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新的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新的方向

内容摘要: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数量还将增加,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居家养老将会作为一种新的养老形式,国家政策、法规和资金也将为居家养老倾斜,而街道,政府购买社会机构服务的力度也加强,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机遇,也是社工机构在对社区实施服务的新方向。

关键词:人口老年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照顾模式政府购买服务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老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但随着子女们工作紧张程度和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处于一种“空巢”状态。走进养老院,老人们难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家庭养老,老人们又面临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两种老人方式各有优劣,如何探索一种更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方式,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民众关注的话题。

在学校做自愿者的时候,我曾去过长沙第一福利院,在那里陪伴老人的同时,我了解到,在养老院养老,一年的费用得1到1.5万,这是很多家庭无力承担的,而这些老人来到养老院养老也是迫不得已,家里的子女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看管,照顾,只能将父母送入养老院来,而老人在养老院,我注意到,他们生活得到的照顾还是好,可是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一个十平米的房间,放着2-3个床位,并且没有任何隔开的措施,没有隐私保护,有的房间楼层较高,虽然有电梯,但没有专门的看护人员陪护下楼去散步,因为平均一个看护人员得管50-60位老人,看护人员照顾日常起居特别忙绿,没有闲暇管老人的精神生活。

在培源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期间,我在所实习的长沙市枫树山社区,社区老人的养老主要还是集中于家庭、自身和子女。社区机构也有对老人的服务,主要是组织娱乐活动、养生讲座为主,对老人居家养老还有开展具体的服务,据我了解,班上其他同学所实习的社区,也没有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我认为,这是社区服务的一个缺口,也是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一个方向。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数量还将增加,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养老作为人生规划最末端的问题已日渐凸显。“养儿防老”是大家的心理传统,然而,由计划生育政策孕育而出的“四、二、一”的现代型家庭模式,更使人们意识到“养儿防老”的观念已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养老生活。“四二一家庭”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实在让塔尖人不堪其重,养老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命题。可是现有的养老床位与养老人数很不对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至30‰的水平,缺口非常大。在这么一种态势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成了多数老人的首选。

什么是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的主体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载体是家庭,养老照料的责任是亲属。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家庭其他亲属成员对其晚年生活的照顾,享受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氛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主要养老传统选择。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为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机构和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休闲娱乐等服务。

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藉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

就在2015年1月25日,新闻联播报道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今天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重点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提供法规、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此次由北京市人大牵头起草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打破了原来由政府相关部门起草的一贯做法,大大缩短了立法时间,推动地方立法进程。《条例(草案)》明确提出,要将老年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应当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对老人要提供社区医生家庭式服务;今年北京市将投入超过1亿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家住丰台区的老人张淑兰,80岁了还得自己买菜做饭,自从社区敬老院试点改成养老照料中心,能辐射周边6000多个老人,提供的一键式呼叫服务很受欢迎。

目前,北京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300万,而各类养老机构床位仅10万张,位于城区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远郊区的养老院老人不愿去,

居家养老服务的大趋势是民心所向,街道构建养老信息平台,街道可盘整闲置房屋建设老人日托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托管形式运作养老护理资金。

不少已实施居家养老的社区居民反应,目前居家养老领域集中的几大问题,包括日托所数量不够,就餐服务落实不到位,居家养老服务不规范等等。一些日托所的硬件、软件配置达不到规定,导致活动项目比较单一,活动时间不固定,工作人员不能保证等等。为老年人就餐服务也存在类似问题,社区助餐服务点的数量跟不上老人的就餐需求,很多区县还没有建立区级层面的中央厨房。

如何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层面的养老服务质量,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而政府购买服务,社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则有明确的规范和统一实施的标准,并且便于评估,也能更好的保障服务质量。我建议由街道提供场地资金,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项目招标,这样能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资源滥用,促进行业竞争。

由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提高服务,能减少街道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形成机构与社区共同合作,相互监督,既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更能避免缺乏监督而导致的资金浪费现象。

老年人各有不同,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现状养老的方式也应不同:其中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需要公办养老机

构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而高收入老年人可以享受高档次的养老机构养老,介于此两者中间的老年人数量多,是大头,不离家门就近解决其养老最方便、最快捷。社区离老人居住地最近,实行“社区养老”可以零距离的解决养老难的问题。一则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居家而养;二则不用转来转去,“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三则可以享受到亲人的直接照料,子女等亲属有时间可以多照料,没时间可以交给小区托管,亲情和社情融合在一起。

尤其是社区养老对老年人精神也是一种安慰,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相对来说老年人来说更为怀旧。家门口养老有自己常用的物品,熟悉的环境,有长期交往的左邻右舍,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进行生活,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与熟悉的人下下棋,打打牌自由自在,更能感受到温暖。社区养老比起出外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养老更为贴心和实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称得上是最节俭,也最实用。

目前社区养老还没有形成气候,处于起步阶段,在社区设立养老之家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一是要有场所、有养老床位,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情况,开启全托、日托和临时托管服务,二是要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做到小、中病就地解决;尤其重要的是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让老人真正感到家的温暖。而这些服务,只能是依靠政府组织,或者向社会购买。

养老问题是重大的民生之事,其面广受惠者多,要将社区养老普及和优化,必须将其当作一大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植,由此不仅有利于稳定民心和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因而,对于小区养老各方面应担负起责任,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予以培育,让社区养老之家早日普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