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复习资料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化: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

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包括:(1)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

(2)植物生长占大部分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

(3)农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利用一定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制造的“人工环境”;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和自然分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破坏环境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是人与城市间充满自然气息的过渡空间。人们的聚居由群落到村镇到城市逐步地离开了自然,也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把人和自然分隔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过程。而城市园林绿地则可认为是在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们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随着人类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人工环境的扩大和物质生产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了人对自然精神和环境的追求,因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强有力的手段对自然资源采取了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环境学”则从理性上确定了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人工与自然相平衡,城市与园林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人们希望在令人窒息的城市中寻得“自然的窗口”,在人工沙漠中建立起“人工的绿洲”。

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综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是一门涉及众多科学领域和艺术门类的技艺,是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进行造景的技艺,根本之处还在于对自然领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关系到领土景观的完整性与典型性。正如每一片土地都是领土的片断一样,每一个风景园林作品也应该是领土景观的片断。

科学性: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植物学

艺术性:美学,文学

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城市即具有防御功能和交易场所的居民点。

近代城市的发展

a.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蒸汽机的发明带来能源与动力的革命。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化。

b. 城市布局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产业革命改变了作坊制生活方式,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上下班生活方式——居住区与生产、工作区分开。工业发展,产业部类增多,原料及产品均需储运,就出现城市仓储用地。城市人口聚集,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多样化,应运而生许多新类

型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经济活动增加,金融机构产生,城市中又出现商贸活动的地区。火车轮船出现成为城市对外交运的主要工具,道路系统布局发生很大变化。城市类型也有增加。出现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或以某种产业为主的城市等。原先的大城市则发展成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

c.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扩展,市民与城郊田野的距离增加,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成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重要课题: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d. 科技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工业发展、工业门类增加、科技进步、多种产业协作、科技交流,给城市带来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商品的交流和集散、信息的发达、人口的集中和流动使城市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中心。科技发展促进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社会使城市高度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出现了由于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的土地、住房、交通、环境污染及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城市规划中不断解决,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比较集中的用地及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包括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古代的城规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规划理论

★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 1942年《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根治城市有些弊病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认为,由于城市的功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城市具有一种膨胀的趋势,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现象。马丘比丘宪章:1)环境问题,防继续恶化,恢复应有正常状态;2)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都是动态过程,包括制定和实施;3)每个特定城市和地区应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和开发方案;4)设计思想:现代建筑的主要任务是强调内容而不是形式,不是追求孤立的建筑,而是追求建筑环境的连续性。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地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