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日本文化艺术的源流
第二讲日本的雕塑艺术
解词:
1 绳文陶塑:距今12000年前至公元前300年,随着日本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活动的发展以及原始居民头脑的发达,日本的原始陶塑也逐渐发展起来。据推测,其形成年代与我国的仰韶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陶塑不相上下,甚至更早。当时的日本人用草绳在陶坯表面滚动,或是变换草绳的缠绕方式,从而获得了丰富多彩的花纹,于是这样制得的陶塑被称为绳文陶塑。这一陶塑装饰方法在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突出。
2 弥生陶偶: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的五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弥生陶偶传自大陆,随大陆的移民自西南而遍布本州岛东北部。弥生陶偶简洁朴素,重视实用性,着意用陶偶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因为弥生陶偶并非来源于绳文陶塑,而是传自农耕文化发达的大陆,因而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3 古坟陶塑:美术史上的日本古坟时代是指4世纪至佛教公传的6世纪中叶左右。公元3世纪-5世纪,受我国汉代厚葬习俗的影响,在日本也开始大量地修筑巨大的古坟。在这些古坟的外面装饰着古坟陶塑。古坟陶塑最大的特点是中空的制作法,其眼睛和嘴是用竹刀旋割而成,体现出梦幻之美;第二个特点是上面不施釉,用橙红色陶土完成,体现出质地之美。
4干漆像制法:8世纪后半,由随鉴真渡日的鉴真弟子制作的鉴真干漆像成为日本干漆像的嚆矢。其制作方法如下:先做一个泥塑的芯,然后贴上若干层麻布,待其固定成型后,抽掉泥芯,中间放一根木条来支撑,最后在外表反复刷漆定型。干漆像制法比起木雕像来,有质量轻,不易裂的特点。这一制法目前在我国也已恢复。
思考题:
1 请简述6世纪前日本古代陶塑艺术的概况及其在艺术上的特征。
答:6世纪前日本陶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三个阶段。
距今12000年前至公元前300年,随着日本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活动的发展以及原始居民头脑的发达,日本的原始陶塑也逐渐发展起来。据推测,其形成年代与我国的仰韶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陶塑不相上下,甚至更早。当时的日本人用草绳在陶坯表面滚动,或是变换草绳的缠绕方式,从而获得了丰富多彩的花纹,于是这样制得的陶塑被称为绳文陶塑。这一陶塑装饰方法在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突出。绳文陶塑多有粗造的大块装饰,这与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环境有关。与同一时期其他文明创造的陶塑相比,绳文陶塑缺少稳定性和均衡性。但是绳文陶塑丰富的想象力弥足称道。从绳文时代的女性土偶来看,更能看出其强烈的非写实性。当时的日本人并不是区分人与自然,而是将其视为一体,绳文陶塑有着明显的主观性和观念性。
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的五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弥生陶偶传自大陆,随着大陆的移民自西南而遍布本州岛东北部。弥生陶偶简洁朴素,重视实用性,着意用陶偶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因为弥生陶偶并非来源于绳文陶塑,而是传自农耕文化发达的大陆,因而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美术史上的日本古坟时代是指4世纪至佛教公传的6世纪中叶左右。公元3世纪-5世纪,受我国汉代厚葬习俗的影响,在日本也开始大量地修筑巨大的古坟。在这些古坟的外面装饰着古坟陶塑。古坟陶塑最大的特点是中空的制作法,其眼睛和嘴是用竹刀旋割而成,体
现出梦幻之美;第二个特点是上面不施釉,用橙红色陶土完成,体现出质地之美。
2 请说出绳文陶塑与弥生陶塑的不同。
答:绳文陶塑多有粗造的大块装饰,这与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环境有关。与同一时期其他文明创造的陶塑相比,绳文陶塑缺少稳定性和均衡性。但是绳文陶塑丰富的想象力弥足称道。从绳文时代的女性土偶来看,更能看出其强烈的非写实性、主观性和观念性。相比之下,弥生陶塑没有绳文陶塑那样无目的的量块的堆积,重视实用性;没有绳文陶塑那样多余的装饰线条而是着意用陶偶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弥生陶偶并非来自绳文陶塑,而是传自农耕文化发达的大陆,因而具有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3 请简述飞鸟时期法隆寺三尊像的源流。
答:关于飞鸟时期法隆寺三尊像的源流,在1996年青州石佛被发现之前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其来自于朝鲜半岛的小金铜佛像的影响。法隆寺着有48尊小金铜佛像,其绝大部分被收集于6、7世纪,并且大部分来自朝鲜半岛(制造于百济、新罗)。
(二)认为其来自于中国洛阳佛像的影响。建于505-523年(北魏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的如来佛像被指为最典范者。
1996年,在山东青州有400余尊石佛被发现。其主要石佛的年代在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之间。由于青州的位置较洛阳更近于日本,并且青州石佛浮雕、半浮雕的手法与法隆寺三尊像的手法十分接近。青州石佛的发现为法隆寺三尊像的源流提供了又个一有力的答案。
4 请简述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存在价值。
答: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是日本民族风格塑像艺术的结晶。其创作者是当时著名的定朝,其所有者是当时的实权者藤原赖通。
从雕塑审美上来分析,佛像的每一细部都被曲线微妙地连接着,甚至找不到一个直角的切面。袈裟轻轻地披着,似乎就要垂落,而如果真的垂落了,人们又似乎能看见佛祖充满弹性的体魄。佛像双目半睁半闭,外眼角下垂,是日本民族典型的大丹凤眼。佛像双肩放松下垂,神态安详恬淡。再看其背屏、项光、身光、顶盖,均用华丽的宝相花纹装饰,墙壁上方吊装有51个云中供养菩萨像,演出了奏乐起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乐章。作品将当时日本人所崇尚的优美、圆满的阿弥陀世界用木雕的方法表现了出来。
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被誉为日本木雕艺术的至极,广为后人效仿。更为可贵的是,此佛像未经任何修缮而保存至今,完美地保留了当时的艺术风格。
第三讲日本的绘画艺术
解词:
1 唐绘:9世纪以前,日本绘画致力于对中国绘画的模仿。当时的人们把传来的中国绘画以及仿照这些绘画在日本创作的绘画统称为唐绘。
2 大和绘:日本平安时代以来,由于本民族文化的积累,在绘画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日本民族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倾向。这类绘画在题材上以日本的自然风物、日本的名胜古迹等为主;在色彩上较之中国绘画平缓明丽;在用途上开始用于装饰贵族宅邸。这种与中国绘画在主题、造型、色彩、用途上都有所不同的绘画被称为“大和绘”。
3紫式部: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其父兄均居官“式部丞”,故以父兄之职名代名,初称“藤式部”,后任皇后(藤原道长之女)彰子的侍从女官时改为“紫式部”。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藤原兼辅为“三十六歌仙”(平安时代三十六位著名诗人)之一,伯父、父亲、兄长均为“敕撰歌人”。受家学熏陶,她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