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药效试验

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药效试验
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药效试验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实验一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实验一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除草剂防治果园及非耕地杂草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 一、实验目的 学习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过程,掌握除草剂田间试验设计和评价药效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供试作物:果树品种和砧木在当地应具代表性的常规品种,如柑桔等; 试验对象:各种有代表性的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等种群; 供试药剂:试验药剂10%草甘膦SL; 对照药剂: 2.实验仪器喷雾器,水桶,移液管,量筒,烧杯,天平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田间试验设计本试验设试验药剂10%草甘膦SL(2250 g a.i./hm2)、中(1500 g a.i./hm2)、低(975 g a.i./hm2)3个剂量,对照药剂20%百草枯SL 750 g a.i./hm2,另设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每小区间50 cm隔离带,随机区组排列。 2.施药方法采用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操作压力0.3~0.4 MP a,喷孔口径0.8 mm)施药,药液用量为675 L/hm2。施药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确保用药后24 h不遇降水。记录用药时的日期和时间,以及杂草和果树两者的生长状态(萌芽、生育期)。 3.调查方法用绝对值法或估计值法记录小区的杂草种群量,如杂草种类、杂草株数、覆盖度或杂草重量等,并详细地描述造成杂草伤害的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以准确说明药剂作用方式。 (1) 绝对值调查法调查每种杂草总株数或重量,对整个小区进行调查或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3~4个点,每点0.25~1 m2进行抽样调查。 (2) 估计值调查法每个药剂处理区同邻近的空白对照区或对照带进行比较,估计相对杂草种群量,包括杂草群落总体和单种杂草,可用杂草数量、覆盖度、高度和茁壮长势(例如实际的杂草量)等指标,其结果可用简单的百分比表示(0为无草,100 %为与空白对照区杂草同等),也可等量换算成杂草防除百分比效果(0为无防治效果,100%为杂草全部防治),还应记录空白对照区或对照带的杂草株数覆盖度的绝对值。 为了克服准确估计百分比和使用齐次方差的困难,可以采用下列分级标准进行调查: 1 级:无草; 2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0~2.5%; 3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6%~5%; 4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5.1%~l0%; 5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0.1%~15%; 6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5.1%~25%; 7 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5.1%~35%;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药技术探讨 田间药效试验是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施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对喷雾设备的要求、施药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施药时的天气状况等。小区药效试验的技术关键是施药方式方法,因为不同的施药方法在作物上的药液沉积量和药剂分布状况有很大差异,必然会对药效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会使药效的评估发生明显偏差(屠豫钦,1993)。 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药技术的问题 1施药设备不完善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主要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也是目前我国占绝对地位的喷雾机械。据统计,1996年,我国共有喷药器械484.7万架,其中80%以上是小型背负式喷雾器(傅泽田,祁力钧,王秀,2002)。受国内对喷雾器生产和开发情况的影响,手动喷雾器几十年来一直变化不大,主要是以工农-16型为主,尤其是雾化部件也只有一种切向涡流芯喷头,这种情况造成了许多问题(袁会珠,齐淑华,杨代斌,1998;屠豫钦,2004)使用者面临最普遍的问题是喷雾器的质量不过关,使用中存在着跑冒滴漏的现象,另外喷嘴型号不全。最近两年,北京、山东、河北都有新型的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问世,在加工质量和选材方面有所改善,但可供选择的喷嘴类型仍然较少。此外,这些改进后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普遍不具有压力表和稳压器,只能通过手动摇杆来控制喷雾压力,这样不能把压力很好的控制在某一具体的数值,使得输出的流量不稳定。 2喷嘴的选择不当 国内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大都配有空心或实心锥雾喷嘴,也有配扇形喷嘴的。但问题是可供选择的喷嘴型号范围较小,而有些使用者对农药应用技术的了解有限,往往是不论针对作物的何种生长时期,用何种除草剂,自始至终就用同一个喷嘴。喷洒苗前除草剂为尽量避免飘移,可选择流量大一点的喷嘴,苗后除草剂的喷洒要考虑药液的均匀度和沉积率,可选择流量小的喷嘴。 3不重视施药时的气象条件 药剂能否很好的沉积,与施药时的天气情况密不可分,包括施药时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当施药时温度超过27℃时,易引起药害或造成飘移、挥发而降低药效,温度低于15℃时也易产生药害(王险峰,关成宏,2001)。白天有太阳直射时,湿度较低,笔者曾在施药季节于哈尔滨市郊做过测试,在上午9点30分和下午4点时田间实际相对湿度只有20%左右,特别不利于除草剂的喷洒。风速过大容易产生雾滴飘移,既不能保证正在喷洒小区的药效,而且飘移的药液有可能落到邻近的小区内,这对小区试验药效评价尤为不利。 4行走速度和喷液量的控制不严格 小区试验是要求将少量甚至微量的农药准确无误地施用到单位面积小区上。人们通常在施药前计算好了单位面积小区所需的药量和喷液量,但对行走速度没有在田间进行实际测量(且每次施药前都必须重新测量,即使是长期的同一施药者),造成了药液的剩余或缺少,这些都影响药效的评估。也有施药者为了能使得药液分布均匀,放慢了行走速度,这样喷液量也就加大了。而过去传统的大容量喷雾往往往往造成了药液滴淌(draining)和滚落(running off),沉积率较差(屠豫钦,1993;袁会珠,1999)。喷液量并非越大越好,每公顷200L即可满足农艺要求(袁会珠,1999;王险峰,2002),加大喷液量也不可能解决干旱的问题。施药技术规范化 “硬件”的选择 小区药效试验要尽量选择质量好、精确度高的喷雾器,最好具有稳压装置或带有压力表,压力可调最好,而要避免选择那些在药液少量的情况下压力不足、喷不彻底的手动喷雾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1.1、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2.2、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2.3、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4、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2.5、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 ?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2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

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己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而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 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2)* (重复数-2)>10o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釆用随机区组排列 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木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 ?小区面积与形状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一般要求: 5.2、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5.2、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而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5.3、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蜗虫

4种除草剂防治小麦田雀麦的田间药效试验

4种除草剂防治小麦田雀麦的田间药效试验张胜菊,杨伍群,张桂娟,何立月 (北京市大兴区植保植检站,北京 102609) 摘要:以北京市大兴区常用冬小麦品种农大211为试验材料,以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精噁唑禾草灵和三甲苯草酮为试验药剂,研究在春季使用不同药剂对冬小麦麦田杂草雀麦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和精噁唑禾草灵在药后28d鲜重防效达到了90%以上;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35.82%、33.69%和 59.57%,对千粒质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穗粒数没有影响。在本次试验中三甲苯草酮防治雀麦与对照相比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雀麦;除草剂;田间药效 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又叫野麦子,与小麦同属禾本科,苗期植株特征与小麦十分相似,在结籽期之前不容易区分;目前农民大都采用人工拔除防治雀麦,提高了种植成本,并且此时草籽已成熟,脱落,种子繁殖率很高,导致越拔越多的现象,有的地块整块麦地长满雀麦,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般减产 [1]15%~30%,最多使小麦减产50%~60%。化学防除雀麦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药剂防治方面,大部分能防除雀麦的药剂对小麦安全性差,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药害。北京市大兴区自2014—2015年春季在小 [2-3]麦田发生雀麦杂草为害并有发展蔓延的趋势。关于雀麦冬前用药药效试验已多有报道,但是当地大多数农民没有冬前喷施除草剂的习惯,一般要等到翌年春季喷药防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4种除草剂春季防治小麦田雀麦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药剂。30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加280g/L 烷基乙基磺酸盐 ( 助剂) ( 世玛牌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70%氟唑磺隆(彪虎牌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北美有限公司),10%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龙雀牌山东 侨昌化学有限公司),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聚合牌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1.2 施药器械。进口背负手动式喷雾器(新加坡利农喷雾器HD400)。 1.1.3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梁家务村,麦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土地平整。试验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农大211。2014年10月5日播种,于2015年3月23日小麦起身期喷施药剂。试验对象为雀麦,草龄3,6叶期,单株2,4个分蘖。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浓度分别为30g/L甲基二磺隆20mL/667?,70%氟唑磺隆2g/667?,10%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10g/667?,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 40g/667?和清水对照(CK)共 5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次重复,共 15 个小区,每小区 22?,各小区随机排列。每667?按照15kg药液喷施,将药液进行2次稀释,倒入喷雾器内充分混匀。要求喷雾均匀细致,防止漏喷或复喷,换药时用清水反复清洗喷雾器 2,3 次。 1.2.2 调查方法。每小区设 5 个点,每个点 0.25?,分别于施药当天和施药后7、14、21、28d定点范围取10株雀麦鲜样,并测其质量。待小麦成熟后,在每小区选取20株调查穗粒数,并在每小区选择2个1m双行调查穗数,脱粒测产,测千粒质量。 1.2.3 防效计算。鲜重防效(%)=(1- 处理药后杂草鲜重 /对照药后杂草鲜 重)×100 ,用DPS对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DMRT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020年稻田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案

2020年稻田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除草剂对稻田抗药性杂草防除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个水稻主产省安排14个试验点,具体试验点见表1。 表1 试验点安排 三、试验条件 (一)作物品种 籼稻或粳稻,当地主栽品种。 (二)试验对象 选择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均有发生的田块开展试验,其

中东北稻区试验田要求有稗草、野慈姑、莹蔺等至少2种抗药性杂草;长江中下游稻区试验田要求有稗草、千金子等至少1种抗药性杂草。 (三)栽培条件 按当地常规,水直播区要求开沟,分厢栽培。厢面要求平整,无积水。早稻试验播种要求在清明节之后。 (四)其他条件 要求试验田杂草种类丰富,以抗药性稗草、千金子、野慈姑、莹蔺为主,发生量较大,且能代表当地杂草发生状况。东北稻区试验点要求在野慈姑、莹蔺等发生严重的区域开展;长江中下游稻区试验点要求在抗药性稗草发生严重的区域开展。 试验田要土壤肥力均匀,田面耕耙平整、灌溉方便、交通便利,便于田间考察。所有试验小区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要均匀一致,且与本地农业生产相同。 四、试验药剂 300 g/L丙草胺乳油、300 g/L丙草胺乳油+3%氯氟吡啶酯乳油,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10%噁唑·氰氟乳油、10%噁唑酰草胺乳油,由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13%氰氟·氯氟吡啶酯乳油、3%五氟·吡啶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由科迪华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120g/L噁草酮乳油、35%丙炔酰草胺·丁草胺乳油,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200g/L 环苯草酮乳油、750g/L 环庚草醚乳油,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25%氰氟草酯水乳剂、10%嘧啶肟草醚水乳剂、33%丙?苄可分散—2—

生长调节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生长调节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011年) 实验名称:四种叶面肥对小麦增产试验 实验单位:大圹圩农场农科所 实验地点:大圹圩农场 实验负责人:张志科 报告日期:2011年6月30日

四种叶面肥对小麦生长增产的试验 四处叶面肥在小麦田促长及增产的效果进行研究明,选择出适宜本地小麦生产的叶面肥,为指导农户生产小麦增产增效提供科数依据。 1.材料及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1年在大圹圩农场进行,土质为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3%、碱解氮91.5ppm、有效磷63.3ppm、有效钾103.8ppm、土壤pH值7.2。试验地前茬为水稻,收获水稻后于2011年11月4日播种小麦,品种为皖垦076,亩播量为15公斤,行距20cm,小麦生育期内浇水3次,于2011年6月10日收获。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 1、丰乐定黄腐酸淮北市庆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2、澳优多元素液体复合肥澳大利亚埃乐夫液体化肥有限公司生产 3、萃碧春AOM活性肥料合肥萃碧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分分司生产 4、稼裕思源全营养螯合叶面肥陕西省蒲城隆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表1 施药处理 试验处理用量处理方式 1、丰乐定黄腐酸 20ml/亩叶面喷施 2、澳优多元素液体复合肥20ml/亩叶面喷施 3、萃碧春AOM活性肥料20ml/亩叶面喷施 4、稼裕思源全营养螯合叶面肥20ml/亩叶面喷施 5、空白 试验共5个处理。 1.4药效调查: 小麦成熟后,每小区定1点,每点0.6m2(1米3行),查株高、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测理论产量。全小区剩余小麦植株收获,测实际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目测观察 四种叶面肥处理小麦后,小麦植株株高、叶色、分蘖、长势与对照药剂及空白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别。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 田间药效试验 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 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 技术负责人: 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

试验示范 1 试验目的 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为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70%吡虫啉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供试作物:水稻 2.2 防治对象:白背飞虱 2.3 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 2.4 土壤类型:胶泥土 2.5 土壤肥力:中等 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 供试药剂 70%吡虫啉、50%噻嗪酮 40%毒死蜱 3.2 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处理三重复3.2、1试验处理

3.3 大田示范处理 示范药剂:70吡虫啉,每亩4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置。 3.4 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5年5月8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4 调查内容及方法 4.1 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3天(5月11日),7天(5月14日),15天(5月16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 调查方法 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丛,用40×30Cm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4 其它调查项目 4.4.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即5月8日为晴天,日均湿度相对湿度施药调查期天气状况(详见天气情况表)。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1、试验调查数据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占: 八、 总负责人: [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兀成 日 期 地址:电 话:传真: 邮编: E-mail :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

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 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 4.4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结果与分析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试验结果 表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登记药效资料要求 (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 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来说,应当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的估计,目前在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的达70%—80%,而其它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所以要不断研制新农药、新剂型,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农药使用中的缺点,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这部分资料必须由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证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人员来完成。试验方法及内容必须按照已经颁布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如:GB/T17980.1—17980.5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暂时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常规方法进行。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要求 在申请临时登记时必须要提交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这部分资料包括药剂 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及致死中量LD 50(致死中浓度LC 50 )或抑制中量ED 50 (抑 制中浓度EC 50 )。这个数值是经过常规的生物测定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得到的(生物统计可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完成)。 LD 50(LC 50 ):药剂使靶标生物死亡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ED 50(EC 50 ):药剂使靶标生物抑制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室内生物测定时杀虫剂一般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等。 二、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 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为了正确评价一种农药,使药效资料符合农药登记的要求,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并要与国际上的试验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间药效试验应按着统一的试验程序,严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内容力求全面。试验单位和地点应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一安排。 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2)试验地选择:试验地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最基本条件,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及水量。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否则会影响试验的代表性。 3)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的选择:一般来说,新农药、新剂型在进入田间小区试验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为了获得理想结果,应选择敏感品系作物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也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 验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DQS58-MG198)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 田间药效试验 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 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 技术负责人: 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 试验示范 1试验目的 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为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70%吡虫啉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水稻 2.2防治对象:白背飞虱 2.3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2.4土壤类型:胶泥土 2.5土壤肥力:中等 3试验设计与方法 3.1供试药剂 70%吡虫啉、50%噻嗪酮40%毒死蜱3.2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处理三重复

3.3大田示范处理 示范药剂:70吡虫啉,每亩4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置。 3.4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5年5月8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4调查内容及方法 4.1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3天(5月11日),7天(5月14日),15天(5月16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调查方法 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丛,用40×30Cm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4其它调查项目 4.4.1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即5月8日为晴天,日均湿度相对湿度施药调查期天气状况(详见天气情况表)。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1、试验调查数据

丁香戊唑醇(享尔)SC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40%丁香·戊唑醇(享尔)SC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验证八达农药生产的享尔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为该产品推广提供试验数据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水稻纹枯病,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水稻、晚稻、黄华粘 2.2 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设赫山区龙光桥镇汪家堤村,试验地面积2.8亩,稻田土质良好,为红黄泥轻粘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3%,PH值6.7。供试水稻品种为晚稻黄华粘,6月24日播种,7月25日移栽,密度为每平方米36.1丛。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40%丁香·戊唑醇SC(享尔)SC、八达农药生产。 3.1.2 对照药剂 20%丁香菌酯SC(武灵士),八达农药产品;9%吡唑醚菌酯SC(稻清),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德国拜耳作物公司产品。 3.1.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60平方米 重复次数:3次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采用喷雾法,每公顷用水450升,使药剂充分溶解后均匀喷施,施药时田间有浅水层,各小区间用塑料薄膜阻挡,以防药剂漂移干扰,各重复间设50厘米宽隔离行,以确保各小区单排单灌。 3.3.2 施药器械 GF16-B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两次,分别于2016年8月17日、9月7日各施药一次,第一次施药时水稻正值分蘖末期和纹枯病发病初期,第二次施药在水稻破口前5天。 3.3.4 使用容量 公顷用药液量450升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无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第一施药当日为睛天,平均气温31.5℃,最高气温36.4℃,最低气温27.9℃,药后7天日平均日均气温31.6℃,日平均最高气温33.3℃,日平均最低气温30.5℃,日平均相对湿度74%。药后7天在8月17日7点以前降雨1.8毫米、8月23日降雨3毫米。第二次施药当日为睛天,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18.℃,最低气温21.9℃,药后7天日平均日均气温21.9℃,日平均最高气温28.7℃,日平均最低气温21.8℃,日平均相对湿度78.6%。药后7天在9月9日、10日分别降雨18.4毫米、74.5毫米。4.1.2 土壤资料 试验田土质良好,为红黄泥轻粘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3%,PH值6.7;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匀一致、氮、磷、钾搭配合理;杂草生长较少,无藻类生长;田间排灌方便。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一次施药前各小区病情指数均为0,第二次药前(9月7日)调查病情基数,计算相对防效;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9月14日、21日)。记载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4.2.2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方法,每小区调查25蔸,分级标准如下: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剑叶为第1叶)。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试验名 称: 吡虫啉70% 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 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 技术负责 人 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 试验示范 1试验目的 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为做好水稻 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 70% 吡虫啉不同剂量防

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水稻 2.2防治对象:白背飞虱 2.3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 2.4土壤类型:胶泥土 2.5土壤肥力:中等 3试验设计与方法 3.1供试药剂 70% 吡虫啉、50% 噻嗪酮40% 毒死蜱 3.2 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 处理三重复 3.2 、1 试验处理

3、2.2 小区排列图 3.3 大田示范处理 示范药剂:70 吡虫啉,每亩4 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 置3.4 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5 年5 月8 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 W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4调查内容及方法 4.1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 3 天(5 月11 日),7 天(5 月14 日),15 天(5 月16 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调查方法 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 丛,用40 ×30Cm 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 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演示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doc

最新教学课件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