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从1978年到2003年的26年中,中国技术创新的平均增长幅度为3.3%,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 .1 8%。尽管我国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有大幅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相比,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起主导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缓慢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后劲,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

R&D费用是技术创新中重要的投入要素,支出主体用它来进行研发活动,以生产出新的技术知识。R&D费用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规模。下面是部分国家的R&D经费投入表和R&D经费来源情况及我国R&D经费情况。

由表1和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研发投入从1 996年~2000年有所上升,但从R&D/GDP的指标来看,仍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R&D经费投入中,最具市场转化力的应用研究的投入占R&D经费的比例较小近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基础研究支出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它的投入不足必然影响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R&D的投入也较少。根据日本的经验一个R&D投入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2%方可维持,达到5%以上才有国际竞争力。1 996年我国企业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0.48%,至2000年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63%,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对R&D的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很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R&D经费来源50%以上来自于企业,这充分说明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而我国R&O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占50%.企业只占35%左右,出现政府和企业的错位现象,企业只在技术进步活动中扮演配角.导致企业R&D经费不足和R&O与市场脱节,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寻求超额垄断利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点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动力。发达国家正是由于企业成为R&D的主体,使得技术创新能够与市场紧密结合,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才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产业界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辉煌的科技成果,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同于一般普通的商品只要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既可完成转化.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交易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的交换行为,技术拥有者和技术购买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技术资源并不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在买方使用某种技术成果得到收益以前.只能间接地从卖方那里了解这种技术的有效性.这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从而给交易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个健全高效的体系作为支撑。具体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包括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体系技术市场和评价仲裁机制。

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不紧密,科研单位向企业转移技术困难。科研单位一般只进行纯技术性的研究,科技成果很难自己推广,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据调查,具有一定应用面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20%左右,还有大量科技成果没有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断技术,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收回购买新技术的费用和得到预期的超额利润。而技术创新企业出于资金和商业利益考虑,创新的动力就大大减弱。同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国内外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因此,企业不敢贸然购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三)缺乏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制度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深远影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是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仅是技术自身的演进,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紧密相关的体制和文化环境。我国以前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运作体系中.政府管制较为严厉.人们进行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且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其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维定式和长期小农经济中形成的那种“平均主义”的落后观念.都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

(四)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在西方国家,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己逐步代替政府投资,成为科技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有各类科技信托、风险投资公司近百家,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但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真正的风险性科技创业投资较少。例如,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新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受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条件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并购和控股的形式筹集到快速发展的资金,很难得到国家批准给予新股投资发行额度,这都影响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比较差。通过新技术对企业的渗透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水平。90年代新技术对企业的渗透率,美国为80%,法国为40%,德国为60%,日本为65%,韩国为35%,我国仅为20%。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相比却相对滞后。我国机械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是10.5年,开发周期是18个月;而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仅是3年,产品开发周期仅仅3个月。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差。二、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技术创新中还存在着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解决R&D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特点.建立政府和民间相结合、上市与非上市产权交易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一是逐渐拓宽现有资本市场的范围,大力鼓励和发展面向企业的资本市场;二是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国家风险基金;三是允许少量国外风险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加强企业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金融机构应该完善资金市场,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企业应该大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做好项目和产品推荐工作,主动开拓筹资渠道,保证足够的R&D经费。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已有的基础和潜力,促进技术开发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形成以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对技术创新的评价,要着重看其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是否能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形成规模化生产,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行业和地方保护主义。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研机构、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克服科研机构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相互合作的现象,促进科技、教育、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我国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