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概述
(1)标记化合物的命名
无机化合物:
通常只要在化合物名称的前面注明标记核素的符号
即可,如 131I NaI 。也可在分子式中直接注明标记核
素, Na99TcmO ;
4
有机标记化合物:
通常采用前置方括命名法,即在标记化合物名称中
表示标记核素所处部位之前加一方括号,在其中标明
核素标记的位置与数目、希腊字母或词头以及标记核
数不能肯定大于95%。[6,7 (n)-T]-雌二醇。
3)全标记与均匀标记
它们均属于非定位标记。
全标记:
用G表示,如[G-T]-胆固醇,指标记分子中所有稳
定位置上的氢原子都可能被标记原子所取代,但程度
不同。
均匀标记:
用U表示,指标记原子从统计学看,均匀地分布在
标记化合物的分子中,14CO2光合作用标记葡萄糖,
2
此法主要用于有机物的标记。
3)取代法(置换法):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放射性核素
或其原子团所置换而达到标记目的的方法。
此法常用于氚和放射性碘的标记。
,碱性溶液 RX T2 催化剂 RT TX
RH 2131I 氧化剂 R131I H 131I
4、将其水解,用离子交换或薄层色谱法分离水
解产物,可得到14C标记的16种氨基酸。
酶促合成法
利用生物组织中某些特定的酶促进标记前体物质
的合成反应,生成所需的标记产物。酶促合成法也可
作是应用物殊催化剂的化学合成法。
125
I 蛋白质125I 蛋白质
(3)同位素交换法
同位素交换法是利用同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与
记法能得到产品但损伤较大。
对于许多金属放射性核素,要将它们标记到蛋白
质上,特别是单克隆体(McAb)上去,都必须借助于 具有双功能基团的螯合剂进行间接标记。
(2)生物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理代
谢过程或酶的生物活性,将简单的放射性物质在体内
或体外引入化合物中而制得所需标记物。
有两大类:全生物合成法和酶促合成法。
全生物合成法
是利用完整的生物或其某一个器官的生理代谢过
程来进行标来自百度文库的。
常用的生物有:细菌、绿藻、酵母等低等生物。
14C-标记物。
海绿藻合成14C均匀标记的多种氨基酸:
1、海绿藻避光24h,造成“光饥饿”;
2、通入14CO2,光照36h,使14CO2随光合作用
掺藻体细胞内;
3、从标记的海绿藻中提取蛋白质;
稳定同位素在两种不同化学状态之间发生交换反应来
制备标记化合物。 AX+BX* AX*+BX
目前同位素交换法是制备氚标记化合物的重要方 法,它也可用于放射性碘、磷、硫的标记。 有:气相曝射交换法;液相催化交换法。
气相曝射交换法
原理:将欲标记物置于高比活度的氚气中曝射, 借助于氚衰变的辐射能量诱导氚-氢发生交换反应,从 而得到氚标记物。 此法反应速度慢、能产生各种副反应和辐射分解产 物。 改正:
是反应堆提供的Ba14CO3。
1、 Ba14CO3 14CO2 / K 14CN / Ba14C2 / BaN14CN
2、根据需要,合成相应的物质。
2)加成法:
利用具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作前体,
将放射性核素或其简单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结合到
前体上,达到标记的目的。
T 最常用的是氚标记。如, RCH CH 2 RCHTCH2T
无载体时的比活度 主要射线种类及能量,MeV 1080GBq/mmol β-,0.01861
99Tcm
123I 125I
131I
5730a 14.28d 87.4d 6.02h 13h 60.2d 8.04d
2.3GBq/mmol 338TBq/mmol 55TBq/mmol
1.94×104TBq/mmol
主要是3H和14C,其它核素的同位素效应并不显著
。 在共价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12C-12C的键 能为82.6kcal.mol-1,而14C-12C的键能要高6-10%;
3H-O、3H-N、3H-C键要比1H-O、1H-N、1H-C键
稳定得多。
2、辐射自分解
分初级内分解、初级外分解和次级分解。
一是用高频放电、X射等能量来激活或电离氚和被 标记物;
二扩大氚与被标记物的接触面; 三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等。
(4)金属络合法
上述合成法多用于非金属放射性核素的标记,而用
于医用的一些金属放射性核如
99
Tc
m
、 67,68Ga 、111In 、201Tl ,
金属放射性核素直接形成络合物。
络合物又称配位化合物,它是由一定数目的可以给 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离子或分子与具有接受 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 组成和空间结构所形成的化合物。
按预定的合成路线一步一步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优点:
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标记位置、标记数量和比活
度预先设计;
反应易于控制,有较好的重现性;
放射性核素的收率,产品的比活度、化学纯度和
放射化学纯度均较高,是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
缺点:
步骤繁,流程长,副反应多,纯化困难等。
该法应用最多的是14C标记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原料
由两部分组成,即中心原子及配位体构成。
[Cu(NH3)4]SO4
Cu:中心原子;
NH3:配位体;
N:配位原子; 4:配位数。
螯合物
具有环状结构的络合物为螯合物。
把能形成螯合物的配位体称为螯合剂。
螯合剂分子或离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同量与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或多个包含 中心离子或原子在内的环状结构,如铜离子与两个乙二 胺分子配位时可形成螯合离子:
8.9×103TBq/mmol
64TBq/mmol
459TBq/mmol
β- ,0.155 β- ,1.711 β- ,0.674 γ,0.1405 γ ,0.1590 γ ,0.03548 β- ,0.6065,0.336 γ ,0.2843,0.3645,0.6370
5)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特点与制备要求
有机标记化合物, 如 C 葡萄糖 ;
14
生物标记化合物,如
51
Cr 红细胞 。
按标记核素的不同可分为:
同位素标记物和非同位素标记物;
金属标记物,如 51Cr 红细胞 、和非金属标记物,

131
I 甲胎球蛋白 ;
还可按标记物状态的不同分为:
131 液体标记物, ; I NaI溶液
4)间接标记法:
把放射性核素先标记在某种易与欲标记物反应的
试剂,然后再与欲标记物偶联;
借助于具有双功能基团的螯合剂进行标记,先把某 种双功能螯合剂结合到欲标记分子上,再将放射性核 素核素标记到此螯合剂上,由此形成稳定的放射性核 素-螯合剂-欲标记化合物复合物。
主要用于很难用于直接标记法得到产品或直接标
198 胶体标记物, Au 胶体;
固体标记物,90 Y 微球 。
(3)标记化合物的若干基本概念
1)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
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其同位素的原子所取代,由于
取代后化合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会引起
显著差异,因此亦称理想标记。131I→ 127I;3H → 1H;
14C
14
C 3H3 NH

15
NH 2 COOH。

利用双标记或多标记化合物可同时观察两个或多 个指标,不仅可减少工作量,还可以排除和减少因个 体差异所引的实验误差,这是单标记化合物难以达到
的,但其制备较难,价格也贵。
(4)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在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时,首先必须选择放射
性核素。
其原则是:
1、能否得到所需的标记化合物;
(5)其它标记方法
热原子反冲标记法:利用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
射性原子核的强大反冲能量使其从原来的化合物中挣
脱出来,结合到被标记的化合物上去。14N(n,p)14C的
14C与被标记物反应等。
加速离子标记法: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它化合物 经电离后形成离子,在电场中加速到一定能量,轰击 欲标记物质,从而制得标记化合物。
2、用这种标记化合物能否得到预期的研究结果
或诊断、治疗效果;
3、核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核性质以及生产方
式、产品纯度是不合适;
4、标记、测量、鉴定的方法是否容易;
5、实验周期的长短,核素本身和杂质的毒性以
及价格等要进行考虑。
表 几种重要的放射性标记核素
核素
3H 14C 32P 35S
T1/2 12.3a
1 C CH COOH 、 1,2 C CH COOH 素等标示性符号:
14
14
3
3

对结构复杂的标记化合物,当一般命名还不足以说 明问题或易被误解时,宜在命名的同时附以标明位置 的结构式。
(2)标记化合物的分类
按标记化合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
无机标记化合物,如
131
I NaI

辐射合成法:利用有机化合物辐射分解产生的各
种自由基相互作用而得到一系列标记化合物。
(6)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纯化与质量鉴定
最大的特点是:
放射性;
不稳定性:自身衰变、自辐射分解、标记核素脱落、
易位等。
如用3H标记过的化合物较不稳定。
要求:
1、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原料来源不易,制备中
应充分利用,未标记上的要回收;
2、生产规模限制在微量水平,通常在10-6~
10-3mol,在制备、分离、鉴定过程中要用到微量或超
微量技术,操作中尽量减少放射性核素的稀释,避免引
[U-14C]-葡萄糖。 非定位标记化合物只能用于研究整个分子的行为, 不能用来观察分子上特定基因或原子的行为。但此可 得到较高的比活度,且制备方法选择余地也较大,因
此常被采用。
4)双标记与多标记
双标记、多标记 :
若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被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同位
素原子以及被同一种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同位素原子所 取代,称为双标记或多标记。如,15 NH 2 14COOH 、
分初级内分解:
它是由标记化合中放射性核素衰变所造成的,核衰变
结果产生含有子核的放射性或稳定杂质。
初级外分解:
它是由标记的放射性核素放出的射线与标记化合物分
子作用,造成化学键的断裂,产生放射性或稳定杂质。
次级分解:
标记化合物周围的介质分子,由于吸收射线的能
量而被激发或电离,进而生成一系列自由基、激化 分子或离子,它们再与标记化合物作用,使分子断 键而分解。次级分解常常是标记化合物辐射自分解 的主要因素。
→ 12C等。
非同位素标记(非理想标记):
用组成化合物以外的原子进行标记,非同位素标
记的产物在性质上所引起的变化比同位素标记要大,
因此又称非理想标记。
131I→ 1H,甲胎球蛋白中的H。
2)定位标记与名义定位标记
定位标记(S):
指标记原子处于标记化合物的指定位置。书写时,
可省备S。[5-T]-尿嘧啶,95%以上的3H是在尿嘧啶 分子的第5位碳原子的C-H键上。 名义定位标记(n): 又称准定位标记,指在标记过程中,从标记方法 预测标记原子应该在某特定位置上,而实际标记结 果未作鉴定,或鉴定结果在特定位置上的标记原子
入不必要的载体; 3、要求标记流程步骤少,时间短,尽可能在标记的 最后阶段引入放射性核素,以减少其损失、副反应的发 生以及防护上的困难;(可做冷实验)
4、放射性核素引入到化合物指定位置并进行纯化等。
标记化合物的同位素效应与辐射自分解
1、同位素效应
不能忽视因同位素效应引起标记化合物与原化合
物之间产生的性质上的差异。
第8章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 备及其应用
自1912年G. Hevesy和F. Paneth将放射性核素作为
示踪剂以来,示踪实验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之一。 该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科学等领域中,已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带有示踪原子的标记化合物的需求 量增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就成为示踪实验能否进行的 前题。 四十年代后期,人工放射性核素大规模生产;
用以下方法可减少标记化合物的分解
1、降低标记化合物的比活度
2、加入自由基的清除剂
3、调节贮存温度
降低温度,使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与标记化合物作用
的速度减慢,能使标记化合物的分解减少。
8.2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化学合成
这是制备有机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经典方法之一。主
要有以下几种:
1)逐步合成法:用最简单的含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
快速制备方法与快速分离技术的发展,为半衰期短
的如11C、13N、15O等作为标记物的使作提供了可能。
标记化合物:
是指化合物中某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其化学基团被
其易辨认的同位素或其它易辨认的核素或基团所取 代而得到的产物。这种取代过程称为标记。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若取代的核素是放射性核素,则所得产物就称为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此标记过程称为放射性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