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锚定法”以及”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科36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分别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A组)及”锚定法”(B组)对开门侧进行维持固定,通过术后1 w、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查、随访,对A组和B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术后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对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度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与”锚定法”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及对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较”锚定法”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标签: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锚定法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致使脊髓受压和(或)脊髓血供不畅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1]。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2]。临床中常用的维持开门侧椎板稳定的方法有”锚定法”及”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法”。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术后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评价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科室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6例,其中”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法”17例(A组),”锚定法”19例(B组)。A组: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7~75岁,平均(60.1±6.8)岁,病程4~34个月,平均(11.4±3.4)个月。B组: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2~71岁,平均(6

2.8±5.4)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1.6±2.1)个月。所有患者以手足乏力、麻木、行走不稳为主诉多见,多数患者同时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及体征。

1.2方法患者俯卧位,全麻,取颈后正中切口,常规显露颈椎双侧椎板,咬除C3~C7棘突并修至平整。用磨钻或者尖嘴咬骨钳在双侧关节突内侧与椎板交界处开”V”槽,逐渐将门轴侧外层椎板骨质咬除,将开门侧全层椎板完全磨透或者咬开,将C3~C7椎板向门轴侧掀起开门,开门间隙1~1.5 cm,开门角度60°。A组于每一节段将规格合适的微型钛板两头分别置于侧块和椎板上,并分别用合适的螺钉固定于椎板侧及侧快侧的螺钉孔内。B组依次在各棘突根部打孔,于门轴侧侧块上以Magerl法置入规格合适的钛质松质骨螺钉。将10号慕斯丝线在螺钉根部系紧并将螺钉置入侧块后,把丝线从相同节段棘突根部的预穿孔穿过并拉

紧、打结,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确定开门后椎管形态完好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颈后部放置负压引流管。

1.3术后处理术后颈托固定,应用脱水和激素类药物,常规使用预防剂量抗生书预防感染。术后24~48 h拔出引流管,术后12 d拆线,戴颈托固定下地活动。

1.4评价方法术后1 w、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查、随访,统计术后颈脊髓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计算术前、术后12个月C4/C5关节突关节活动度(ROM):颈椎侧位片上作C4椎体下关节突关节面前上缘至C4椎体下关节突关节面后下缘的连线(L1)和C5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前上缘至C5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后下缘的连线(L2)。屈曲位侧位片时L1和L2所形成的夹角(A1)及过伸位侧位片时L1和L2所形成的夹角(A2)。关节突关节活动度(ROM)为以上两夹角数值之和(A1+A2)。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

2.0 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A组中出血量分别为(339.7±79.2)mL,B组为(343.1±82.2)mL,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行颈椎动力位片检查,C4/C5关节突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的活动度较脊柱其它部位的活动度较大,而颈椎关节突关节对其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3]。本次研究中,A组(颈后路微型钛板组)在颈后路组织显露、椎板”V”型开槽及开门、颈后路微型钛板安置及侧块螺钉置入过程中对颈椎关节突关节囊无明显损伤及破坏,对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度影响甚微。B组(”锚定法” 组)在骨膜下剥离并显露关节囊环节时,因颈后路软组织显露程度、手术者操作技术不一,可能会对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影响颈椎关节突关节活动能度。我院在行”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时,注重对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保护,避免在剥离骨膜过程中损伤关节囊,故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C4/C5关节突关节活动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颈椎轴性症状是指患者经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尤其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可能出现的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胛骨周围肌群痉挛以及头颈部沉重感的症状[4]。术后轴性症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①术后颈椎总活动度(ROM)减少;

②术后颈椎的节段性不稳定;③术后颈椎周围软组织因悬吊线的牵张而受到刺激;④颈椎后韧带复合体受到破坏;⑤颈脊神经后支受炎性的刺激或瘢痕的压迫;

⑥颈部活动时关节囊因创伤而受到炎症反应刺激;⑦手术改变了颈后肌群走行,术后软组织修复过程中瘢痕形成,肌肉粘连和萎缩。本研究结果表示,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7.64%,而B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8.89%,导致两组间轴性症状

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有:①A组采用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将同一节段椎板钢性撑开,不影响开门水平椎体的上、下一位椎板活动度;B组多采用3枚侧块螺钉辅以慕丝线固定,每枚侧块螺钉通过慕丝线与1~2个椎骨棘突基底部相连,这使颈椎总的活动度(ROM)减少。②A组术中采用了钛板对颈椎后柱结构进行了内固定,即刻恢复了稳定性,故术后所需颈围保护时间较短,可以尽早行颈背肌锻炼和颈椎屈伸活动锻炼,使得颈椎后伸肌群的功能及早得到了恢复,很大程上降低了颈椎后伸肌群肌肉的粘连和萎缩,有效地维持了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降低了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B组因通过软性物质维持颈椎后方椎板的开门宽度及角度,颈椎后柱结构破坏后并无硬性物质进行结构代偿,颈椎稳定型干扰较大,故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固定保护,导致颈椎后伸肌群肌肉的粘连和萎缩,故产生或加重轴性症状。

颈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因可立刻建立起颈椎后柱坚强的支撑效果,可使患者能够尽早离床活动,防止术后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及防止术后需长期依靠外支撑设施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不同内置物对C4/C5关节突关节活动度的比较短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影响颈椎退变速度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唐成林,张静哲,张克非,等.一次性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4(3):227-229.

[2]赵军法.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4):85-85.

[3]史福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8例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4):129-130.

[4]魏思奇,李保良,王建民,等.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扩大成形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4):11-12,14.

[5]张翔,雷仲民,黄明华,等.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9):646-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