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讲稿)温医《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一节概论
一、临床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与构成比:
长江以北,口腔Ca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

不同的国家发病率相差甚大,象印度,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0%以上(嚼烟)。

(二)性别、年龄:
男:女=2:1。

血管瘤、囊肿、牙源性肿瘤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肉瘤亦多见于15~20岁青少年,癌多见50左右老人。

(三)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组织肿瘤为多见。

如造釉C瘤,混合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多见,尤其是鳞癌占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

二、临床分类和命名:
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来命名:
命名公式:发病部位+组织来源瘤(良):舌部血管瘤,颊部乳头状瘤。

癌或肉瘤(恶):上唇鳞癌,下颌骨骨肉瘤。

有些良性肿瘤也具有恶性倾向,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肿瘤,临床上称此类肿瘤为“临界瘤”如混合瘤、造釉C瘤。

三、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物理性:长期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刺激软组织可引起颊、舌癌),损伤、紫外线、X线。

近年来,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也日益增多。

2、化学性:煤焦油、吸烟。

3、生物性:霉菌、病毒(实验已证明,有些恶性肿瘤可由V引起)。

(二)内在因素:
1、神经精神因素:如高度紧张,可造成人体功能失调;
2、内分泌紊乱;
3、机体免疫状态:免疫缺陷,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反证:口恶肿病人,其免疫功
能都↓,以此可说明二者关系。

(三)临床表现:复习(外科已上)。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大多为膨胀性生长(即体积不断增大,挤开或压迫邻近组织),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境界清楚,一般多能移动,质地中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有溃疡型:外生型及浸润性三种生长方式。

溃疡型: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

外生型: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併感染、坏死。

浸润型:肿瘤向深层在周围组织扩展,侵入粘膜下层和肌肉,表面有微凸起,并可扪到不易移动的硬块。


原位癌:癌初局限于粘膜内或表皮层内,也就癌位于基底膜以上,这种癌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恶病质”:表现为消瘦、贫血,机体衰竭等症状。

往往是恶性肿瘤晚期的症状,这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破坏而产生毒素,引起代谢紊乱加之感染,出血、疼痛、饥饿使机体不断消耗所致。

口腔颌面部癌转移问题:口腔有行使语言、咀嚼,吞咽功能,由于口腔颌面部淋巴回流的特点,常促使癌C早期向颌下,颏下及颈深Ln转移。

如发现颈浅Ln有转移,往往提示癌肿已属晚期,为什么?(因为癌C转移至颈深Ln或L管时,可以发生阻塞,使L管内的癌C随L液逆行转移至颈浅Ln。

恶性肿瘤也可沿血道向远处转移,除晚期病人可以发生外,一般向远处转移的机会不多,肉瘤发生血道转移的机会相对较癌多。

血道转移组织多转移至肺部。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见书224页)掌握。

四、诊断
首先应区别肿瘤和非肿瘤的疾病(炎症、寄生虫,畸形和组织增生所引起的肿块);其次应鉴别良、恶性肿瘤。

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延误治疗的时机或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如将炎症当作恶性肿瘤治疗)。

(一)采集病史:
○1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及最近有否突然加速生长。

○2发生肿瘤后,形态大小变化如何,有无疼痛、出血、溃疡等。

○3全身有无不适,食欲、消化功能如何。

○4发病后有否作过治疗,诊断治疗过程如何。

(二)临床检查:
○1面部:望、触、听,可以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体积大小,有无功能障碍,和肿瘤的边界,质地活动度及邻近组织的关系。

听诊对蔓状血管瘤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全身:精神、营养状况;恶病质,有无远处转移,有无发生器质性疾病(如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

总之,对口腔肿瘤的发生,也应树立整体的概念。

(三)影像学检查
1、X-摄片,有助于了解骨组织肿瘤的性质及其侵犯范围。

如良性→表现为膨胀性肿大,或压迫性吸收,边缘多较整齐;而恶性——边缘不规则的浸蚀及溶骨现象。

造影:涎腺、血管瘤。

胸片—以了解有无发生肺部转移。

(尤其是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
2、CT与MRI(磁其振成像):能更明确的判断病变累及范围,大小和性质,临床上已普及。

(四)病理检查:
○1穿刺:用于囊肿(有时有胆固醇结晶)、血管瘤、淋巴管瘤等非实质性肿瘤。

○2脱落C检查:用于已破溃的之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检查,因有假阳性,一般主要用于普查。

○3活组织检查:
原则上,活检诊断与治疗应争取一期完成,也就是活检时间与治疗时间愈近越好。

1)切取或钳取活组织检查:(书13页)
a、适用于位置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
b、在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以鉴别有无浸润)切取0.5~1cm的一块楔状组织(切除时,坏死区应避免)。

一般用11号手术刀切取,切下后立即放入10%甲醛溶液或95%酒精固定。

舌根部可用组织钳钳取。

c、活检中应尽量避免组织损伤,避免用染料类消毒剂,以免肿瘤C变形及染色而影响诊断。

d、血管瘤及恶性黑色瘤禁忌切检,以免出血或促使迅速转移。

一般用局部阻滞麻醉或不用麻醉。

浸润麻醉尽量不用。

较小的肿块可切除活检(如Ln)这样兼有治疗意义。

2)吸取活组织检查:
适用于深部肿瘤或表面完整的较大肿瘤及颈部Ln。

一般用20号针头附用50ml大针筒负压下反复抽吸。

取出组织、液体、行显微镜下检查。

缺点:吸取组织过少或部位不正确,可使诊断发生困难;也可能引起内出血,癌C 扩散。

3)冰冻活组织检查:
临床上已决定用手术治疗,且临床上不易确诊而又怀疑有恶变的肿瘤,以便在手术中决定切除的范围。

如混合瘤,肿瘤如是恶性就应扩大切除范围。

优点:可迅速作出诊断,但有时切片厚诊断难,确诊率在95%以上。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五)其它特殊检查:
1)放射性同位素:原理由于肿瘤C与正常C的代谢有区别,同位素的分布亦不同,如99m锝、32砱扫描图可示颌骨恶性肿瘤区同位素浓聚。

2)超声波:主要用囊肿、深部肿块的检查。

3)化验;如晚期骨肉瘤患者的血清碱性砱酸酶可↑;多发性浆C肉瘤尿中可发现特殊的凝溶蛋白。

4)手术探查;
五、预防
1、消除减少致Ca因素。

去除病因,如不吃过烫食物,戒烟……。

2、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如白斑、红斑、扁平苔藓,黑色素斑痣,乳头状瘤、慢性溃疡、瘘管等。

3、防癌普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六、治疗:
(一)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如为临界瘤应适当切除肿瘤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一
般0.5cm并术中应作冰冻活检,如为恶性,应作安全边缘切除,即在肿瘤外1cm的正常组织,将肿瘤切除。

(但这是总得原则,有的切多点、有的切少点,如分化较差的皮肤鳞癌切除,安全边缘应在1.5cm~2cm,而分化良好的唇癌可稍切少,但也应0.5~1.0cm 以上安全边缘)
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员机体状况等方面考虑。

1、组织来源:
造血L系统来源的肿瘤对放疗和化疗有高度敏感性。

故可选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骨肉瘤,f肉瘤,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对放疗不敏感,故应以手术为主,术前、后辅以化疗;鳞癌,基底C癌对放疗中度敏感,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疗法。

2、细胞分化程度:
C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疗不敏感,以手术治疗为主;C分化程度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疗较敏感,可采用放疗、化疗;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泛浸润时,术前应考虑放疗或化疗。

3、生长部位:
舌根部肿瘤,C分化程度较差,手术治疗较困难,故可采用放疗,必要时才考虑手术;唇癌切除容易,故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

颌骨肿瘤一般等用手术治疗。

4、临床分期:以临床分期作为治疗的参考,目前临床上多采用TNM分类法。

(注意:TNM分类只适用未经治疗的病人,即在初诊时就给所有的病人划定分期。

T:指原发肿瘤,N:指区域性淋巴结M:指有无远处转移。

一般临床上划分为四期)。

一般早期病员应用各种疗法均可获效,而晚期病人则以综合治疗为主。

5、机体状况:
机体状况好,对各种疗法都能耐受,状况差只能作姑息治疗(即用缓和,对机体影响小的疗法)故治疗中,应注意增强病人体质。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特别适合于早期肿瘤。

原则上应完全彻底切除,对有可能发生淋巴转移的恶性肿瘤,
应彻底清除所属区域的Ln,对老年、体质衰弱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病人,手术应慎重考虑,以免发生意外)。

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因此要严格遵守“无瘤”手术即:1)手术应在正常组织内进行;2)避免切破肿瘤;3)防止挤压瘤体,以免播散;4)应整块切除,而不宜分块的切除;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5)表面溃疡者,可先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

以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

6)缝合前应用大量盐水及化学药物(如5%毫克氮芥)作冲洗;创口缝合时,手术人员必须更换手套及器械、防种植;7)为防肿瘤扩散,术中最好采用电刀。

并在术前,术后V注射化学药物。

8)对可疑的残存肿瘤组织或未能切除肿瘤,可辅以电灼、冷冻、激光等措施。

9)其它:如操作技巧方面,肿块多用锐性分离避免钝性分离;如疑有转移者,须行联合根治术,应先处理周围Ln,最后处理原发瘤,这样可使瘤C播散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放疗:
原理;用放射线照射组织,引起一系列的C电离,使病理组织受到破坏。

特别是分化较差的C更易受到放射线的影响。

当然正常组织,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恢复较快。

亦就是说利用放射线对肿瘤C和正常C有差别的损伤作用和二者恢复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

根据肿瘤对放疗的敏感度,分为三类:
敏感:主要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网织C肉瘤,浆C肉瘤,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

中度敏感:鳞癌。

不敏感:骨肉瘤,f肉瘤、肌肉瘤、腺癌、脂肪肉瘤、恶性黑色素瘤。

提高放疗的效果:
a、照射前用化疗,如5-Fu(氟尿嘧啶)更生霉素。

浓度)。

b、高压氧(提高血液O
2
c、激素。

放疗前,应拔除口内病灶牙及肿瘤邻近的牙,拆除金属套冠及牙桥。

同时,为了减少感染的机会,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同时又使肿瘤能得到放射线的直接照射。

3、化疗:
(1)药物分类,按其化学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五类:
原理:除激素,其它主要是干扰核酸的代谢,干扰癌C蛋白质(DAN、RNA)的合成,和抑制有些分裂。

激素类主要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1)细胞毒素类:有氮芥,环砱酰胺(CTX)等。

2)抗代谢类:常用的有氨甲喋呤(MTX)氟脲嘧啶(5-Fu)
3)抗菌素类:常用的有平阳霉素(因从浙江平阳地区土壤中分离出的72号放线菌而得名)。

(博来霉素<外>),阿霉素。

4)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

5)植物类;长春新碱(VCR)、喜树碱。

6)其它:顺铂、卞铂、卫锰。

(2)细胞增殖周期:
期(脱氧核糖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有些分裂期(M期)和间期。

间期又可分为G
1
酸合成前期),S期(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期)和G
期(DNA合成后期)。

有分裂结
2
束后,细胞可暂时或一时不进行增殖。

处于静止状态(称非增殖C或Go细胞)。

(见图8-4)抗癌化学药物分为两大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期。

主要为一些细胞毒素
),环玲酰胺(CTX)阿霉素、顺铂等。

对增殖细胞的作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如氮芥(HN
2
用较休止细胞更为显著。

2)细胞周期特异药物:只影响已进行细胞周期或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对Go细胞不敏感。

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指对M期或对S期敏感。

M期——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S期——甲氨蝶砱(MTX)。

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多数的增殖细胞周期都有活性,但对Go期不敏感,如氟脲嘧啶(5-Hu)。

(3)治疗方案:
临床上主要根据肿瘤C动力学原理(即C周期的各期演变过程。

药物的性质以及肿瘤病理的特点来选择治疗方案。

肿瘤药敏试验。

1)单一化学药物治疗:
某一种肿瘤有某一特异性药物,我们至少要知道其中一代表性药物。

如鳞癌—平阳
霉素;腺癌—5-Fu;肉瘤——环砼酰胺(CTX)。

2)联合化学药物治疗
应选择作用于肿瘤不同细胞周期,以及考虑到不同毒性的药物进行合并。

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TNM分期的Ⅲ期以上)。

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增加治愈的机会。

3)给药方法
①序贯疗法②冲击疗法③中剂量脉冲治疗④小剂量每天给药⑤分次给药
4)给药途径
5)化疗的不良反应
口腔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

4、免疫治疗:
1)非特异性:目的———调动机体免疫反应(增加些抗体)以此增强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力。

主要应用细菌菌苗和病毒,如卡介苗、牛痘苗。

2)特异性:主要用自体或异体肿瘤组织,经过一定的处理(抗癌药物的处理或放射线照射),制成疫苗(肿瘤疫苗)注入病人体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3)过继(继承)免疫治疗: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免疫疗法。

单抗隆抗体,转移因子。

生物疗法:白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5。

冷冻治疗:
机制:迅速的深低温冻结,使肿瘤变性坏死。

多用液氮,常用于表浅的小肿瘤。

6、激光治疗:(Laser)
机制:对生物组织能引起凝结,气化和切割作用。

多用于表浅的肿瘤。

也可作为手术工具,即光刀。

在肿瘤手术时,利用激光的热凝止血,切割作用,可以避免癌C的扩散和减少失血。

7、高温治疗(热疗)。

局部热疗的主要方法有微波热疗,射频热疗。

8、中医中草药
9、基因治疗:对肿瘤防治可能是一个突破。

10、综合序列治疗。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囊肿
分类和命名:
按发生的来源可分为牙源性,非牙源性囊肿(发育性—面裂囊肿与胎胚性囊肿)。

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颌骨囊肿,软组织囊肿。

一、颌骨囊肿
(一)牙源性囊肿,根据不同的来源可分为:
1、根尖囊肿:
是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而逐渐形成的。

一般首先是牙髓坏死,然后形成根尖部的慢性炎症即根尖肉芽肿,在慢性炎症不断刺激下,引起根端病灶周围的牙周膜的上皮剩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块的中心发生变性,液化而形成囊肿。

2、滤泡囊肿:是在牙胚发育的不同阶段,由有关上皮组织变性所形成的囊肿。

(往往除一个大囊腔外,还有些小囊肿似滤泡)
造釉器: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

外→内: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

(1)始基囊肿:造釉器帽状期星网状层C 发生变性、液化,液体潴留其中而形成。

(牙釉质、牙本质形成之前)。

(2)含牙囊肿:牙冠或牙根基本形成后,缩余釉上皮变性,在其上皮与牙冠面之间潴留液体而形成。

(3)角化囊肿:多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特点为囊壁的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覆有完全或不完全的角化层(有固缩的核)呈波浪形。

(二)非牙源性囊肿(面裂囊肿)P251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于面突连接处的上皮发展而来。

1、腭正中囊肿:
来源于上颌的二侧腭突融合处之上皮残余,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上的任何部位。

2、鼻腭囊肿:来自鼻腭管(切牙管)的上皮残余,位于腭前部,在管内形成的叫切牙管囊肿,在切牙孔腭乳头形成的叫腭乳头囊肿。

3、球上颌囊肿:由中鼻突的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处之上皮残余形成。

x-ray示:位
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的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

4、鼻唇囊肿:发生于球状突、侧鼻突与上颌突融合处之上皮剩余。

囊肿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的软组织内,即囊肿位于骨质的表面,因此,在x-ray上无骨质破坏的现象。

(三)临床表现:
1、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2、部位—牙源性颌骨囊肿可发生于颌骨的任何部位,但根尖囊肿多发生于前牙:始基、角化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m及升支部(额外牙胚好发区有关阻生齿好发),含牙囊肿除下颌第三磨牙区外,上颌尖牙也是好发部位;面裂囊肿好发部位如前所述。

3、颌骨囊肿生长缓慢,表现为颌骨骨质的膨胀。

初期无自觉症状,囊肿继续生长,骨质向周围膨胀则形成局部膨隆而造成面部畸形;如囊肿发展更大时,表面的骨质成为极菲薄的骨板,扪诊可有乒乓球样感,表层的骨板吸收多时,似牛皮纸样,甚至完全吸收,成为波动感。

(万物发展所固有的规律,强欺弱,大欺小。

面部畸形向那里发展?(薄弱环节),颌骨囊肿一般多向口腔前庭的唇颊侧膨出,这是由于唇颊侧骨板一般较舌侧骨板薄。

使颜面部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

囊肿增大,影响牙齿,可使牙齿发生移位松动,下颌囊肿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在上颌,可侵犯鼻腔及上颌窦,并可将眶下缘往上推。

使眼球压迫、推移而出现复视。

囊肿继发感染可有急性炎症症状。

4、根尖囊肿可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含牙囊肿、始基、角化囊肿则可伴先天性缺牙或有多生牙,(转化为囊肿或额外牙胚发生囊肿)。

并且可转变或同时伴有成釉C瘤。

5、穿刺液—为淡黄色或草绿色液体,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胆固醇晶体,(是上皮组织内脂蛋白溶解所析出的一种晶体。

)角化囊肿还可见到有皮脂样物质混杂在其中。

(黄、白色角蛋白样)。

6、x-ray示:囊肿显示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的骨质反应线。

亦称“白线”是致密骨板阻射的影像。

如继发感染,破坏骨质,边缘不整齐。

根端囊肿:病源牙根端突入囊内、突入处牙根的牙周膜,硬骨板影象消失,邻牙牙根亦可突入其中,为单房性。

含牙囊肿:囊腔内含发育不同阶段的牙,囊腔通常连与冠与牙根的交界处。

可单房多房。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可含牙或不含牙,可单房或多房,但角~~多房相对较多。

多房性(尤其角化囊肿)可见多个圆形、卵圆形的阴影,相互连通。

(造釉C瘤区别)
(四)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特征+x-ray穿刺。

(五)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术前需摄片。

以明确囊肿的范围,性质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若有感染,消炎后再手术。

※囊肿摘除术:
1、局麻阻滞麻醉。

2、切口—口内弧形或梯形切口。

凸端向龈缘囊肿位于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可作口外颌下切口。

3、切开粘骨膜办并分离,凿骨,以充分暴露囊肿,用骨膜分离器或括匙将囊壁从骨壁上剥离,全部摘除囊肿。

4、如囊腔小者,冲洗后可作一期缝合,如囊腔大,冲洗后在腔内可塞碘仿纱条,此种病人换药有时可达半年。

注意问题:①囊腔内的牙齿:如囊腔内仅有牙根尖暴露,但该牙仍能保留,则应作根管治疗和根尖切除术。

如牙根大部分暴露,应予以拔除。

②注意保护面N的下颌缘支。

③凿骨及刮除囊腔的残留物时,注意勿损伤下牙槽N血管。

④囊肿过大,应注意防止骨折。

⑤上颌囊肿如范围较大,波及上颌窦时,应行上颌窦根治术,即将囊壁与上颌窦粘膜同时刮除;骨腔内填塞磺方纱条,并从下鼻甲开口处引出(柯氏手术)
二、软组织囊肿P244
(一)甲状舌管囊肿:
1、病因:胚胎发育时,甲状腺从咽底部(舌盲孔附近)下降甲状软骨。

甲状腺形
成后,甲状舌管退化,如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残留的上皮发展而形成甲状舌管囊肿;如甲状腺没有完全下降,就形成异位甲状腺。

2、临床
○1年龄:多见于儿童,成年少见。

○2部位:位于颈正中线上,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的任何部位。

以舌骨上下部最为常见。

○3局部检查:生长缓慢,形态多为圆形,胡桃大小,质地→柔软而有弹性;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移动性较大。

舌骨以下的囊肿,在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扪得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故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

这种囊肿最为多见,临床上又称舌骨囊肿。

○4症状:早期多无症状。

位于舌根部,可影响吞咽,语言及呼吸功能。

囊肿溃破可形成甲状舌管瘘。

【瘘口或通口外或通口内(可经舌盲孔与口内相通)】。

○5穿刺液: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性液体。

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以上几点,鉴别应与舌异位甲状腺鉴别;
舌异位甲状腺:位于舌根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兰色质地柔软,周界界限清楚,由于肿块位于舌根部或盲孔的咽部病人常言语不清,呈典型的“含橄榄”语言。

同位素131碘扫描时,可见此处同位素浓聚)。

4、治疗:以手术为主,囊肿切除应彻底,手术的关键是切除囊肿或瘘管外,一般应将舌骨中份一并切除。

(二)鳃裂囊肿:
1、病因:系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所形成。

第一鳃弓→(面突)下颌弓(面部发育),第二鳃弓→舌弓(1.2.3.4鳃弓→舌),第3.4.5鳃弓参与颈部器官发育。

鳃裂:咽囊与鳃沟之间的薄膜。

(因鳃裂弓形成头颈部组织后,这些结构自行融合而消失),囊壁含有淋巴样细胞。

2、临床:
(1)年龄:常见于20-50岁。

(2)部位:位于面颈部侧方。

常位于颈上部大多位于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
的前缘。

(即第二鳃裂囊肿最为多见)。

(3)检查:表面光滑,囊壁厚薄不等,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等,质软,有波动感,但无搏动,此点可与颈A体瘤相区别。

(4)症状: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后可骤然增大,稍感不适;如继发感染,可伴发疼痛,并放射到腮腺区。

囊肿破溃于皮肤,可形成鳃裂瘘。

(5)囊液→为黄色或棕色清亮,可含胆固醇或不含的液体。

3、治疗:手术摘除。

(三)皮样、表皮样囊肿
1、病因:为先天性胚胎发育时,由第一、二对鳃弓在中线融合时被埋入的上皮剩余而发生;表皮样囊肿→亦有后天性,也可由于损伤、手术时,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

(普外—外伤性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手指、手掌、足底部,由外伤、刺伤而造成)。

2、病理: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因此囊腔内可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结构。

而表皮样囊肿其囊壁无皮肤附件,只有表皮细胞、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3、临床:
多见于儿童与青年:部位→好发于口底、正中部、颏下、眼睑、鼻腔内。

检查→囊肿呈圆形,常位于粘膜下或皮下较深的部位,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同样。

症状→囊肿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者(舌下位),向口内发展。

大者可影响语言、吞咽功能;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下者,囊肿向颏问题下部发展(颏下位)。

位置:a、颏舌骨肌与口腔粘膜之间;
b、颏舌骨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c、下颌舌骨肌与皮肤之间。

穿刺液→为乳白色豆渣样的分泌物(皮样囊肿)。

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

4、治疗:手术摘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