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发酵机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进入EMP)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 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连接,可 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 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 期供氧。
缺点: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
菌名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灰色链霉菌 产黄青霉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糖假单胞菌 枯草杆菌 氧化葡萄糖杆菌 真养产碱菌 运动发酵单胞菌 藤黄八叠球菌
③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5分子的ATP; ④许多微生物(如双歧杆菌)的异型乳酸发酵 即采取此方式。
(五)三羧酸循环
又称TCA循环、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在绝大多数异养 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大多数酶在真核生 物中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细菌中存在于细胞质中;只 有琥珀酸脱氢酶是结合于细胞膜或线粒体膜上。
特点:基本代谢途径,产能效率低,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作 为合成代谢原料,有氧时与TCA环连接,无氧时丙酮酸 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物乙醛被还原成各种发酵产物,与发 酵工业有密切关系。
EMP途径关键步骤
1. 葡萄糖磷酸化→1.6二磷酸果糖(耗能) 2. 1.6二磷酸果糖→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 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 总反应式:
主要产物: C3 CH3CO~CoA
呼吸链
4NADH+4H+
12ATP
呼吸链
FADH2
2ATP
GTP(底物水平) ATP
3CO2 在物质代谢中的地位:枢纽位置
工业发酵产物: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和谷氨 酸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 酸循环之先要脱羧 生成乙酰CoA,乙 酰CoA和草酰乙酸 缩合成柠檬酸再进 入三羧酸循环。
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 酮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 子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 -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图
生物氧化: 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 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 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 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是一个产能 代谢过程。 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所利用 的物质是不同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有 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通
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 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 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 式。
微 生 物 的 营 养 和 代 谢
❖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源于分解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产 生化学能,光合微生物还可将光能转换成 化学能,这些能量用于合成代谢、微生物 的运动和运输,另有部分能量以热或光的 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微生 物产 生和 利用 能量 及其 与代 谢的 关系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 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 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
二、递氢、受氢和ATP的产生
★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原型 辅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氧、无机 或有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把微生物能 量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 发酵作用:没有任何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有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又可分为两类: 有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氧O2; 无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O2以外的无机氧化物,如 NO3-、SO42-等.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 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HMP途径关键步骤
1.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2.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葡 萄 2 P 糖 2iAD 2P N A D 2 丙 酮 2 A 酸 T 2P N A2DHH22O H
(一).EMP途径
反应步骤:10步
反应简式: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C6
2C3
2ATP
2NADH+H+ 2丙酮酸 4ATP 2ATP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CO2
乳酸
乙酰磷酸
Pi
CoA
乙酰CoA
-2H
乙醛
-2H
乙醇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分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 EMP途径的一半;
②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
磷酸己糖解酮途径
同EMP
2葡萄糖 2葡萄糖-6-磷酸
磷酸己糖解酮酶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逆HMP途径
4-磷酸-赤藓糖
Leabharlann Baidu
发酵(fermentation)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 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 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 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 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 萄糖最为重要。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 为糖酵解(glycolysis),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 酮酶途径。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 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 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
ATP
ATP
C6H12O6
ADP
KDPG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6ATP
②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 经一系列反应,最后回收五个葡 萄糖分子,消耗了1分子葡萄糖 (彻底氧化成CO2 和水),称完 全HMP途径。
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途 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 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 和CO2
•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 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 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干 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胞代谢活动 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
ED途径
ATP
葡萄糖
ADP
NADP+
6-磷酸-葡萄糖
NADPH2
6-磷酸-葡萄酸
~~激酶 (与EMP途径连接) ~~氧化酶 (与HMP途径连接)
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
~~脱水酶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EMP途径 丙酮酸 ~~ 醛缩酶
有氧时与TCA环连接 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
ED途径的特点
循环的结果是乙酰 CoA被彻底氧化成 CO2和H2O,每氧 化1分子的乙酰 CoA可产生12分子 的ATP,草酰乙酸 参与反应而本身并 不消耗。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 为2分子CO2,并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 应中将NAD+还原为NADH+H+,另一步为FAD还 原;
HMP途径:
葡萄糖经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 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 催化下,裂解成5-磷酸戊糖和 CO2。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 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 EMP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 为丙酮酸。
称为不完全HMP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
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5 -P-核酮糖
异构化作用
5 -P-木酮糖
ATP ADP
NAD+ NADH+H+
NAD+ NADH+H+
磷酸戊糖酮解酶
3 -P-甘油醛
NAD+
2ADP+Pi
NADH+H+
2ATP
丙酮酸
-2H
❖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 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 (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两个 过程组成。
❖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 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 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要消耗能量。
(三)ED途径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 裂解途径。
1952年在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中发现, 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 菌中分布较广)。 ED途径可不依赖于 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 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
❖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 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 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2.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 解成更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 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 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ATP、 NADH及FADH2;
3. 第三阶段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 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并产生ATP、 NADH及FADH2。 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NADH及 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 大量的ATP。
2木酮糖-5-磷酸
磷酸己糖解酮酶戊
2甘油醛 -3-磷酸
2乙酰磷酸
乙酰磷酸
乙酸激酶
2乳酸
2乙酸
乙酸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加反应;
②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参与下,2分 子葡萄糖分解为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 油醛, 3-磷酸-甘油醛在脱氢酶的参与下转变 为乳酸;乙酰磷酸生成乙酸的反应则与ADP生 成ATP的反应相偶联;
葡萄糖+2NAD+2Pi+2ADP →2丙酮酸+2NADH2+2ATP
CoA ↓丙酮酸脱氢酶 乙酰CoA, 进入TCA
(二)HMP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 阶段。一个HMP途径循环的结果为:
葡萄P糖i 甘油3醛 磷酸 3C2O6NADPH
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 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 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多 数微生物中具有HMP途径.
第六章发酵机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第二节 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 第三节 好氧发酵产物的合成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能量转换
EMP(%) 88 66~81 97 77 72 — — 74 — — — 70
HMP(%) 12 19~34 3 23 28 29 — 26 100 — — 30
ED(%) — — — — — 71 100 — — 100 100 —
(四)磷酸酮解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 一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 它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大致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 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是生成 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酸。
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 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
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 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 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 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有氧时经过呼吸链)
2乙醇
(无氧时进行细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续)
ATP C6H12O6
KDPG
2ATP
ATP
NADH+H+
有氧时经呼吸链 6ATP
NADPH+H+ 2丙酮酸
无氧时 进行发酵 2乙醇
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催化的酶:6-磷酸脱水酶,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 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连接,可 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 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 期供氧。
缺点: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
菌名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灰色链霉菌 产黄青霉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糖假单胞菌 枯草杆菌 氧化葡萄糖杆菌 真养产碱菌 运动发酵单胞菌 藤黄八叠球菌
③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5分子的ATP; ④许多微生物(如双歧杆菌)的异型乳酸发酵 即采取此方式。
(五)三羧酸循环
又称TCA循环、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在绝大多数异养 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大多数酶在真核生 物中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细菌中存在于细胞质中;只 有琥珀酸脱氢酶是结合于细胞膜或线粒体膜上。
特点:基本代谢途径,产能效率低,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作 为合成代谢原料,有氧时与TCA环连接,无氧时丙酮酸 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物乙醛被还原成各种发酵产物,与发 酵工业有密切关系。
EMP途径关键步骤
1. 葡萄糖磷酸化→1.6二磷酸果糖(耗能) 2. 1.6二磷酸果糖→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 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 总反应式:
主要产物: C3 CH3CO~CoA
呼吸链
4NADH+4H+
12ATP
呼吸链
FADH2
2ATP
GTP(底物水平) ATP
3CO2 在物质代谢中的地位:枢纽位置
工业发酵产物: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和谷氨 酸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 酸循环之先要脱羧 生成乙酰CoA,乙 酰CoA和草酰乙酸 缩合成柠檬酸再进 入三羧酸循环。
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 酮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 子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 -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图
生物氧化: 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 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 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 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是一个产能 代谢过程。 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所利用 的物质是不同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有 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通
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 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 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 式。
微 生 物 的 营 养 和 代 谢
❖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源于分解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产 生化学能,光合微生物还可将光能转换成 化学能,这些能量用于合成代谢、微生物 的运动和运输,另有部分能量以热或光的 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微生 物产 生和 利用 能量 及其 与代 谢的 关系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 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 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
二、递氢、受氢和ATP的产生
★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原型 辅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氧、无机 或有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把微生物能 量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 发酵作用:没有任何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有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又可分为两类: 有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氧O2; 无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O2以外的无机氧化物,如 NO3-、SO42-等.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 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HMP途径关键步骤
1.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2.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葡 萄 2 P 糖 2iAD 2P N A D 2 丙 酮 2 A 酸 T 2P N A2DHH22O H
(一).EMP途径
反应步骤:10步
反应简式: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C6
2C3
2ATP
2NADH+H+ 2丙酮酸 4ATP 2ATP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CO2
乳酸
乙酰磷酸
Pi
CoA
乙酰CoA
-2H
乙醛
-2H
乙醇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分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 EMP途径的一半;
②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
磷酸己糖解酮途径
同EMP
2葡萄糖 2葡萄糖-6-磷酸
磷酸己糖解酮酶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逆HMP途径
4-磷酸-赤藓糖
Leabharlann Baidu
发酵(fermentation)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 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 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 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 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 萄糖最为重要。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 为糖酵解(glycolysis),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 酮酶途径。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 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 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
ATP
ATP
C6H12O6
ADP
KDPG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6ATP
②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 经一系列反应,最后回收五个葡 萄糖分子,消耗了1分子葡萄糖 (彻底氧化成CO2 和水),称完 全HMP途径。
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途 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 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 和CO2
•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 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 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干 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胞代谢活动 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
ED途径
ATP
葡萄糖
ADP
NADP+
6-磷酸-葡萄糖
NADPH2
6-磷酸-葡萄酸
~~激酶 (与EMP途径连接) ~~氧化酶 (与HMP途径连接)
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
~~脱水酶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EMP途径 丙酮酸 ~~ 醛缩酶
有氧时与TCA环连接 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
ED途径的特点
循环的结果是乙酰 CoA被彻底氧化成 CO2和H2O,每氧 化1分子的乙酰 CoA可产生12分子 的ATP,草酰乙酸 参与反应而本身并 不消耗。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 为2分子CO2,并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 应中将NAD+还原为NADH+H+,另一步为FAD还 原;
HMP途径:
葡萄糖经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 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 催化下,裂解成5-磷酸戊糖和 CO2。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 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 EMP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 为丙酮酸。
称为不完全HMP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
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5 -P-核酮糖
异构化作用
5 -P-木酮糖
ATP ADP
NAD+ NADH+H+
NAD+ NADH+H+
磷酸戊糖酮解酶
3 -P-甘油醛
NAD+
2ADP+Pi
NADH+H+
2ATP
丙酮酸
-2H
❖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 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 (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两个 过程组成。
❖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 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 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要消耗能量。
(三)ED途径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 裂解途径。
1952年在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中发现, 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 菌中分布较广)。 ED途径可不依赖于 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 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
❖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 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 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2.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 解成更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 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 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ATP、 NADH及FADH2;
3. 第三阶段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 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并产生ATP、 NADH及FADH2。 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NADH及 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 大量的ATP。
2木酮糖-5-磷酸
磷酸己糖解酮酶戊
2甘油醛 -3-磷酸
2乙酰磷酸
乙酰磷酸
乙酸激酶
2乳酸
2乙酸
乙酸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加反应;
②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参与下,2分 子葡萄糖分解为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 油醛, 3-磷酸-甘油醛在脱氢酶的参与下转变 为乳酸;乙酰磷酸生成乙酸的反应则与ADP生 成ATP的反应相偶联;
葡萄糖+2NAD+2Pi+2ADP →2丙酮酸+2NADH2+2ATP
CoA ↓丙酮酸脱氢酶 乙酰CoA, 进入TCA
(二)HMP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 阶段。一个HMP途径循环的结果为:
葡萄P糖i 甘油3醛 磷酸 3C2O6NADPH
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 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 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多 数微生物中具有HMP途径.
第六章发酵机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第二节 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 第三节 好氧发酵产物的合成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能量转换
EMP(%) 88 66~81 97 77 72 — — 74 — — — 70
HMP(%) 12 19~34 3 23 28 29 — 26 100 — — 30
ED(%) — — — — — 71 100 — — 100 100 —
(四)磷酸酮解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 一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 它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大致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 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是生成 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酸。
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 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
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 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 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 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有氧时经过呼吸链)
2乙醇
(无氧时进行细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续)
ATP C6H12O6
KDPG
2ATP
ATP
NADH+H+
有氧时经呼吸链 6ATP
NADPH+H+ 2丙酮酸
无氧时 进行发酵 2乙醇
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催化的酶:6-磷酸脱水酶,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