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池结构及工作过程说明

高效沉淀池结构及工作过程说明
高效沉淀池结构及工作过程说明

高效沉淀池结构及工作过程说明 1

2

3

4

5

7

10

8

9

11

12

13

15161718

19

21

2223242526

2014

6

1.电机;

2.减速机;

3.减速机基座;

4.走台;

5.护边;

6.联轴器;

7.出水管;

8.出水堰;

9.溢

流堰;10.导流筒;11.槽体;12.主轴;13.支脚;14.楼梯;15.进水渠;16.进水法兰;17.进

水弯管;18.刮泥板;19.桨板;20.导流筒连接板;21.排泥管;22.辅助刮泥板;23.下轴承;

24.承座;25.泥斗。

一、沉淀池主要分为6个部分,其结构组成及功能如下:

1.减速机座/走台/楼梯

减速基座用来固定减速机及联轴器,走台用来固定减速基座及设备维护、沉淀效果观察,楼梯方便人工检修、设备维护。

2.减速搅拌机

包括减速机、轴联器、主轴、下轴承、承座等部分

控制搅拌速度,确保低层薄污泥层能被打烂、搅起到一定高度后,与中上层的细小絮凝体凝聚结合形成大絮体,这些大絮体可以下沉而不被打散,保证大絮体形成及沉降,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优化。

3.进出水及布水系统

包括进水渠、进水弯管、进水双法兰、导流筒、导流筒连接板、出水渠、溢流堰、出水管、出水管法兰、桨板。

控制进水流量流速,上一单元的水通过进水渠进入导流筒,在导流筒经过缓冲后,沿导流筒均匀向下流动到支撑桶后,进入补水系统,在补水系统均匀出水后,缓慢上升,并与池底的细小絮体碰撞凝聚吸附,形成大的絮体,在重力作用大于阻力作用下下沉,絮体被不断捕集下沉,上清液中的絮体不断减少,通过溢流堰时进一步拦截絮体,后进入出水渠,排入到下一反应单元。

进水流量、流速与出水流量、流速的平衡性,溢流堰对絮体的拦截等的控制是沉淀池沉淀效果好的保证。

4.底部布水刮泥系统

包括桨板、刮泥板、支撑桶、连接法兰等

导流筒底端的污水经过支撑桶后进入桨板,在桨板内缓冲后进行均匀分布后,从桨板底部开口处排出,形成较小速度的均匀流速,由周边上升至溢流堰。在布水过程中,桨板在电机带动下,缓慢转动,底层污泥积累到一定高度后,与刮泥板接触,污泥被搅动打散,部分较小的絮体慢慢浮起来,与水中其他絮体聚集结合形成大絮体而沉淀。

5.排泥系统

辅助刮泥板、泥斗、排泥管、排泥管法兰、排泥泵、排泥阀等

沉淀池底部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形成较多的污泥,经过沉淀后,含水率相对减小,后自留进入排泥斗。在辅助刮板的作用下,将排泥斗壁聚集的污泥刮下,通过排泥管、排泥泵排出。防止污泥在泥斗层积堵塞排泥管。排泥管口并联接入压缩空气和水管,对高效沉淀池进行反冲洗。

6.沉淀槽本体

槽体由沉淀区域、贮泥区域、走道、护栏等组成,内置出水堰、清洗驱动机构、反应槽体、支脚、筋板、加强板等。

槽体是废水进行絮凝沉淀反应的载体和反应容器。根据需要可采用碳钢或不锈钢等材质,可为圆柱状,内部涂防腐材料。

二、反应槽的整体功能

上一单元含有细小絮体的出水通过进水渠进入到导流筒,在导流筒上端经过缓冲均匀后流入到导流筒底端,进入补水系统导流筒底端的水流经过支撑桶后进入桨板,在桨板内缓冲后均匀分布,从桨板底部开口处排出,形成较小速度的较均匀上升流。在布水过程中,桨板在电机带动下,缓慢转动,底层污泥积累到一定高度后,与刮泥板接触,污泥被搅动打散,部分较小的絮体慢慢浮起来。此时来自补水系统的水流与池底的被搅起来的细小絮体碰撞凝聚吸附,形成大的絮体,絮体被不断捕集下沉,上清液中的絮体不断减少,小絮体不断聚集结合形成大絮体,在重力作用大于阻力作用下下沉沉淀,而上清液通过溢流堰进一步拦截絮体后进入出水渠,排入到下一反应单元,起到高效沉淀的作用。

沉淀池底部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形成较多的污泥,经过沉淀后,含水率相对减小,后自留进入排泥斗。在辅助刮板的作用下,将排泥斗壁聚集的污泥刮下,通过排泥管、排泥泵排出。排泥管口并联接入压缩空气和水管,对高效沉淀池进行反冲洗,以防止导流筒、排泥管、布水管等堵塞。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一族。高密度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最新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二十世纪二三是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车垫”;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底池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密度沉淀池为代表。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 石英砂,纤维球优点: 高密度沉淀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引入国内。其特点是集良好的机械混合、絮凝、澄清和高效混合于一体,分离效率高、陪你水量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浊度低。 石英砂,纤维球特点: 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在装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与金水混合,使金水中的脱稳微粒与活性泥渣充分接触,再加上高分子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有利于使水中的脱稳微粒形成大颗粒絮凝,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石英砂,纤维球回流污泥中的混凝剂、助凝剂在絮凝池中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可达到泥水快速分离的目的,水力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使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明显减少,节约工程费,经初步工程方案比较,相对于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可降低工程造价约20%。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溶气内被均匀分配。提高的上升流速,上升速度在15~35m/h之间。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集中污泥浓缩。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高你读沉底池具有以下优点:优质的出水;除去剩余的矾花;适用于多类型的原水;由于循环使污泥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从而使耗药量低于其他的沉淀装置,在特点条件下达30%;节约用地,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速度较高,它是世界上结构最紧凑的沉淀池,结构紧凑减少了土建造价,并且解药安装用地无以下负作用:原水水质变化,药处理率调节不好,关机后再启动流量变化;由于污泥循环,反应

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

(完整版)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 d 1 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 d 2 H i =0.0 5 D h 1. 设计参数 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86m 3 /d ,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 ,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 ·d)。 采用中 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o ,计算温度为35C o 。 2. 浓缩池面积 2870.8610362.86241 QC F m G ?= ==?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 Q ——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h ), 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8-1.22 /()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72m 2 3. 浓缩池的直径 4490.72 10.75F D m ππ ?= = =,本设计取11.0m 4. 浓缩池的容积 3870.8616 145.144244 QT V m ?=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 1.6090.72 V h m F === 6.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1010010099.2 870.86232.23/10010097 P Q Q m d P --==?=-- 7. 池底高度 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池底高度: 411 0.010.05522 D h i m = =?= 8. 污泥斗容积 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 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 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 );本设计取1.25m ; b — 污泥斗底部半径(m),本设计取0.25m 。 污泥斗的容积: 222231511 () 1.43(1.25 1.250.250.25) 2.933V h a ab b m ππ=++=??+?+= 9. 浓缩池总高度 本设计取浓缩池超高h 1 = 0.30 m ,缓冲层高度h 3 = 0.30 m , 23450.3 1.60.30.055 1.43 3.685H h h h h h m =++++=++++= 10.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 剩余含水率P 1为99.2%,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P 2为96%,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3 12 (1)870.86(199.2%) 174.17/1196% Q P V m d P -?-= = =-- 11.排泥管 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150mm ,间歇将污泥排出贮泥池。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

20000t/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年**月

第一章概述 1.1总则 ***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通用产品畅销全球。 公司注册资金10800万元,占地面积60000余平米,拥有各类生产检测设备60余套,高、中级工程师20多名,一级建造师7名,二级建造师10名。公司还与国内外相关行业设计院所及大专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不断研发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专利。 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资信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公司业务涉及项目合作、运营(BT/BOT/PPP项目),工程总承包及水处理设备制造。公司现拥有三大不同板块产品,分别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自来水处理设备。 公司在“清污净水,保护环境,优质美观,诚信服务”的企业宗旨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环保治理之路,已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投资运营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承包20多个污水处理厂工程,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伊拉克、古巴、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产权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通用人承载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使命,正迈向全球的舞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清污净水,智慧环保,************集团! 1.2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市政污水,处理水量为830m3/h。

二沉池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水资源----------------------------------------------------------------------------2 二、设计背景--------------------------------------------------------------------------2 三、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3 四、设计意义和目的-----------------------------------------------------------------5 五、设计内容-------------------------------------------------------------------------6 六、设计要求-------------------------------------------------------------------------6 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 -------------------------------------------------------------------------6第三章工艺计算 一、主要尺寸计算-------------------------------------------------------------------7 二、进水系统计算-----------------------------------------------------------------10 三、出水部分计算-----------------------------------------------------------------11 四、排泥部分计算----------------------------------------------------------------14 五、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15 六、设计感想------------------------------------------------------------------------17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 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 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 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 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 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 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 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 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 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 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高效沉淀池工艺结构图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 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 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 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 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 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优点: ●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的药剂; ●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 ●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克/升。一体化污泥浓缩避免了后续的浓缩工艺,产生 的污泥可以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应用领域: ◎饮用水:地表水的澄清和(或)软化; ◎工业自来水:工业自来水的制备; ◎城镇污水: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 ◎雨水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 ▲配套设备 1、反应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反应区设备由导流筒及提升式混合搅拌机组成。 结构说明: 导流筒由圆筒体、锥体及稳流栅组成。稳流栅的作用是消除上升流体的旋涡。 提升式混合搅拌机主要由减速机、立轴、搅拌桨叶(轴流式)及电控箱组成。减速机采用搅拌专用减速机,能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作用;立轴采用管轴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搅拌桨叶采用轴流提升设计,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性;电控箱内设变频装置,可通过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实现最佳的搅拌、混合效果。 主要特点: ①特殊的轴流叶轮设计,提供大循环流量。 ②变频调速,适应性强。 ③搅拌专用减速机结构简单。 ④叶轮与导流筒间隙的合理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原水、絮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混合。 ⑤稳流栅内外双层的特殊设计,完全达到消除漩涡的目的。 2、澄清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澄清区设备主要由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出水槽、斜管及支撑板组成。

二沉池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 设计——二沉池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 学号 指导教师卫静许伟颖 二O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吴运鹏学号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吴运鹏学号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总论 (2) 1.1设计简介 (2) 1.2设计任务和容 (2) 1.3基本资料 (2) 1.3.1处理水量及水质 (2) 1.3.2 处理要求 (2) 1.3.3 处理工艺流程 (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 (3) 1.3.5 厂区地形 (3)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 (5) 3.1设计要求及参数 (5) 3.2设计计算 (5) 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 3.2.2贮泥容积的计算 (7) 3.3进出水设计 (8) 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 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讲解

《环保设备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2-环保设备班 姓名:陈艳云、洪小云、庄煜倩 学号:1216022103、1216022106、1216022154 二○一五年六月十日

目录 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1) 2 沉淀池基本参数计算 (3) 2.1设计参数要求 (3) 2.2基本参数计算 (3) 2.3中心进水管的计算 (5) 2.4出水堰的计算 (5) 2.5扩散筒 (6) 3 驱动机构设计 (6) 3.1传动装置的选择 (6) 3.2驱动机构选择 (7) 3.3传动轴计算 (9) 3.4齿轮的设计 (9) 4 中心传动竖架设计 (12) 4.1中心传动竖架结构 (12) 5 刮臂和刮板设计 (14) 5.1刮板 (14) 6 设计小结 (16) 7 小组分工 (17) 参考文献 (18) 成绩评定 (18) 附件 (19)

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在设计过程中熟悉和掌握辐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及过程。 (2)根据设计任务拟订总体设计方案;按工作状态分析、计算和确定零部件的型 号或主要尺寸;考虑安装、使用维护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整体装配图和零部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 (3)每小组学生应完成: A.整体装配图1张(A3号); B.零部件工作图不少于3张; C.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6000字。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或边长)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边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机械排泥(尤其是当池径大于20m时),将全池沉积污泥收集到中心污泥斗,再借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为桁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刮泥刀安装在桁架上,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 下图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机械排泥的普通辐流式沉淀池。池中心处设中心管,污水从池底进入中心管,在中心管周围常有用穿孔板围成的流入区使污水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为阻挡漂浮物,出水堰前端可加设挡板及浮渣收集与排出装置。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nVd 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 污泥含水量% 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 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2 3/ (vm? h) 斜管孔径为100mm 斜管长1.0m 斜管水平倾角为60° 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 用水量Q=15000m 3/d=625m3/h=0.174m3/s 沉淀池数n=4 表面负荷q°=2.4m3/ (ni*h ) Q = 625 A= =71.54m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 . A= . 71.54 =8.45m,取8.5m 3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 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

nq0* 0.91 4* 2.4* 0.91

t = (h 2 h 3)*60 =(1 1)*60 =50min q 2.4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污泥储存时间T=24h 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 出水悬浮物浓度G=30 mg/L 二t/m 3 污泥密度丫 =1t/m 3 污泥含水率p o =% 5. 污泥斗容积 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 a i =8.5m,下面积边长取 a 2=1.0m,斜坡度为50 h 5=(t 专""■ =(T 2)n =4.47m ,取 4.5m V 1= (2a 12+2aa 2+2a 22)= 45 ++212)=122.63m 3 6 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 6. 沉淀池的总高度 沉淀池超高h 1=0.3m 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 +h 2 +h 3+h 4+h 5=++++=7.8m 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 3 Q(G C 2)T 625 (0.28 10 V = (1 o )n 1 (1-0.975 4 °.°3 10 彳)24 37.5m 3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

平流式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特别是在采用地面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采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 平流式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为矩形水池,基本组成如图3-5所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如图3-6所示。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左右。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0.2-0.3m/s以内,最上一排孔淹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0.3-0.5m处,以免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合成速度,一边向前行进一边向下沉降。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图3-7给出三种结构。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堰顶必须水平才能保证出水均匀。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整个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作,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淹没孔口式,在出水渠内墙上均匀布孔,保证每个小孔流量

除磷废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除磷废水处理站设计方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含磷废水治理工程工艺技术设计初步方案天津普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3月2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依据、规范、范围及原则 (2) 三、设计水量与水质 (5) 四、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7) 五、污水处理系统性能及技术参数 (9) 六、建筑结构设计 (29) 七、电气控制设计 (31) 八、运行费用估算 (34)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35) 十、项目实施 (37) 十一、项目管理 (38) 十二、工程投资报价 (40) (1)主要构筑物投资估算 (40) (2)主要处理设备及材料投资报价 (40) (3)工程总投资 (42) 十三、技术服务 (43) 十四、售后服务 (44)

一、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过程中,采用双膜技术所排放的RO泥水中磷酸盐含量出现超标,废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磷酸盐,该类废水具有连续性排放、水质成份复杂,其危害性比较大,这些RO浓水如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地表水、土壤、作物造成严重污染),并将影响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水污染解决与否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从改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做好该厂这类废水的治理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 该公司领导十分重视环保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重点研究、探索循环发展经济,企业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排放量,计划实行污水综合治理,以期采用合理可靠地解决方式去除排放浓水中的磷酸盐,以供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决策和实施。 项目名称:污水回用处理RO浓水 工程规模:14000t/d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工艺设计

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一. 基本情况 设计规模:日处理城镇污水10 万m3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氧化沟工艺设计内容:针对进出水要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设计计算;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结果:设计说明书,CAC设计图纸2张(包括:(1)处理工艺流程图(2)构筑物工艺图)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进出水水质指标情况,特别是对氮、磷的去除,在初步讨论阶段,通过对A2/O 工艺和氧化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选用氧化沟作为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用于脱氮除磷并去除COD Cr、BOD5。 二. 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程度 进水水质:pH值6-8 ;BOD= 180mg/L ;COD=250 mg/L; SS=300 mg/L; NH-N=30 mg/L;T=25 C 出水水质:pH值6-8 ; BOI5<30mg/L; COD<100mg/L; SS<30mg/L NH3-N<3 mg/L;T=20 C 三.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进行 (1 )污水处理后必须达到排放标准。 (2)要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可靠的、效率高的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成熟的处理路线一般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污泥处理,其中核心部分二级处理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而且要求能够脱N除P,主要技术有A-B法,A2/0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3)防止处理污染物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或污染转移。要避免和抑制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特别是剩余污泥的处理。设置溢流、事故排除口应慎重合理。 (4)要充分利用和回收能源。污水处理高程安排应尽量考虑利用自然地势。 (5)处理量较大时宜选择连续处理工艺。 (6)处理量较小时宜选用间歇处理工艺。 (7)尽可能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四.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此废水具有如下特点: (a)BOD5/COD Cr=150/250=0.6 ,说明废水可生化性很好;

(完整版)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3-4 15:55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更新时间:3-4 16:04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更新时间:3-4 16:26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

沉淀池安装施工方案设计

1.1.安装方案 1.1.1.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安装主要包括桁车式虹吸吸泥机、不锈钢集水槽、碳钢管、配电箱、控制箱等。设备工程的安装是保证沉淀池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1.1. 2.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熟悉安装的机械设备图纸、安装专业施工图、安装技术文件、设备安装说明书、零部件装配公差配合技术要求和有关的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 (3)调查设备及材料的供应情况,了解施工现场的条件及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 (4)了解人力、机具的部署情况等,根据所掌握的确切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劳动力组织准备 (1)组建精干、高效的施工队伍,对技术标准高的重点、难点项目,针对性的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2)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优化施工方案,纵观全局,看准难点,抓住关键,统筹安排,均衡生产。 (3)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各施工队、工种之间相互协调,由项目部统一调度,合理调配劳动力,减少窝工和劳动力浪费现象。 3.物资准备 (1)设备由库房运至施工现场放至指定位置。 (2)施工机具:平板拖车、汽车吊、钢丝绳、电焊机、测量工具、液压千斤顶、倒链、手持电动工具等。 1.1.3.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1.桁车式虹吸吸泥机的安装 (1)开箱 根据安装要求,开箱逐台检查设备的外观,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合格证和其它技术文件,检查有否因运输途中受到震动而损坏、脱落、受潮等情况,并做出记录。

(2)定位放线 主要是指断面尺寸、标高及位置校核,要求: 在基础表面上放出设备安装的纵横方向中轴线及外边线,标出化学螺栓位置。 复合设备的尺寸及标高,与管道安装是否一致。 (3)设备安装 1)基础安装面清扫干净,将预埋钢板找到并与图纸校队,放出安装设备的中心十字线和基准线。 2)行走端梁的安装:安装前各轴承部位应加注好一定数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用手盘车无卡阻现象并转动灵活,然后将两边端梁放好,待与大梁连接。 3)大梁的安装:在一平坦地面先将各段梁现场拼焊,并保证对接后的大梁以中心为界,两侧中心起拱30mm,大梁两侧面直线度全长不大于10mm,然后用吊车吊起,中间与中心支座用销轴连接,端部与行走端梁连接。 4)虹吸系统总成的安装:该系统属于整体组装后,按其位置标高一次与大梁底部用螺栓吊接。严格控制标高,以保证虹吸功能的实施。 5)浮渣刮板总成的安装:待刮泥版吊架按要求焊接完毕后,再将浮渣刮板总成按工艺要求的出水液位逐一吊装在集泥槽及吊架上,并保持刮板漏出设计液位125mm左右,以适应液位的浮动变化。 2.集水槽的安装 (1)开箱 根据安装要求,开箱逐台检查设备的外观,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合格证和其它技术文件,检查有否因运输途中受到震动而损坏、脱落、受潮等情况,并做出记录。 (2)定位放线 主要是指断面尺寸、标高及位置校核,要求: 在结构表面上放出设备安装的纵横方向中轴线及外边线,标出化学螺栓位置。 (3)集水槽的安装 1) 基础安装面清扫干净,将预埋钢板找到并与图纸校队,放出安装设备的中心十字线和基准线。

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1 设计说明 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以为圆形、正方形或多角形。为使池内配水均匀,池径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为了降低池的总高度,污泥区可采用多斗排泥方式。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2 设计参数 (1)为了使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 3.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 (2)中心管流速不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端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如图4-6所示: 图4-6 中心管和反射板尺寸 1-中心管;2-喇叭口;3-反射板 ①反射板板面距泥面至少0.3m; ②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③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度; ④ 中心管下端平面与反射板平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0m 的范围内,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 ,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15mm/s ; (4)当池子直径不大于7m 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如果大于7m ,可增设辐射方向的流出槽。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 ,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m 。 (6)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0m ,高出水面0.1-0.15m ,淹没深度0.3-0.4m 。 3 设计计算 最大流量d m Q /20003m ax =,采用圆形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s m v /03.00=,污水在沉淀区的上升流速s m v /0007.0=,沉淀时间h t 5.1=,间隙流速s m v /02.01=,缓冲层高m h 3.04=。 (1)中心管计算 设中心管内流速 ,采用池数n=1,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 s m Q /023.03600 2420003m ax =?= 中心管截面积2m ax 77.003.0/023.0/m v q f ===。 中心管直径)()(m f d 99.0/77.04/42/12/1=?==ππ。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3h 设流过该缝隙的污水流速 s m v /02.01=, 喇叭的直径m d d 34.199.035.135.11=?==。 ,则 m d v q h 27.034.102.0/023.0/11m ax 3=??==ππ (2)沉淀池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h m m q ?='23/52.2, 则上升流速s m h m u v /0007.0/52.2=== , 2m ax 86.320007.0/023.0/m v q F === (3)沉淀池直径

辐流式沉淀池原理介绍

辐流式沉淀池原理介绍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为直径较大(20~30m)的圆池,最大直径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5~3.0m。污水从池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四周周边流动,沉淀后污水往四周集水槽排出。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水流速度逐步减小。池中心处设中心管,污水从池底进入中心管,或用明槽自池的上部进入中心管,在中心管的周围常有穿孔障板围成的流入区,使污水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为阻挡漂浮物质,出水槽堰口前端宜加设挡板及浮渣收集与排出装置。 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机械刮泥(尤其在池直径大于20m时,几乎都用机械刮泥),将全池的沉积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污泥泵排除。刮泥机一般是一种桁架结构,绕中心旋转,刮泥刀安装在桁架上,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此时,池底坡度为0.05,坡向中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为0.12~0.16。除了常用的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池外,还有周边进水、中部出水和外周边进水、内周边出水的辐流池。 除了机械刮泥的辐流式沉淀池外,也可以将辐流沉淀池建成方形,污水沿中心管流入,池底设多个泥斗,使污泥自动滑进泥斗,形成斗式排泥。这种情况大多用于直径小于20m的小型池。 流式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大于4m,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小于6,一般为6~10。采用机械刮泥时,沉

淀池的缓冲层上缘应高出刮泥板0.3m,刮泥机械活动桁架的转数为每小时2~3 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方法很多,国内目前多采用与平流沉淀池相似的方法,取池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作为沉淀池的设计断面。也有采用表面负荷进行计算的。对生活污水或与之相似的污水进行处理的表面负荷可采用2~3.6m3/(m2·h),沉淀时间为1.5~2.0h。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441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寸,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0.3m;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 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6)池底坡度不小于0.05 ;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 0.3m, 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1.0 —1.5m/min (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442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0.8 —2nVm2.h,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有效水深大于3m j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0.1 —0.4m/s,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 —0.2m,排渣管直径大于0.2m,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0.2 —0.6m/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管内流速大于 0.4m/s,排泥静水压力1.2 —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4.4.3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nVd=0.058m3/s,单池设计流量为0.029m3/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max q 式中:A——池表面积,m; cu—最大设计流量,m/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