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的爱情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的爱情观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成名佳作,她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一生之中共创造了6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劝导》、《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和《诺桑觉寺》。这些作品大都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描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中《傲慢与偏见》更是影响广泛,深得众多人的喜爱。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产生了大量的“简迷”,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名人。在当时的英国,于浪漫主义诗歌的盛行,英国的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下滑的地位。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的将近40年中,英国文学中少有让人称颂的文学家和作品,读者的周围充斥着“哥特式”小说和“感伤小说”。“哥特式”这种小说故事多发生在中世纪的古堡中,情节总是与鬼魂、谋杀等相互联系在一起,常常充斥着恐怖、超自然、死亡、家族诅咒等元素。故事情节虚伪离奇,显得矫揉造作,读者早已厌倦,最多把其当做打发时间的休闲工具而已。感伤主义于18世纪后期发源于英国,由于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中下阶层的人民由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感伤的情绪日益浓厚。感伤主义应运而生。作为当时的读者之一,奥斯汀也表现出了厌倦和不满之感。她的另外两部小说《诺桑觉寺》和《理性与感伤》就是故意模仿“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而作,以借机讽刺这两类体裁小说。而《傲慢与偏见》这篇小说取材于日常生活,笔调轻松诙谐,语言机智幽默,极富喜剧色彩,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文学新风。文章中的熟悉的生活场景让读者倍感熟悉亲切,而独特鲜明的人物个性又能让读者在平淡中体会它的幽默。整个文本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的塑造两方面洋溢着一种轻喜剧的风格。

《傲慢与偏见》仍然是千古不变的爱情题材,嫁给一个有钱的白马王子,可以说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虽然该小说主要是以18世纪的英国为背景,但与英国读者见面却在19世纪。在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只有男性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这也是为什么班纳特先生尽管有5个女儿,而他的家产却要有他的侄子柯斯林先生来继承。连班纳特先生都认为这是一件最不公道的事情并且是一件洗也洗不清的罪过,虽然对于女子没有继承权这件事生恶痛觉,他却也无能为力。所以在这样一个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妇女要生存下去,只能通过婚姻这一捷径才能获得生活的保

障。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婚姻才是最终目的,而爱情不过是一项奢侈品。

《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果断、自尊自信而又尊重他人,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小说出自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之手。这部小说再现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问题。书中男女主人公因傲慢与偏见而分离,最后又不计前嫌而结合,他们的爱情耐人寻味。小说所引发的对爱情、对婚姻等问题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作者的观念通过对主人公婚姻的描述清楚地展现: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合;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

一、伊丽莎白婚姻观

伊丽莎白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她没有与家庭决裂,也同姐妹们一样参加家宴、舞会、走亲访友。她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想经济独立自谋职业,她也摆脱不了婚姻。但我们却要说,这样的她是聪明的。她不是战士,她无法摧毁不合理的一切。她只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她的思想、行为和选择。她维护了自己的主张,把坏影响降到最低。伊丽莎白追求有爱的婚姻,要求婚姻双方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最后和达西化解了所有偏见与误会,成为幸福的一对。

如果伊丽莎白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同当时人一样的话,她是无法描画出她的美好前景的。对于自身婚姻的坚持与追

求,让她得到最终幸福美满的婚姻。她让我们明白:婚姻不光需要金钱、地位、财产,更需要爱情。

二、伊丽莎白婚姻观的现代思考

现代人不相信爱情。现代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对婚姻看法的转变突然的令人不可置信。在现代男女的观念里,爱情几乎被排在了最后,首先考虑的是身份、地位、家境、学历、收入、性格、相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威克姆),有完满婚姻(简与宾利),有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冲动,直面一切反对力量,捍卫爱情,坚持爱情是成就理想婚姻的基础,为了物质而结合的婚姻是无法天长地久的。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除误会彼此欣赏,心灵相惜才最纯美。伊丽莎白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伊丽莎白爱情观的价值启示

19 世纪的英国,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懂得该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例如,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漂亮、热情,却轻浮又虚荣,头脑简单,社交是她最热衷的,以与驻扎在麦里屯的军官往来为荣,并与之私奔。丽迪雅对威克汉姆是怀着爱情的,但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足两个礼拜,没有深思熟虑。她不了解威克汉姆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丽迪雅与威克汉姆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并不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带给自己的是不幸。“这个社会,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沃尔波尔)如上所说,丽迪雅是感情的代表,伊丽莎白是理智的代表。她用理智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冲动,而是需要理智。

没有什么是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伊丽莎白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脾气想法随意的行动,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然后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伊丽莎白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伟大的英雄和渺小的平民都是平等的,单从一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衡量,是不论长相、不论门第的。伊丽莎白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她的家庭地位远远比不上达西,但这并不能使她感到自卑,也不妄自菲薄,而这更不能使她在达西面前胆怯,她可以毫不掩饰的用俏皮话讥讽达西表示对达西的不满。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是自信与尊重的。她虽然有时不齿于母亲、妹妹的某些做法,但是她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却从没有抱怨过。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来到班府,要求她不能答应达西的求婚时,她大胆地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被贵夫人的气势和社会地位吓倒:“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这就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聪慧、机敏、漂亮的女孩儿,在她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不仅善于观察,精于判断,她还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她并不美貌出众,却征服了傲慢的贵族青年达西。“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这是达西对她的评价。令达西折服的正是伊丽莎白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个时代的妇女以伊丽莎白为榜样,现代女性也可以。曾经火透大江南北的《蜗居》,让不少男男女女不相信爱情,让许多女性以金钱为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人们应如何去做?伊丽莎白给了最好的回答:“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

李银河说,物质和爱情本身就是对立的一组名词,如果两个人因为爱情在一起的话,他们是不会在乎物质的;反之如果两个人因为彼此的物质化条件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那么这种结合其实是没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在里面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爱情,也不会太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