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3课唱响《国际歌》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
1、了解各种事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2、通过时有关材抖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重点:了解《国际歌》创作背景和词、曲。
难点:《国际歌的影响》
教师活动:
你会唱《国际歌》吗?《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国际歌》也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很多革命者在英雄就义时都唱这首歌。
《国际歌》传唱至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会奏响《国际歌》。
《国际歌》四怎样诞生的?它的词曲为什么能够打动那么多人呢? 一、 1、 了解《国际歌》创造背景。
1870年,法国同普鲁土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一—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很快占领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
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战斗非常惨烈,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土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巴黎公社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司法机构,还制定了许多保护工人利益的政策。
5月21日,围政巴黎的军队在奸细的指引下,从巴黎西南方攻进城内。
尽管公社战 贾 鲍 贾 鲍 18-19学年初三第一学期 历史导学案 总第(11)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刘红月 校对:李素者 课题:第22课 唱响国际歌
士英勇抗敌,还是挡不住武器精良、人数众多的敌人。
27日,大约二百名公社战士在贝尔一拉雪兹公墓同五千多敌人展开搏斗。
最后,一些战士在墓地的一堵墙边壮烈牺牲。
28日,巴黎全城失陷,三万多名公社战士为保卫自己的政权英勇牺牲。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唱开来。
2、介绍《国际歌》词曲创作人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1];20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并在1944年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2] 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
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3、熟悉歌词
《国际歌》原版有六段歌词。
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3节。
随后俄文版《国际歌》一直就只有三节歌词。
因此流传较广的中文译本(萧三版)的《国际歌》也只选用了三节歌词。
萧三版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第二段: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第六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
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
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4]
4、歌曲鉴赏
反复听《国际歌》、学唱《国际歌》,分组和全班合唱《国际歌》。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
该歌曲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8]《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
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
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1]
5、社会影响
对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
《国际歌》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了这一作品。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直至1944年,苏联政府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的国歌,同时把《国际歌》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
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
[9]
对中国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
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
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
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1]
《国际歌》还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奏歌曲。
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10]
6、全班讨论学唱《国际歌》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