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

自从选调生制度实施以来,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进基层,给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但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笔者对咸阳市X县选调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

2001年以来,X县共招录选调生62名,1人未报到,1人被除名、1人辞职。截止201X年6月,18人调出占29%,在岗41名(借调到省、市机关6人),其中男性17名占41.5%,女性24名占58.5%;大学本科学历38名占92.5%,研究生学历3名占7.5%;30岁以下19名占46%,30岁以上22名占54%,X县籍11人占26.7%,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16人占39%;4名被提拔为正科级科级领导占

9.8%,12名被提拨为副科级领导占29%,目前已婚34名占83%。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注重内务缺乏实干。通过调查,85%的选调生到基层后被分配到党政办从事办理公文、撰写材料、整理档案、接打电话等工作。在党政办这个上传下达的综合性岗位,虽然可以迅速熟悉乡镇全局工作,但这样就成了“传声筒”,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时间多,真正下村处理复杂“三农”问题机会少,不懂如何与村民打交道,不知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难以赢得村民充分信任,调查时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表示,“年轻干部只有把材料写好,才有发展机会,以后才会调到县里、市里工作”,“内务型干

部”受各级部门领导的欢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认为选调生的年纪轻、经验少,不敢将信访、拆迁等核心工作交给他们做;二是基层年轻干部,特别是高学历能写材料的年轻干部较少,地方领导为配好配硬“笔杆子”往往就选准了选调生;三是目前市县各级各部门缺乏能写材料的干部,一些选调生为了尽快离开农村,苦练材料功夫,借调市县部门就成了其必由之路,这样难免造成选调生在基层得不到充分锻炼,背离了选调生制度的初衷。

二是时有借调不利发展。调查了解到,为更好的培养选调生,保证其在基层的工作时间,我省出台了《XX省选调生选拨培养管理办法》(X组通字〔201X〕38号),我县也曾先后出台《X县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X组干发〔2008〕156号)、《X县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规定了“选调生在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市、区)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县里借走镇里人”、“市里借走县里人”时有发生,借调给原本人才匮乏的基层带来苦恼,上级命令“顶不住”,只能执行。此外,多位选调生反映,他们在借调中也“两头不讨好”:在上级单位,自己没有身份,难以发展;对乡镇来说,自己远离本职岗位,逐渐被边缘化。走访时曾有选调生表示有“抽调抽调,抽抽就废掉”的忧虑。

借调一是影响乡镇机关的建设,违背了让选调生充实基层,提高基层素质,促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初衷;二是容易扰乱选调生队伍的人心,一些选调生看到别人被借调走,往往还会产生攀比心理,进而产生失落心理。三是参加工作时间长的选调生的借调经历,还会让刚刚走出校园的选调生误以为自己无需长时间在基层工作,“在

乡镇只要熬几上个月就到县里了”,导致不少新人抱着功利之心走上选调之路。

三是选拔培养使用脱节。目前,选调生工作中“重任用、轻培养”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调查发现70%以上的选调生,除岗前培训外,参加省、市、县针对选调生的培训很少,有的选调生入职3年,仅参加过1次培训;大多数选调生表示,即使有培训,内容也较空泛,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据调查显示X县选调生出境(赴台)学习1人占2.4%,赴外省挂职锻炼5人占12.3%,参加省上培训5人占12.3%。

出现这类问题,根本原因是选调生工作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相互脱节。按照规定,选调生属多层级管理,但事实上,“省管、地管还不如县管”,省级组织部门选拔之后,没能结合选调生实际制定培养计划,一些具体用人单位也未能正确认识选调生工作,常常重视选调生使用,而轻视其培养,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工作中出现“两头不管”的问题。

四是定位不准急功近利。调查发现,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后备”干部,优于基层干部,到基层是来“镀金”的,对自己放松要求,心浮气躁,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层工作和干部群众之中。选调生初到乡镇一般会遇到居住条件差、语言障碍、生活艰苦、饮食习惯等问题,有的选调生对此产生退缩畏难情绪,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少数选调生缺乏脚踏实地、吃苦奉献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基层环境和繁重的加班任务,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选调生满怀热忱地来到乡镇,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反差时,便动摇了信心和勇气,开始“权衡利弊”患得患失,扎根基层的信念开始动摇,总想找各种关系寻找进上级机关的门路。

调查表明,参加选调考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官本位”心理作祟。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深信“学而优则仕”的观点,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可以在基层积累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