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父母: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守门人的对学生心理疾患的识别率; 2)理顺转诊途径,对早发心理疾患患者及时就诊。
学生: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普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 2)定期筛选,对危险学生和高危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以学校为基础的一级预防
普遍性干预:所有在校学生和/或老师、家长 针对性干预:高危青少年(某些精神障碍亚临床症状、但不 符合疾病诊断)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
当代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心理疾患的临床诊治 精神卫生的促进和维护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社区、学校防治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患者 儿童青少年全人群
保证儿童青少年全人群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开展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学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预防的作用
卫生总费用比较
泰国 人均医疗卫生费用($) 政府卫生费用支出(%) 个人卫生费用支出(%) 医疗卫生预算占GDP(%) 精神卫生服务占医疗卫生费 用(%) 112 57.4 42.6 6.0 3 中国 50 16 60.5 5.4 2.35 美国 4271 45.6 54.4 12.9 12
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一名14岁的初中二年级女生,学习成绩优 异,突然抱怨学校里不安全,称男生都用 奚落的眼神看她,在背后对她作负性评价 ,她上课时注意到坐在前排的男生都在观 察她并进入她的视野余光,无法集中注意 力上课,拒绝上学。 问题:这个女生是早恋了吗?
• • •
•
校园暴力 青少年自杀 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 马加爵杀害同学案件
22.7 (1) 13.3 (3) 1.3(11) 1.5(11)
摘自《全球疾病负担》, W.H.O., 1996. 本表未包括13类次要的疾病.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 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总患病率呈 上升趋势: 小学生:5% 中学生:10% 高中生:19%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脑损伤 社会学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生态系统理论
Bronfenbrenner
公共卫生预防干预的重点
改变人群的行为 改变环境因素 重点是环境,而不是个体
公共卫生的预防干预思路
推广普及成功的干预模式
设计、开展干预活动 评估干预效果
寻找原因 探索危险因素 和保护因素 明确问题的性质 收集数据 监测 :流行率和趋势
教育
•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 教育心理学干预 • 干预研究
综合性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医生 • 早期识别心身症状患者 • 药物、心理干预 • 研究
个体心身健康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中心专业机构
• 药物治疗(指南)、心理治疗 • 社区工作指导 • 对专业人员培训 • 研究、政策支持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每年200万自 杀未遂者中2/3位于15-34岁,且几乎未接受过心理评 估或治疗。
殷大奎(原卫生部副部长)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2)
精神心理疾患: 发病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 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重
精神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 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普通人群 一般性干预
0-18岁儿童青少年
一级干预目标 儿童青少年
危险人群 选择性干预
灾后人群 应激相关人群 辍学人群 被监管人群 心理疾患患者后代
高危人群
针对性干预
存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 与物质滥用行为问题,但 尚未达到抑郁症、焦虑症 与物质依赖诊断的人群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预防策略
精 神 障 碍青少年
治 疗 性 干预 转 诊 至 精神/心理专 业机构就诊
针对性干预效果总结
干预内容及预期结果
1.认知模式:理性情绪辅导课程 SCSQ 中 2.社会生活技能: 介 因 1)人际沟通技能辅导课程 素 2)问题解决技能辅导课程 3.社会支持: 1)人际沟通技能辅导课程 2)守门人支持强化干预 1.绝望感 结 果 变 量 3.自杀行为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1b, p. ix
问题 措施
心理疾患的三级预防策略
二 级 预 防
心理疾患的一级预防
普遍性预防:普通人群; 选择性预防: 危险人群:有确切证据提示发生精神障碍的概 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个体和人群; 针对性预防: 高危人ຫໍສະໝຸດ Baidu:可检测到某些心理疾患的先兆症状 和体症的,但在当时尚未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 准的人群;
——江泽民同志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信 (2001年3月8日)
从公共卫生角度预防干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心理卫生服务资源匮乏,专业人员奇缺;
8.6 7.4 29.1 1.2 16.3 13.2 6.4 0 5 10 15 20 25 30 35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日本 中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15.7 (1)
11.2 (3) 11.1 (4) 10.4 (5) 7.7 (6)
9.9 (4)
10.7 (2) 10.2 (3) 6.8 (6) 7.2 (5)
11.0 (5)
11.6 (5)
10.2 (5)
12.6 (4) 16.5 (2)
16.3 (4) 19.1 (2) 16.3 (3) 16.2 (3) 18.7 (2) 1.4(11)
床/万人口
每 万 人 精 神 科 床 位 ( 年 )
2000
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主要资源的比较
资源项目 床位(张/ 万人口) 医师(人/10万人口) 护士(人/10万人口) 临床心理师(人/10万人口) 社会工作者(人/10万人口) 中国 1.10 1.27 2.10 0.3* 0 全球平均 4.36 3.96 12.63 6.43 3.50
对学生和父母的宣教手册
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宣教刊物
自主研发了一套普遍性和针对性干预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宣教资料
筛选评估
分级干预
普 遍性干预
青 少 年 自 杀 的 分 级 、 预 警 、 综 合 干 预 的 技 术 流 程 和 模 式
学 生 、 家长和教师
1、 个 体 保护因 素: 1.1抗 逆 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2 自 杀 和抑郁症预防教育课程 1.3 筛 选 2、 环 境 保护 因素: 守门人(父母和教职员工)训练课程: 青 少 年 心理危 机干预策略教育课程
通过降低心理疾患发生的各种非特异性风险因素、 增强保护因素,来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风险因素 获得成瘾药物和酒精 迁徙 孤独和情感疏远 缺乏教育、交通和住房 邻里关系瓦解 同伴拒绝 社会环境不良 营养不良 贫困 种族间不公和歧视 社会地位低下 城市化 暴力和青少年违法犯罪 战争 工作应激 无业 保护因素 赋能 种族间融合 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参与 社会责任和容忍 社会服务 社会支持和社区网络
21.7
22.5 20.7
1–15 21.0 美 国 202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将增长50%,是5个最主要的致病 、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中国六类重要的疾病占所有疾病全部负担的比例[
按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损失计算]
对1990年的估计
疾病/伤害 神经精神疾病和自杀
总人口 % (排序) 男 女 % (排序) % (排序)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社会对心理疾患认识不足; 《中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2002.12-2003.2)显示: 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63.3%) ; 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46.5%) ; 五种心理疾患的名称全部听说过的人(15.9%)。 医务人员: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
心理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WHO(2001)《精神卫生:新的希望,新的理解》: 原则:通过整合性的公共卫生的方法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 预 防 为 主 , 促 进 心 理 健 康 ”
贫穷和心理疾患之间的恶性循环
整合公共卫生资源 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 区心理健康指导站点 •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 • 心理筛查 • 心理档案建立
一个人自杀后,他身边的6~8位密切接触 者会有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WHO报告(2001年)
10-20%儿童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患:
国 家 印 度 日 本 埃塞俄比亚
年龄 (岁) 1–16 12–15 1–15
患病率(%) 12.8 15.0 17.7
西班牙
瑞 典 德 国
8,11,15
1–15 12–15
患者: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心理疾患及时就医; 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心理健康服务未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病因机制
在心理疾患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的、社会的、心理 的因素相互作用
影响儿童青少年精神发育的因素
1.
2.
1. 2. 3.
选择性干预:暴露于公认的疾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很有可
能发生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不同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干预效果更好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精神疾 病与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 课题编号:2007BAI17B03)子课题: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医-教” 综合预警干预模式研究 (2009-2012)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 干预和矫治方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卞 茜
专业方向: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
学习经历:
1989-1994年 1996-1999年 2000-2003年 工作经历: 1994-2000年 2000-2005年 2005职务: 2008年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CDC精神卫生分中心防治科副科长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 预防精神医学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上海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学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健
康
+
+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与愉快 3、行为协调统一
4、人际关系融洽
5、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6、能客观评价自己和 周围环境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一名15岁的男生总是抱怨身体觉得不舒服,乏力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拒绝上学,父母发现其 整天懒言少动、无精打采,医生检查未发现任何 生理指标异常。不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并开 始加入许多俱乐部、各种课外活动,喝酒。突然 他连续三个晚上每晚只睡三个小时,爬起来做俯 卧撑、听音乐。还花几个小时打电话约女同学出 去。 问题:这个男生成为逆反青少年了吗?
聚焦: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行为、情绪障碍 对象:3000例中学生(初中、高中)、3000例大学生 地点:上南东校、三林北校、三林中学、杨思中学、上海交大
上海戏剧学院 彭勇文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韩海玲教授
张麒教授
工作团队
高危学生针对性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对全体父母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专家讲座
对2020年的推测
总人口 % (排序) 男 % (排序) 女 % (排序)
18.0 (1)
15.6 (2)
20.7 (1)
25.0 (1) 15.0 (4)
26.8 (1)
意外伤害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
12.9 (2)
11.0 (3) 10.7 (4) 8.7 (5) 7.5 (6)
ESAP 评估结果(与针对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6个月 —— 18个月 积极应对 敢于自表、亲和力、 同理心、压力管理
敢于自表
SSRS
客观支持
SSRS总分、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
BHS总分、对未来的感觉、 动力丧失、对未来期望 BDI总分 总分(最近一周和最严重时) 持续自杀想法、自杀计划
问卷调查 ( 计 算 机网络系统)
自 杀 高 危青少年 筛选标准
详见另图
符合
针 对 性 干预 1、 个 体 保护因 素: 1.1 个 别危机干预短程心理辅导; 1.2 团 体 生活技能认知 -行为心理 辅 导 课程 2 、 环 境保护因素: 社 会 支持网络强化干预
自 杀 高 危青少年
部分学生
精 神 科 医生面谈
BHS BDI BSICV 自编 问卷
—— —— 总分 (最近一周) ——
学生: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普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 2)定期筛选,对危险学生和高危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以学校为基础的一级预防
普遍性干预:所有在校学生和/或老师、家长 针对性干预:高危青少年(某些精神障碍亚临床症状、但不 符合疾病诊断)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
当代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心理疾患的临床诊治 精神卫生的促进和维护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社区、学校防治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患者 儿童青少年全人群
保证儿童青少年全人群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开展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学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预防的作用
卫生总费用比较
泰国 人均医疗卫生费用($) 政府卫生费用支出(%) 个人卫生费用支出(%) 医疗卫生预算占GDP(%) 精神卫生服务占医疗卫生费 用(%) 112 57.4 42.6 6.0 3 中国 50 16 60.5 5.4 2.35 美国 4271 45.6 54.4 12.9 12
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一名14岁的初中二年级女生,学习成绩优 异,突然抱怨学校里不安全,称男生都用 奚落的眼神看她,在背后对她作负性评价 ,她上课时注意到坐在前排的男生都在观 察她并进入她的视野余光,无法集中注意 力上课,拒绝上学。 问题:这个女生是早恋了吗?
• • •
•
校园暴力 青少年自杀 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 马加爵杀害同学案件
22.7 (1) 13.3 (3) 1.3(11) 1.5(11)
摘自《全球疾病负担》, W.H.O., 1996. 本表未包括13类次要的疾病.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 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总患病率呈 上升趋势: 小学生:5% 中学生:10% 高中生:19%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脑损伤 社会学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生态系统理论
Bronfenbrenner
公共卫生预防干预的重点
改变人群的行为 改变环境因素 重点是环境,而不是个体
公共卫生的预防干预思路
推广普及成功的干预模式
设计、开展干预活动 评估干预效果
寻找原因 探索危险因素 和保护因素 明确问题的性质 收集数据 监测 :流行率和趋势
教育
•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 教育心理学干预 • 干预研究
综合性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医生 • 早期识别心身症状患者 • 药物、心理干预 • 研究
个体心身健康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中心专业机构
• 药物治疗(指南)、心理治疗 • 社区工作指导 • 对专业人员培训 • 研究、政策支持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每年200万自 杀未遂者中2/3位于15-34岁,且几乎未接受过心理评 估或治疗。
殷大奎(原卫生部副部长)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2)
精神心理疾患: 发病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 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重
精神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 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普通人群 一般性干预
0-18岁儿童青少年
一级干预目标 儿童青少年
危险人群 选择性干预
灾后人群 应激相关人群 辍学人群 被监管人群 心理疾患患者后代
高危人群
针对性干预
存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 与物质滥用行为问题,但 尚未达到抑郁症、焦虑症 与物质依赖诊断的人群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预防策略
精 神 障 碍青少年
治 疗 性 干预 转 诊 至 精神/心理专 业机构就诊
针对性干预效果总结
干预内容及预期结果
1.认知模式:理性情绪辅导课程 SCSQ 中 2.社会生活技能: 介 因 1)人际沟通技能辅导课程 素 2)问题解决技能辅导课程 3.社会支持: 1)人际沟通技能辅导课程 2)守门人支持强化干预 1.绝望感 结 果 变 量 3.自杀行为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1b, p. ix
问题 措施
心理疾患的三级预防策略
二 级 预 防
心理疾患的一级预防
普遍性预防:普通人群; 选择性预防: 危险人群:有确切证据提示发生精神障碍的概 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个体和人群; 针对性预防: 高危人ຫໍສະໝຸດ Baidu:可检测到某些心理疾患的先兆症状 和体症的,但在当时尚未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 准的人群;
——江泽民同志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信 (2001年3月8日)
从公共卫生角度预防干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心理卫生服务资源匮乏,专业人员奇缺;
8.6 7.4 29.1 1.2 16.3 13.2 6.4 0 5 10 15 20 25 30 35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日本 中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15.7 (1)
11.2 (3) 11.1 (4) 10.4 (5) 7.7 (6)
9.9 (4)
10.7 (2) 10.2 (3) 6.8 (6) 7.2 (5)
11.0 (5)
11.6 (5)
10.2 (5)
12.6 (4) 16.5 (2)
16.3 (4) 19.1 (2) 16.3 (3) 16.2 (3) 18.7 (2) 1.4(11)
床/万人口
每 万 人 精 神 科 床 位 ( 年 )
2000
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主要资源的比较
资源项目 床位(张/ 万人口) 医师(人/10万人口) 护士(人/10万人口) 临床心理师(人/10万人口) 社会工作者(人/10万人口) 中国 1.10 1.27 2.10 0.3* 0 全球平均 4.36 3.96 12.63 6.43 3.50
对学生和父母的宣教手册
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宣教刊物
自主研发了一套普遍性和针对性干预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宣教资料
筛选评估
分级干预
普 遍性干预
青 少 年 自 杀 的 分 级 、 预 警 、 综 合 干 预 的 技 术 流 程 和 模 式
学 生 、 家长和教师
1、 个 体 保护因 素: 1.1抗 逆 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2 自 杀 和抑郁症预防教育课程 1.3 筛 选 2、 环 境 保护 因素: 守门人(父母和教职员工)训练课程: 青 少 年 心理危 机干预策略教育课程
通过降低心理疾患发生的各种非特异性风险因素、 增强保护因素,来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风险因素 获得成瘾药物和酒精 迁徙 孤独和情感疏远 缺乏教育、交通和住房 邻里关系瓦解 同伴拒绝 社会环境不良 营养不良 贫困 种族间不公和歧视 社会地位低下 城市化 暴力和青少年违法犯罪 战争 工作应激 无业 保护因素 赋能 种族间融合 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参与 社会责任和容忍 社会服务 社会支持和社区网络
21.7
22.5 20.7
1–15 21.0 美 国 202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将增长50%,是5个最主要的致病 、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中国六类重要的疾病占所有疾病全部负担的比例[
按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损失计算]
对1990年的估计
疾病/伤害 神经精神疾病和自杀
总人口 % (排序) 男 女 % (排序) % (排序)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社会对心理疾患认识不足; 《中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2002.12-2003.2)显示: 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63.3%) ; 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46.5%) ; 五种心理疾患的名称全部听说过的人(15.9%)。 医务人员: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
心理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WHO(2001)《精神卫生:新的希望,新的理解》: 原则:通过整合性的公共卫生的方法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 预 防 为 主 , 促 进 心 理 健 康 ”
贫穷和心理疾患之间的恶性循环
整合公共卫生资源 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 区心理健康指导站点 •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 • 心理筛查 • 心理档案建立
一个人自杀后,他身边的6~8位密切接触 者会有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WHO报告(2001年)
10-20%儿童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患:
国 家 印 度 日 本 埃塞俄比亚
年龄 (岁) 1–16 12–15 1–15
患病率(%) 12.8 15.0 17.7
西班牙
瑞 典 德 国
8,11,15
1–15 12–15
患者: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心理疾患及时就医; 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心理健康服务未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病因机制
在心理疾患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的、社会的、心理 的因素相互作用
影响儿童青少年精神发育的因素
1.
2.
1. 2. 3.
选择性干预:暴露于公认的疾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很有可
能发生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不同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干预效果更好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精神疾 病与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 课题编号:2007BAI17B03)子课题: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医-教” 综合预警干预模式研究 (2009-2012)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 干预和矫治方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卞 茜
专业方向: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
学习经历:
1989-1994年 1996-1999年 2000-2003年 工作经历: 1994-2000年 2000-2005年 2005职务: 2008年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CDC精神卫生分中心防治科副科长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 预防精神医学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上海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学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健
康
+
+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与愉快 3、行为协调统一
4、人际关系融洽
5、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6、能客观评价自己和 周围环境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一名15岁的男生总是抱怨身体觉得不舒服,乏力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拒绝上学,父母发现其 整天懒言少动、无精打采,医生检查未发现任何 生理指标异常。不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并开 始加入许多俱乐部、各种课外活动,喝酒。突然 他连续三个晚上每晚只睡三个小时,爬起来做俯 卧撑、听音乐。还花几个小时打电话约女同学出 去。 问题:这个男生成为逆反青少年了吗?
聚焦: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行为、情绪障碍 对象:3000例中学生(初中、高中)、3000例大学生 地点:上南东校、三林北校、三林中学、杨思中学、上海交大
上海戏剧学院 彭勇文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韩海玲教授
张麒教授
工作团队
高危学生针对性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对全体父母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专家讲座
对2020年的推测
总人口 % (排序) 男 % (排序) 女 % (排序)
18.0 (1)
15.6 (2)
20.7 (1)
25.0 (1) 15.0 (4)
26.8 (1)
意外伤害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
12.9 (2)
11.0 (3) 10.7 (4) 8.7 (5) 7.5 (6)
ESAP 评估结果(与针对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6个月 —— 18个月 积极应对 敢于自表、亲和力、 同理心、压力管理
敢于自表
SSRS
客观支持
SSRS总分、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
BHS总分、对未来的感觉、 动力丧失、对未来期望 BDI总分 总分(最近一周和最严重时) 持续自杀想法、自杀计划
问卷调查 ( 计 算 机网络系统)
自 杀 高 危青少年 筛选标准
详见另图
符合
针 对 性 干预 1、 个 体 保护因 素: 1.1 个 别危机干预短程心理辅导; 1.2 团 体 生活技能认知 -行为心理 辅 导 课程 2 、 环 境保护因素: 社 会 支持网络强化干预
自 杀 高 危青少年
部分学生
精 神 科 医生面谈
BHS BDI BSICV 自编 问卷
—— —— 总分 (最近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