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管税,加强税源管理-2019年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信息管税,加强税源管理
提要: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税源管理模式难
以适应税收管理工作需要,亟需落实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当前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地税系统在省地税信息化建设2003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于2005 年率先实现了数据省级集中处理,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325 万元,现有49名专业技术人员,硬件基础建设得到夯实。目前有各类软件32 套,其中税收业务类8套、行政管理类12套、决策支持类6套、外部信息交换类 6 套。以提高数据分析利用和决策支持水平为目的的数据仓库建设,通过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处理,有效发挥了数据省级大集中的优势;上办税项目、同城办税、POS机划卡缴税的应用拓展了纳税服务范围,提高了纳税服务能力。
2当前税源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我市的税源管理模式是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以数据综合分析利用系统为手段,税收管理员按区域划片“管户”与按事项分类“管事”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模式。目前,税源管理实践虽
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与目前经济发展和税收工作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1)纳税人日益增长的客观现实与当前税源管理资源优化
配置不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市系统管理的纳税人达到12万户,管理员890 人,人均管户约138 户。
管理员固定管户针对性不强,人少户多的现象导致粗放式管理现象比较普遍,对行业、规模等管理特性及纳税人税法遵从情况把握不清,管理措施不突出。
2)税收信息化系统在税源管理中运用不到位。主要表现
为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税源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的整体效能没有在税源监控中得到应有的发挥。目前各类税收管理软件多头开发、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开发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各软件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在信息采集方面,一是可利用的基础信息资料较为单一,忽视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情况、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二是系统中信息准确性、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垃圾数据较多,信息利用率低;三是各征管环节对纳税人的税源信息多头采集、分散存储,相互间税源信息难以进行实时的分析与对比,税源监控的作用十分有限。
3)部门协调、合作还有待加强。在内部,税源管理职责
划分不清、要求复杂多变,税源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及衔接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外部,由于其他部门大部分属于单方面提供
涉税信息,即使有信息交换的规定的部门,由于其上级部门对信息交换工作要求不高,造成在信息交换、提供时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不配合的现象。
3提升信息管税能力的思考
3.1实施信息管税,提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
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是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信息管税,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2提高数据质量,创新数据利用模式
1)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信息质量。一是要从源头上
保证征管基础数据质量,防止错漏,应结合征管业务系统的工作流程,从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环节就开始加强数据的审核和录入管理,确保新产生的各项征管基础数据的来源可靠正确;是通过定定期排
查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等数据,对发现的错误和偏差,及时通报相关单位进行修正、完善;三要对质量低下、无效、冗余、不合法、不一致的数据坚决清理,确保征管业务软件
更好的运行,真正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2)创新数据利用模式。一是建立税收征管分析、预测机
制及模型。二是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应用纳税评估软件。三是建 立税收风险预警模型。 落实信息管税, 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 致使税款流失的风险。 不同类型的纳税人, 其风险点也不尽相同。 建立税收风险平台,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 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级别分别推送给巡查巡管、 纳税评估、 税务稽查等不同的部门实施核查, 并通过合理的服务 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 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 率。
3.3 提升“应用平台”的建设, 为全面推进“信息管税”提 供支持
1)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领导、财税
主办、部门共管、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的综合治 税新格局。综合治税信息平台是一个“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
据规范、 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系统, 为使之成为涉税信息交换 中心和税源监控中心, 让税务机关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 信息数据库, 对采集到的各类有效涉税信息按基础信息、 息和参考信息三类加以处理利用。第一,直接比对分析。第二,
念。税收管理中存在着由于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
准确纳税而
掌握 纳税人的各类纳税信息, 迅速有效地采取工作措施,
一要注重信 息利用规范性。 二要注重信息分析科学性。
建立起综合治税涉税
辅助信
分析利用辅助信息。如基建项目立项、招投标、房产交易、土地
出让转让、执纪执法部门转办信息等,提供税收线索。第三,分
析利用其他参考信息。三是注重信息处理实效性。健全信息落实反馈机制,对传递的每一条涉税信息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涉
税信息执行到位、征收到位。对于宏观税源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有价值的税源分析报告,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2)完善网上办税平台。强化网上办税在办税体系中的主
体作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应用网络用户安全认证体系,实现登记、审批等业务的网上办理,并适时拓展其他涉税业务,简化纸质资料报送,优化业务档案管理。督促企业在网报系统中报送财务报表。
3.4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为信息管税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管税”的过程,实际上是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
合的过程,既要强调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保障作用,又要注重管理业务的创新。业务是技术建设的先导,技术是业务实现的支撑。
落实“信息管税”,涉及到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必然带来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以及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的设计要基于改善税源信息不对称状况,根据信息需求来规划税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等各项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人机结合的要求,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开展信息系统建设,要积极了解掌握业务需求及发展方向,以业务需要为主导开展技术规划和设计。通过业务和技术高度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为信息管税提供技术支持。
3.5提高素质,加强征管信息化队伍建设
要按照人才兴税战略规划的要求,着力培养征管、信息化人
才,注重爱岗敬业教育和知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要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调动征管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系统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本岗位业务,不断提高现有地税执法人员软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