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造成语文教学缺乏活力,没有生气,效率低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老师独霸课堂,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的特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拼命地灌输,不管学生是不是理解,把自己认为的教学重难点统统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学生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哪里会有乐趣可言?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被动接受,启而不发,于是教师就在这种传统的教法中因循守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语文课堂涛声依旧。2.学生独霸课堂,老师坐听,名为课堂讨论,实是搞花架子、走形式

这种课堂是以小组讨论代替阅读,表面看来教师不再独霸讲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你问我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大家围起来讨论!于是前面的学生扭过头来,立刻围成一团,顿时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表面上看是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成了

主体,可实际上为此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学生讨论的内容合不合理、是否有效,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调研。笔者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犹而不及,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力,乱哄哄的课堂依然难以出效率。

3.以练代读,以练代讲,本末倒置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设计许多问题,或以活页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做阅读短文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背景下,精讲就被多练无情地吞噬了。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多练才能巩固夹生的知识,才能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知识,才能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语文课堂出现了这几种现象:要么是乱哄哄;要么是搞传统走老路,即按程序和模式操作的课堂;要么是最大化地追求功利化,以练代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三种语文课的效率未必低下,学生的成绩也未必不佳,但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这种负面的影响或许将伴随学生的一生。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呈现出语文的魅力,让语文课富有文化品位呢?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

1.根据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既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指引、解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很少听到琅琅的书声,也很少看到学生静心读书的情景,忘却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其实,通过阅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就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难点,适当地予以点拨,从而避免了不分主次,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的对话过程。

2.紧扣课标要求,突显文体特点

教学一篇文章,先要明确其文体。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因“文”施教。对于记叙文,要明确六要素;对于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抓住对象特征,分清说明顺序,找到说明方法,品味语言;对于议论文,要紧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对于古诗词,要学会赏析的角度和方法等。

3.对文本赏析品读,体会其魅力

对文本进行细致化的赏析品读,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入文本之

中,感受其中的奥妙,体会文本所展现的魅力!主要做法是老师按照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一套试题,涵盖内容、结构、语言、构思写法、修辞等,这既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譬如,我在讲授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先让学生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然后根据这三大要素,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小说主要写了哪些人?第三个问题是:给小说按照顺序划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第四个问题是:围绕于勒的穷富变化,人们有什么不同的态度?第五个问题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第六个问题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几处?有什么作用?设计这六个问题,由浅入深,既扣住了小说的要素,也深入挖掘了小说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无论何种文体,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都不能抛开文体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文体,在教学时设计相应的试题,从不同文体中总结出常见的题型及解题的方法。如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的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有的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人物性格;有的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有的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只要学生明确了环境描写的各种作用,自然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准确地判断出不同的文章中、不同的段落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学生答题时务必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答,而不是答套话。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有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零碎而飘忽的,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定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读的欲望,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和老师都真真正正地体验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

〔责任编辑:李继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