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一政治
夏朝
地位: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制度: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传子制度。
制度:内服、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
周朝
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适应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分封对象:①宗族姻亲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富庶或战略要地。
异姓姻亲。
②功臣:
③古老的附属国、边远部落首领和先代贵族。
作用: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 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矛盾
核心和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a、是相对的。
b、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 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分封制确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相连。
3、礼仪制度是维系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Ps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位世袭等级政治
商周总结:王位爵位世袭制,地方管理实行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王族内部实行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
1.宗法制、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
①★宗法制、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
②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③诸侯争霸战争(“尊王”旗号)
各诸侯国的变革
秦国效果最明显;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阶级:士阶层崛起教育:私学兴起
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2、表现、内容:(1)皇权至上:①皇帝制度:改“王”为“皇帝” ,总揽大权
②“家天下”皇位继承制—权力集中体现
(2)中央机构:中央政府组成:三公九卿
中央政府特点:相互配合与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操纵
(3)地方机构:郡县制
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②影响:打破六国界限,削弱地方权力,避免分裂,加强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4)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5)法律制度:
①特点:细密、严苛
②性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③指导思想:轻罪重刑
④影响:积极: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消极:给人民带来苦难。
3、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深远影响
(1)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3)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制度与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汉朝
总述: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中央实行中朝制度削弱相权,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又实行推恩令。
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实行“推恩令”
(2)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选官制度: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
(1)原因:适应和平年代需要
(2)内容:①察举制: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②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评价:①一定程度上满足官僚队伍需要。
②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二经济
(1)生产工具:自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方式的转变,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耕作方式
(2)经营方式:商周:奴隶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个人难完成
春秋战国以后:自耕农经济(小农)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1、原因:(1)生产工具进步(铁农具)。
(2)耕作技术进步(牛耕)。
(3)私有土地出现。
2、经营模式:“男耕女织”——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分工)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特点:分散性、脆弱性、保守性
5、评价:(1)积极性:①自给自足,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自耕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统治地位。
(2)局限性:①狭小生产规模,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
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弱点比较劳苦。
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较少商品交流。
③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Ps:古代农业传统特点:种植业鱼畜牧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占主导
农民采取租佃经营作为主要经营方式
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要形式
耕织结合
(3)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公有制
(二)、奴隶社会:以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为代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1、演变:
(1)出现:商周
(2)鼎盛:西周
(3)开始崩溃:春秋
(4)瓦解:战国
2、内容:
(1)公田:贵族占有
(2)私田: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3、性质:
名义上的土地国家(周王)公有,
实际上是贵族所有制——私有制。
4、崩溃:
(1)原因:①根本:春秋生产力发展。
铁犁牛耕出现发展,出现许多私田。
②周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和宗法制约束的松弛,大量“公田”被抛荒。
③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
④直接原因:春秋后期,各诸侯国税制改革。
彻底瓦解标志:商鞅变法
Ps: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4)经济政策
1、商代:职业商人、最早货币。
2、周代:工商食官”,官商。
3、春秋战国:(1)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著名都会。
4、秦朝:统一货币
5、汉朝: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手工业
(一)、冶金业:1、青铜冶炼:(1)夏——春秋末:青铜时代。
(2)商周:成熟。
2、钢铁冶炼:(1)冶炼技术:春秋:生铁、钢。
(2)燃料:煤最早
①汉代:煤。
(二)、纺织业:1、丝织业:最早
(1)上古:养蚕缫丝。
(2)西周:突飞猛进发展。
(3)汉代:“丝国”。
(三)、陶瓷业:1、烧陶: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1)东汉:青瓷。
三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
总述: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和道德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一、孔子——儒家
(一)、地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著作:
1、整理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弟子整理记录《论语》。
(三)、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1)核心:“仁”、“礼”。
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仁”学: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任意刑杀,理解体贴他人。
——
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爱人”:“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克己复礼”)
行为符合西周时期等级名分制度的准则。
“正名”。
——保守。
(2)“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3)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三)、思想主张
2、哲学思想:天命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
优先探讨解决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4)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
(四)、影响
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道家
(一)、历史地位
思想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
(二)、著作
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道德经》(《老子》)
(三)、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2、哲学思想:
(1)“道”:最高哲学概念,万物本原。
(2)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客观唯心主义)
(3)辩证法:事物有矛盾两方面,可转化。
“守静”。
(四)、影响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三、孟子
1.历史地位: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
2.思想主张:(1)政治观:核心:“仁政学说”
①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宽刑薄赋
②三件宝。
给予人民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
③“民贵君轻”
(2)人性观:人性本善
(3)人格观:“养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非重义轻利)
3.影响:(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位列“四书之一。
”
(3)、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丘。
四、荀子
1、思想主张:(1)哲学观:朴素唯物思想。
“天行有常”,(天指自然界)
“制天命而用之”
(2)人性观:“性恶论”,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3)政治思想:治国方式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
2、影响及其特点:(1)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对中国哲学有深远影响。
(3)被正统儒家学派所排斥
五、墨子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
2、思想主张:(1)、把“兼爱”称为“仁”,和孔子的“仁爱” 不同:孔子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子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2)“非攻”:
(3)尚力:
(4)节用,节葬:
3、影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被其他学派吸收。
(3)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六、庄子
(一)、历史地位:战国时哲学家,著作《庄子》
(二)、思想主张:1、哲学观:“齐物”,万物齐一。
(主观唯心)
2、人生观:“逍遥”,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无
所恃”,即不受限制。
3、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
(三)、影响: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道家主要代表。
七、韩非子
(一)历史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非子》
(二)思想主张:1、政治:“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三者关系)
2、哲学: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三)、影响:1.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2.西汉后儒法结合,成为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主要特点:重视道德教化重视人伦现实强调修身治国
道家思想主要特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思想主要特点: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法令统一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儒家学说:孕育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仁)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无为)
法家学说: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进步
(2)秦汉时期
总述: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董仲舒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历史地位:至汉武帝,指导思想,支配地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形势。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国家,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建议。
(二)、思想来源
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三)、内容
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神化皇权,“君权神授”人君要遵天道,行仁政。
3、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际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道德准则】
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特点:兼采百家(见思想来源)
以天人感应为核心,论证王权合理合法
以神权限制王权,成为官方哲学
唯心主义色彩,政治化色彩
(四)、影响
1、政治:
①占统治地位,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
②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
③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思想:
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文学科技艺术
(1)商周时期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商代: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
3、商周:“金文”
(2)春秋战国时期
科技:1、发明:战国:司南。
2、战国《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石氏星表》世界最早星表)
3、春秋: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
文学艺术:1、”战国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帛画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2、《诗经》: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句式。
②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影响。
3、楚辞:1、创立者:战国时期屈原等人。
2、形成:吸收南方民歌精华
5、作用:开创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骚体”与“风”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秦汉
科技:1、造纸术:1、背景:殷商:甲骨、青铜、竹简(重),缣帛(贵)
2、发明:西汉,植物纤维纸。
3、改进:(1)时间:东汉
(2)人物:蔡伦
(3)意义:“蔡侯纸”,人类文明史重要发明。
2、天体测量:东汉——张衡:(1)浑象仪
(2)地圆说早1000多年
(3)候风地动仪
3、数学:东汉《九章算术》1内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2、意义: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医学:1、《黄帝内经》1、时间:编于战国,成书于西汉。
2、地位:现存较早,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2、(二)、东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1、内容:“望闻问切”四诊法
2、意义:中医临床学经典,“医圣”。
3(三)、东汉——华佗:
1、方药针灸、外科手术、最早麻药“麻沸散”。
2、“五禽戏”最早保健体操。
文学艺术:1、文字:秦:“书同文字”(1)文字:小篆、隶书。
实用
2、汉赋:1、兴盛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3、形成:吸收《诗经》、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4、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3、汉代帛画:题材: 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