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倾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开放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更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创新;大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年来,深感语文是一门较难学好的学科,也是一门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的学科。如何学好语文,不仅是每个学生渴望知道的,也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关心的。本文就围绕中学语文教学谈点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鼓励学生多读书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读书对增加智慧、陶冶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阅读去感知文章的词藻、语言的优美,进而领悟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真、善、美的信息。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就

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要学生在阅读中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在范读的过程中,一个表情,一个腔调,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模仿久了,有了语感,自然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就会形成知识的积累,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也就不会觉得多么困难了。当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让学生阅读的形式,同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这样的读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新标准》强调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已不再是一味的倾听者。因此,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角色,不能再以口若悬河的精彩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这是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巧妙地引导。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能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

过程中多动脑思考,勇于质疑,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不是在认知、情感上出现偏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的培养。学生若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里学习,自然会感到身心愉悦,学习效率提高了,知识面拓展了,也就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从而爱上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不要代替,相信学生,一切奇迹将会不断涌现。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思想分析的过程,更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对话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既然是对话,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都有许多想法要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因时因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倾吐”,比如,课堂上若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谈阅读感受和生活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对阅读内容的体验也一定各不相同,所以,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口头表达及写作能力

同时得到提高。

四、注重学科渗透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阅读部分”课文的选编及“综合性学习”都体现了学科内容的多样化,文学、历史、生物、地理、化学、艺术……..无不囊括其中,并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语文,也是学其他学科。如课文《看云识天气》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奇妙的克隆》与生物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综合性学习”更是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纵观近几年中考,许多试题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显现出较强的“大语文”价值取向,注意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突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要求。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挖掘教材中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渗透的内容,把学生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要最终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还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开明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3]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4]《学语文》杂志,学语文杂志社2007年3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