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断句(划分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链接】
例1 (2019邵阳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远江山极目回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远江山/极目回
【方法指导】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3.“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今齐地/方千里等。

4.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5.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例如:南阳/诸葛庐,西蜀
/ 子云亭;作亭者谁,庐陵/欧阳修也等。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例如: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7.“而”字的停顿
①“而”字表转折关系时:
②“而”字若起到下列作用,就应该和后面的词语连读:
8.“之”“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9.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练反复,反复练,断句也要常实践。

【考点专项练习】
1.(2019江西卷)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答案】 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保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2.(2019福建卷)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③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叹此语。

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

又欲进道,须谢去外幕④。

乃得全功。

古人云:纵此欲者,丧人善事;置之一处,无事不办。

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备之。

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故停顿为: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2019杭州卷)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
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答案】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解析】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准确断句的前提。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揣度不过几十天,也应当能够某得一个官职来施展抱负,只是不知道(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罢了。

标志性断句词语有“亦”“但”。

4.(2019广东卷)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答案】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

可根据句意来断句。

5.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
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曾子不受/ 反/ 复往/ 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人则献之/ 奚为不受/
【解析】本题易错点在第二处,“反/复往”,意思是“回去,又再送来”,迷惑性较大,只有正确理解文意才能准确作答。

6.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答案】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解析】“问”“曰”是明显的断句标志,前三处较容易判断;“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并列句式,中间要断开。

7.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6处。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答案】子墨子曰/ 我将上太行/ 驾骥与羊/ 子将谁驱/ 耕柱子曰/ 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 耕柱子曰
【解析】由前文可知,“子墨子”“耕柱子”在文中属于人的称谓,在句中做主语,前面一般需要断句;“也”一般用作句末,其后需要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