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补施氮、磷、钾肥料。2、提高土壤墒情。3、提高播种质量。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4、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5、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1.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5~10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

在1米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9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根茬清除率大于%。每亩增施尿素6千克左右,结合深松耕作。

2.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1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2秸秆粉碎的质量。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5厘米,勿超12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

3调整碳氮比。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为20∶1~25∶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4深耕重耙。一般耕深20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3.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

由于连年有大量秸秆残株进入土壤中,为加速秸秆有机物腐解及其同土壤水肥相融,以及防止秸秆残株在土壤中出现隔墒等不利影响,因此,要求秸秆粉碎程度要高,一般切割长度在10厘米以下,对粗茎的玉米秆还要求达到破茎粉碎的程度。如果处在高寒地区的低洼冷凉土壤上,由于有机物分解速度较慢,年分解率不高,故可以根据轮作情况安排间断还田为好。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七注意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做为持续性生产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击减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征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

四、补施氮、磷、钾肥料秸秆还田后,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从而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秸秆分解加快,又可为小麦中后期生产提供各种养分。小麦对磷的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所以补磷可满足幼苗对磷的需要,同时为果实发育提高千粒重打下基础。钾的作用利于糖的合成运输,促进作物代谢。目前,高产土壤普遍存在着"缺磷、少氮、钾不足"的现象,按比例补施氮、磷、钾肥料,可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产量。其用量为每667米2施碳铵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五、粉细深翻秸秆分碎长度宜小于10厘米,若采用普通型搂腿小麦播种机,播种时易壅土,影响播种质量,应采用与之配套的旋转式(转盘式)播种机,以提高播种质量。

六、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七、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诸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不仅大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而且改善土壤的团植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