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契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契约研究综述
物流工程刘万啸13071225
一.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面临着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不但要完成自身内部的优化运作,同时也要整体地考虑与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

它围绕最终顾客的需求,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对成本流进行分解与控制,并围绕买卖双方间的物流和资金流实施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以实现稳定、高效、柔性的供需关系,使供应链中的成员获得相应利益的一种管理理念。

在供应链模式中,供应链成员(即各企业)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成员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唯一的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乃至个体的利益,成员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合作。

其目标是增加供应链成员的销售额或利润(或降低成本)、增强其获利能力与竞争优势、提高运作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供应链的响应能力。

供应链是有个是由各个分散的外部企业构成,由于企业资金、技术、资源等因素限制, 使得一个企业很难完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内部化, 更多的是由多个分散控制的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网络。

这些企业间相互独立, 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 往往并不愿意根据供应链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为了有效地协调这些分散控制的供应链企业, 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或协调契约。

因此,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合适的协调机制,以获得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目的,都倾向于隐藏各自的私有信息以保持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供应链当中普遍存在,导致了大量的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主要对目前已有的契约和契约设计作一概述。

二.供应链契约概述
供应链契约的定义
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协调、优化销售渠道绩效的有关条款。

供应链契约可以协调和控制供应链成员间的生产、运作、资金和库存管理,实现收益共享,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其中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方法。

供应链契约研究起源
供应链契约的本质是一种协调机制,供应链契约通过改变供应链的协调结构,而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运作状态。

契约主要适用于经济和法律领域,供应链契约则是经济学契约理论在供应链中的一种运用,其研究主要源于多阶段库存理论。

自从早期有人提出供应链契约理论之后,有众多学者对供应链契约做了一般研究,通过对供应链契约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本文总结出供应链契约包含的条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决策权的分配、最小购买量、柔性策略、退货或返还政策、分配原则、定价、期权等。

供应链契约的分类
根据供应链契约的研究现状,可以将供应链契约主要分成以下四种主要类型:定价契约(Pricing Contract)、回购契约(Buy Back Contract)、收益共享契约(Revenue Sharing Contract)、数量弹性契约(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其中定价契约与回购契约是最早研究也是最为常见的契约类型,而收益共享契约与数量弹性契约则分别研究了供应链中的核心内容:成员收益和产品数量。

当然,除了上述四种契约模型以外,还有两步收费契约(Two-part tariff contract)、数量折扣契约(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数量承诺契约(Quantity Commitment Contract)、延迟补偿契约(Pay to Delay Contract)、预购契约(Advance Purchase Contract)等等契约模型。

但是,这些契约模型都可以由上述四种契约演变而成,或者是由其中的两种或者是几种契约组合而得。

典型的供应链契约及其研究现状
(一)定价契约
批发价格契约是定价契约的一种典型形式,是指供应商和销售商相互签订批发价格契约,销售商根据市场需求和批发价格决定订购量,供应商根据销售商的订购量组织生产,销售商承担产品未卖出去的一切损失。

Lariviere 等对批发价格契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Anupiki等将批发价格契约扩展到了具有相同的无限连续销售周期的市场,发现批发价格契约在该环境中比单销售周期更为有效。

(二)收益共享契约
收益共享契约是指零售商将一定比例的销售收益交付供应商,以获得较低的批发价格,改进供应链运作绩效的一种协调方式。

这一契约最先出现在音像租赁行业,后被推广到其他行业。

Dana 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收益共享契约可以缓解下游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并且减少了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
突。

后来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收益共享契约在影碟租赁业的应用,发现收益共享契约使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提高7个百分点。

(三)回购契约
回购契约也称为退货策略,是供应链协调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机制。

它规定销售期初零售商以批发价格从供应商处定购产品,销售期结束时没有卖出的产品以合理地价格退还给供应商,从而刺激销售商增加订购量,扩大产品的销售量。

同时使需求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承担,平衡两者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以实现供应链协调。

Emmons 和Gibert 从定量角度调查了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期望利润,并且发现对于任何给定的批发价格,回购策略都有增加双方总的混合利润的趋势,同时,他们也证明了需求不确定往往会导致零售价格的上涨。

Webster 和Weng 研究了当供应商具有风险敏感性时的回购策略模型,证明了提供回购策略可以增加销售商的利润,并且供应商的利润也不会因为提供回购策略而下降。

(四)数量弹性契约模型
数量弹性契约是指生产商允许销售商在观察市场需求之后可以改变最初订购量的协议。

通常销售商在销售季节前首先给供应商一个产品订购量,供应商根据这个订购量组织生产,当销售商知道市场实际需求之后,销售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订购量。

数量弹性契约在电子和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如Sun Mierosystems、Nippon Otis、Soleetron、IBM 、HP、Compaq等大公司,其灵活性表现在订货量的可变性上。

Signorelli和Heskett(1984)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中用Benetto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明对销售商实施数量弹性契约不但可以增加销售商的利润,而且也可以增加供应商的利润。

在数量弹性契约方式下,由于规定了每期订货的最大波动比例,制造商有义务满足最高上限的采购量,以防止销售商增加订货数量而导致供应链缺货损失;同时销售商必须采购最低下限的产品数量,防止销售商高估需求而导致供应链生产过剩。

在此上下限条件下,销售商订货量提高可以使供应链绩效达到最优,减少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双重边际效应造成的影响。

数量弹性契约的目的是使买卖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或共同分享利益,促使买方认真预测需求和计划订货数量。

数量弹性契约提高了零售商采购货物的平均数量,激励零售商努力预测市场需求以增加他们的期望利润,并最终有可能会增加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数量弹性契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买方如何完成预测和购买行为;卖方如何向买方承诺灵活性条款;每个成员的成本或利润如何随契约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契约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往往通过契约确定关系。

契约是一个文件约定协议生效后的具体操作细节以及支付的方法等。

在经济学领域,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契约。

这些文献主要关注提供契约的动机,尤其关注契约的合法性、执行性以及对于公共策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供应链上契约研究与经济学上的不同,更关注运营的细节,详细的物料的流动以及一些复杂因素的处理,例如来自产品的供应和需求方面的不确定性、预测以及预测更新方面、有限的生产能力以及对于延迟运输、浪费的惩罚等。

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契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在供应链中,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利润来做决策。

如果这些企业同属于一家企业(集成化的供应链),那么该企业所考虑的目标就是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利益。

分散的供应链中,即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在某种契约下,尽管每个企业任然是各自决策,但是最终的效果如同集成化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的利润被最大化,那么就称该契约协调了供应链。

简而言之,供应链协调就是使得所有成员的决策和整个系统的最优决策相一致
供应链协调研究起源于著名的“牛鞭效应”问题。

即,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都会根据自己对需求的预测向上一级企业订货,造成的后果就是需求波动放大,导致整个供应链中货物的严重积压或者严重缺货。

因此,如果供应链不协调,就会造成很多的浪费,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比较低。

供应链成员之间通过契约来确定关系,如果采用某种契约(机制)后,整个供应链实现协调或者协调性增强,那么供应链的效率将会提高甚至达到最大化,因此,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契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供应链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在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隐瞒或者传递虚假信息,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需要识别信息或者判断对方传递的信息的真伪,这其中的信息传递和识别都会引起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供应链的效率。

以下列出导致供应链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如下表所示。

致供应链不协调的一大原因。

因此,一下着重讨论如何设计契约来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效率损失问题。

供应链契约的发展趋势
当前,供应链契约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周期、单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对多周期、多产品种类、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结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是复杂网络理论,给供应链管理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迪,如何在复杂网络理论下研究供应链网络契约将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实际的供应链成员往往会保留一些私有信
息,因此在供应链成员之间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种情况的委托代理问题,此类问题现有的研究很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方式,在世界各地迅速得到发展,诞生了网络零售这种新的交易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契约也是未来研究的热门话题。

三.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私有信息,这些私有信息只有企业本身知道,对方企业并不完全清楚。

供应链从结构上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联盟,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结构、库存水平和客户信息等都是自己的私有信息,如果其他成员企业并不是都知道这些信息,或者是只知道其中一部分信息,企业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到处可见。

在一个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往往也具有此种现象。

上游企业会向其下游企业隐藏其成本信息,下游企业由于更接近市场会隐藏市场需求信息。

实际上,双方都会有一些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但是只有那些影响双方决策的信息才会引起关注。

一般说来,在一个供应链中当一方具有信息优势时,有两种情况发生。

一种是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获得策略上的优势,往往会隐瞒关于成本、需求、行动等方面的信息,或者传递虚假信息;而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迫使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或者质疑对方传递的信息。

所以,在供应链中,不对称信息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1.隐匿行动问题
供应商通过零售商来销售产品,零售商可以通过自己的销售努力行为(包括广告、销售人员培训、产品展示等其他销售服务)来影响产品的销售数量。

不同的努力水平对于销售数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零售商的努力水平无法被验证或者验证费用很高,比如零售商所采用的广告不仅促进了供应商产品的销售而且也促进了零售商其他产品的销售,这时候就无法准确的验证零售商的努力水平。

努力水平的无法验证使得供应商不能通过契约来限制其努力行为,只能通过销售数量来判断。

但同时,努力水平和销售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销售数量会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行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销售数量的多少。

总之,努力水平的无法验证以及和销售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使得零售商会采取较低的努力水平(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问题”),即隐匿自己的行动信息,此时供应商只能通过设计契约促进零售商采取较高的努力水平。

2.信息识别与信息传递问题
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由于接近市场,比供应商更了解市场需求情况。

这些私人信息包括顾客的消费偏好情况、产品的一些特征、库存成本信息、边际成本信息、需求信息等。

这些信息对于供应商非常重要,因为供应商根据需求信息来确定生产数量、制定生产计划等;而零售商知道该信息的重要性,往往会隐藏或者传递虚假信息使得供应商采取降低批发价格等对自己有利的措施,此时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如果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那么供应商就会提供契约来识别零售商所了解的需求信息;如果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那么零售商就会通过契约来传递自己的私人信息。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哪一方具有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可以通过契约在使得另一方接受该契约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供应链中,供应链企业之间是合作竞争关系,信息不对称问题总是存在。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成熟,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一些广为关注的管理问题。

(一)“牛鞭效应”现象
“牛鞭效应”是指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被扭曲,造成上游企业产品的攻击与市场需求逆向变化。

一般,发给供应商的订货量,其方差要大于销售给买方的(即需求扭曲),这种扭曲以放大的形式向供应链的上游蔓延(方差变大)。

供应商在需求上升时产品反而积压,需求下降时产品反而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牛鞭效应”问题,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如VNI 或CRP(连续补充计划。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采购承诺和数量柔性、缩短提前期的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以及第三方物流,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实现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

然而由于下游企业的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价值远大于上游企业的信息,而信息共享对整个供应链绩效的改善更多地体现在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收益的增加较小,再加上共享信息将增大各自的经营风险等原因,在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之前,下游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公开其私有信息,“牛鞭效应”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虽然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他们都是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因此相互之间也存在着斗争。

如果供应商(代理方)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签约后供应商可能采取欺骗行为,为了自身利益最优而损害制造商(委托方)的利益,就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委托方签约之后,无法(或代价太大)观察到代理方的行为或状态,从而代理可能采取有损于委托方利益的行为。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建立激励机制(即双方签订契约)根据产出对代理方进行惩罚,这实际上是协调双方的利益,重新分配系统的总产出。

(三)逆向选择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制造商(委托方)没有发现信息的虚假性,因此就会发生逆向选择问题,给制造商带来损害,最终直接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

例如制造商在挑战供应商(代理方)时,由于不了解其资金流向、市场份额、信誉高低等情况,在过分强调价格的谈判中,往往选择了报价较低的企业,而将一些整体水平较好的企业排除在外。

逆向选择问题是由于签约之前双方信息不对称,委托方仅能够根据代理方传递的信息甄别代理方的实际类型。

逆向选择是一种短期欺骗行为,在长期合作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但是如果双方利益分配不均,代理方就有动机采取欺骗行为。

因此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也是避免逆向选择问题必不可少的措施。

以上三点是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管理中造成的主要问题,在实际运作中信息不对称还有许多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减慢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供货延迟、降低顾客满意度等
虽然在信息共享环境下,系统总利润增大,但是增加的利润并不是按照贡献比例公平分配。

因此,要在根本上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需要协调供应链企业各方的利益,重新分配供应链中的利润。

供应链中的协调机制
(一)影响合作协调的主要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企业合作协调的主要因素有:
1.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仅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还包括货物的延迟到达,客户订单的取消、机器故障造成的缺货损失、技术不确定性对成本的影响等。

不确定性使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急剧增加,有人形象地称“不确定性
是库存之母”
2.决策权的分散。

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独自决策,这不同于单位企业中可以使用强制命令的方法进行管理。

分散决策导致企业之间为争夺利润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同时使得供应链整体低效运作。

3.信息共享的实施。

如果企业间的私有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就是确定的最优化问题,只要制定严格的契约就可以保证系统最优。

然而信息共享难以实施,主观上供应链的成员自身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充分,对信息深层含义挖掘不够,自身管理中的信息系统效率低下;客观上供应链中的信息是各个成员分散持有,不可能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

(二)协调机制的任务
传统的供应链和多级库存理论研究一直集中于如何寻找系统最优解,它实际上隐含地假设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能够自动接受这种系统最优的安排,而实际的供应链系统一般由若干个利益安全独立的实体通过联盟或合作形成,系统最优不能保证各个实体最优。

如果没有明确的利益协调机制,这种最优的局势很难形成。

另外利益协调机制必须考虑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各个成员有自己的信息,而他人无法观测到。

因此协调机制必须在实现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对成员行为有效的激励。

通过在供应链成员中引入适当的供应链契约可以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下满足个体激励的同时有效地改进系统整体性能,甚至达到集中控制的效果。

(三)有效的协调机制
供应链协调是基于供应链成员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下对各个成员的决策激励进行平衡,使得个体理性行为与供应链整体优化决策相一致。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下面是经证明有效的几种协调机制:
1.决策权分配。

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用不仅依赖自身的决策,还取决于其他成员企业的决策,因此通过重新分配供应链中的决策权可以调整企业的决策激励,从而达到协调目的。

实践中的RPM和VMI就属于这种协调机制。

2.定价与批量折扣。

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主要表现为上下游企业间的转移支付(批发价),转移支付一般表现为与订货批量无关的固定定价和批量成比例的折扣定价。

通过定价和折扣可以调整利润的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激励。

理论证明该协调可以有效地克服“双重边际”现象。

3.订货批量承诺。

针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对订货量施加约束,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减少生产和库存的波动,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主要有最小批量承诺和柔性承诺两种形式,理论证明该策略可以在对称信息结构下使供应链系统性能达到最优,但在不对称信息下研究较少
4.返销。

返销是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协调机制。

它也是针对需求不确定性导致的订货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允许下游企业以低于批发价的返销价将剩余订货量退还给上游企业,从而达到双方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