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的社会是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不但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

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其实就是学的知识要有用,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用得到。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用得到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也只有生活才能检验我们所学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生活就是学生的数学大课堂。

树立“大数学”观,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模拟生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
宿。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

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学习。

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主动尝试在多媒体背景下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的意识。

2、探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能力的影响。

3、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生化的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
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我们要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比如在设计练习时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

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练习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

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激发思维
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教学实验环境,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也增多了。

③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完成学习任务。


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学校教学与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看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家庭、生活形成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引导者和学生的服务者,师生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能,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激起学习兴趣。

4、生活实践性原则:要把我们的信息技术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把所学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认真研读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提取主要观点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舍,再进行实践和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律或方法。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状况和对计算机功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实践数学知识的情况。

3、行动研究法。

在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观察、研究、反思,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比较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为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的实验班级,与其他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对象及步骤
1、研究时间:
2、研究对象: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3、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填写立项申请书,成立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学习相关理论,课题组成员讨论课题开展的具体工作,制订研究方案,修订研究方案,制订专题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
1、开展调查及文献搜索、整理、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辅导。

3、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自教学中具体实施,撰写论文、课例、制作课件,撰写研究心得等。

4、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小结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

2、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包括教师论文汇编、课例和课件等。

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使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的数学。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而信息技术能够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整理房间”一课时,在上课伊始,多媒体出示超市的画面,让生观察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吗(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去说出这个词,可以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等,学生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后,在出示淘气的房间,学生会根据刚才老师的提醒做出自己的判断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

这样做不仅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也使数学生活化了。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我先在大屏幕上用动态展示游乐园中的小火车、电梯、旋转木马等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先直观理解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在深入的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概念,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使数学有趣化
对于一些定律、性质和公式等抽象概念的学习。

如果教师单纯的讲,不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不但学不会,而且还不愿意学,所以要借住多媒体信息技术让生硬的理论知识儿童化、有趣化。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先动态演示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然后在引入“平均分”在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平均分,怎样才能平均分”,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实验,最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演绎、动静结合,理解并记忆“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解决问题”时,大屏幕出现了各种教学情景,学生被这些生动活泼的情景所吸引,于是引入“解决问题”的学习。

在学生充分表达通过观察情境场面得到数学信息的基础上,大家情绪很高,老师此时便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来完成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其它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在教学中充满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学生感到心里很愉快,气氛活跃、情感融合,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使数学形象化
形象化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很重要,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是很成熟,认识事物很学习新知都是靠形象思维,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时一定结合学生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所夹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所夹的角就越小。

而角的两边不管变长还是变短,所夹的角的大小不变。

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出示表格,或直接给出结果。

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但釆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让计算机模拟许多次的抛硬币实验,使学生信服抛硬币正反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一半,而且印象深刻,节省时间。

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成千上万次抛硬币动作,通过实验显示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思考、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化小为大,增强视觉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表现数学的原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逻辑能力,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可以化繁为简,有利于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你补充,我不知道)
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总结过程中,既感到课题研究中有收获的喜悦也发现了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但由于本人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主要是:
1、由于课题组成员大多是第一次研究课题,理论基础薄弱,内容的选择不够准确,方案制定的不够详实。

2、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准确,使这方面的案
例不多。

深度不够。

3、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深感理论的匮乏和经验的不足,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水平。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为我们今后再做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将更注重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结合,使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十一、课题研究参考文献(有的写了有的没写,要写就写咱开题的文献,我看别人都这样写的)
1、《中国电化教育》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成尚荣.《构建生活课堂》[M].江苏教育出版社
4、张民主.《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M]. 开明出版社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生活教育10讲》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5
7、《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1.8
8、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07
9、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11
明弟:你在看看并改改,不好意思了,由于近期本人身体不适所以耽误了。

多理解。

呵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