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非典型”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典型”的英雄形象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木兰诗》

【教学背景】

文学形象的分析应重视并回归文本,充分重视作者的主观意图,挖掘艺术形象本身的魅力,反复诵读是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力引导学生关注、研读并欣赏文本。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较先进的网络手段,进行搜集、分类、思考并进行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材分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并整合了以下内容:

1、背景资料搜集

《木兰诗》:百度百科/view/72261.htm

《乐府诗集》:百度百科/view/54072.htm

2、人物形象分析

花木兰形象:百度百科/view/4025.htm

巾帼英雄:百度百科/view/108647.htm

3、艺术特色探究

复沓手法:百度百科/view/1407714.htm

互文手法:百度百科/view/6280.htm

铺陈手法:百度百科/view/707414.htm 教师进行搜集整理过程中,也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准备,让他们自行研读文

本,从背景、人物、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借助网络及搜索引擎深入挖掘文本。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及适当复述故事,感知木兰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方法】

1、资料助读法

搜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本(《木兰诗》及《乐府诗集》)

2、重点研读法

确定教学重点,整合相关资料(木兰形象分析)

3、兴趣引导法

根据需要选择,视频辅助教学(截取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片段)

百度视频 /v36/dAMUMYMjwz5Tzw2.html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木兰”

新课开始前,我们先看段视频吧。这是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的一个小片段,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是根据我们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的,美国花木兰是不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经常闹出笑话的花木兰。那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木兰”形象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这个小故事的出处。《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根据木兰从军的民间传说改编的。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我们这篇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对璀璨的明珠。

二、读“木兰”

1、方法指导(PPT展示):(1)字词(学生齐读,指导记录)(1分钟)

(2)节奏(教师范读,学生体会)(1分钟)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基础上体会情感,主要注意读音、节奏、重读、情感)

3、学生部分段落或语句组内比读(结合注释与理解,解释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我推荐、小组推荐各2组)

4、师点评:同学们通过朗读,应该已经对木兰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我们现在就了解到的情况聊一聊吧。

三、谈“木兰”

(PPT展示)这首诗叙述了木兰从军的哪些经历?(要求:每部分限用两个四字词语)

师:请各组派代表上黑板书写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代父从军,踏上征程(1-3)——奔赴前线,十年征战(4)——还朝辞官,亲人

团聚

(5-6)——比喻赞美,讴歌英雄(7)

师小结:这真是一首故事性强,布局严谨的民歌。其中塑造的木兰形象,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四、析“木兰”

师:有人说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怎样描写。那么,请结合文本去分析“木兰和一般英雄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你心目中的英雄,请列举。

生:英雄大多是男的,可是木兰是个女的。

师:的确,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多是岳飞、武松这样的硬汉形象。汉语里的“英雄”概念本来是指男性,“英”是花朵,杰出的意思,像花朵一样杰出的人物,“雄”说明是男性。原来这个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重构了一种“英雄”的概念,这是非常独特的,和我们心目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生:“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她毅然从军没有特别的痛苦和不幸的感觉。师:是呀,《木兰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恰恰在于她没有把从军当作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不论在战争生活中还是在和平生活中,她都表现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活热情。如果说岳飞在《满江红》词中所抒发的雄心壮志是一种崇高的英雄行为,那木兰的充军则是自然的生活选择,亲切而不崇高,朴素而不豪迈。对于木兰,我们自始至终像注视着自己的一个姐妹或女儿一样注视着她的一切,使她始终不以一个崇高英雄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好像就像是邻家的女孩,不像是个给我们带来崇高感的大英雄。

师:木兰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亲切,一点也没有英雄的距离感。

全诗一开始,就描画了一幅极平凡、朴素而又亲切、温馨的生活场面。作者将读者直接置于一个木兰邻里或者乡亲的地位上,仿佛你从她的门前走过,首先听到了“唧唧”的织布声,一个开着的屋门里,木兰正在当门放着的一架织布机上坐着织布。这样的生活场面,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使木兰从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中独立出来的不是她的花容月貌,也不是她的飒爽英姿,而是她的叹息声。“不闻机杼声”不是没有机杼声,而是她的叹息声唤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我们感到的是对木兰的疼爱和关切,想知道她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发愁;想安慰她、体贴她,甚至实际地去帮助她。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为奔赴战场做准备的时候,虽然忙碌好像也不是很痛苦而犹豫。

师:木兰是一个思想爽然的女子,她的“叹息”是在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之前的一种心情表现,不是她做出决定后的痛苦心情的表现。正是因为如此,一旦她做出了决定,便立即投入到忙碌的准备工作中去,心情也变得爽快了。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里好像重点也不是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场面,这和一般的英雄描写也不太一样。

师:这里既是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过程描写,又是一个复调音乐,在这种描述里,透露着对木兰的雄健和飒爽,它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飞马疾驰的女战士的形象。但作者却将这统一过程拆分了一下,使它的速度和节奏变得相对缓慢和柔和了。让我们在外部的刚健中透视到内部的柔情。正是这两种因素的交织,使这一过程的描写没有给木兰从军罩上惊世骇俗的英雄色彩,也不会让人感到木兰只是一个柔情蜜意的闺阁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