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4a32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1.png)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吴义杰;何健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与产业聚集不同,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产业集群受制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并有其自身固有的演化规律和阶段.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就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进行了诸多论述,但并没有对产业集群不同演化阶段是何种因素起关键作用进行阐述.本文在综述国外有关产业集群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细分,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影响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及形成机制,据此总结出我国产业集群的几种主要模式.
【总页数】4页(P181-184)
【作者】吴义杰;何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相关文献】
1.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
2.制度集聚:我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新解释--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3.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风险--以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4.产业集
群的形成机制和风险——以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为例5.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驱动力研究——以常州动漫产业集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91d49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3.png)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其背后的动力、发展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
2. 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研究产业集群内部的组织结构、网络关系、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等。
3. 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研究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机制、知识溢出、技术进步等,以及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创新与升级来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 产业集群的区域效应: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对地方经济的带动等。
5. 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政策效果评估等。
此外,在具体的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产业集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产业集群模式分析
![产业集群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6178bec77da26925c5b0a2.png)
国际贸易理论产业集群模式部分理论: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由于地缘因素或者人文经济因素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率先走上对外开放,发展国际贸易的道路。
一时间,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输入到珠三角地区;同时,内地大批劳动力也流动到珠三角;同时,由于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缘优势,大量资本技术流向珠三角。
具备了以上条件,珠三角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注明的有中山市的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区,花都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产业集群正朝着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区域布局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共123个,目前省已经认定了36个示范区,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75个。
目前,产业集群的模式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照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动因是来自政府还是市场,可以把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市场自发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2)政府推动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追求,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和政府对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其决策的偶然和一致性导致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各地政府都负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在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推动、促进或抑制、阻止的作用,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这种产业的集群发展是否符合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三种观点的比较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三种观点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ad6cdd880eb6294dd886cd5.png)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三种观点的比较摘要:关于集群的形成机制,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市场自发论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于外部经济和集聚因素的作用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必然结果;政策驱动论特别强调产业政策对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强力主导作用;折衷论则把市场力量放在了第一位,同时非常重视政府的集群政策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
在当今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环境下,折衷论的观点对集群形成机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地方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时要避免盲目性,应以折衷论为基础设计适合的集群政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折衷论集群政策市场机制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和创新优势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地方政府制定本地产业发展政策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集群导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培育本地集群时带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和盲目性,加上集群政策趋同,造成产业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发展产业集群时,需要考虑选择支持何种产业作为培育集群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要搞清集群形成的内在机制,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合的集群政策。
本文拟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经济学分析,为各地区发展集群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一、市场自发论: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市场自发论的观点认为,驱动产业集群形成的是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会自发地集聚形成集群,而不需要其他力量的作用。
19世纪末英国出现的众多小企业集群是其典型代表。
(一) 外部经济理论传统上,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成本降低和收益递增是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取得的。
规模经济,是企业的某种产品因为其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规模收益递增;范围经济,是当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因为多种产品生产形成的协同效应而带来的每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
外部经济理论认为,成本降低和收益递增还可以由非企业主导的外部因素取得,这就是依赖产业集群。
外部经济理论是19世纪末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对英国以陶瓷业为代表的许多行业出现同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的。
产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
![产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5590d26f1aff00bed51e54.png)
Ab t a t sr c :T e f r t n o d sr lcu tr i n o b h uc me d o e y e t r a i u t n e h we e 。 i— h omai fi u t a l se s o d u tt e o to r v d b x en cr msa c - o v r n o n i l c
d s i l s rin ta sai n i -i o ai n i a p o e s o y a c e ou in n o d rt e e h c o o mi u t a cu t s tt e t y t f r t s rc s fd n mi v l t .I r e o r v a t e mir s c rl e c t s m o o l c
一
个动 态 演进 的过 程 。要 进 一 步 揭 示产 业集 群形 成 的微 观 过程 ,就要 深入 研 究集 群 形 成 的 外在 条件 与
内在 逻 辑 。根 据 集 群 分 工 与 内在 制度 的 演进 ,-  ̄认 为 集群 本 质 上 是 由基 于 外在 条 件 的 “ 然 事件 ” q . - 偶
启 动其 内在 逻 辑 而 自发 地 生成 的 。 关键 词 :产 业 集群 ;生 成机 理 ;外在 条 件 与 内在 逻 辑 中文 分 类号 :F 6 . 0 15 文 献 标 识码 :A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https://img.taocdn.com/s3/m/8a91cce0770bf78a652954d5.png)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 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 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 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 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 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 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以主导产业为主,促 进产业集聚和高新 技术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实现“二 次创业”就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从 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 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 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 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 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 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 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转变。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创 新效应、示范效应、合作效应和创业效 应,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自主创 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高新 技术新生企业的生态“栖息地”。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在 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 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 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 一个过程。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 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 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 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营造创业环境,为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各地 高新区要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推进高新区的法制建设,将 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要树立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形成新区的创业文 化和氛围。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与形成机理分析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与形成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0f5d28bcd126fff7050b8f.png)
络风险之 间存在 着相互增强 的作用机 制 , 最 终可能会 导致 产业集群 走向衰败 。吴晓 波 ( 0 3) 2 0 等借鉴植物学术语 把产业集群 的内部风 险称 为 “ 自稔 性”风 险,并构造
了 区域 集群 “ 自稔 性 ”风 险 成 因模 型 ,指
内容摘要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出 于应 0 O
势 的 经 济 群 体 。 它 是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工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提 升 区域 竞 争 力 的 需 要 ,有 关 产 业 集 群 的研 究和 实 践 在 全
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阶
段 产 业 竞争 的重 要组 织 形 式 。
产 业 集 群 的 风 险 研 究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马 歇 尔 ,他 指 出 在 一 个 协 同 创 新 环 境 中 ,
出构成 区域 集群竞争优势 的集群 自身特性
即专 业 化 分 工 、地 理 临近 性 、相 互 关 联 以 及 协 同与 溢 出 , 同时 也 是 区域 集 群 风 险 产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文献 标 识 码 :A 29
区域内集聚投资发展 ,并形成整体竞争优
种 突 发 的 、 不 能 人 为 控 制 的 周 期 性 波动
风险 ,这种风 险可能出现在集群 生命 周期
的任 一 时期 段 , 导 致 集群 所在 区域 的经济 将 不稳 定 。
球 范 围 内迅 速 升 温 , 产 业 集 群 自身 固 有 的 风 险 也 开 始 日益 暴 露 出 来 。 本 文 从 产 业 集 群 的概 念 着手 ,提 出 了产 业 集 群 风 险 的概 念 ,在 对 国 内外 相 关 研
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演进及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基于速度经济和管理能力有限性的视角
![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演进及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基于速度经济和管理能力有限性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d9ed6711711cc7931b71695.png)
( 清华 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 , 北京 10 8 ; 0 0 4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6
[ 要 ]以规 模 报 酬 理 论 为 基础 , 速 度 经 济 和 企 业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有 限性 的 视 角 , 摘 从 讨 论 了 产 业 集 聚 到 产 业 集 群 演 进 的 内 在 机 制 和 前 提 条 件 。 区 域 中 主 导 企 业 及 配 套 企 业 在 核 心 业 务 上 的 知 识 投 资 上 存 在 着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效 应 与 递 减 效 应 之 间 的 平 衡 ; 追 逐 投 资 规 模 在 报 酬 的 动 机 与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的 限 制 的 双 重 作 用 下 , 种 平 衡 影 响 了 产 业 集 群 内 企 业 发 展 的 这
一
关 利 益 主 体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 过 政 府 的 行 政 性 协 调 作 通 用 充 分 尊 重 和 发 挥 市 场 协 调 和 企 业 家 间 社 会 网 络 性 协 调的作用。
、
后 却 式 微 甚 至 系 统 性 崩 溃 ? 如 果 产 业 集 聚 发 展 的 关 键
国 内外 众 多 学 者 从 规 模 经 济l ] 网 络 效 应 和 社 会 】 、 资 本 。 、学 习 与 挤 压 效 应 _ ] 以 及 企 业 家 驱 】 。
动 ,-1等 多 种 因 素来 解 释产 业 集 群 的形 成 。但 是 , 1I 2 38  ̄ 到
底 是 哪 些 关 键 因 素 在 影 响 着 产 业 集 聚 向 产 业 集 群 的 演 进 , 今 尚 无 被 普 遍 公 认 的 结 论 。本 文 认 为 , 域 中 主 至 区 导 企 业 及 配 套 企 业 在 核 心 业 务 上 的 知 识 投 资 上 存 在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效 应 和 递 减 效 应 的 平 衡 ; 追 逐 投 资 规 模 报 在 酬 的 冲 动 与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的 限 制 之 下 , 种 平 衡 影 响 了 这 产 业 集 群 内 企 业 发 展 的 速 度 经 济 及 其 演 进 方 向 , 集 体 而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2056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4.png)
2、成长期: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产业集群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企业 间合作加强,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源流动加快。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加强产业链的完 善和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成熟期:当产业集群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时,将进入成熟期。这个 阶段需要注重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企业间的战略 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高校、科 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竞争力。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的演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创新。然而,如何理解产业 集群的演进规律和内部机制,以及如何预测未来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 焦点。基于生态观的研究为产业集群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集群演进的历程和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个体在地理上的 集聚现象。从全球范围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以资 源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到后来的以技术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再到以创新导向 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 点。
4、转型期: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 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 提高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案例分析
以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该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四个阶 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解析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
![解析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e60f5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0.png)
解析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密集聚集,并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形成有竞争力且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
人才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集聚机制包括了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可以提出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如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待遇、给予企业或机构无偿提供研发场所等,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到产业集群中工作和创新。
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平台,如人才市场、科技园区等,为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
二、人才集聚机制还包括企业间的合作和合作组织的推动。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研发、共享资源、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形成协同创新和互利共赢的格局。
同时,组织性的合作机构,如专业人才引进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也能够通过提供人才服务、人才交流等途径,促进人才在产业集群中的集聚。
三、人才集聚机制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的建设。
产业集群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环境的形成对于吸引和聚集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提供良好的交通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科研设施等,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到产业集群中工作和创新。
四、人才集聚机制还包括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形成。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往往是与产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结合密切相关的。
产业链的形成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机会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同时,人才链的形成可以提高人才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效能,形成梯次化、多层次的人才集聚格局。
总之,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机构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同配合。
通过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合作和组织推动、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建设以及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形成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_PPT
![产业集群_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44e47d647d27284a735127.png)
1
产业集群的定义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产业集群的特征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对区域发展的指导意义 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简评 实例分析
2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 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 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 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 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7
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社会资本雄厚的产业集群也不得 不向知识低头。意大利的艾米利亚一罗马格纳地区 以弹性专精见长的产业集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面对大企业也广泛采用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的挑战, 不得不在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方面大量创新。 英国斯多克地区的瓷器集群面对国外大量标准化、 廉价的进口瓷器的冲击,不得不把其白坯生产转移 到印度尼西亚等国,从而把精力集中在知识含量较 高的后期生产上。
17
首次创新会比随后类似的创新要艰难得 多,一旦突破入门障碍,对后来者的启 迪,包括观念、认识、信心及行为都有 极大激励;创新是一个学习过程,首次 创新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都会给后 来者提供少走弯路,快速实现创新成功 幷较快获得超过社会平均赢利能力的机 会的借鉴。上述两点即是客观诱导后来 者蜂拥而至,即形成技术创新的群集现 象的原因
虽然辅助性机构有助于集群内的企业公平高效地开展合作 与竞争,并进一步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但它并不能对产业集群 的形成构成关键影响。大学及一些国有研究机构的目标同企业 是有根本差别的,它们很少涉足到高度依赖于市场需求的、从 上二游战到前下在游大的学完及整金的融技机术构创方新面过都程比,硅这谷也有就着是 绝为对什优么势却12还8公是路不在9 能同硅谷竞争的原因。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d689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e.png)
产业集群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群相关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的集合体。
它们通过共享资源、合作创新和信息交流,形成了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机制、发展模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批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密集网络结构。
这些单位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信息交流以及合作创新等方式进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且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二、产生机制1. 优势资源聚集:地理优势资源是形成产业集群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容易形成煤炭化工或电力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聚集。
2. 技术溢出效应:相近行业之间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在一个企业或行业中的应用,会向其他企业或行业传递,从而形成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
3. 人才聚集效应:人才是产业集群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产业集群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聚集,形成人才交流和创新的氛围。
4. 企业间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发展模式1. 供应链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流畅和降低交易成本。
2. 制度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系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制度规定和支持,促进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3. 制造型服务模式:将制造型企事业单位与服务型企事4. 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行5. 创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提高整个产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https://img.taocdn.com/s3/m/7b972c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8.png)
产业集群论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指在某一地区内,一种或多种相关产业集中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定义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内,具有相同或相关特征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和组织聚集在一起,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些企业可以是同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不同行业之间具有关联性的企业。
通过合作与交流,这些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共同开展研发创新,并提高整体竞争力。
其次,我们来探讨产业集群的特点。
首先,产业集群具有空间聚集性。
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地理范围内聚集了大量相关企事单位于此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
其次,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条的完整性。
不同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再次,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密集性。
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知识和技术得以共享和传承,进而促进了创新和升级。
最后,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由于企业之间在某一地区内的聚集,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
首先是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是产业集群形成最基本、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某一地区具有特定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特点可以促使某种特定行业在该地区内聚集发展。
其次是制度环境因素。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以及全面配套服务等条件,从而吸引企事单位于该地区发展并形成聚集效应。
然后我们来探讨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增长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其次是就业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吸引大量企事单位于该地区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再次是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内企事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产业集聚专题》课件
![《产业集聚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68b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6.png)
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快 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抓住市 场机遇。
创新优势
1 2
创新氛围浓厚
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合 作,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扩散速度快
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取新技术和 新产品,加速技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寻找合作伙 伴和投资者,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03
02
市场型产业集聚
以某一市场需求为基础,形成的产 业集群。
政策型产业集聚
以政府政策扶持为基础,形成的产 业集群。
04
02
产业集聚的优势
成本优势
生产成本降低
通过集中生产,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原材料 和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运输成本降低
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近距离地采购、生 产和销售,降低运输成本。
产业集聚的特点
产业集聚通常具有专业化分工、地理集中、企业间协作配套等特点,能够提高产业的整 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基础,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
政府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 设等方式,引导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
展。
ABCD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应持续优化产业集聚区的营商环境,简化行 政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引导产业升级
政府应引导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 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信息成本降低
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市场信 息和行业动态,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市场优势
01
市场需求扩大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f898a531b90d6c85ec3ac68f.png)
产业集聚强调同一产业内各企业的集聚,产业集群的重点则在于不同产业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他们的具体定义如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
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等。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传统产业集群(意大利的新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并非产业集聚的同义语。
专家指出,产业集聚属于动态的运行过程,产业集群则是静态结果。
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特定产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486a6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b.png)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文 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城市文化
的多样性和繁荣。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历史与发展
01
历史回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
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02
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伦敦、纽约、
推动文化交流
03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丰富城市文化创
意产业的内涵。
05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案例研 究
案例一
总结词
纽约市作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中心,其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多元化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人才聚集、资本 投入和市场需求等。
详细描述
纽约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如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减免租金等措施,吸引 了大量创意人才和企业聚集。此外,纽约市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全球竞争:在成熟阶段,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已经具备较 强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为了在 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集群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 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 多元化发展:在成熟阶段,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呈现出多 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了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集群开始 拓展到相关领域,如科技、金融、教育等,形成了一个多元 化的产业生态系统。这种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增强产业集群的 韧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才资源、资本 资源等,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 了基础条件。
企业集聚
产业链完善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视角的理论分析(2004)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视角的理论分析(2004)](https://img.taocdn.com/s3/m/93afec6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e.png)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企业间专业化分⼯视⾓的理论分析(2004)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企业间专业化分⼯视⾓的理论分析⼀、有关的理论回顾与评析⾃产业集群⾸先在欧洲问世以来,有关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分析就不断涌现。
其中,韦伯(Webber)的聚集经济理论、马歇尔(Marshall)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P?Krugman)的新经济地理论、斯科特(Scott)的交易费⽤理论和迈克尔?波特(M?E?Poter)的集群竞争理论是产业集群理论的典型代表。
这些理论分别从聚集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钱外部性、组织与交易费⽤、竞争和创新等⾓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具有⼀定的说服⼒,但不⾜之处仍⼗分明显。
如韦伯的聚集经济理论事实上关注的并不是⼯业聚集的发⽣机制,⽽是在假定⼯业聚集存在聚集经济效应的前提下,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业聚集因⼦影响⼯⼚区位选择的结果。
当前,⼯业聚集效应的解释⼒⽇渐弱化,尤其对于⾼科技产业集群的解释⼒严重不⾜。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可以说是⽐较接近“真理”的,但由于他的概念基础——外部规模经济不能内⽣地涵盖⼈类的分⼯与专业化经济,从⽽⽆法解释产业集群组织的演进与发展。
今天看来,马歇尔外部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企业外部分⼯⽹络经济①。
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并不使⽤规模经济概念,他们⼀般⽤分⼯和专业化经济概念,也就是分⼯⽹络经济概念。
分⼯⽹络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正象美国经济学家杨格所指出的,⽤规模经济概念代表分⼯⽹络经济概念是⼗分误⼊歧途的②。
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如果把它放到分⼯与专业化经济的世界⾥,就会变成⼀个毫⽆意义的空壳③(杨⼩凯,2003)。
⽽克鲁格曼的集群理论,基本上沿⽤了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只是他更加集中于强调劳动⼒市场和中间产品的获利这两⽅⾯的所谓⾦钱外部性的影响。
他认为,技术溢出效应仅仅局限于⼀些⾼技术聚集体⽽可以基本忽略,他甚⾄把技术溢出说成是“不可琢磨”的东西。
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2b6e8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e.png)
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形成近年来,聚集经济和产业集群越来越被重视。
聚集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同一行业或相似行业的企业相互关联,资源互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则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企业和其他关联机构组成,共享资源和创新的优势,形成协同竞争的格局。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经济效益以及政府对其促进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
首先,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的地方,适合发展农业。
同时,一些地方会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集聚相关产业。
例如,海港城市容易形成物流产业集群,而临近科研机构的地方往往能孕育科技产业集群。
此外,市场需求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某一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在同一地区争相创业,共同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与历史因素、人力资源和文化等方面有关。
例如,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曾经盛产某种商品,导致相关企业多集中在该地区。
其次,产业集群在经济上具有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在同一地区汇聚,可以共享资源、设备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竞争,刺激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第三,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加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促使其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便利条件。
例如,建设交通网络和工业园区,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政府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组织培训班、科技展览等活动,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
例如,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资金补贴,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bf4f94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8.png)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引言产业集群是一种在地理上紧密相邻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企业集合体。
这些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的衔接、技术的共享以及经验的传递等方式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
市场需求驱动机制一种产业形成机制是市场需求驱动。
当市场需求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产品上时,企业往往会聚集在一起以共同开发和生产这些产品。
这种聚集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为企业可以共享供应链、技术和市场渠道等。
例如,在某个地区,人们对某种特殊食品的需求很高,这可能会吸引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该地区设立工厂或分支机构。
这样,它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该地区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共享生产设施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食品产业集群。
知识共享机制另一种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是知识共享。
企业在同一领域内进行合作,可以共享技术、经验和创新等方面的知识。
这种知识共享可以带来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
举例来说,某个地区可能存在多家专注于某种技术研发的企业。
这些企业可以共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
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吸引企业进入特定地区。
政府还可以推动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举个例子,政府可以向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低税收、土地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政策优惠。
这种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地区,并促进了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结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通常是市场需求驱动、知识共享和政府引导的结果。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进一步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024年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e18e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a.png)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它通过集聚文化企业、人才、资源等要素,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其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点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传播等为主要内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产业集聚现象。
其特点包括:集聚性、协同性、创新性和地域性。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
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文化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外在环境则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人才集聚、基础设施等因素。
(一)内在动力1. 文化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文化企业为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与其他文化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产业集聚。
同时,文化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也需要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2. 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外在环境1. 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政策支持。
例如,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土地使用等政策,有助于吸引文化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增加,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市场空间。
3. 人才集聚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吸引和集聚优秀的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同时,人才的集聚也为文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口王志敏[摘要】目前,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虽然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各自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强调了个别关键要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关键要素是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发挥主导作用。
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了不同学术领域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2—0039一04f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创新资源共享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批准号:0513020400)、“河南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批准号:0513022600);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障碍与政府政策研究”【作者简介】王志敏,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营销管理。
(河南郑州450007)当代的区域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
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结构,还常常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
现实情况表明,凡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所有经济繁荣的地区都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存在。
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机制已经开始受到学术界、工商界及政府的高度关注。
一、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近20年来,经济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决策者们对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机制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各自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和分析,可以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工协作及交易费用理论、集聚经济理论以及竞争理论等几个方面。
1.分工协作及交易费用理论最早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是亚当・斯密(Ad啪.smitll,1776)。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深刻含义。
亚当・斯密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并且认为,分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分工协作程度与交易费用密切相关。
对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现在又被称为新制度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除科斯(co嬲e.R)外,还有威廉姆森(WiⅡiaⅡlson)、得穆塞茨(Demsetz.H)、诺斯(Nonh,D)等著名的学者。
科斯(1937)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产生的,并通过形成一个组织来管理资源,可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
在科斯之后,威廉姆森等许多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威廉姆森(1977)把地理邻近的优势解释为交易费用的节省:数量众多的、具有信任关系网◆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络的企业们利用相匹敌的合约力量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
2.集聚经济理论马歇尔(Ma璐hall,1890)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
他在《经济学原理》中进一步解释了集聚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韦伯(weber,1909)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集聚能够获得分散状态下难以取得的经济效率。
也就是说,聚集产生的系统功能大于在分散状态下各企业所实现功能的总和。
胡佛(Hoover,1937)也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
胡佛认为,规模经济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3.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产业集群还可用以克鲁格曼(Kmgman,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给以解释。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抛弃了“比较优势”的传统观点,强调历史偶然事件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地方化的规模收益递增和空间距离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是对等级式产业空间发展的最好解释,区域专业化在历史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并建立起来后,就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持续下去。
区域发展因此被“锁定(10ck—in)”,这也是所谓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
4.社会资本理论洛里(G.kury,1977)在《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一文中首次用社会资本概念。
随后,KunAnnen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定量研究。
KurtAnnen(2001)认为,通过提高网络的交流能力,在复杂性约束增加的条件下,仍然可以通过增加网络的包容性,从而能够提高社会资本的价值。
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而言,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主要要素。
合作伙伴的信任对于产业集群中企业来说是企业独特的社会资本。
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为产业集群中企业带来其他企业无法复制与模仿的竞争优势,也是产业集群中企业获得集聚性租金的核心要素。
5.区域创新网络理论1985年在法国成立的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oupedeRechercheEuropesurlesMiⅡieuInnovateurs,简称CREMI),在对欧美国家的16个区域进行了调研论证后认为,区域发展以及大量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与其所在区域内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区域的发展更多依赖于区域常新环境的改善,而不仅仅是产业内部的柔性专业化分工。
GREMI的主要成员c蛐agini在《创新网络(InnovationNetworks)》一书中指出,区域发展过程中,企业及其外部的网络联结对于企业发展、创新以及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各自分析并强调了个别要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事实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集群的形成经历了从企业集聚到集群的不同阶段。
虽然学者们各自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个别关键要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然而并没有说明这些关键要素是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发挥主导作用,也没有说明是哪些要素各自在哪些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讲,无论单独运用现有理论中的哪一种理论来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规律,都难以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因此,现有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理论所存在的局限性,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机的具有生命力的产业群落,本身有一个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优势或要素禀赋的差异,这种聚合和布局一般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从集聚到集群的过程。
集聚是指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聚合,是一种基于产品链和增值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关系;集群则是指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在集聚基础上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
就特定区域经济或产业发展来说,总是先有产业集聚后有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只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初级阶段,而产业集群则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高级阶段。
根据Ahok卸gas和Rasanenl999年所提出的演化模型,本文将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孕育阶段产业集聚在某地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
通过对国内产业集群形成过程的分析,发现导致企业在特定区域自然进行集聚的主导要素主要包括:持续的区域优势,其中包括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或技术资源优势等;一定的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生存的环境,如创办企业所须的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人文环境)、区域政策影响、基础设施环境等(社会环境)。
这些要素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是本地所特有的且是不可移动的,属于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二是这些不可移动要素因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而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要素向该地聚集。
这一阶段,产业集群的最初形态体现为在相当集中的地区中开始创办或引进个别或少数生产同种类型产品的企业。
这些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较强的盈利能力,成为吸引企业集聚的“磁石”,企业所在区域就成为“磁场”。
但这一阶段,企业的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也不具备集群所具有的各种优势与特征,所以这个磁场的吸引力并不强,集聚作用也不是很强烈。
随着孕育阶段的深入,区域内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不断增加,集群的形态开始初步浮现,集群雏形开始初步形成。
2.第二阶段:成长阶段随着孕育期企业的发展及盈利,该区域的引力作用不断增强,集聚作用越来越强烈,大量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在该地区集中形成。
随着这种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意味着集群形态已经形成,并且进入了成长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集聚既包括生产同一产品企业的集聚,也包括纵向联系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的集聚和丛生。
企业的大量集聚,促进了企业的集中。
这种丛生作用的出现来源于企业问越来越激烈的相互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不仅导致了部分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而且由于同一地区的知识扩散效应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
在这个阶段,产业集群还出现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随着竞争的深入开始出现劳动分工,相互联系、互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方或者服务方开始出现,产业链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
而且随着区域产业的不断发展,基础环境和公共设施开始受到关注并取得发展。
3.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伴随着完整的、配套的产业链体系的形成,产业集群开始正式步人成熟阶段,产业集群已经拥有较强的集群竞争力。
在这一阶段,集群区域已经拥有数目众多的相关企业,企业集聚趋于稳定,企业数目增长率开始逐步降低,与产业配套的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配套的企业群,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
在产业价值体系中,相关企业的劳动分工更加明确,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相关企业之间彼此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了一个坚实、稳定、密切的本地网络关系,这种产业价值体系能够维持与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集群内可能出现几个以主体企业为核心的,拥有大批下属企业的企业集团,但这并不是必然的。
在这一阶段,随着产业集群成员企业逐渐发展全球战略,在更多的国家销售产品以及获取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原材料,集群开始加入全球价值链。
一旦集群的成员企业很好地融入了全球竞争,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该集群开始拥有更多机会,并且更加丰富了集群本身的各种知识,进一步刺激创新的出现,使得集群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时候集群开始维持一种稳步成长的发展状态。
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集群的发展没有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没有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或者新的产业空间,则集群的发展会出现停滞现象,直至步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