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文《月夜忆舍弟》赏析

古诗文《月夜忆舍弟》赏析

古诗文《月夜忆舍弟》赏析月夜忆舍弟唐朝: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月夜忆舍弟历史评价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

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导语】五⾔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种新诗体。

它没有⼀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韵也相当⾃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古诗。

下⾯是分享的经典五⾔古诗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五⾔古诗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赏析 这⾸诗写友⼈归隐,看似语句平淡⽆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是使动⽤法,“使......饮”的意思。

⼀、⼆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第⼀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概在进⼊终南⼭的⼭⼝。

第⼆句设问,问友⼈到哪⾥去,由此引出下⾯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质朴⽆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

送别者的感情⼀开始就渗透在字⾥⾏间。

“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旁。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指出了友⼈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中郁积不平。

⾄于友⼈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诗题旨的⼀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云⽆尽时。

”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云正⽆边飘荡。

诗⼈在得知友⼈“不得意”的⼼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中的⽩云才没有穷尽之时,⾜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的安慰,⼜有⾃⼰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似乎带有⼀种⽆可奈何的情绪。

联系前⾯“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并蕴含着⾃⼰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19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敞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非常激动,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个儿心里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个儿的雄心壮志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很奔放,思想却非常含蓄。

别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因此更有启示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赞扬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个地方能够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大方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咨询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热闹。

要咨询我怎能这样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一辈子的真理,想要讲出却不记得了怎么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基本上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间或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故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别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别能道尽其中奥秘,因此只好“欲辨已忘言”别了了之。

选择性必修上中古诗文赏析

选择性必修上中古诗文赏析

选择性必修上、中册诗歌《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

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

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

我愿与你一同前进!【情感】①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②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③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手法】①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

②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一问一答,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③“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10篇详细解析及赏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10篇详细解析及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详细解析及赏析一、观沧海 (1)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三、次北固山下 (5)四、天净沙.秋思 (7)五、咏雪 (8)六、陈太丘与友期行 (10)七、《论语》十二章 (13)八、诫子书 (17)九、狼 (19)十、穿井得一人 (24)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诗经《氓》赏析(马茂元、赵齐平)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诗经《氓》赏析(马茂元、赵齐平)

《氓》赏析(马茂元赵齐平)《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

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

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近代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无论是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还是欣赏艺术的观众,都只需要普遍与特殊,或则说得更精确些,都只需要特殊化的普遍,即全归结和集中到一种独特心境的表现上那种普遍的艺术活动。

”(《美学纲要》第二章)克罗齐把这种能表现普遍的独特心境称之为“直觉”,直觉是每个人在一定情境中的心境和情感的表现。

如果我们舍弃克罗齐在认识论上的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立场,将直觉视作激于现实而产生的,真实的不加矫饰的勃生的感情,那么这段话正道出了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包括《氓》之所以成功的第一义谛。

《氓》的作者并没有任何文艺理论作为指导,他只是将即时即地(一定情境)所触发的忆念与感触(独特心境)一一写来。

潜在意识的顺次涌现,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衍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塑成了主人公浮雕般具体生动的形象。

其寓神理于自然的艺术胜境,足以使后世的一切大手笔叹为观止。

正由于《氓》产生于文艺创作的素朴时代,因此它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就更能启发我们去深入领会创作论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作者主观意识,或称“独特心境”,在文艺创作中的重大作用。

全诗共六章,情节很简单,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丈夫变心。

这首诗,就作于归途之中。

后人可以从这首诗中分析出许多结构与修辞上的匠心来。

它并不是平铺直叙事件经过。

显然,三、四两章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渔歌子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渔歌子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 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 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词句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 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
【词句赏析】
“作者”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 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 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 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飞,
guì 桃花/流水/鳜鱼肥。
ruò lì suō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 哪些景物?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 自在的生活情趣。
景物:
白鹭、桃花、流水 鳜鱼、斜风、细雨······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 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 方作上记号。
《渔歌子》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 但这首《渔歌子》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常见的词牌有:如梦令,忆江南、卜算子、浣溪 沙、采桑子
“词牌”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 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 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 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 《渔歌子》。
.
唐 张 志 和
“词”
词:文体名,是一种文学体载,是诗歌 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 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 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 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 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

韩愈诗词诗歌赏析大全

韩愈诗词诗歌赏析大全

韩愈诗词诗歌赏析大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我在此整理了韩愈诗词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韩愈诗词诗歌赏析11知音者诚希韩愈〔唐代〕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伴侣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

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

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实,极富感染力。

2杂说一·龙说韩愈〔唐代〕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改变,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行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这篇依据典籍和传奇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白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3晚春二首·其二韩愈〔唐代〕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原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似乎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制造美妙的将来。

韩愈诗词诗歌赏析21榴花 / 题榴花韩愈〔唐代〕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全诗描述景致清爽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

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改变特色。

2听颖师弹琴韩愈〔唐代〕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古诗文赏析:杜甫《登高》解读

古诗文赏析:杜甫《登高》解读

古诗文赏析:杜甫《登高》解读1. 引言古代文学中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众多古人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广为人知、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其中一首优秀的杜甫诗作进行解读和赏析,这首诗是《登高》。

2. 作品概述《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景色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登高所感,并通过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来表达其思想情感。

3. 诗歌分析3.1 内容梗概第一节描述了作者沿着山脚攀登到山巅,并欣赏自然风景;第二节描述了作者遥望远方,感慨人事如梦幻;第三节则以个人身世与国家兴衰相对照。

3.2 表达手法与主题•自然描写: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壮丽的景色与四季变化,增强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的直观感受。

•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登高时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人生苦难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联想和比较: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作比照,以表现作者对当时局势的忧虑和期望。

4. 文化背景4.1 唐代社会动荡杜甫生活在唐朝,那个兵戎世界、频繁交替王朝的时代。

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痛。

4.2 关于"登高"的文化意义中国文化中,登高一词具有象征性意义。

登山顶而俯视四野,可开阔眼界、启发智慧、超越尘世纷扰。

因此,“登高”也成为诗人抒发心情、追求自由与理想的载体。

5. 阐释与评析5.1 复杂情感交织通过描述美景并表达内心情感,杜甫既抒发了个人壮志和乐观向上的情怀,又体现了对时世的忧虑与无奈。

5.2 对人生、社会和政治的深思诗中表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政情社会变革的期待。

通过展示自然景观与个人思想的交相辉映,突出了诗人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地位。

6. 总结《登高》是杜甫一首优秀的叙事长诗,通过景色描写与抒发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时世动荡和国家前途的探讨与关切。

杜甫作为唐代文坛上备受尊崇的文学巨匠,他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与情感在当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古诗文《静夜思》赏析

古诗文《静夜思》赏析

古诗文《静夜思》赏析静夜思唐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附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附赏析)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附赏析)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0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

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0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五律第一?)0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诗仙李白古体诗鉴赏(共八首,含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诗仙李白古体诗鉴赏(共八首,含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夕旅怀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注释①无际:没有边界。

②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③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④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⑤银汉:即天河﹐银河。

⑥天星:天上的星星。

⑦旧国:指代故乡。

创作背景李白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创作《静夜思》,时年26岁。

《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为同时同地所作。

作品赏析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

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秋兴八首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秋兴八首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两联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 分析。
参考答案: (1)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长江——不尽, 滚滚来——时间之永恒。面对无边落木,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而看到 眼前滚滚不尽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独畏廉将军哉
独留青冢向黄昏 3.向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吾不为斯役
三、词类活用 玉露凋.伤.枫树林(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 泊、身体多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和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咏怀古迹 (其三) 1.对比反衬,刻画人物 本诗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 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
课文探究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巫山、 巫峡深秋景象的描绘,渲染了阴沉萧森、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写了自己因 离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前途未卜的国家的 担忧。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word版】.doc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word版】.doc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美轮美奂)《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古诗文《望岳》赏析

古诗文《望岳》赏析

古诗文《望岳》赏析望岳唐朝: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译文及注释【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望岳赏析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

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