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會流動因素
(一)社會因素 1.社會結構: (1)農業社會流動性低於工業社會。 (2)民主制度社會,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2.工業發展與經濟結構:工業社會快速發展,創造很多新的
中上層位置。 3.人口變動: (1)都市化發展,農村人移入都市,尋找所得較高移民,進
而提高其社會地位。 (2)外來移民也常會造成當地人的向上流動,因新移民願意
台灣星巴克VS.美國星巴克
1.台灣星巴克一小時95元VS.美國星巴克 一小 時美元7元
2.台灣星巴克咖啡半磅350元VS.美國星巴 克 一磅350元
寶成鞋業VS.Nike
1.500元VS.5000元 2.無名VS.品牌
(三)社會階層歷史
1.奴隸制:不平等社會階層最極端方式,南 北戰爭前美國。
2.種姓制:在這種體制中,地位是隨出生而 決定的。如傳統印度,雖有四個種姓,但 卻有上千種階層。每個階層都有自己傳統 職業、居住地及與其他種姓人交往的規則。 印度人從小就學會辨認其他種姓成員標誌 和服飾。
(2)權力菁英共同社會背景,來自上層階級、土生美 國人、在都市長大、來自美國東部、出自長春藤盟 校、清教徒等,即通稱WASPM(白人、盎格魯薩克 遜族後裔、新教徒、男性)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一)文化資本意義: 1.被社會認為有價值且較高尚各種不同知識與技
能,如彈鋼琴或英文語言的學習 2.人們對上階層文化所能掌握程度,能掌握得愈
(二)文化資本差異
1.階級慣習與生活風格:文化資本可由父母 傳遞給子女個人,透過家庭繼承文化資本, 且形成階級慣習。富人與窮人在文化資本 的差異,日漸明顯。
2.文化資本不平等影響:受教育多寡,也會 影響文化資本不平等。
參、形成社會階層的原因
一、個人條件與努力:
二、歷史過程
(一)國內社會階層化:馬克思階級鬥爭論
二、社會階層化理論
(一)功能論-社會不平等是必要且合宜的 1.時代背景:盛行美國1950年、1960年。 2.理論: (1)將不同才能和不同專長的人,放在適當位置上,
使其各自發揮所長,如此有助於社會順利運作,也 是一種社會整合、團結、協調表現。 (2)在社會生活中能吸引最有 能力的人,來完成此工作。 3.缺點:過於強調整合,認為社會問題只不過是暫時性 社會本身一定會在互相依賴的原則下想出解決辦法, 故社會問題不至於毀壞社會。理論難說服人。
開、公正、且可自由競爭的 (2)在權力不平的社會中,由少數人掌握
政治事務的決定權。
2.理論
1.多元權力論:不同利益團體擁有權力,可互相制衡, 促進國家社會改變。
2.菁英論:重視菁英選拔過程的開放性。
(1)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提出「權力菁英」,權力菁 英居於決策上ㄧ群人,他們決策具有很大影響力。 美國權力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此 三方面領導人即權力菁英。
4.婚姻:配偶或配偶家庭的社會地位,決定 一個人向上或向下社會流動。
5.權力:一個人如果取得權力或權力增加, 除了其社會地位會自然提高外,社會階層 也會隨之上升。
6.個人特殊才能:音樂、體育、美術等
三、台灣的社會流動概況
(一)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的社會流動:請
見檔案。
(二)政治民主與社會開放的社會流動: (三)新興科技與後工業社會的社會流動
(三)城鄉差距:城市地區由於經濟產業發達, 提供較多工作機會,且政府也對都會地區投 入較多公共建設,造成城市與鄉村居民所擁 有資源產生明顯差距。
肆、社會流動
社會 流動
垂直 水平 代間 代內 流動 流動 流動 流動
向上 向下 流動 流動
一、社會流動的基本概念 (一)意涵:個人社會地位
的改變。 (二)類型 1.垂直流動: (1)向上流動:個人從下
原始
奴隸
封建 資本主義 共產社會
共產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無階級
無階級 奴隸 奴隸主 農奴 領主 勞工 資本家
(二)國際社會階層化
1.殖民主義擴張: 殖民主義是一種殖民母國對殖民地的掠奪、獨 占、保護現象。 國際社會階層化:殖民母國與殖民地差別、已開發國 家與開發中國家差別、富國與窮國差別。 2.世界體系理論:華勒斯坦將資本主義發展程度 分為核心國家(工業先進國家)、邊陲國家(落 後國家)、半邊陲國家(介於工業先進國家、落 後國家之間)。
與適切醫療資源以維持身體健康、接受高 等教育以發展自我、從事休閒生活以抒發 身心等,這些資源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 品質與更長的壽命。
(二)社會聲望
1.個人在社會中擁有地位,受到他人認同與 尊敬的程度。
2.社會聲望通常依據個人的職業來衡量。
(三)權力
1.能左右別人的行動與 意願。
2.影響公共事務決策的 能力。
多,文化資本也愈高。 3.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文化資本不平等影響
人們的社會生活。
多元入學/好多窮孩子 被拒甄試門外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 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一早看報,就看到了一則消息,明年, 很多大學的甄試名額將增加到入學名額的 百分之六十。這使我心中悲痛不已,因為 很多學者不知道,還有眾多孩子,是不能 利用甄試管道的。
第二课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
三分之一窮人在印度
世界銀行最近公佈每日所得1.25美元為貧窮 線最新門檻,全球一日所得低於1.25美元貧 窮人口約有14億人,印度生活在貧窮線下人 口,2005年約為4億5500人,約佔全球貧窮 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區分社會階層的三種社會資源
(一)收入: 1.劃分社會階層的第一項指標。 2.高收入的上階層者,通常可藉由營養食品
層地位向上層地位流動。 布衣可為卿相。 (2)向下流動:個人從上 層地位向下層地位流動。 富不過三代。 2.水平流動:職業、工作地 點或角色改變。
3.代間流動:父子兩代之間社會階層的變動。
4.代內流動:又稱生涯流動,個人社會階層 位置,在不同時期的轉變。
5.結構重組流動:在社會變遷中,職業結構 轉變所造成個人社會階層流動。
2.經濟不平等原因
(1)個人因素:努 力或懶惰、智能高 低等。
(2)性別階層化: 「男主外,女主內」造 成女性勞動參與率較男性低。
(3)族群階層化:不同族群享有高低不同的 地位。
(4)所得分配不均:
A.產業結構變化:農業→工業→商業→服務 業。
B.政策因素:降低遺產稅,富人財富愈多。
C.教育因素:教育高的人,所得較高。
3.等級制(estate system):
(1)封建主義的農業社會,如中世紀歐洲。 在此制度中,三個等級順序是僧侶、貴族、 平民(包括農民),統治權掌握在貴族,農 民向貴族萬提供勞力和軍役換取貴族的保護 和物質供養。
(2)封建社會後期,隨著大量貿易發展,商 人新的社會階層出現。商人階層對資本主義 代替封建主義產生積極作用。 隨著資本主義發展,一個工業經濟體制— 商人成了主要社會階層。
一、經濟不平等: 1.意義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的經濟不平等現象,
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96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96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 告」,去年國內最有錢家庭群組年所得為192萬 6124元,最窮家庭群組年所得為25萬6032元,前 者為後者的7.52倍。
北市每戶可支配所得128.8萬元,新竹市每戶可支配所 得127.7萬元,
(二)衝突論
1.時代背景:功能論強調穩定整合,難說服 人,借用馬克思階級鬥爭觀點
2.馬克思階級鬥爭理論: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等,造成社會變遷主因。資源是指經濟 資源或生產工具分配不均,社會大眾分為 有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者為資產分配持 對立鬥爭。
3.衝突論
社會階層讓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掌握更多優 勢,使其他人較難獲得資源,因而處弱勢地 位。
4.階級系統
(1)階級系統定義:又稱開放階級系統,個 人的社會階級地位,是由個人努力與能力
(2)先賦地位與成就地位差異: A.先賦地位:個人地位決定於個人出生家庭背
景。 B.成就地位:個人努力、資歷與技能決定個人
地位。
三、社會結構
(一)性別:性別角色規範造成不同性別在社會 階層中處於不同位置。
(二)族群:不同族群地位與角色,使其能獲得 社會資源有所差異,造成族群間不同社會 階層。
(四)全球化與人口流動所造成的社會流動:
二、社會地位不平等
(一)社會聲望意涵:受他人尊敬,享有較
多資源。
(二)社會聲望高低: 1.個人或團體所處社會地位、所扮演角色與
貢獻來衡量:個人或團體所處地位愈重要、 貢獻大,社會聲望也愈高 2.職業聲望:以每個職業平均教育及平均收 入的高低,客觀測量職業聲望職業聲望
三、權力不平等
1.對於公共事務的影響力有所不同。 (1)在權力平等的社會裡,政治權力是公
功能論與衝突論的比較
功
能
論衝
突
論
階層普遍存在,且是必 需的 階層提高社會與個人之 功能表現 個人的社會階層地位取 決於個人的能力與努力
工作與酬勞的分配是合 理的
階層是普遍存在,但並 非必需
階層阻礙社會與個人之 功能表現
個人的社會階層地位取 決於所屬群體所擁有的 資源
工作與酬勞的分配是不 合理的
貳、社會階層化現象
從事生望較低的工作。
(二)個人因素
1.教育成就:現代社會,具備較高教育程度,較 易獲得理想職業與社會地位,向上流動機會亦 隨之提高。
2.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愈高,向上流動機會愈 高。
3.家庭背景:家庭經濟狀況,及父母投資教育在 子女身上,會影響子女未來的發展,但是父母 的價值觀及對子女期許,亦是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