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 图文
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舒张期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
1 .心室收缩期:分为三个时相 1)等容收缩期:持续0.05s 过程: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近80mmHg)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 不流) 特点:①时程长短与与肌缩力、后负荷有关:肌缩力↓→等容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心房
心室
四、心音和心音图
含义:
1.心音 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辨膜关闭,血液流 速改变和血流冲击等因素引起机械振动所产 生的声音。
2.心音图 用换能器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经放 大后记录下来的图形就是心音图。
3.用听诊器在胸前壁可听见二个心音,即第一和第 二心音,心音图记录有四个心音图波形。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一)第一心音
特点:音调低,持续时间长。0.12s~0。 产生原因:心肌收缩,房室辨关闭,心室射血冲击
主动脉根部及大血管扩张形成涡流而引起的振动。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二)第二心音 特点:音调高,持续时间短。0.08s~0.10s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听诊部位: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最清楚。 产生原因:心室舒张,动脉辨关闭,血液倒流冲击 大动脉根部和心室壁所引起的振动。
②用时少(≈收缩期1/3),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持续0.15s 过程:迅速射血入动脉后→心室血液量↓→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30%) →心室容积继续↓→心室舒张前期 特点:①用时长(≈收缩期2/3),射血量少 ②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主动脉转变为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概念: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 动称为血液循环。 动力:心脏的舒缩活动 控制血流方向:瓣膜 运输的管道:血管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2024)
真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好,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缓慢 ,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数量多、管壁薄、口径大、可扩 张性大,故容量大。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 75%容纳在静脉中。因此静脉被称为容量血管。
12
血管张力调节因素探讨
2024/1/28
血液循环定义与功能
定义
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 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实现物质运输、信 息传递和免疫防御等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营养物质等被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代谢废物和二氧 化碳被运走。
信息传递
免疫防御
血液循环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 可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 肌源性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心迷走神经紧 张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回降。 反之亦然。这种动脉血压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此外,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牵张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 的机械门控通道开放,K⁺外流增多,膜电位增大(超极化),Ca²⁺内流减少,使平滑肌舒张;反之则相反。这 种因动脉管壁被牵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改变的现象称为肌源性自身调节。
体内还有一类舒血管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腺苷、ATP、K⁺和一氧化氮等。
13
局部血流调节机制剖析
• 代谢性自身调节:当某一器官或组织处于活动状态时,该器官或组织内的代谢会加强,使局部组织液中的某些 代谢产物如CO₂、H⁺、腺苷、ATP、K⁺等浓度升高。这些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或抑制交感缩血 管神经活动等方式引起局部血流量增加。这种调节反应称为代谢性自身调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可修改版ppt]
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
心指数: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与动物体表面积成正比,因 此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叫心指数。
意义:比较不同个体的心脏功能 在劳动、运动和妊娠时增加 应在静息心指数进行比较
第四章 血液循环1
血液循环
一、概 述:
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 道系统,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往复 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 方,夹在两肺之间,包被于心包膜中。 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重约400g。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 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代谢原料、产物)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组织液) 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
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 心率(Heart rate) 心脏泵血压力容积变化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心音(Heart sound)
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心房收缩0.1s 心房舒张0.7s 心室收缩0.3s 心室舒张0.5s
血液循环
心率(heart rate)——为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
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 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
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代谢越旺盛,心率越快; 代谢越低,心率越慢。
和往复泵一样心脏泵血也是间 歇式的,这是脉搏的成因。
心脏的泵血原理
血液循环
1、心房收缩 2、心室收缩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3、心室舒张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学》课件(2024)
2024/1/29
1
目 录
2024/1/29
• 血液循环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系统与血液流动规律 • 血液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 微循环与组织器官灌注 • 心血管活动调节机制 • 心血管疾病与防治策略
2
01
血液循环概述
2024/1/29
3
血液循环定义与功能
血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 和分析血液在血管系统中 的流动规律。
13
血压形成和影响因素
血压形成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由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共同决定。
影响因素
包括心脏收缩力、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以及循环 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血压的稳定 性和波动性。
2024/1/29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1
2024/1/29
14
04
血液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2024/1/29
15
红细胞数量、形态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 血液约含500万个红细胞 ,女性为420万个。
2024/1/29
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直径约7.5μm,具有较大 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生理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 冲酸碱平衡,参与免疫调 节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各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且弹性较差,通常容纳的 血液量较大。
2024/1/29
12
血流动力学基本原理
01
02
03
血流量与血压关系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第4章 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
三、心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博排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博排出 量,简称博出量(SV)。 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称射血分数(EF)。 肌肉活动时,射血分数提高。 博出量和射血分数均与心肌的收缩力有关; 射血分数还和舒张末期心容积有关,耐力训练使 博出量和心舒末期容积同时增加,故射血分数基 本不变。
运动生理学
第二节 血管生理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 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一)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血液充盈血管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心脏的射血和血液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外周阻 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 安静状态下,血管前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处 血压降幅最大,说明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口径较 小的动脉和微动脉。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了机体的血液 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流 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保证新陈代谢的不 断进行;运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 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 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机能。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其活动形式与 水泵相似,故又称其为心泵。
运动生理学
兴奋在心脏的不同部位传导速度不同,心 房肌和心室肌传导速度较快,因此,左右心房 几乎同时收缩,左右心室也几乎同时收缩。而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较慢,约需0.1秒。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它能使心房兴奋 收缩结束后,心室再开始兴奋,保证了心房初 级泵的作用,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2024版)《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房室延搁:心房肌的传播速度较快、左右心房几乎同时收缩,而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的现象。
期前收缩(早搏):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代偿间隙:在期前收缩后,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的现象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
异常调节: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心肌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阶梯现象:由于心率增加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重力性休克:指当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并骤停时,肌肉泵消失和重力作用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的现象。
肌肉泵:骨骼肌的运动和静脉瓣膜配合,对静脉回流起了一种“泵”的作用呼吸泵: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的现象。
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运动性心脏肥大: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
心脏重塑: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微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
ppt精选版
21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血流变化和瓣膜的开闭
心动周期 持续时间(s) 压力比较 房室瓣 半月瓣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心房收缩期
0.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
心室收缩期
0.3
等容收缩期 0.05
快速射血期 0.11 减慢射血期 0.15
心室舒张期
0.5
等容舒张期 0.07
快速充盈期 0.11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 心率↑
体温升高 1℃ → 心率增加 12-18 次/分
ppt精选版
37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静息状态下心率为75 次/min,搏出量70 ml。心输 出量为5 L 左右。强体力劳动时,心率可达 180-200 次 /min,搏出量可增加到 150 ml 左右,心输出量可达 30L, 是静息状态下的 5~6 倍。
0.1s
全心舒张期
ppt精选版
7
3. 特点:
④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动周期 与心率呈互为倒数的关系;心率快慢主要影响 舒张期。
⑤ 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 指标。
心率 心动 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1.5
0.562
75 0.8
0.30
0.50
150 0.4 0.15
0.25
心房收缩缺失,心室泵血功能将下降,同时将导致 心房内压增加,不利于静脉回流。
1.使心室进一步充盈; 2.降低房内压,有利于静脉回流。
心室的充盈主要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
ppt精选版
20
心动周期中压力、
P91
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
的反应与适应系统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根据身体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2.将激素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循环流动
• 心电图是表示心脏一次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 过程中的综合电位变化,它并不反映心肌工作细 胞收缩与舒张的机械变化。
2.传导性
(1)概念: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能 力称为传导性。 (2)结构基础 特殊传导系统和闰盘(低电阻区)
心肌
心肌闰盘
心肌闰盘(横切面) 心肌闰盘(纵切面)
(3)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
量的1/3,称为减慢充盈期。
(三)心音(自学)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 瓣膜的启闭、血液流动冲击瓣膜和 血管壁的机械震动,都可通过周围 组织传到胸壁,如果用听诊器可在 胸前壁左下部可清晰地听到这种振 动产生的声音,此声音称为心音 heart 心电图和
心肌中的自律细胞是一类特殊分化了的细胞它具有自动发放有序的兴奋冲动并由这种兴奋冲动控制心肌中工作细胞的兴奋由此导致兴奋收缩偶联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在实验条件下或在病理情况下给心脏一个额外刺激由房室束或其分支发生兴奋都可引起心室收缩活动而这次心室收缩活动发生于下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故称期前收缩也称额外收缩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为帕 (Pa)。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包括心室的射血力量、 血管壁弹性回缩力及血流的外周阻力。
在心室肌收缩时释放的 能量中,一部分消耗于推 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 能),另一部分则成为血管 壁的侧压力(势能);当 心室舒张时,大动脉依靠 其弹性回缩力,又将一部 分势能变为推动血液流动 的动能,所以有人把主动 脉的这种特性称为第二心 脏或辅助泵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运动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与运动
心输出量增加
随着心跳加速,每次心跳 泵出的血液量也会增加, 从而提高总的心输出量。
心肌肥厚
长期运动训练会使心脏肌 肉增厚,从而提高心脏的 泵血能力。
运动时的血液流动与分配
皮肤血管扩张
运动时,为了散热,皮肤 血管会扩张,导致一部分 血液流向皮肤。
肌肉血管扩张
运动时,肌肉中的血管会 扩张,以增加对肌肉的血 液供应。
了解血液循环与运动的关系对于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02 血液循环系统基础知识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心脏负责将血液泵至全身各个部位。
详细描述
心脏是一个强健的肌肉泵,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从心房泵入 心室,再从心室泵入动脉,为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运动训练中的血液循环管理
1 2 3
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控制
适当的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系 统的适应性改变,提高血液的运输能力和氧合能 力。
恢复性训练的安排
恢复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后快速恢复, 减少肌肉疲劳和损伤的风险,促进血液循环系统 的恢复。
营养和补水的补充
合理的营养和补水计划可以支持血液循环系统的 正常运作,预防脱水、低血糖等不良状态。
降低血脂水平
运动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包括降 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
水平。
增加血容量
运动能够增加血容量,使血液中的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动能够调节血糖水平,提高胰岛 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 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05 运动生理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运动中的问题 ,提高运动表现和健 康水平。
2024年度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肺循环特点
2024/2/3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的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29
脑循环特点
2024/2/3
独特的血脑屏障
20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阻力大,是 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分配血管
中动脉,将血液分配到身体各个部位 。
2024/2/3
14
血管分类及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 滑肌,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
的开放或关闭。
2024/2/3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 大、数量多,是血液和组织液 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5
血液循环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2024年动物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共122张PPT)
听诊器(胸壁区域)
“通—塔”这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持续 时间长、音调低,主要反 映心肌的收缩能力及房室 瓣的功能状况。
发生在心舒期,持续 时间短、音调高,主要反 映动脉血压的高低及半月 瓣的功能状况。
(1) 第一心音产生因素:
①产生于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运动时所发生的振动;
心室内浦肯野氏纤维(细胞)
生理意义? 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血液循环
窦性节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正常心搏节律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 引起,故称窦性节律。称窦房结为心搏起源或心 搏起步点(pacemaker)。
异位节律(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 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②心室肌收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2) 第二心音产生原因:
①产生于心室舒张时; ②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所产生的振动。
(3) 第三心音 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由心室快速充盈末期
,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引起心壁和瓣膜发生振动 而产生的。 (4) 第四心音 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前的振动, 故也称心房音。
抢先占领(capture)和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除极速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肌细胞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一样具有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至- 60mV 心肌: 250~300ms 骨骼肌: 1~3ms 绝对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 至- 55mV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 190
心 率 次· min-1
170 150 130 110 90 70 安静 25 50 75 100
HRmax
%VO2max
运动时心率的变化:运动前开始升高,运 动开始后的快速升高, 5 分钟左右达到一种稳 定状态,然后2~3分钟缓慢升高达到一种新的 稳定状态,运动停止后 1 分钟陡形减慢(特别 第一个10S),然后缓慢恢复。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二、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 (三)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千帕kPa 毫米汞柱mmHg
1千帕kPa=7.5毫米汞柱mmHg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是血浆滤过毛细血 管壁而形成的。 组织液的生成取决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有 效滤过压 毛细血 组织胶体 血浆胶体 组织液 (渗透压 + 静水压 ) - =( 管血压 +渗透压 )
心输出量
5
0 0.5 1.0 1.5 2.0 2.5 3.0 3.5
VO2(L· min-1)
(三)运动时的血管反应
• 1、动脉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明显。 • 2、血流速度:加快。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安静与运动时的总循环时 运 50W 15S 125W 10S 动 215W 8.7 S
安静
返回
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房内压 时,房室瓣开,心房血液大量快速被 吸入心室。
返回
减慢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后,心室血液不断充 盈,室内压升高,使房室间压力差减 小,血液从心房缓慢流入心室。
返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受交感和付交感神经双 重支配,两者相对抗。
心交感神经:可使 心率加快,心肌收 + 缩力增强,搏出量 和心输出量增加。
等 容 舒 张 期
快 速 充 盈 期
缓 慢 充 盈 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6
7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9
10
11
12
13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等 容 收 缩 期 快 速 射 血 期 缓 慢 射 血 期 心室舒张期
运动时心率 、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变化关系
心 搏 输 心 出 出 率 量 量
175 150 25
(1)开始阶段,每分 输出量的增加是由心率 和每搏输出量一起增加 实现的; (2)每搏输出量达到 极限后,每分输出量的 增加则完全依赖于心率 的增加。
心率
150 125 20
搏出量
125 100 100 75 75 50 10
21S
(四)血液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和心脏血流量增加; 而腹腔内脏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 流运动开始时减少,当体温升高后增加。 生理意义:一方面保证运动肌肉和心脏有较多血流 量供应,以获得更多的氧和营养,及时排出大量的 代谢废物。另一方面,由于骨骼肌以外器官血管收 缩,使总外周阻力不致因运动肌肉血管舒张而明显 下降,从而保持一定的平均动脉压;皮肤的血流特 点,有利于散热。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2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根据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 2、将激素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性器官。 心脏的工作犹如一个泵的作用,称为心泵。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 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以心率减慢为显著,搏出 量和心输出量减少
2、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量减少
• 舒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流量增加 • 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态,改变血流阻力, 从而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 骨骼肌血管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交感舒血 管神经兴奋,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 5、运动时循环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述其调节机制。 • 6、为什么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血管功能最好的方法?
• 13、反射是实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减压反射是 机体内典型的负反馈调节,它对血压的稳态有重要意 义。 • 14、运动时心血管反应表现: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 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重新分配、动静 脉氧差增大(氧利用率提高)。 • 15、长期有氧训练可导致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 系列适应性改变,称为心血管对训练的适应。 • 16、心血管对训练的适应表现为安静时、次最大运动 和最大运动时的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 液的重新分配、动静脉氧差(氧利用率)等的变化。
(五)局部血流量
耐力训练使毛细血管增生,血容量增加,毛细血 管动员也增加,加上血液重新分配,肌肉局部血 流量增加。
(六)动脉血压
静息和亚极量运动时动脉血压下降,极量运动时 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或变化不大。
9
小结
• 1、构成心脏的二类心肌细胞: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 胞。 • 2、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收缩性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 3、心脏的起搏点,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正常人 心率。 • 4、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 张张;心脏收缩泵血,舒张充盈,左右心室同时泵 血,泵血量相等。 • 5、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心输出量(心率、搏 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泵功能贮备。 • 6、血管从功能上可分为弹性器血管、阻力血管、交 换血管和容量血管。
动脉血含O2量
24 20 16 12
含 氧 量
静脉血含O2量
8 4 0 1 2
3
4
吸氧量L.min-1
总结
5
总结
6
总结
7
8
三、心血管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一)心脏容积(功能储备大)
运动性心脏肥大。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耐力运动员心室腔增大——离心性肥大; 力量运动员心室壁增厚——向心性扩大。
165 心 145 125 率 105 85 65 安静
运动
运动结束
0
时间/min
11
20
运动前、中和结束后心率的变化
2、每搏输出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增,但增 加的幅度不如心率,运动强度不很高时就达峰值, 约达最大摄氧量40%~60%时,每搏输出量就已成 平台状。 心搏峰:每搏输出量达峰值时的心率水平(120140次· min-1 ),称为心搏峰。 3、每分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呈直线 相关。最大为20~25L.min-1
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器官 安静时%
27 22 14 4 20 6 7 100
轻度运动时% 1210 900 750 350 4500 1500 400 9500 12 9 8 4 47 16 4 100
中等强度运动时% 大强度运动时% 600 600 750 750 12500 1900 400 17500 3 3 4 4 72 12 2 100 300 250 750 1000 22000 600 100 25000
小结
• 7、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其成因前提 是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 血管弹性共同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概念。 •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 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循环备量和血管容积匹 配。 • 9、静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 10、毛细血管的功能及组织液的生成。 • 1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绝大部分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 • 12、心血管基本中枢:延髓及作用。
第二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
主动脉、 大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
结 构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功能特点
弹性大
功能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仅一层内皮 细胞
通透性大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小静脉、 大静脉
壁薄、 管腔大 (静脉瓣 )
扩张性大 容量大
有效滤过压
17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4
• 心交感中枢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 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 动脉血压升高;心迷走中枢兴奋,则引起 相反的结果。
• 心交感和心迷走中枢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 兴奋状态,称为心交感紧张和心迷走紧张, 两者作用相反,共同调节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