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第6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7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8
4.降水入渗对地下水补给量的确定 4.降水入渗对地下水补给量的确定
①实 例 a.地中渗透仪法 b.实测水位变幅计算。 地中渗透仪法; 实测水位变幅计算。 地中渗透仪法 实测水位变幅计算 W=µ•∆h µ――饱和差 = • 饱和差 ②公式计算 Q=1000α•F•X = • • 式中, 补给量, 式中,Q――补给量,米3/年 补给量 年 α――入渗系数。 入渗系数。 入渗系数 F――补给区的面积 2。 补给区的面积km 补给区的面积 X――年降水量,mm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 1000为单位换算系数。 为单位换算系数。 为单位换算系数 α也可查经验数据。 也可查经验数据。 也可查经验数据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3
1.人工补给的优点 增加了地下水资源,控制了地面沉降。 增加了地下水资源,控制了地面沉降。 改善了水质,调节了水温。 改善了水质,调节了水温。 2.人工补给的方法 地面入渗法,引蓄地表水自然渗入。 地面入渗法,引蓄地表水自然渗入。 地下灌注法,通过钻孔注入含水层。 地下灌注法,通过钻孔注入含水层。 ϕ 3.人工补给的必要条件 含水层透水性好,入渗法时包气带厚度一般在 含水层透水性好, 10~20m,不得有稳定隔水层,水源成分适 ~ ,不得有稳定隔水层, 于补给。 于补给。 人类活动影响目前主要是灌溉和渠渗, 人类活动影响目前主要是灌溉和渠渗,因主要 目的不是为了补给地下水。 目的不是为了补给地下水。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3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具备条件 1.具备条件
a.包气带透水; 包气带透水; 包气带透水 b.包气带不透水时,要有通道沟通含水 包气带不透水时, 包气带不透水时 层与地表的联系。 层与地表的联系。
2.机 2.机 制 目前有三种观点来研究大气降水的补给 • a.大气降水量 地下水位; 大气降水量→地下水位 大气降水量 地下水位; • b.考虑到包气带水来研究入渗; 考虑到包气带水来研究入渗; 考虑到包气带水来研究入渗 • c.把大气降水看成是一个三相相互作用的过程 。 把大气降水看成是一个三相相互作用的过程。 把大气降水看成是一个三相相互作用的过程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1
承压水补给潜水情况示意图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2
四、人工补给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补给 人工补给:指有目的的利用工程手段使 : 地表水进入含水层。 地表水进入含水层。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补给指引水渠道的 渗漏,灌溉水的入渗,水库的渗漏, 渗漏 , 灌溉水的入渗 , 水库的渗漏 , 排污,城市上、下水道的漏水等, 排污 , 城市上 、 下水道的漏水等 , 使 地表水补给含水层。 地表水补给含水层。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30
1.泉的出露条件 1.泉的出露条件 ①含水层被河流沟谷切割;erosion spring 含水层被河流沟谷切割; ② 地下水在水平运动方向上由于某种原因受 阻 , 水 位 升 高 , 溢 出 地 表 ;overflow spring 隔水层隆起,含水层变薄; ③隔水层隆起,含水层变薄; 含水层被断层破坏; ④含水层被断层破坏;fault spring 由于岩脉的侵入,地下水沿接触带出露。 ⑤由于岩脉的侵入,地下水沿接触带出露。
③入渗方式
A.活塞式 活塞式 B.捷径式 捷径式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6
3.影响降水补给的因素 3.影响降水补给的因素
①降雨特征 a.年降水量 降水强度 时程分配。 年降水量;b.降水强度 时程分配。 年降水量 降水强度;c.时程分配 ②包气带特征 a.岩石透水性能 厚度适中 前期含水量 岩石透水性能;b.厚度适中 岩石透水性能 厚度适中;c.前期含水量 ③地形坡度 ④接受补给区的面积 ⑤植 被 总之,降水时间越长,降雨强度适中(绵绵细雨) ※总之,降水时间越长,降雨强度适中(绵绵细雨), 坡度平缓,植被较好,包气带厚度适中,分布面广, 坡度平缓,植被较好,包气带厚度适中,分布面广, 补给条件好。 补给条件好。 上述五个因素中降水特征、包气带特征起决定性的作用。 上述五个因素中降水特征、包气带特征起决定性的作用。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4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5
五、凝结水补给
凝结水补给( 凝结水补给(condensation recharge)主要取决于 ) 空气湿度及温差,一般仅对于干旱地区有意义, 空气湿度及温差,一般仅对于干旱地区有意义, 气温湿润地区一般不考虑这一补给,因水量有限, 气温湿润地区一般不考虑这一补给,因水量有限, 不多讲。 不多讲。 此节讲了补给水源有五种, ※此节讲了补给水源有五种,主要补给源的补给所 具备的条件及补给量的确定,补给方式, 具备的条件及补给量的确定,补给方式,影响补 给源的因素等,统称补给条件, 给源的因素等,统称补给条件,以后研究某一地 方的补给源时,首先要考虑有哪些补给源,结合 方的补给源时,首先要考虑有哪些补给源, 该地区具体谈其影响补给因素最后落脚到补给量。 该地区具体谈其影响补给因素最后落脚到补给量。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5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6
黄河中下游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7
3.影响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的因素 a.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差; 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差; 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差 b.透水河床长度与湿周; 透水河床长度与湿周; 透水河床长度与湿周 c.河床的透水性 河床的透水性 d.河流流量 河流流量 e交替补给时,洪水延续时间的长短。 交替补给时, 交替补给时 洪水延续时间的长短。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8
4.河水对地下水补给量的确定
A.测流; 测流; 测流 B.水文计算。 水文计算。 水文计算 注意两点: ※注意两点:
①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不同
大气降水 面状向下 时间有限的特点 地表水 线状,集中在地表水周边 以长为特点
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可以相互转化 a.随季节转化 b.随河段转化 随季节转化; 随季节转化 随河段转化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7
§6.2 地下水的排泄 一、泉
泉(spring)――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8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9
§6.2 一、泉
地下水的排泄
泉的出露和地形、 泉的出露和地形、地质等水文地质条件 密切相关。泉水出露,首先要有适宜的地形、 密切相关 。 泉水出露 , 首先要有适宜的地形 、 地质条件;其次含水层水位要高于、 地质条件 ; 其次含水层水位要高于 、 最少是 要等于泉水出露点的地形标高。 要等于泉水出露点的地形标高。 在山区、丘陵等地区,褶皱强烈, 在山区、丘陵等地区,褶皱强烈,地形 隆起,断裂发育,侵蚀切割较深, 隆起 , 断裂发育 , 侵蚀切割较深 , 故山区泉 成为山丘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形式。 多,成为山丘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形式。
3.越流补给
越流补给是通过弱含水层的补给( 越流补给是通过弱含水层的补给(leakage recharge) ) 要弄清谁补给谁: 在水的密度相同时, 要弄清谁补给谁 : 在水的密度相同时 , 高水位补 给低水位, 不一定是高的含水层补给低的含水层。 给低水位 , 不一定是高的含水层补给低的含水层 。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9
三、含水层间的相互补给
1.通 道
a.天窗相对隔水层尖灭处 天窗相对隔水层尖灭处 b.断层 断层 c.钻孔 钻孔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0
三、含水层间的相互补给 2.直接补给
a.潜水、承压水互补 潜水、 潜水 b.基岩山区侧向补给 基岩山区侧向补给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9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具备条件 1.具备条件
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0
河流上游 和中游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1
长江瞿塘峡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6
§6.2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的排泄 ( groundwater discharge): ) 研究排泄时, 也是研究排泄条件, 研究排泄时 , 也是研究排泄条件 , 排泄去 路及方式,影响排泄因素及排泄量。 路及方式,影响排泄因素及排泄量。 排泄形式: 泄流、蒸发、人工、越流。 排泄形式:泉、泄流、蒸发、人工、越流。 前四种为地下水的排泄,即排出地下。 前四种为地下水的排泄,即排出地下。 前四种再加越流、 径流等为含水层的排泄, 前四种再加越流 、 径流等为含水层的排泄 , 可能还在地下, 可能还在地下 , 但由一个含水层到另一个 含水层, 从含水层的某些部位到另一部位。 含水层 , 从含水层的某些部位到另一部位 。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2
§6.1 地下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 : 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补给方式、补给区的面积及边界, 补给方式、补给区的面积及边界,影响补给 的因素、补给量等。 的因素、补给量等。 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时, 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时 , 实际上我们研究的是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5
②活塞式入渗水的垂向分布
A.饱和带; 饱和带; 饱和带 B.传输带 传输带; 传输带 C.湿润带。 湿润带。 湿润带 至于传输带为什么一直不能饱和, 至于传输带为什么Leabharlann Baidu直不能饱和,许多研究认为可能 与形成的毛塞有关, 与形成的毛塞有关,另外也可能由于上部水推动下 部水消耗能量, 部水消耗能量,使其稳定下渗。
12
怒江大峡谷,两岸高度在 怒江大峡谷,两岸高度在3000米 米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3
河流下游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4
2.主要补给地段 2.主要补给地段 a.大河下游地区; 大河下游地区; 大河下游地区 b.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 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 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 c.河床下有良好的透水层或构造破碎带; 河床下有良好的透水层或构造破碎带; 河床下有良好的透水层或构造破碎带 d.水库、水池附近。 水库、 水库 水池附近。
水文地质学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 排泄和径流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 排泄和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这三个环节 就是地下水的循环――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 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就是地下水的循环 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处于地下隐伏阶段的循环。 处于地下隐伏阶段的循环。 基本概念 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 地下水的补给 程。 地下水的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的径流――获得水量到失去水量所经历 地下水的径流 的过程。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4
①入渗过程
a.渗润阶段:降水初期,如果土壤干燥,下 渗润阶段:降水初期,如果土壤干燥, 渗润阶段 渗水主要受静电引力作用, 渗水主要受静电引力作用 , 受土粒吸附 形成结合水, 结合水的饱和, 形成结合水 , 结合水的饱和 , 即本阶层 的结束; 的结束; b.渗漏阶段 :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 , 分子 渗漏阶段: 渗漏阶段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 作用力( 静电引力) 作用力 ( 静电引力 ) 由毛管力和重力作 用取代, 逐渐充填岩土孔隙及下渗, 用取代 , 逐渐充填岩土孔隙及下渗 , 直 到重力起主导作用。 到重力起主导作用。 c.渗透阶段:孔隙水分近乎饱和,水主要受 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 孔隙水分近乎饱和, 重力作用稳定向下流动。 重力作用稳定向下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