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肚子】第十四章 大肠湿热的成因及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利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冰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粘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德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5.热泻散:黄连12克、滑石30克、广木香15克、吴茱萸10克,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9克,或甘遂、大戟各4.5克,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三)灌肠疗法:
临床上对长期反复不愈之本证患者,常常采用灌肠疗法。
(二)外敷药物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煳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15克、五味子15克、五倍子15克,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4.噤痢膏:牙皂6克、细辛27克、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12克。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2.加减变化: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15克、秦皮l0克、地榆10克、丹皮10克;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芒硝10克(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每服6~9克,日叁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叁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基本方(2)加用厚朴10克、薏仁30克;挟食滞者宜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10克、薄荷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10克、香薷10克、扁豆花6克.荷叶6克。
(2)车前子饮: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温服300毫升。治泄泻。
(3)姜连散:生姜l20克,榨汁;黄连30克,锉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清送下,每天3次。对湿热泄泻呕吐者大为适宜。
(4)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1000克(干品500克)、切碎,砂锅煎煮取汁两次,文火浓缩至稠粘时,加蜂蜜300毫升,搅匀至沸停火,冷后装瓶。每服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3次。
4.白头翁60克,煎成药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肠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30克,捣汁,加温开水160毫升,作保留酒肠。治阿米巴痢疾。
6.10~15%野菊花煎剂100~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休息数日后可开始第二疗程。
(四)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5)白蜜马齿苋汁:鲜马齿苋1000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绿茶煎:绿茶100克,煮取浓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每日3次。或绿茶末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7)苋粥:新鲜紫苋100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此粥对于有急性菌痢、肠炎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大肠热结:是指邪热结于大肠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见于温热病阳明府实症。治宜清热泻下,导滞为主。
辨证注意点:抓住这么几条:①大肠之症,腹痛、腹泻;②实证,病程较短,身体不亏;③湿热证,苔黄腻,泻下较臭,或脓血、或如水注等等。
二、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鉴别
腹泻,一般实证归大肠,虚证归咎于脾。以下介绍的肠虚滑泄,治不离脾。实证加腹泻,常见的两种,一为此证,另一为伤食。后者有暴饮暴食史,腹泻物酸腐,凭这两点不难鉴别出来。虚证腹泻,有肠虚滑脱(责之于脾、肠)、脾虚腹泻(责之于脾)、五更泄泻(责之于脾、肾)等等,或涉及单一脏腑,或累及多脏多腑。但与本证一派实证不难鉴别。
症状
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检查
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塬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塬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塬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塬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芍药汤加味:芍药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黄6克、银花15克、槟榔l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木香6克。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芩l0克、黄连6克、甘草6克、银花15克、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子10克。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5克,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如能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2.锡类散l克、云南白药1克、生肌散l克、5%普鲁卡因5毫升,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加温后保留灌肠。
3.苦参100克,浓煎,每次用50毫升,加1%奴夫卡因5毫升,作保留灌肠。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利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冰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粘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德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5.热泻散:黄连12克、滑石30克、广木香15克、吴茱萸10克,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9克,或甘遂、大戟各4.5克,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三)灌肠疗法:
临床上对长期反复不愈之本证患者,常常采用灌肠疗法。
(二)外敷药物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煳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15克、五味子15克、五倍子15克,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4.噤痢膏:牙皂6克、细辛27克、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12克。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2.加减变化: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15克、秦皮l0克、地榆10克、丹皮10克;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芒硝10克(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每服6~9克,日叁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叁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基本方(2)加用厚朴10克、薏仁30克;挟食滞者宜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10克、薄荷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10克、香薷10克、扁豆花6克.荷叶6克。
(2)车前子饮: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温服300毫升。治泄泻。
(3)姜连散:生姜l20克,榨汁;黄连30克,锉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清送下,每天3次。对湿热泄泻呕吐者大为适宜。
(4)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1000克(干品500克)、切碎,砂锅煎煮取汁两次,文火浓缩至稠粘时,加蜂蜜300毫升,搅匀至沸停火,冷后装瓶。每服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3次。
4.白头翁60克,煎成药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肠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30克,捣汁,加温开水160毫升,作保留酒肠。治阿米巴痢疾。
6.10~15%野菊花煎剂100~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休息数日后可开始第二疗程。
(四)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5)白蜜马齿苋汁:鲜马齿苋1000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绿茶煎:绿茶100克,煮取浓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每日3次。或绿茶末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7)苋粥:新鲜紫苋100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此粥对于有急性菌痢、肠炎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大肠热结:是指邪热结于大肠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见于温热病阳明府实症。治宜清热泻下,导滞为主。
辨证注意点:抓住这么几条:①大肠之症,腹痛、腹泻;②实证,病程较短,身体不亏;③湿热证,苔黄腻,泻下较臭,或脓血、或如水注等等。
二、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鉴别
腹泻,一般实证归大肠,虚证归咎于脾。以下介绍的肠虚滑泄,治不离脾。实证加腹泻,常见的两种,一为此证,另一为伤食。后者有暴饮暴食史,腹泻物酸腐,凭这两点不难鉴别出来。虚证腹泻,有肠虚滑脱(责之于脾、肠)、脾虚腹泻(责之于脾)、五更泄泻(责之于脾、肾)等等,或涉及单一脏腑,或累及多脏多腑。但与本证一派实证不难鉴别。
症状
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检查
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塬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塬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塬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塬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芍药汤加味:芍药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黄6克、银花15克、槟榔l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木香6克。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芩l0克、黄连6克、甘草6克、银花15克、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子10克。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5克,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如能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2.锡类散l克、云南白药1克、生肌散l克、5%普鲁卡因5毫升,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加温后保留灌肠。
3.苦参100克,浓煎,每次用50毫升,加1%奴夫卡因5毫升,作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