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平 扫
三、 CT检查方法
门 脉 期
动
延
脉
迟
期
期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 CT检查方法
CT造影
➢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更好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 CT血管造影和CT非血管造影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四、 CT检查的安全性
X线照射具有生物效应,重视防护放射性损伤 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尤其是孕妇和小儿,早孕者当属禁忌 遵循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腺X线机和牙科X线机等
数字化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 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 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 数字化X线设备依技术原理不同,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和数字X线 成像(DR)设备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螺旋CT的原理和技术
➢ 采用滑环技术取代常规CT的电缆控制 ➢ 机架内有许多平行的滑环,各滑环有特殊功能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第一代:平移-旋转
第二代:平移-旋转
第三代:旋转-旋转
第四代:旋转-固定
第五代:电子束CT(EBCT)
➢ 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X线血管造影设备相结合的产物 ➢ 应用数字减影方法有效避免血管影与邻近骨和软组织影像重叠 ➢ 可清晰显示血管 ➢ 是一种安装在介入手术室(导管室),专门用于心血管造影和
介入诊疗的特殊数字化X线设备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 X线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 X线摄影(radiography) ➢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 密度越高对X线吸收越多 ➢ 厚度越大对X线吸收越多
病理改变时:组织密度和厚度随之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使X 线影像上的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传统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 以胶片作为载体,对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和存储 ➢ 包括通用型X线机、胃肠X线机、心血管造影X线机、床旁X线机、乳
谢谢观看
第一章
影像诊断总论
作者:
单位 :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目录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三、CT检查方法 四、CT检查的安全性 五、CT图像特点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 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层面进行扫描 ➢ 测定通过的X线的衰减值 ➢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 重建图像(一种成像技术)
第一章
影像诊断总论
作者:
单位 :
第一节
X线成像
目录
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 X线检查方法 四、 X线检查的安全性 五、 X线图像特点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基于X线的基本特性
➢ 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
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基于检查部位的组织成分和密度差异
➢ 标准演算法、软组织演算法和骨演算法等 ➢ 图像演算方式选择不当会降低图像的分辨率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CT扫描形成--“slice(层厚)”
➢ X线束通过准直器 ➢ 仅穿透物体轴向层面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1975年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四、 X线检查的安全性
X线照射具有生物效应,重视防护放射性损伤 严格掌握X线检查的适应证,尤其是孕妇和小儿,早孕者当属禁忌 遵循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 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等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 ➢ 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减少散射线的辐射 ➢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体层容积成像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 X线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 X线对比剂类型及应用 ①医用硫酸钡;②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又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 X线对比剂引入途径 ①直接引入法:口服,如上消化道钡餐检 查;灌注,如钡剂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穿刺,如血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造影等;②间接引入法:经 静脉注入行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五、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黑白灰度图像
➢ 在被照物体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图像上的黑白灰度反映的是组织结构的密度差异
X线图像是组织结构影像的叠加图像
➢ 可使某些位置的病变较难或不能显示 ➢ 数字化X线成像应用减影技术和多层面容积成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影像
叠加的影响,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 X线造影图像组织器官内含有高密度的对比剂影像
1987年
第一台体部CT 第一台固体探测器CT
1976年 第一台旋转-旋转CT
1991年 第一台单排螺旋CT
2009年
后64时代
1998年
2002年
2004年
第一台4排CT 第一台16排CT 第一台64排CT
1995年
1997年
1秒螺旋CT 1秒螺旋CT
2001年
2003年
第一台8排CT 第一台32排CT
1min 10s 2s
2s 1s
0.5s 0.5s 0.5s 0.35s 0.35s
0.5s
1991
1998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普通CT
螺旋CT
➢ 床沿纵轴连续匀速平直移动 ➢ 球管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 ➢ 无扫描间隔时间,单层、双层、多层螺旋
电子束CT
➢ X线源为电子枪,扫描时间极短50ms ➢ 同时产生四个层面 ➢ 图像分辨率高,可检查心脏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 CT检查方法
平扫
➢ 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 扫描方位多采用横断层面 ➢ 检查颅脑以及头面部病变有时可加用冠状层面扫描
增强扫描
➢ 常规增强扫描 ➢ 动态CT增强扫描(dynamic CT enhancement scan) ➢ 延迟增强扫描 ➢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 特殊CT增强检查方法,包括双能CT检查和灌注成像
➢ 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等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 ➢ 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减少散射线的辐射 ➢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