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10-25;修回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王威,1983 年生,男,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
油大学硕士07级7班. E-mail:
第 21 卷第 2 期
2009 年 6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 ol.21 No.2
Jun. 2009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王威,李臻,田敏,周锦程,李凝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项目学院)
摘要: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具有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
蔽、成藏条件复杂、油气运聚机理多样等地质特征. 当前,中国形成了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三相”联合解释
技术等岩性油气藏勘探地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流体势分析技术、含
油气检测技术等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 今后宜加强岩性油气藏勘探地基础地质研究,不断完善
岩性油气藏勘探地标准和规范,重视地质和物探研究地有机结合,建立多学科、多专业地项目组,适时组织
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攻关,抓好岩性油气藏勘探地技术储备工作.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叠前地震反演;地震属性;流体势
中图分类号:TE132.1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26<2009)02-0121-05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地快速发展,
能源需求在不断扩大.在构造油
气藏己基本落实地情况下,岩性
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地重要方
向,岩性圈闭己经成为石油勘探
地重要目标. 近几年岩性-地层
油气藏探明储量占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地 65% 左右,
已成为储量增长地主要来源
[1]
. 目前,我国石油陆上
剩余石油资源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 40% 以上,这
是我国陆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有潜力、最现
实地油气勘探领域
[2,3]
. 然而,因为岩性-地层油气藏
形成和赋存地隐蔽性和复杂性,勘探开发所需地方
法与技术仍存在许多不适应,亟待加大新技术研究
与实验资金地投入,着力解决制约勘探进程地关键
方法技术问题.
1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及
前景和地质特征
1. 1 现状和前景
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
地提高,今后发现大、中型构造圈闭地可能性越来
越小,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步成为增储上产和寻找油
气勘探接替领域地重要目标. 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
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规模来看,已经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地 20% 逐步上升到目前地 65% 左右 ,初
步显示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地巨大
潜力
[1,4,5]
. 从具体盆地来看: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
湾等盆地年增储规模均在亿吨以上;在准噶尔、塔
里木、四川等盆地其增储地位日显重要;在二连、海
拉尔、柴达木等盆地成为新地增储领域;在酒泉、吐
哈等盆地此方面勘探也有新地发现
[3]
. 总体来看中
国陆上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勘探实践证明,中国陆
上绝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应具有发育岩性-地层油气
藏地良好地质背景.
杨占龙等
[6]
研究指出:“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
地剩余油气资源总量 179.2×10
8
t,岩性-地层油气藏
剩余资源量 91.3×10
8
t,占剩余油气资源总量地 51%,
具体到各个盆地岩性-地层资源量情况见表 1”.
由表 1 可以看出,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
剩余油气资源在总剩余油气资源中占有相当大地岩岩性油气藏第 21 卷第 2 期期含油气
盆地
剩余资源总
量<×10
8
t)
岩性-地层油气藏剩
余资源量<×10
8
t)
占剩余油气资源总
量地百分比<%)
松辽 41.3 26.6 64.4
渤海湾 32.7 12.7 38.8
鄂尔多斯 33.7 27.6 81.9
准噶尔 20.3 10.3 50.7
塔里木 38.3 8.5 22.2
柴达木 10.0 4.0 40.0
四川 2.9 1.6 55.2
吐哈 5.0 3.0 60.0
比例,随着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地进一步提高,岩性-
地层油气藏在中国石油未来储量增长中地地位将
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陆上主要盆地都具有开展岩
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地资源基础, 剩余资源量丰富,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
1. 2 地质特征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
主要发育在凹陷斜坡、沉积变化带等非有利地构造位置,圈闭形成地地质背景其特殊性决定了岩性圈
闭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构造圈闭. 主要表现为圈闭边
界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圈闭赋存状态地隐
蔽性,圈闭成藏条件地复杂性,油气富集规律地多
样性等地质特征
[6]
.
贾承造等
[1]
认为中国陆上发育地湖盆、尤其是
坳陷型湖盆,沉积上表现为水系多、湖域广、湖进湖退频繁交替地特点,坳陷型湖盆发育地大面积岩性-
地层油气藏有如下成藏特征:①有效烃源岩面积大;
②储集砂体大面积发育;③烃源岩和储集砂体大面积间互,呈现出明显地“三明治”结构,源储配置有利;④油气大面积成藏、大面积分布;⑤油气聚集条件不理想,储量丰度较低,但规模较大.
此外,储集层面积大、厚度较薄,导致地震识
别、预测及描述难度大;因为薄油层、低电阻率油层多,油气分异差,导致测井识别油层难度大.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