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表达时的礼貌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者顾曰国提出了中国文化中的礼 貌特征, 即尊重、谦逊、热情、文雅。
尊重, 就是自我尊重和赞赏对方; 谦逊, 表现为贬己尊人; 热情, 表现为关心、体贴、好客; 文雅, 指举止、谈吐得体大方。 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 己的礼貌准则,具体表现在存在一定的差 异。笔者认为, 在中西方文化中礼貌表现 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逻辑, 注重 分析, 重理性。亚里士多德把演说的篇章 概括为: 开头、提出问题、分析论证、结 尾。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直线形的,
说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 把话题放在 最前面, 先表达中心意思。中国人受儒家、 道家与佛教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 的影响, 重视悟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所 以汉语重顿悟、讲含蓄, 语言有一定的模 糊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自觉、具体为 特征, 思维活动多是螺旋式地绕圈向前发 展。如中国人打电话, 通常开始都不谈自 己的意图、目的( 除了急事重大的事情 外) , 而总是谈些关心对方的话, 最后才说 出打电话的真正目的, 而西方人则习惯于 开门见山, 先说出打电话的目的和要谈的 正事, 然后再细说和谈些其它的事。
又如请求对方帮助, 在西方, 不管事大事 小, 不管对方与自己是上下级关系、师生 关系或亲属关系, 或别的什么关系, 都会向对方表达感激, 说“Thank you”, 否则就是不礼貌的。中国人则不一样, 一 是不常表达感激, 认为说“谢谢”是客气; 二是会区别事大事小和关系的上下、尊 卑、亲疏远近。一点小帮助, 无需客气; 上对下、尊对卑及亲属之间, 也无需客气, 因此在这些情况下, 一般都不说“谢谢”。
中国习惯非对等式的称呼, 而西方偏爱对 等式。中国的贬己尊人准则在称呼语中 体现得淋漓尽致。称呼有长幼尊卑贵贱 之分, 内外有别, 对他人敬, 对自己要谦; 而西方相互间常常是直呼其名, 上下级、 上下辈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如此, 他们不认为这样不礼貌, 反而认为二者关 系亲密。中国文化中的称呼语体现了礼 貌的谦虚准则, 但在其西方文化中这却违 背得体准则。 面对别人的恭维与赞扬, 中西方人的反应 不同。汉语的应对, 往往是“哪里哪里, 做得还很不够”, 有时还自贬自己, 或表 现得不露声色。中国人反对过于张扬个 性, 主张内敛、谦和, 以集体大局为重。 而西方重个性发展, 强调个人奋斗, 接受 恭维与赞扬, 证明自己的努力有成果, 所 以总是“Thank you”, 并流露出被认可的 兴奋神情。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最使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到困 惑的是双方在别人家做客后,告别时所 使用的礼貌用语存在惊人的差别,如西 方人会说: “Thank you so much for a wonderful evening”,而中国人会说: “实在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I am so sorry, I have given you so much trouble)。西方人使用感谢语来表示礼貌, 而中国人则使用道歉语来表示礼貌。仅 此一例,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即可见 一斑。
五、结语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 化传统,它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 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交礼 仪、生活方式等。这一切构成了各民族之 间文化上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方礼貌原则 的观察,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共同点与区别, 我们可以认识到礼貌原则是各个社会、群 体所广泛使用的文明手段,但它的内涵、 方略及其侧重点等诸多方面都会因文化的 不同而存在差异,甚至在跨文化交往中产 生误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 时,要主动了解、尊重并遵循对方文化的 礼貌原则,尽可能地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 而不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有这 样,才能在跨文化交往中取得成功。
Intimate distance
Personal distance
通常为1.3- 3m; public distance,公共场 合交往一般很远, 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 离。根据不同关系保持不同距离, 对英美 人来说是很礼貌的一种行为, 他们不喜欢 别人离自己太近, 否则会不太舒服。 这 种距离则比较模糊, 没有清楚的标准。两 个同性朋友肩并肩、手牵手地走在一起, 在中国人看来, 这表明朋友间关系好, 十 分正常; 但在西方, 人们会冷眼相看, 认为 两个人关系不正常。 在身体接触( body touch) 方面, 不同的文 化也有不同的礼貌标准。身体接触通常 包括: 职业接触, 如理发师与被理发者之 间的接触; 社会接触, 如群众与警察, 家长
人们在同一个时间经常会同时做几件事情, 一个时间会同时安排不同的人, 并且常常 因为有其他的人和事来打扰而无意识地冷 落了对方, 对此中国人习以为常。但这在 西方人的眼里却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伤 害了对方, 违反了慷慨准则、得体准则, 人们难以接受。
2 在空间语言方面的礼貌差异 在空间语言上, 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较大 差异。在谈话时, 双方要保持多大距离才 合适, 有不同看法。在英语国家, 人们通 常把距离分成四种: intimate distance, 通 常为0- 45cm, 如夫妻之间; personal distance, 通常为45- 80cm,如朋友、熟人 间;social distance, 一般社交活动时,
二、日常会话中的差异
打招呼、告别、称呼他人和赞扬, 是交际 双方在交际时必不可少的会话内容。
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在这一文化中 属礼貌的用语, 在另一文化中则是不礼貌、 不得体的语言。告别时, 西方人常会说 “Good bye”、“Bye”。中国人在告别时, 喜欢说一些诸如“你慢走”、“好走”、 “太晚了, 不打扰你了”、“太晚了, 你该 休息了”等话语, 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这 是符合礼貌的。但对西方人来说, 这是不 太礼貌的, 听起来很别扭, 甚至会觉得你是 在干涉他人的自由, 怎么走, 什么时候睡觉, 是我个人的事, 你管得着吗? 称呼行为具 有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内涵。
权利和自由, 说话人总是使用“Would you ⋯⋯?””Could you⋯⋯?”“I wonder⋯⋯?”等 句式, 让人觉得礼貌客气, 以免使他人受损, 在这 里他们遵从的是得体准则。而在中国文化 中, 受邀请和赠予被认为是得到尊重的表 现。因此发出邀请的人, 如果被拒绝, 则 会再一次继续发出邀请, 以表示自己是真 心实意的。而受邀请或受赠予的的人, 也 往往会先表示推辞( 假意拒绝) , 最后才接 受。有时邀请人或赠予人甚至强迫他人接 受邀请、接收赠予。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礼貌原则中的好客、热情。 而在 西方人看来, 强邀与强赠是侵犯个人权利 和自由的行为, 是不礼貌的。
中的时间语言, 具体体现在两点: 一是特 定的时间完成的事情有着特别重要的含义。 如在西方晚上九点之后到第二天七点之间, 这个时间段除了生死攸关的事情, 不管是 谁, 一般都不会去打扰别人, 否则被认为 是不礼貌的, 是不得体的。然而在中国即 使你没有特别要紧的事, 只要你与对方关 系不错, 或是亲戚、朋友, 九点之后甚至 更晚去打扰对方, 被认为是很正常的, 也 是合理的。第二点是西方人一个时间做一 件事。如果他安排与你见面, 通常他不会 随便改变主意或同时安排与另一个人渡过 这个时间, 不管这个人是谁。这显示出对 他人的尊重, 与礼貌中的得体准则, 慷慨 准则是一致的。而在中国文化中,
因有此差异, 西方人往往觉得 听中国人 的话很费劲, 觉得他们不知所云, 难以理 解, 太罗嗦, 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认为不太 礼貌; 而中国人又觉得西方人说话太直接, 一点也不礼貌, 有时让人难以接受。
四、非言语表达中的差异
非言语通常包括身势语言、时间语言、 空间语言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非言 语交际方式。 1 在时间语言方面的礼貌差异 西方人对待时间的观念属于非言语交际
顾曰国教授
一、角色定位上的差异
西方人受平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推崇个 人主义, 他们追求个人自主, 注重个人行 为自由, 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独立, 认为尊 重个人自主的权利的言行才是礼貌的。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群体原则或他人取向, 注重群体和社会价值, 强调个体对群体的 从属关系, 群体利益高于一切。他们的言 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 维系社会 关系至高无上。这种角色的不同定位导 致了中西方礼貌上的差异。 如在邀请他 人和赠予礼物方面, 西方人把这类事情也 看作是干扰他人的自由。为尊重他人的
中西方人在表达时的礼貌差异
目录
一、角色上的差异 二、日常会话中的差异 三、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四、非言语表达中的差异
1、在时间语言方面的礼貌差异 2、在空间语言方面的礼貌差异
五、结语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认为违反合作 原则的不少情况都与礼貌原则有关。Leech 提出的礼貌原则包括: 1) 得体( 用于指令与承诺) , 表现为使他人受 损最小, 使他人受惠最大; 2) 慷慨, 表现为使自身受惠最小, 使自己受 Prof. Geoffrey Leech 损最大; 3) 赞扬, 即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尽力夸 大对他人的赞扬; 4) 谦虚, 即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尽力夸 大对自身的贬损; 5) 一致, 即尽力缩小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 尽力跨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 6) 同情, 即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尽 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这些准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话语较礼貌, 有 的不礼貌, 有的比较粗俗不雅。
Social distance
Public distance
与教师的接触; 友情接触,如好朋友间的接 触;亲密接触, 如情侣间的接触。在西方, 社会及友情接触方式通常是拥抱、亲吻脸 颊; 亲密接触通常是亲吻。在中国文化中, 社会及友情接触多是握手, 好朋友有时也 拥抱, 但通常是同性之间的拥抱, 异性之 间接触几乎从不拥抱, 更不用亲吻脸蛋来 表示友好, 除非是情侣。在中国文化中, 一般异性朋友之间的拥抱被看作是不礼貌、 轻浮的一种表现, 而在西方是再自然不过 的事情了。在实际生活中, 西方人特别是 英美人身体之间的接触要比中国人之间的 身体接触要少得多, 过多的身体接触在西 方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谢谢
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价值取向与思 维方式不同在语言上的映射。西方人往 往会误以为汉语中对恭维、赞扬的“否 认”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 或把表示谦虚 的“自贬”看作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 伪。讲汉语的人又会把英语中的“迎合” 方式, 误认为是他们不够谦虚, 或者认为 他们只喜欢恭维。
三、思维模式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