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20xx年年中,一部聋人题材的国产故事片《无声的河》公映。这部获得多项国内奖的电影尽管在一些面向市场的媒体中反应平平,但却被一些主流媒体所关注。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电影学术刊物之一的《当代电影》20xx年第3期将此片作为了“影片个案分析”栏目的选片,进行全面分析。众所周知,该栏目每期一部国产片的选片并不是随机的。
有趣的是,另一部描写聋人的《漂亮妈妈》刚刚才公映过,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奖。而与《无声的河》几乎同时,拍摄于1992年的法国纪录片《聋子们的国度》1(AuPaysDesSourds)在法国驻华使馆下属法国学校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范围学术性放映,作为《聋》片的中文翻译,对这一巧合颇感兴趣,同时想对中外聋人题材电影做一比较,也许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因为一个具体文本或文化现象固然是不同社会力量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妥协的产物,但另一方面,我始终认为从一个时期的不同文本之间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巨大差异中,也许更能明显地看出不同意义的较量,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及在这种变迁中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
电影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是很明显的。从列宁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就把电影作为教育大众的最重要的宣传工具;在我国,电影更是历次意识形态斗争上的聚焦点;而在电影的地位上世界各
国其实没有本质的不同,这与电影的大众接受性有关。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政府控制最严的媒体,同时也是电视等其他大众媒体在文化上的中心话题,它在意识形态上的动向往往也是电视文化变迁的先导。选取一个时期,某一题材的多部影片进行比较,使有根据的。我认为我将要选来做比较的三部影片《漂亮妈妈》、《无声的河》以及《聋子们的国度》是有代表性的,尽管我主要对后两部影片做比较。
本文的研究意在揭示电影的意义生产,揭示隐藏在这些话语背后权力的角逐和利益的分配,对于各种话语并不企图表示我的倾向性。那是另一个问题。
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三部影片的主要内容:《漂亮妈妈》2(以下简称《漂》)的女主人公孙丽英由于儿子郑大先天失聪,男人与她离婚而去,家庭破裂。她独自承担起帮助失聪儿子郑大学会说话、入校读书、养家的全部责任。为能够时刻与儿子相处,孙丽英辞去了外企的工作,找了一个送报纸的活儿。在母亲心中失聪的儿子和别的孩子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戴助听器和戴眼镜是一样的自然。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捉弄着孙丽英善良的意愿,郑大参加入学考试因发音不清而遭拒绝;郑大面对孩子们的嘲弄、挑衅,不顾一切地和他们厮斗起来,摔碎了他赖以与外界沟通的助听器!孙丽英求助前夫,而她的前夫又遇车祸身亡……接二连三的不幸令这个女人彷徨无助。
最后孙丽英勇敢地直面不想承认的现实,勇敢地和儿子一齐逾越了生命的又一道坎。
《无声的河》3(以下简称《无》)讲述因咽喉息肉而不能成为歌手的师大毕业生文治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被分到聋人学校实习,在不断的接触和交往中,逐渐了解和爱上了这群孩子。他们虽身有残疾,却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有疾恶如仇、想当警察的张彻,有想学画画的薛天南,有想当明星的刘艳,还有的想倾听音乐……文治鼓励并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在与聋哑学生们相处的同时,他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聋子们的国度》(以下简称《聋》)抓取了聋人社会各方面的生活自然片断,不加解说地剪辑在一起。素材主要是一所聋人学校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中的学习与生活,其他还有成人手语教学,聋人婚礼,聋人养老院,异国青年聋人的交往,文娱表演,与非聋人的交往等等。在这些片断之间,是男女老少的聋人在银幕前用手语讲述自己的故事与感想。这些讲述者的主角是反复出现的聋校手语教师让·克洛德(Jean-ClaudePoulain),他讲述了他的成长、婚恋、家庭、工作,也介绍了手语与聋人文化,特别是与非聋人文化的异同。他的讲述多是对刚刚过去的片断的说明,这个思想深刻的聋人是全片穿针引线的灵魂人物。《聋》片在法国属于非主流影片。
一两部国产片:差异与共性
我们首先来看看两部国产片的差异。在学者们近乎共识的观点看来,目前的中国电影从“定位”上来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主旋律影片、艺术片和商业片(尽管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常常是模糊的)。由于体制原因,前两者相对不太顾及市场和大众口味,因而意义表达更为直接(尽管它也是一种调和);相反,商业片和电视则更关注市场,它更多的是妥协的产物,或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也是社会力量斗争的武器和战场。
《漂》的定位基本上是一部艺术片。艺术片以“作者电影”为宗旨,表现创作者独立的思考,代表着一部分知识精英,往往与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距离,对社会多持批评态度。与此相应,当前中国艺术电影的拍摄目的主要针对各种电影艺术奖项,特别是国外的电影奖。国际电影节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奖励来支持某些电影制作倾向,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电影的意义生产。《漂》在柏林电影节受到的欢迎很说明问题。另一个要考虑的,是这部影片几乎是为女主角的扮演者巩俐度身打造的,而巩俐的国际影响远远大于国内。当年我接触过的一位日本电影人曾说日本人很想看这部影片,由于该片在国内不佳的票房表现,我感到奇怪,后来他说日本人喜欢的是巩俐,我才感到这个现象的不同寻常。众所周知,巩俐的这种影响力与她从80年代末以来在多部张艺谋电影中扮演女主角有关,在这些影片中,女主角总是
现存体制的格格不入者甚至反抗者,《漂》不过延续了这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