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4、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文中感人至深的亲情,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

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借助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

2.采用诗歌五步教学法: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品诗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

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4、[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5、[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6、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7、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8、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4、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

(生读课文。)

师:读完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对母爱的赞美。)

三、研读赏析,品味母爱

1、品味重点语段,品味情感。

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或者说,找到“过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因为荷叶保护红莲。)

师: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师: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读出轻重。

(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

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

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

(荷叶“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还是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

师:梳理一下,在看红莲被荷叶保护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师小结过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感到烦闷;白莲凋谢,红莲亭亭,害怕红莲也遭受白莲的命运,不适意;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敧斜,无法可想;红莲被荷叶保护,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亲身边,于是作者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什么?(母亲爱子女)

文章写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应该情不自禁的高声赞美谁了?(母亲)

师:课文在哪一段赞颂母亲的?(最后一段。)

师: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要用温婉的语调,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读快了是读不出味道来的。 (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谁能对这段话进行赏析?(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最后一句是反问,语调也非常好。)

师:嗯,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赏析文章,就应该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生活中的困难,磨难。)

师:对了,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间的摩擦……)

师:“荫蔽”是什么意思?(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帮助,鼓励,支持……)

师:当心中“雨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母亲就给我们呵护,帮助,鼓励,支持。你能谈谈母亲都给过你怎样的“荫蔽”吗?

(生讲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温温的牛奶;发烧时额头温柔的手……)

2、品味文章写作的妙处。

①文章最后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你能不能用“语文术语”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老师再介绍一个术语:这种借托某种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抒情”。如果借托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志向,则叫做“托物言志”,如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我,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思考一下: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铺垫?(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对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

四、感情朗读,颂扬母爱。

师:这篇文章文辞兼美,情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就是那口渴时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丝凉风,是冬日的一束暖阳。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乐,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激情朗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最感人得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母爱的味道。并试着背诵课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学生诵读课文,抽生朗读并点评)

五、拓展延伸,抒写母爱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歌唱家阎维文在《母亲》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

学生讨论,抒写,展示。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师:大家写得都很好,再认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因为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正在付出母爱,同时,我也是一个女儿,我还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

六、课堂小结,珍藏母爱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叶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表达我们的祝愿:祝我们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八、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

荷叶护红莲

对母爱的赞颂

母亲爱子女

(托物抒情借物喻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共8题;共23分)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摩(mó) B. 祷告(dǎo)并蒂(dì) 摇摆(yáo) 嗅(chòu) C. 倘若(tǎng)姊妹(zǐ)菡萏(dàn) 敧斜(yī) D. 惊讶(yà) 牛棚( péng) 膝盖(xī)遮拦(zhē)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D.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向神祈求保佑) C.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停滞不前) D. 打得左右攲斜。(倾斜,歪斜)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 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 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B. 《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 《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D. 《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6.《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7.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________ ②老师的话像________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8.句子仿写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2、诵读课文概括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抒发人间至真至爱的亲情。 3、了解本诗“想像”的写作手法,并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想像”的写作方法,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发给有关颂妈妈的歌的歌词:《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懂你》 (如果有生会唱给展示,并谈谈歌曲给与的感受) 2、介绍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二、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1、齐读课文 2、正音 3、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概括全诗内容 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析人物特点从而体会诗歌的经典句子和写法(讨论问题并交流) (1)文中描绘了哪些对象?(金色花、妈妈、小孩) (2)小孩是怎样的一个小孩?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3)妈妈是怎样的妈妈?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4)金色花是自然中的花吗?是一种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花? 3、概括文中用“想像”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句式示例: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当妈妈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假如我变成了,当妈妈后,,你会,却不知道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时,并把其中的感受写下来。写在周记本上,不少于300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课堂练习及答案

《散文诗两首》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二、能力提高: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茶 月亮→(),()→(),()→(),()→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7课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卷(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卷(6)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nì笑花bàn dǎo告zǐ妹pái huái mù浴菡萏 ..笑嘻.嘻落.到地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 ..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3.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著名、。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等。 (2)《荷叶?母亲》的作者,原名,现当代作家、诗人。崇尚“爱的哲学”,、、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4.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课文整体感悟:阅读《金色花》,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填写下面空缺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

6.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选自冰心《繁星》《春水》)(1)“心中的风雨“比喻 (2)冰心在《荷叶?母亲》中说:“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请指出它与上面这首诗的共同情感和共同的写法。 (3)有一颗诗心,你也会成为一个小诗人。依据下面的句子形式填空。 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 三、综合应用.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刺字,教儿“精忠报国”。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 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8.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值得一生品味的茶,那便是母爱。 某班开展了主题为“感谢母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以下活动。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不超过20字) (2)从下面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胡母(胡适的母亲) 我推荐: 理由是: (3)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爱”有时变得让你难以理解,很多同学认为和母亲产生了代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7_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堂练习)测试题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测试题 总分:100分 1.【题文】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0分) A.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B.攲斜(倾斜) 观摩(研究、切磋) 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的想法) 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爱) 【答案】D 【解析】“无端”是无缘无故的意思。 2.【题文】《荷叶?母亲》是(作者)的作品,原名,作家、诗人,著有诗集、,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20分)【答案】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 【解析】这题考查作者的相关情况,要熟记。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作家、诗人,诗集有《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3.【题文】综合实践活动。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七年级(2)班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母爱的古诗词名句,并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40分) ①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动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词名句:“谁怜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要是关于母爱的都可以)②活动倡议: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给母亲洗脚、梳头等等。 (2)请你根据李睿娜同学搜集到的如下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0分)

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刘和刚《母亲》)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爱是儿女书包里温暖的水瓶,那份关爱陪伴我们成长。 母爱是游子临行前细密的针脚,那份体贴陪伴我们漂泊。 【解析】仿写的句子的字数、句式都要与例句一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同步练习 夯实基础 1、下列字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匿笑/腻烦粘贴/玷污笑靥如花/嫣然一笑 B.市侩/筷子松柏/摆设罗摩衍那/高低掩映C.枢纽/扭转膝上/油漆同仇敌忾/慷慨激昂D.删除/酸梅嗅到/糗事博古通今/盆满钵满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 走到做导告的小庭院。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4、综合运用。(10分)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

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现在请让我们献上对母亲的颂歌。 ①仿照原段中的句式,请在横线上再补充出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②写出一个比喻句来赞颂母爱。(4分) ③你有什么心里话对妈妈说,请写下来。(有真情,不少于20字)(4分) 能力提升春草散章 杨林雪 ①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②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金色花》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学方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也不例外,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学生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课堂同步试题

7.散文诗两首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船》一诗中,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 mù)浴祷( dǎo)告叠( dié)成倘( tǎng)若 菡萏( hàn) ( dàn) 欹( qī)斜花瓣( bàn) 荫蔽(yìn 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匿笑:偷偷地 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 惜。(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

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 容。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一)《金色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读后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教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 金色花在印度人心目中象征着纯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最天真,纯洁,无私的爱。 (2)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二)《荷叶母亲》

精1 《散文诗二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 ) 祷.告( ) 并蒂.( ) 菡萏 ..( )()攲.()斜荫蔽.() 二、解释词语 匿笑: 祷告: 花瑞: 攲斜: 三、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五、阅读 (一)《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ándà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2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郑州市2019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同步精讲精练(I)卷

郑州市2019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精讲精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仔细品味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B.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C.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D.他的语文作业全部完成。 二、字词书写 3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亲近语文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对学问qiè(_______)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回忆鲁迅先生》,我们领略到了先生对青年写信草率表示深恶(________)痛绝的情感;读《邓稼先》,我们见证了邓稼先为了祖国“jū(_______)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 4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yān红的涂染了胭脂般的原野上,羊儿是白色的,它们散布着,仿佛点点星光,又像粒粒晶莹的珍珠缀饰于一匹红锦缎。仙人掌成了大树,沿着公路,在有些路段旁的原野逶yí成林。另一些路段的两旁,却长满了三角梅,或者绯红,或者雪白,色彩异常xuàn lì。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字词全解】 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 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想法新奇而美妙。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 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字词全解】 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 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 瓣(bàn)花瓣 ④辨(biàn)分辨 辫(biàn)辫子 辩(biàn)辩论 【句解】 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 “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

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 ⑤[沐浴]洗澡 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 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 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句解】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示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段解】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解】 “突然”,意在给母亲一个惊喜,“求你讲故事给我听”,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 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 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 1 / 3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14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培养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难点: 学习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导入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b35271939.html,]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课堂导入: 散文诗,一种体裁,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今天来学习《散文诗 两首》。 新课探究: 一、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 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二、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读准字音嘻匿嗅戈祷衍膝 棚 四、整体感知 1.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妈妈。 2.孩子变成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就是瞒着妈妈 3.《金色花》一文中有的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 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认为呢?[来源:学+科+网]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同步精讲精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精讲精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C.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D.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无比惬意。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他有时间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都说他真是不耻下问。 B.店员看我们来来回回的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C.他上课总是开小差,对此他的同桌义愤填膺。 D.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运动员胜利凯旋。 二、字词书写 3 .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细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 ④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__________。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3月26日,区三中初一年级举办了以“激荡文字诗意飞扬”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比赛,增强了学生诗词文化底yùn,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雪莱说:诗使万物变得可爱。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shùn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téng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hàn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出题人:李哲09年10月19日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花瓣.()沐浴 ..()祷.告()罗摩衍.那() 并蒂.()乘.凉()姊.妹()菡萏 ..() ..()徘徊 攲.斜()荫蔽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沐浴: 菡萏:攲斜: 3、选字填空。 花___(瓣辨)报___(偿尝) ___ (决绝)对 宽___(敞敝)穿___(带戴)(装妆)___饰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了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二、课内同步阅读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9、红莲和荷叶各象征着什么?

2015年人教版语文教材目录(初二初三用)

七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1 散步莫怀戚 2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3*羚羊木雕张之路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6 我的老师魏巍 7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 9*王几何马及时 10 《论语》十二章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 春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老舍 13*风雨贾平凹 14*秋天何其芳 15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16 紫藤萝瀑布宗璞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8*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容 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0 虽有嘉肴 写作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21 化石吟张锋 22 看云识天气朱泳燚 23*绿色蝈蝈法布尔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5 河中石兽纪昀 写作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27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观书有感朱熹 浣溪沙晏殊 如梦令李清照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七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 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叙事要完整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 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 木兰诗 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杨振宁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四单元 16 社戏鲁迅 17 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 口技林嗣环 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 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 步练习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________,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________》等。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仍是不适意!——徘徊________转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________斜。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3、默写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 4、解释加线语句的含义。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心中的雨点”:________ 。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拟人)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比喻) 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比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B小松树!/容我伴你去/山上的白云深了!上面两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女作家 ________。她最有名的两部诗集是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童真和________是这些诗集的主题歌。7、仿照示例的形式,另选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首小诗。 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读课文《荷叶母亲》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 10、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5月11日母亲节前,某班同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然后开展全班交流,请帮助完成下列活动步骤。①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3)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①央视一则广告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