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主题句及多重主语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主题句及多重主语结构

作者:罗美兰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讨论汉语中的主题结构及多重主语结构。本文把主题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其主题与述语中的某一特定位置相联,即由转换生成的主题句;另一种就是不经转换生成的主题句,它的主题与述语的关系只是建立在“有关”的基础上,主题不与动词发生关系,它与述语中任何位置都没有关系。多重主语结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主题结构,是由非主题结构省略而来的。

关键词:主题句;多重主语结构;主宾语不对称;省略

一、引言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汉语中有许多主题句。汉语主题句就是含有主题的句子。主题总是位于句首的位置,它不同于主语,但与主语有着相仿的句法地位。对汉语主题句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而汉语的多重主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主题结构,如何分析这种现象也是大家争相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对汉语主题句及多重主语结构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汉语的特点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对我们学习外语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汉语主题句

汉语主题句中主题与主语有着相仿的句法地位。Li and Thompson将汉语主题的性质概括为:

a.整句的陈述建立了一个时间、空间或个体的框架;

b.总是定指或是泛指的;

c.总是出现在句首;

d.以由停顿或是“啊”、“么”、“呢”、“吧”之类的叹词同句子的其余部分隔开。

他们用的是功能主义理论,分析的出发点是将主题作为句子的原始成分之一,不经由转换过程产生。而生成语言学派认为主题不是句子的原始成分,而是经过转换过程衍生出来的非基本成分。

赵元任认为主题和述语的关系是建立在所谓的“有关”的基础之上的。功能主义学派

Li&Thompson(1976)则进一步发展了以“有关”来界定主题的理论。他们认为汉语的主题不一

定要跟述语中的一个位置相联系,或者说不必跟述语中的动词有任何选择性关系,只要述语跟主题“有关”,句子就可以成立了。例如:

(1)那回大火,幸亏消防队到得早。

主题“那回大火”跟动词“到”没有句法上的选择及配合关系,也不能理解为时间词组,更不能分析为状语,所以只能是全句的主题。“那回大火”跟“幸亏消防队到的早”没有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只能是主题和述语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有关”的基础上的。

黄衍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替主题句的合法性及“有关”下了个语用上的定义:

主题句中,述语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述语小句必须谈到关于主题的某些事情。

生成语言学派普遍认为主题与述语中某一位置相关联,或与动词有选择关系。主题是从句子中移动出去的。这样的分析是为了寻求一个对句法结构的严格的说明。他们通常把主题的移动看作所谓的WH-移动或A’-移动,主题还可以“还原”到那个位置上去,如果那个位置有个复指代词,主题是可以与其同指的。例:

(2)那个女孩我不喜欢。

分析这个句子,我们可以认为主题“那个女孩”是从“喜欢”的宾语位置移动出来的,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还原成非主题句。

(3)我不喜欢那个女孩。

如在宾语位置加个复指代词,主题可以与这个复指代词共指:

(4)那个女孩i我不喜欢她i

主题与述语中的复指代词共指,这也说明主题是从述语中的复指代词的位置移动出去的。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些片面。如能把两派的观点结合起来那将更容易更全面地解释主题句。有时候,述语中与主题相关的位置是个空的。但有时位置却不能空,必需要用一个复指代词才行。在前一种情况下,被认为主题不受相关位置的限制,而后一种情况则是主题受到相关位置的限制。所以我们把主题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其主题与述语中的某一特定位置相联系,即由转换生成的主题句。另一种就是不由转换生成的主题句,它的主题与述语的关系只是建立在“有关”的基础上,述语只是涉及到与主题相关的一些事情。主题不与动词发生关系,它与述语中任何位置都没有关系。一般来讲,这种主题句在语义上属于委婉句,它不是很直接地把意思说出来,往往让人觉得话中有话,但这话中的意思由于大家共有的常识,都能被人理解。

(5)这条路,还好我没有穿高跟鞋。

这是一例主题与述语建立在“有关”基础上的主题句,真正意思不在字面,要稍稍想一想,才能得出它真正的意思。其隐含的意思就是:

(6)这条路真难走,还好没穿高跟鞋,否则非累死不可。

把主题句分为这两种就能较全面地分析主题句了。

三.多重主语结构

句法学家注意到汉语、日语、朝鲜语等东南亚国家语言中存在一种非常特殊的主题结构——多重主语结构。这类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主题化的缘故,在一个句子的开头存在两个主语,前一个称为大主语,后一个称为小主语,如例(7)(8)所示:

(7)我奶奶病了。

(8)蔬菜,我最喜欢茄子。

像这样的双重主语结构,我认为应该是因为非主题句子的省略而造成的。例(7)中,主题“我”与述语的主语“奶奶”之间应该有个“的”字,“我的”做“奶奶”的定语。原句应该是

(9)“我的奶奶病了。”

例(8)中,主题“蔬菜”应该在原句中是作状语的,是“在蔬菜中”这个状语的省略。

我们再看例(7),如把这个句子看作是主题句,它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出,主题句的图(1)中,“奶奶”与动词“病了”共一个结点,是小句中的姐妹成分,距离很近,与“我”距离更远些。而非主题句图(2)中,“我”做定语,与“奶奶”共在NP 这个结点下,就象共一个屋顶的一家人。而动词“病了”却在NP这个投射之外,所以“我”跟“奶奶”的关系更密切些。

主题句在读的时候,主语跟述语之间可有个停顿(见前面Li and Thompson对汉语主题句性质的概括),那么例(7)在“我”后面则有个停顿。但实际上,我们在读的时候,习惯不停顿的,因为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我奶奶”就是一个词组,是不能分开的,这个词组跟“我的奶奶”是一样的意思,只是省略了一个“的”字而已。象这种做定语的省掉做定语的特征“的”字的词组还有很多:如“我家先生”、“美国人民”“咱村”等等。这些词如果加上一个“的”字,反而会觉得不顺口,“我家的先生”、“美国的人民”“咱的村”这样的说法并不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