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艺术论文
范文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
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这时期的主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
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
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
汉代习俗事死
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
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
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
画
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
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
其
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
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均有发现。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石、嘉祥武
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邱画像石墓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
像石。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
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众多的人物、禽兽、器物
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
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
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
这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汉代所达到的
高度水平。
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
被罗致到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
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
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
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
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
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如卫协的《诗·北风图》,
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等。
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
有以
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
取义于中国古代“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寓言,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
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
名画家,如顾恺之等。
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
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
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
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
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
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吴道子一生在京洛画寺观
壁画300余堵,变相人物,千变万态,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和
自然高出缣素的效果,世称为“吴装”。
中唐周□善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
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
唐代人物
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描绘功臣勋将的,如《凌烟阁功臣图》;
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
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
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
而吴道子于佛寺壁上画怪石崩滩,
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又因一日之内能在大同殿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
而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
王维也以水墨山水著名。
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
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
由于武功隆盛和贵族
游猎的风气,使鞍马等题材也成为绘画专科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
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
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佛像印刷,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扉页画显示了较
为成熟的雕印技艺。
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
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当时大食都城中有中国画工献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
在中国以高价收购名画家作品,中国绘画通过中日两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传
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礴的
时代精神和风貌。
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成为中古
绘画的鼎盛时期。
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艺术服务范围
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
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
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宋朝统治者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
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
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
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
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
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
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有
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盘车图》、
《耕织图》等;与节日民俗活动相结合的节令画,如《大傩图》、《冬至婴戏图》、《观
灯图》等;借描绘历史传说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采薇图》等;描绘文人韵事如《西园雅集图》等。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
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
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
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
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
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
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以
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
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
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
五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
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
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
北宋李公麟又在纯用墨线勾
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贡献,一些画家在写意人物花鸟上也进行了可喜的尝试,丰富了绘画
的形式和表现技巧。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
文人画
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
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涌现出难以数计的文人画家和作品,许多
画家借绘画抒写高尚情操,发泄对黑暗腐败势力的不满,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
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
此一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中,既有为正统文人画奉为典范的赵孟□、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吴、恽”,又有带有鲜明个性的徐渭、陈
洪绶、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等人。
民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进入
繁荣兴盛时期。
范文二:绘画艺术毕业论文
一、中西绘画在美学理论上的差异
传统中国绘画追求意境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生发,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
美学范畴,也是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艺术中所要求的“意境”又不同于佛家所说的“境界”,但艺术所创造的“意境”或“境界”总是物化之情与情化之物升华的结晶。
中国绘
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意、韵、静、势、实、虚、风、骨、理、质等
等原本是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画家们心目
中最“正确”的形象,并不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具有透视、凹凸、光影层次、色彩变换的高
度写实形象,而是一种极为简化的形象,如齐白石老年时的画,看上去似乎不拘成法,随
意挥洒,只消几笔便能完成,但由于其笔墨的浓淡干湿都恰到好处,所以看上去给人一种
栩栩如生的感觉。
在中国画色彩简化方面,在我国绘画的初始阶段有过“随类赋彩”的说法,但随着这门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对真实色彩的再现愈来愈不重视,绘画渐渐讲究淡施
色彩或不施色彩,所谓“唐重丹青,元人水墨淋漓”,即指此。
墨迹间的虚白似乎能发出
万紫千红的色彩。
难怪笪重光说:“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
所以,传统中国绘画的再现不是一味模写,而是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运用简化的形体,变
形的处理,暗示的手法等等,努力获得与现实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取得以少胜多、
以小见大、以简代繁、以刹那见永恒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则受到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多德、但丁、狄德罗、黑格尔等人哲学思想特别是“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
西方绘画以人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再现,它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
欧洲艺术从乔托开始,就时断时续地向这个方向发展着,线性透视的应用,是这种发展的
关键阶段,而对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使用,则是到法国印象派绘画时才最终得以实现。
因此,相对而言,西方传统绘画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艺术,中西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根本
差异就在于此。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提出的“中庸之为德也”、“文质彬彬”、“成教化、助人伦”、“修身养性”、“中庸之道”等等,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深远而巨
大的。
具体表现在:追求和谐的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追求“充实之
美”、“浩然正气”、“文质相辅”;反对“华而不实”,主张“名正言顺”;主张真善美
的结合;认为“心正则笔正”,“人品不正,用墨无法”。
对于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形成,对山水画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显然比儒佛两家深
广得多。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人应该顺应大自然,与自然保持亲和的
关系,认为天地和谐是最高的境界,而天地之和是“天乐”、“大美”。
道家的这些思想
促使画家们超尘出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情感。
从五代开始,到宋元明清,山
水画在中国画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比西方风景画早一千多年。
这与道家格外重视自然的
思想有关。
禅宗的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很深。
在中国文人看来,并不是任何艺术表现都是有价
值的。
只有以虚静明彻的心灵去观照、感悟大自然的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
合一”的最佳境界。
总之,禅宗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存于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这三大
思想支柱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西绘画在渊源上的差异
宗白华曾经精辟地论述西洋文化的主要基础在希腊,西洋绘画的基础和渊源也在希腊
艺术。
西方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形式上就要恢复和振兴被中世纪宗教所压抑和摧残了的
古希腊罗马的艺术。
从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中吸取营养,逐步确立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
另
一方面,在透视学、解剖学及社会思潮的推动下,探索并逐步实现了绘画艺术与科学精神、人文思想的融合,为绘画艺术的全面解放吹响了号角。
在精神意识方面强调人在精神和人
道主义,进一步追求“真”和“美”。
所谓“真”就模范自然,刻意写实。
达·芬奇在他
的《画论》中说:“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他们的绘画完全以希腊的雕刻
为范本。
所谓“美”,就是“和谐的形式”,而“和谐的形式”又以希腊的建筑为最高典范。
总而言之,“模仿自然”和“形式的和谐”便成了西方绘画的中心问题。
就是近代的“印象主义”,也不外乎是极端的“模仿自然”,特别是模仿自然界的光与色。
正因如此,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冈布里奇
还明确指出,“希腊诸大师曾受到埃及人的影响,而我们全都是希腊人的学生。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西方绘画艺术的渊源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人奠定的“模仿
自然”与“和谐的形式”之中。
中国绘画的渊源与西方不同,不是来自于雕塑。
在中国,人体圆雕还远不及希腊发达。
晋唐以来的塑像反而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
因此,雕塑不能成为画家的范本。
中国绘画
的渊源在于商周的钟、鼎、尊等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凝重浑穆、典雅,形成中国人特有的
审美理想。
此外,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也是中国绘画的渊源。
青铜器及汉代艺
术中的花纹、生动活泼的造型、流动的线条、虚灵的节奏、自由的空间,逐步形成中国画
的特点。
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也是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超入灵
虚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
阐发中国画理论及提高中国画地
位者不是画家,而是诗人和书法家。
由于渊源不同,中西绘画所表现的“境界层次”根本不同。
西方是写实,中国是虚灵的;西方是物我对立,东方是物我相融;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
融为一个整体,西方绘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追求逼真的可视空间。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
的加深,东西方文化也会呈现优势互补的趋势。
西方绘画从后印象派开始,不断吸收东方
文化艺术的营养,注重主观表现,要么高度写实、要么完全抽象;而中国绘画也将受到西
方绘画的巨大冲击。
中西绘画之所以进行比较,是为了看到差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求同存异。
我们
既要反对全盘西化,又要反对盲目崇拜。
既要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又要了解西方
文化的发展脉络。
我们要了解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点,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画的
优秀传统,使它与西画风格不同。
同时,也要搞油画的民族化。
当然也反对搞纯种的西洋
画或中国画。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民族文化的迁移,中西方绘画艺术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