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就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骨骼代谢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作为目前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健康,一旦导致骨折,生命质量将急剧下降,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残率与致死率明显增加,对老年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影响巨大。而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中80%以上都就是女性且大多数为围绝经期女性。为进一步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选取绝经后妇女215例,测量其髋骨与腰椎骨密度,并探讨年龄、身高、体重、体脂含量、臀围、腰围、月经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对骨质疏松患病的影响。调查人群的髋骨骨密度为0、835±0、131g/cm2,腰椎骨密度为0、842±0、136g/cm2。对同一被测者的髋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为0、75。可见人体各处的骨量基本均衡,当一处骨骼的骨量减少时,其她地区的骨骼也很有可能骨量不足。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1、0为骨量正常,-2、5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体骨骼就是一种活组织,依靠其不断地吸收与重建以维持自身动态平衡。只有吸收与重建相互平衡时才能维持骨量,当骨吸收强于骨形成时,则骨量减少,可发展为骨质疏松。多研究表明,女性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普遍较男性高,尤其在50岁以后,即女性绝经之后,此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因此绝经后妇女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该得到重视。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报道结论不一,为14%到60%不等,这与检测人群的年龄、性别、地区、检测手段、检测部位各不相同有关。本研究以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出的髋骨与腰椎的骨质疏松率分别为45、1%与41、4%,与多数同年龄研究人群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在本研究中,对于髋骨的骨质疏松,年龄在40到50 、50到60 与60以上的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21、1%、39、3%与65、6%,

对于腰椎,其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就是26、3%、30、4%与70、5%,这与刘伯亮等[6]进行的8000人大样本研究结果相似。年龄就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这一结论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在2011年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也明确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增高。而本研究发现对于绝经后妇女,年龄仍就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即对于绝经后的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持续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会逐年增加,此结果也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研究发现绝经年龄就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即绝经年龄越晚,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越低。这与女性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的作用,当其水平降低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减少。因此建议对于女性,应在青年时即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延缓绝经年龄。研究发现BMI越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越低。即肥胖人群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要低于非肥胖人群。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由于BMI大者身体脂肪组织含量多,脂肪组织或多或少直接影响到血中的雌激素水平,从而使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减少,使骨的骨强度下降较体瘦者慢。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由于骨骼负重直接转化为机械应力,机械应力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有利于提高骨强度与骨矿含量,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降低其程度。女性绝经之后,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生危险会显著增高。女性应提早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时补钙,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