。
调节蛋白是一类特殊蛋白,它们可以控制和影响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有两种类型的调节蛋白,即正调节蛋白和负调节蛋白,前者是激活蛋白,而后者属于阻遏蛋白。
操纵子(operon) :是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单位,由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等序列组成。
某些特定的物质能与调控蛋白结合,使调控蛋白的空间构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这些特定物质可称为效应物(effector)。
49.什么是葡萄糖效应?简述cAMP-CAP的作用?
答:有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乳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或麦芽糖等诱导物,与其相对应的操纵子也不会启动,产生出代谢这些糖的酶来,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或称为降解物抑制作用。
因为添加葡萄糖后,细菌所需要的能量便可从葡萄糖得到满足,葡萄糖是最方便的能源,细菌无需开动一些不常用的基因去利用这些稀有的糖类。
葡萄糖的存在会抑制细菌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减少环腺苷酸(cAMP)的合成,与它相结合的蛋白质,即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又称分解代谢物激活蛋白CAP,因找不到配体而不能形成复合物.复合物是启动基因转录的正调节物质(CRP与启动子结合是激活转录的必要条件,而cAMP与CRP的结合能增强CRP对DNA双链的亲和力),从而抑制糖类代谢操纵子的表达。
降解物抑制作用是通过提高转录强度来调节基因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调节方式。
50.乳糖操纵元结构?
答:调节基因;操纵基因;ß-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透性酶;乙酰基转移酶。
51.试述衰减作用如何调控大肠杆菌中色氨酸操纵子的表达?
答:转录的弱化理论认为,mRNA转录的终止是通过前导肽基因的翻译来调节的,在前导肽基因中有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在翻译时对tRNATrp的浓度十分敏感。
当培养基中色氨酸的浓度低时,负载有色氨酸的tRNATrp也少,由此推断,翻译通过两个相邻色氨酸密码子的速度就会很慢,当4区被转录完成时,核糖体才进行到1区(或停留在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处),这时的前导区结构是2-3配对,不形成
3-4配对的终止结构,所以转录可继续进行,直到将色氨酸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全部转录完毕为止。
当培养基中色氨酸浓度高时,核糖体可顺利通过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在4区被转录之前,核糖体就到达2区,这样使2-3不能配对,3-4区可以自由配对形成茎-环式的终止子结构,使转录终止。
52.细菌细胞有两种类型的效应物:(2)辅阻遏物:能导致阻遏发生的分子:有些阻遏蛋白本身不具有结合操纵基因的活性,当细胞中有辅阻遏物存在时,它可以结合到阻遏蛋白分子上,提高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亲和性。
由辅阻遏物参与引起的调节又称为可阻遏的调节。
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操纵子中,色氨酸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后者表现出结合操纵基因的活性,阻止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结合,使操纵子关闭。
53.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被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的DNA结合蛋白与基因调控区中特殊的效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s,RE)DNA序列相互作用,调节RNA聚合酶活性,达到控制基因转录的目的。
转录因子的功能:转录因子起着激活剂作用,还是起着阻遏物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的生理状态和不同启动子之间的DNA序列差别。
54.阻遏蛋白作用的部位是操纵区。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activator)。
55.弱化子是指当操纵子被阻遏,RNA合成被终止时,起终止转录信号作用的那一段核苷酸。
弱化子对基因活性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前导序列mRNA的结构而起作用的。
起调节作用的是某种氨基酰-tRNA的浓度。
56.弱化子对基因活性的影响,属于这种调节方式的有大肠杆菌中的色氨酸操纵子、苯丙氨酸操纵子、苏氨酸操纵子、异亮氨酸操纵子等等。
57.空载的tRNA会激活焦磷酸转移酶。
58.操纵子学说是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经典学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Francois Jacob与Jacques Monod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因此他们二人于196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59.本底水平表达(background level constitutive syntyesis):指在非诱导状态下有少量的lac mRNA合成(大约每个
60.CAP的结合对DNA构型的影响:CRP在它的结合位点可使DNA成>90℃弯曲;弯曲使CAP能与启动子上的RNA pol 接触。
61.乳糖操纵子正性调节:1)无乳糖也无葡萄糖存在时:阻遏基因转录翻译阻遏蛋白R,R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结合在启动子上的DDRP前移,结构基因不被转录。
2)当无乳糖,有葡萄糖时:由于葡萄糖不能使阻遏蛋白失活,乳糖操纵子关闭,另外,由于有葡萄糖,cAMP含量低,CAP的正性调节不起作用。
所以,无乳糖时,无论有无葡萄糖,操纵子关闭。
3)既有乳糖,又有葡萄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变构,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而脱落;由于有葡萄糖,cAMP含量低,CAP的正性调节不起作用,抑制乳糖操纵子的转录,使细菌只能利用葡萄糖。
4)有乳糖,无葡萄糖时:由于不含葡萄糖,细胞内cAMP 含量高,cAMP与CAP结合成复合物,与DNA结合,并推动DDRP向前移动,促进转录。
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变构,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而脱落,结合在启动子上的DDRP向前移动,结构基因被转录翻译,合成与乳糖代谢有关的酶类从而利用乳糖。
所以,有乳糖时,只有没有葡萄糖,操纵子才开放有葡萄糖存在,操纵子关闭。
【当阻遏蛋白封闭转录时,CAP对该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如无CAP存在,即使没有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结合,操纵子仍无转录活性。
单纯乳糖存在时,细菌利用乳糖作碳源;若有葡萄糖或葡萄糖/乳糖共同存在时,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
62.阻遏系统:一级开关,主管转录是启动;粗调开关;弱化作用:决定已经启动的转录是否继续下去;细调开关。
63.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其特点是:(1)多层次;2)无操纵子和衰减子;3)个体发育复杂;4)受环境影响较小。
64.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真核染色体上三要素:DNA复制起始点、着丝点(centromere)和端粒(telomere)。
着丝粒(centromere):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与仿锤丝相连结的部位,为染色体的正常分离所必需。
端粒(telomere):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具有防止DNA末端降解,保证染色体的稳定性的功能。
65.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
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
当组蛋白H1与含CCGG序列的甲基化或非甲基化DNA
分别形成复合体时,DNA的构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甲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从常规的B-DNA向
Z-DNA的过渡。
由于Z-DNA结构收缩,螺旋加深,使许多蛋白质因子赖以结合的元件缩入大沟而不利于基因转录的起始。
有实验用序列相同但甲基化水平不同的DNA为材料,比较其作为RNA聚合酶转录模板的活性,发现甲基的引入不利于模板与RNA聚合酶的结合,降低了其体外转录活性。
66.真核基因转录激活调节:(一)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和启动子上游近侧序列;增强子;反应元件;(二)反式作用因子:基本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
67.反应元件特点:具较短的保守序列;与转录起始点的距离不固定;可位于启动子或增强子内。
举例:激素反应元件(HRE)。
68.应答元件:真核细胞DNA上存在能对特定环境因素作出应答反应的DNA序列.能专一结合特异性蛋白因子,从而调控基因特异表达。
包括:热休应答元件;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金属应答元件;血清应答元件。
69.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一类在真核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识别/结合顺式作用元件中的靶序列启动转录。
70.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是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蛋白因子,决定三种RNA(mRNA、tRNA及rRNA)转录的类别。
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71.反式因子有两个必需的结构域:○1DNA 结合结构域:与顺式元件识别、结合○2转录激活结构域:与RNA聚合酶结合(酸性激活域,谷氨酰胺富含域脯氨酸富含域)
72.反式作用因子的三个功能结构域:①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多由6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几个亚区组成;如螺旋-转角-螺旋;锌指;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一环一螺旋(HLH);同源域蛋白(hd)。
②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常由30-100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结构域有富含酸性氨基酸、富含谷氨酰胺、富含脯氨酸等不同种类;③连接区,即连接上两个结构域的部分。
73.转录活化结构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反式作用因子的转录活化功能取决于DNA结合域以外的由30-100个AA组成的区域,此区即为转录活化结构域。
不同的转录活化域大体上有下列几个特征性结构:带负电荷的螺旋结构;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富含脯氨酸结构。
7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