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节肢动物门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门(修改)

节肢动物门(修改)

* 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 * 全部神经节并成一个大的神经团。 * 雌雄异体,直接发育。
2.常见种类
蛛形纲的常见种类
五、多足纲
* 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 躯干部多节,每节1~2足。 * 第1对附肢称颚足,末端成一利爪,有毒腺开口。 * 开管式循环。 * 气管呼吸。
* 马氏管排泄。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 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 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约占已知动 物种类4/5。 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 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 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 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六、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为 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节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 统,而且头部内位于消化道上方的前3 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 和后脑3部分。提高了神经系统的传导 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的机能,更 有利于陆栖生活。 2、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发 达,有触觉器、化感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听觉器等4种。

CH10节肢动物门(2)

CH10节肢动物门(2)
蜈 蚣
蚰蜒
马陆
马陆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 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 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 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 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1.唇颚目 球马陆科可供药用。 2.带马陆目 圆马陆科的宽附陇带马陆可供药用。 3.山蛩目 其中山蛩科的燕山蛩可供药用。 4.蟠形目 其中蟠马陆科的毛圆刺马陆等可供药用。 5.整形目 蜈蚣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可供药用。 6.钱串目 蚰蜒科的花蚰蜒等可供药用。
*无翅 *体被鳞片 *触角长丝状 *咀嚼式口器
缨尾目:衣鱼
2蜻蜓目(Odonata)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翅2对,膜质,多脉 *半变态,稚虫水生
蜻蜓目 蜓科的蜻蜓、蜻科的赤蜻蛉和褐顶赤卒 及黄衣等。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蜻蜓 赤蜻蛉
褐顶赤卒
3.蜚蠊目 体扁,前胸盖住头部,咀嚼式,丝状触角 蜚蠊科的东方蜚蠊、美洲蜚蠊、澳洲蜚蠊、 中华地鳖、冀地鳖等。
② 复眼(compound eye) 1对,位于头的两侧,
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 器官。
③ 单眼(ocellus)一般3个,也有1~2个或无单眼的。
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
蝗虫 蚊 蝇 蛾类和蝶类
*口器的基本组成 上唇(labrum)
大颚(mandible)
小颚(maxilla)
下唇(labium)
舌(hypopharynx)
* 头部口器的位置
雌蚊 的 刺 吸 式 口 器
蛾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丽 蝇 的 舐 吸 式 口 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生物界最大的门类
1 主要特征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龙虾 附肢
1. Mandible ; 2. First maxilla ; 3. Second maxilla ; 4.mouth ; 5. Exopodite of 1st maxilliped ; 6. Exopodite of 2nd maxilliped 8. 3rd maxilliped
昆虫纲 常见 类群
野 外 实习 、 后续课 程
4 多足亚门主要类 群
4.1 蜈蚣
附肢 每 节 1 对
躯干部第一节为 颚 足 具毒腺开 口
头部和躯干部,体表 缺 蜡层,气 孔常不能 关 闭
4.2 马陆
体节由 胚胎时 期 2 个体节 愈 合 许 多体节 具臭 腺
4.3 蚰蜒
捕食小 昆虫
5 甲壳亚 门 (Crustacea )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表皮
原表皮
上表皮 - 蜡层 原表皮: 外表皮 --- 钙层 or 蛋白 内表 皮 --- 几丁质层 (多糖) 蜕皮 龄期计算
保护
支持(杠杆)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3 、 重 要类群
鳃足纲 颚 足纲 软甲纲 等足 目 : 海蟑螂 端 足 目 : 沟虾 十足 目 : 游泳 亚 目 长尾 类 短尾 类 爬行 亚 目 异( 歪 ) 尾 类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二)呼吸——鳃,书鳃,书肺,气管 (三)循环——开管式
(四)附肢分节 双枝型 节肢 单枝型 (五)肌肉——横纹肌 拮抗作用
原肢 内肢 外肢
前基节 基节 底节
(七)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复眼) 前中后脑、食道下神经节(咽下神经节)
(八)消化、排泄 中肠突出物:储存养分(昆虫有脂肪细胞) 直 肠 垫:从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 马 氏 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细管,浸润在血体腔中 吸收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通过后肠排出
1.历史:出现在古代泥盆纪,4亿年来形态不改,因此被称 为“生物活化石”。
5.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北部湾) 有规律的献血 (1/3-2/3)
持续利用:现在加工过的鲎血,(1升左右)可
以卖到1.5万美元。
6. 八卦: “海底鸳鸯”,
被称为“海怪”的鲎,对自己的伴侣却十分忠 贞 不二,一旦雌雄鲎结为伴侣,就像鸳鸯一样,朝夕形 影不离,雄鲎总是趴在雌鲎的背上;而雌鲎总是背负着雄 鲎,胖胖的妻子总要背着这个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
4. 有基节腺,开口于第五步足的基部。
5.感觉器官有复眼、单眼、感觉毛

2.产地:中国北部湾和墨西哥湾,分别被称为“中国鲎” 和“美洲鲎”。
3.功能: 食用(生殖腺) 鲎素:若试剂立即凝固或变色,就说明注射液内 含有使人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的细菌内毒素。 壳、 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4.处境:海洋环境污染 人为酷捕
(二)外骨骼
体壁:表皮、上皮(分泌物即可形成角质膜)、基膜
外被角质膜即外骨骼,既可保护躯体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上表皮 原表皮 外表皮:鞣化作用
内表皮:几丁质
各体节包被外骨骼:背板、腹板、侧板
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发达,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发生蜕皮现象 蜕皮受激素控制:甲壳动物有Y器(蜕皮腺)X器(抑制蜕皮素,烫虾眼柄) 蜕皮过程: 蜕皮前(停止摄食),蜕皮液消化旧骨骼,动物从旧骨骼裂缝钻出, 新骨骼(较旧骨骼宽大并皱折)吸水、吸气、肌肉伸缩,膨胀展开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5
1.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分节附肢的动物,节 肢动物的名称由此而来。
• 结构: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本身及其与身体相
连处均有活动的关节。
因为结构特点和着生方 式,附肢的运动力和灵 活性远远超过疣足。
6
• 功能:
头部附肢:感觉,形成口器取食。 胸部附肢:运动与呼吸。 腹部附肢:游泳、爬行,转化为生殖器。
✓ 雌雄异体,生殖形式多样,间接发育普遍(昆虫的变态)
✓ 具有保护色、拟态等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4
1.异律分节
节肢动物身体的若干体节发生分化,组成头、胸、 腹各部分,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称为异律 分节。
头部:有眼、触角、口器等器官,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有足、翅等器官,是运动和支持中心。
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
24
7.1 消化道: 中肠 :又称胃,为消化、吸收食物之处。
突出物:盲囊、盲管。扩大食物的消化、吸收 面积,回收水分。
25
7.1 消化道: 后肠 :排出消化和代谢产生的废物,保持体液的水
分和离子平衡。
26
7.2 口器:摄食器官,由上唇、大颚、小颚、下唇和舌
5部分组成。根据取食和食性的不同,口器特化成5种。 (144页)
家蝇
30
虹吸式口器:大部分结构均退化,仅小颚的外颚叶延长,
并左右闭合成管状。吸食花蜜等液汁。
蝶、蛾
31
嚼吸式口器:大颚用于
咀嚼、筑巢,小颚、中舌、下 唇合拢,形成一食物管,吸取 花蜜。蜂。
蜂 32
8.神经系统和感官
集中型的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节相对集中。
33
8.感官
感觉器官
触觉器:触毛 化感器: 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器: 单眼和复眼 听觉器: 鼓膜 平衡觉: 平衡囊

动物学-节肢动物

动物学-节肢动物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附肢类型:按附肢结构特征双肢型(肢口纲和甲壳纲)单肢型(多足纲和昆虫纲)。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肢节:附肢的基干,分为前基节(亚基节)、基节、底节。

内肢节:由原肢节顶端发出,一般4-5肢节。

外肢节:由原肢节外侧发出,肢节较多。

双肢型附肢由双肢型附肢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节和内肢节。

单肢型附肢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上表皮(上角质膜):蛋白质+脂质外表皮(外角质膜):几丁质+蛋白质(鞣化,钙质沉淀,坚硬)内表皮(内角质膜):几丁质+蛋白质(未鞣化,柔软)甲壳类外骨骼内具有大量钙质,昆虫类无。

作用: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支持,保护和运动。

外骨骼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每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背板(背甲):位于背侧腹板(腹甲):位于腹侧侧板(侧甲):位于两侧,甲壳类发达,昆虫类退化(仅在有翅亚纲胸节保留)。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蜕皮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丧失的作用,同时也使生长受到限制。

节肢动物发育中,去掉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外骨骼,称为蜕皮。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如虾、蟹等。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

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4. 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不形成体腔膜,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10.节肢动物

10.节肢动物

4.纺丝织网 丝腺的腺体部分泌细滴状的分泌物,集中在腺腔 中——输出管——纺器和筛器(在纺管内已成蛛 丝)——纺管末端抽出。 所有蜘蛛都产丝,但不是所有蜘蛛都织网。

5.消化系统 分化: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口、食管、吸胃 中肠:发达,具盲管和侧盲管。发出许多消化腺。 后肠:短,背侧有一直肠囊。
四、蛛形纲


(一)、概述和主要特征
1.体短,不分节。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2.附肢6对,在节肢动物中数目最少,无触角。 部位 序号 名称 头胸部 1 螯肢 2 脚须 3~6 步足 功 能 捕食,具毒腺 抓握、撕裂食物,触觉和嗅觉。 雌雄异形。 具爪,爬行和结网





2.消化系统



分化: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 特点: (1)食道短, (2)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胃),贲门胃内 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 内有刚毛,过滤作用。 (3)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增厚,形成骨板和 硬齿,特称为胃磨。 (4)消化腺为肝脏,消化和储存肠内已消化 的食物。
(二)主要类群


1.唇足亚纲:第一 躯干节的一对附 肢变成颚足,内 有毒腺。代表动 物:蜈蚣 2.前殖亚纲:不具 颚足。代表动物: 马陆
六.昆虫纲
一、代表动物 ——东亚飞蝗 (一)外形特征 黄褐色或黑褐色,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触角,单眼,复眼 口器:咀嚼式口器,组成: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2.胸部:前胸,中胸,后胸,前翅,后翅,前足,中足,后足 3.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 雄性:第9、10节腹板形成下生殖板,第11节背板形成肛上板。 雌性:第8节腹板形成导卵器。
五、多足纲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2020/4/5
• 发育过程中有变态(metamorphosis)现象 ,变态有三种基本类型:
• (1)无变态(ametabola) 表现在原始的无翅类群,幼虫和成虫
相比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没 有更多的差别,且发育为成虫后仍蜕皮 生长,如衣鱼等。
2020/4/5
• (2)不完全变态(heterometabola) )
以分成前脑、中脑及后脑。前脑是视觉和行为 的神经中心;中脑是触觉的神经中心(没有触 角的蜘蛛等则没有中脑的分化);后脑发出的 神经分布到下唇和消化道。
2020/4/5
节肢动物感觉器官有视觉、触觉、化 学感受器三种。
视觉感受器:单眼、复眼。 单眼仅有几个光感受细胞,只能感受
光线强弱。复眼则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 ,可以感觉物体的形状、颜色、距离、运 动以及光的强度等。还有平衡、触觉、味 觉、嗅觉、听器等。
2020/4/5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2、附肢具关节。附肢分为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种(附图) 3、具非细胞结构的外骨骼;(附图) 4、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5、链状神经系;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消化系统独特。 6、雌雄异体,中黄卵,表面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
的时间很短,体腔囊的体壁断裂,体腔上皮形成生殖腺及其管腔 ,排泄管等。体腔囊断裂解体并与组织间隙残存的囊胚腔相勾通 ,最终形成的体腔具有双重来源即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 液,又称血体腔。 • 开放式循环: 体腔囊一部分细胞由前到后,在胚胎的背侧联合成管,构成心脏 • 血液由心脏 动脉 血腔 呼吸器官 围心腔 心孔 心脏
2020/4/5
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2020/4/5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 • • • • 1、影响人与畜禽健康 2、敌害渔业 3、啮食农作物 4、破坏水下设施 5、阻碍航运
重要的人类传染行疾病与媒介生物的关系
类别 病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病毒病 森林脑炎 新疆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斑疹伤寒 立克次氏体病 鼠型斑疹伤寒 恙虫病 Q热 细菌病 鼠疫 野兔热 虱媒回归热 螺旋体病 蜱媒回归热 莱姆病 疟疾 黑热病 蠕虫病 马来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 病原体 日本脑炎病毒 登革热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汉坦病毒 普氏立克次氏体 莫氏立克次氏体 恙虫立克次氏体 贝氏立克次氏体 鼠疫杆菌 土拉伦斯菌 俄拜氏疏螺旋体 波斯疏螺旋体 伯氏包柔疏螺旋体 疟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马来布鲁线虫 班氏吴策线虫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亚东璃眼蜱 革螨 人虱(Pediculus humanus)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地里纤恙螨 (Leptotrombidium deliensis) 红纤恙螨 蜱 印鼠客蚤,长须山蚤,方形黄鼠蚤 蜱、革螨 人虱 钝缘蜱 全沟硬蜱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中华白蛉,硕大白蛉吴氏亚种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3 蛛形纲(Arachnida)
大多陆生,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部分;无触角, 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是螯肢,第二对是 脚须,后4对为步足;呼吸器官同时具有书肺 和气管系统,排泄系统同时存在基节腺和马氏 管。 蛛形纲在节肢动物门中种类仅次于昆虫纲, 大约有6万余种,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讲解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讲解
6
三、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与气管的高度发达有关,循环系统简单。多对心孔管 状心脏,一条短动脉,流入身体各部的组织间隙中,是开 管式循环。 四、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节肢动物是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segmentation), 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这与环节动物不 同。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 (tagmata)。
单枝型,由双肢演化,外肢退化,只留原肢和内肢。
8
指节 掌节 腕节 长节 (股节) 座节
9
六、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以前动物都是平滑肌,节肢动物是横纹肌,伸缩有力, 着生在坚厚的外骨骼上。按体节排列,有躯干肌和附肢肌。 成对排列,相互拮抗。
10
膜质关节
11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感官灵敏,以适应对多变的环境,迅速作出反应。有 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 神经节有十分明显的愈合趋势,消化道上方前3对神 经节愈合为脑,形成前脑、中脑、后脑。
一对复眼: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位于眼柄顶端,眼柄
分两节,可活动。
平衡囊:位于第一触角原肢第一节内,能感知身体所处
的方位。
35
8、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异形,即有生殖附肢及生殖孔位置区分。 (1)生殖器官: 雄性:头胸部内中肠上方,心脏下方,具一对白色精巢, 前部左右分离、后部则愈合,一对输精管,很长,迂回曲折, 末端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一对输卵管,雌孔在第三步足的基部内侧。
多足纲(Myriapoda)
昆虫纲(Insecta)
14
一、三叶虫纲(Trilobita) 活体不存在,全为化石,海产,进化地位重要,身体分 头、胸、腹部。
15
16
17
二、甲壳纲(Trilobita) (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10节肢动物1

10节肢动物1

(二)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
1层、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外骨 骼)及体表的腺体等附属结构。 (三)底膜(基膜) 很薄、紧贴于上皮之内;由结缔组 织形成。 节肢动物身体的各体节通常包被四 块外骨骼,即背板(背甲)、腹板(腹甲) 和侧板(侧甲,左右各一块)。
三、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都为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日本沼虾 的外部形态
1、头胸部:由头部6节和胸部8节愈 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 长的一半;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状突 起,称为额剑,其上下缘有锯齿; 头胸甲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 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额剑两侧 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 着生复眼。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的体腔内充满血液,故名 血体腔;这种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 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形成, 所以节肢动物的体腔为混合体腔。 心脏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血 液在心脏中由后向前、流经血管进入体 腔;血液在体腔中由前向后流动,然后 会入围心窦、由心孔流回心脏。因此, 节肢动物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
多 足 纲 的 外 部 形 态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马陆
蜈蚣
第三节 甲壳纲的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甲壳纲是节肢动物的一个重要类群,目 前已知有3万余种,以对虾、龙虾、螃蟹 等为人熟知;绝大多数为水生,而且多数 是海产;现以日本沼虾为例介绍甲壳纲的 特征,日本沼虾又称青虾或河虾,是我国 重要的淡水食用虾。 一.日本沼虾 (一)外部形态:身体青绿色,带有棕色斑 点;体外被有甲壳,即外骨骼;身体有20 体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节肢动物——精选推荐

节肢动物——精选推荐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全身包被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②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

③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④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⑤分节的附肢,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⑥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⑦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⑧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2.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在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2009-5-21 19:19•回复••生物小巫•10位粉丝•41楼3.根据什么说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答: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为学者所公认。

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近似目前的环节动物,因此本门动物中体节较多的种类常被视为是较原始的。

至于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是怎样的?它与现存的类群之间究竟有何亲缘关系?节肢动物的起源是多元还是单元的?关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下述见解流播较广:海栖的原有爪类或称原古颚类,是节肢动物的远祖,由此分别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其一是:有爪纲→多足纲→昆虫纲。

这个演化方向显示了动物由海栖朝陆栖的发展。

有爪纲为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间的一个过渡类型,既具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如体表有薄的角质膜、由平滑肌形成的皮肌囊、按体节排布的多对巨管肾等;同时也有节肢动物的结构标志,如末端带爪的成对步足以及作为空气呼吸:瓣的气管等。

10节肢动物

10节肢动物

不形成皮肌囊 肌肉呈束状,以外骨骼作为附着点,拮抗存在。
5、体腔和循环


混合体腔 开管式循环
6、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鳃,书鳃,体壁(低等)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gill):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 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如虾、蟹。 书鳃(bookgill):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 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 (肢口纲)的呼吸器官。

发育:


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臭虫
昆虫纲的分类

无翅亚纲:原始无翅

衣鱼

有翅亚纲:原始有翅,但少数种类翅退化消


蜉蝣目:一对尾须细长多节,中间常有一中尾丝。 蜉蝣:体长1cm
豆娘:休息时,翅竖立体背
蜻蜓目 复眼大,腹部细长,口器咀嚼 式,触角刚毛状,前后翅质 地、形状、大小相似,不能 折叠。 蜻蜓,豆娘

鳞翅目:蝶和蛾
大紫蛱蝶

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蝇和蚊
丽蝇科

膜翅目:翅膜质,前 翅远较后翅大

蜜蜂 和蚂蚁
三、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蛛形纲
肢口纲 甲壳纲 三叶虫纲 多足纲
昆虫纲
有爪纲
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 (原有爪类 Protoonychophora) (原有颚类Protomandibulata)

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红 蜘 蛛(红叶螨) (Tetranychus)
6、昆虫纲

头部:

一对触角; 口器:虹吸式 眼:复眼:小眼;单眼 3个体节 3对足 2对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全身包被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②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

③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④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⑤分节的附肢,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⑥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⑦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⑧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2.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在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3.根据什么说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答: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为学者所公认。

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近似目前的环节动物,因此本门动物中体节较多的种类常被视为是较原始的。

至于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是怎样的?它与现存的类群之间究竟有何亲缘关系?节肢动物的起源是多元还是单元的?关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下述见解流播较广:海栖的原有爪类或称原古颚类,是节肢动物的远祖,由此分别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其一是:有爪纲→多足纲→昆虫纲。

这个演化方向显示了动物由海栖朝陆栖的发展。

有爪纲为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间的一个过渡类型,既具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如体表有薄的角质膜、由平滑肌形成的皮肌囊、按体节排布的多对巨管肾等;同时也有节肢动物的结构标志,如末端带爪的成对步足以及作为空气呼吸:瓣的气管等。

有爪纲只是节肢动物演化树上发展早期的一小侧支而已,其他节肢动物类群并非由此发展而来。

多足纲跟有爪纲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较有爪纲高等,完全具备节肢动物的特征,如体表角质膜坚厚、头部发达、附肢有关节等。

昆虫纲乃是节肢动物门中最高等的巨大类群,完全适应于陆栖生活,与节肢动物门的任何类群相比,最接近多足纲。

4.举例说明甲壳纲动物的洄游。

答:游泳亚目与爬行亚目。

前一亚目系指各种虾类,擅于游泳。

腹肢为游泳足,划水有力。

尾肢和尾节组成尾扇。

除日本沼虾外,又如罗氏沼虾,成体栖憩淡水,而幼体却在半咸水中生活。

这种虾有洄游习性;朝鲜半岛南端济州岛西南水深70m以上的广大黄海海区是它们的越冬场所,在越冬期间,对虾分散栖居,到3月底春暖时节,水温上升,就逐渐聚集在一起,成群从黄海南部向北游动,沿山东半岛经廓岛列岛进入渤海湾与辽东湾,随即分散,在各大河口附近的浅海中产卵。

雌虾不抱卵,排出的受精卵散落水底,夏初孵化,发育和生长都十分迅速,到秋末幼虾大小已接近亲虾。

初冬天气转寒,水温开始下降,由越冬场所游迁来的老个体多已被捕,少数也自然死亡,新个体则逐渐自沿岸浅海向较深处密集,形成大群,从11月中、下旬开始,再循春季洄游的路线反向南迁,约在次年1月,到达越冬场所。

再经2个多月的时间,天气转暖,又集群北游。

虾群往返洄游1 000余km。

短尾类也就是真正的蟹类,为爬行亚目中主要的类群。

如三疣梭子蟹,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南北沿岸浅海均产。

擅游泳,能迅速游近鱼、虾、乌贼等,用螯足捕捉,然后沉到海底吞食。

中华绒螯蟹,通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像中国对虾那样,也有洄游习性。

中国对虾在不同的海区之间洄游,而中华绒螯蟹却在淡水水域与海洋之间洄游。

这种蟹平时分散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到秋冬之交,成熟个体便爬人较大而通海的江河中,顺水下迁至河口浅海,交配产卵;受精卵粘附在腹肢上。

抱卵雌蟹旋即钻进海底泥砂内,不吃不动,到第二年春季,才孵出浴状幼体。

浴状幼体在海中营浮游生活,前后蜕皮5次,发育成为大眼幼体,也就是蟹苗。

这时已到初夏,蟹苗由于有强烈的溯水性,对淡水水流特别敏感,涨潮时就随着潮水溯河而上,进入淡水江河湖荡中发育成为幼蟹,并继续生长。

到了冬季,幼蟹逐渐聚集到大的江河深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季,成群溯河而上,不久蟹群虽然解散,但分散的个体仍然向上爬行,直到五六月间才定居下来。

在淡水中定居育肥几个月后,转眼秋季来临,最后再蜕皮一次,变为成熟个体,又像亲代一样开始下迁。

5.蛛形纲动物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答:以蜘蛛为例加以说明:蜘蛛的消化系统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前肠包括口、食管与吸胃。

吸胃是很有特征性的结构,除环肌外,其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着生强大的肌肉束,肌肉束的另一端附着于背板和腹板的内面。

借这些肌肉的伸缩,吸胃就可缩小或扩大,以吮吸液汁。

中肠十分发达,白头胸部直达腹部末端。

在吸胃之后,中肠分出一对盲管,沿吸胃左右侧前行,同时左右盲管各分出4条侧盲管,侧盲管一直伸人到步足基部内;这些盲管都用来储存由吸胃吸人的食物液汁。

中肠本身又在腹腔内扩大,同时还发出多数消化腺。

消化腺十分发达,几乎占满腹腔,均开口于中肠,既分泌消化酶,也可储存食物液汁。

正因为具备这样发达的中肠盲管和消化腺而便于储存足够的食物,所以蜘蛛饱食一次之后,便可忍饥很长时间;据试验,黑寡妇蛛就可忍饥200天之久。

后肠短,背侧有一直肠囊也称粪袋,用来暂储粪便,最后经肛门排出;肛门位于腹部纺器之后的末端腹侧。

6.蜈蚣的口器和步足结构有何特点?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答:口器虽因肉食或草食而明显不同,但食性对消化系统影响不大。

消化管始终直而不弯曲,分前肠、中肠与后肠,各部分不再进一步分化。

无中肠腺。

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脏很长,几乎与躯干部等长,心孔对数多,每个体节有1~2对。

以气管呼吸。

步足是蜈蚣的爬行器官。

爬行时,尾足拖在身,不起运动作用。

它是蜈蚣的触觉器官,原第一肢节已退化,只有6肢节,第一节十分粗壮,其腹面外侧有2短棘,内侧有一短棘,背面内侧也有一短棘。

7.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和结构。

根据口器的类型和结构,我们怎样选用农药、防治害虫?答:原头部后3体节的3对附肢演变成3对口肢,即一对大颚、一对小颚、一片下唇,另加上唇和舌,组成昆虫的口器。

各种昆虫随着食性的不同而口器变化很大,上述中华稻蝗具有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最原始和最典型,见于多数昆虫中;由此演变成嚼吸式、刺吸式、吮吸式和舐吸式等各种口器。

蜜蜂食花粉,又吮花蜜,其口器为嚼吸式。

大颚用来嚼碎花粉和揉蜡塑巢。

小颚颇长,轴节杆状,由茎节发出的外颚叶成为颇大的薄片,而内颚叶却几乎完全退化,小颚须萎缩成为2节的小突起。

上唇短。

下唇的亚颏和颏都退化,而前颏长大。

唇舌分为中间的中唇舌和外侧的侧唇舌两部分,前者很长,左右愈合,末端形成一匙状舌瓣,后者呈鳞片状,共一对,包围在中唇舌基部的左右两侧。

下唇须分为4节,基部两节扁平呈刀状,末部两节小。

蜜蜂吮吸蜜汁时,一对小颚的外颚叶和一对下唇须顺着中唇舌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吸肾中唇舌在吸管内快速前后活动,抽吸蜜汁到管内,然后再转入消化管。

中唇舌腹侧有一深沟,唾液由此流出,与食物混和。

刺吸式口器十分细长,下唇延长呈槽状,末端有一对由下唇须演变而成的唇瓣,口器的其余部分都嵌合在下唇槽内。

上唇形成食物管,大颚以及小颚的内颚叶则特化成穿刺的口针,小颚的外颚叶完全退化,小颚须短,只3节。

吮吸式口器虽不能穿刺,但可吮吸花蜜等液汁。

小颚轴节消失,茎节很小,小颚须也小,内颚叶完全退化,外颚叶却十分发达,左右嵌合成一条长喙,作为吮吸的食物管。

外颚叶本身中空,其内腔与头腔相通。

由于内腔着生多数斜走肌,喙因此卷曲。

吮吸时,头陪.收缩,血液由头腔通过茎节内腔而被压人外颚叶腔内,喙也就伸直。

血液流回头腔后,喙又恢复原来卷曲的状态。

大颚退化。

上唇很小,覆盖在喙的基部背面。

下唇简单,呈板片状;有一对分为3节的下唇须。

舐吸式口器:大颚已完全退化,口器主要由喙和唇瓣两部分构成。

喙分基喙和吸喙,前者宽大,像—个倒置的锥体,由着生上唇的头壳部分即唇基以及小颚和下唇基部愈合演变而成;一对小颚须还仍保留,但内、外颚叶均已消失。

喙可能由下唇颏的末端部以及前颏演变而来,背面中央内陷,形成一条下唇槽,内扣合上唇和舌。

(不完全)9. 昆虫的呼吸系统为什么说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系统?答:昆虫的呼吸系统非常发达,由多数气管组成,能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因此管壁的结构与体壁相同而反向,内面为角质膜,称为内膜,其增厚部分形成螺旋状内脊,称为螺旋丝,用来支撑气管,使之不至于凹瘪。

内膜外为一层多角形扁平细胞,扁平细胞层外更有一层由结缔组织形成的底膜。

气管纵横连接,形成一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完整统一的系统。

纵贯身体的共有侧、背、腹3对气管干,这3对气管干以横气管相互连接。

从纵气管干和横气管发出很多分支,伸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这些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形成多数微气管。

微气管直径不到1μm,末端封闭,其螺旋丝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

这些微气管一般在体壁内面和器官表面盘根错结,但也伸入细胞之间,甚至穿透细胞。

气管干或气管的某一部分有时扩大,形成气囊,囊壁很薄,无螺旋丝。

由于气囊的存在,气管系统进出的气体容量可以增大。

从中胸开始,直到第8腹节,左右侧气管干按节向外发出一对短气管,与外界相通;短气管的开口就是气门。

气门共10对,计中胸一对、后胸一对、前8个腹节各一对。

氧气以扩散的方式由气门进入气管,再到达微气管,最后透过其纤薄的管壁而直接供应给组织和细胞。

微气管内的氧气被组织和细胞吸收以后,管内氧分压下降,氧气也就能从气门不断扩散进来。

同样,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由大气和微气管内二氧化碳的分压差所引起。

不过只依赖气体的扩散还不能满足昆虫氧气的需求,必须经常呼吸,以补不足。

吸气时,前4对气门开放,后6对气门关闭,外界新鲜空气由前者进人体内;呼气时,前四对气门关闭,而后6对气门开放,以排出体内污浊的空气。

这样呼吸一次,整个气管系统内2/3的空气可得到更新。

所以说昆虫的呼吸系统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系统。

10. 试述昆虫纲各重要目的特征,并举出各目的常见种类。

答:①蜉蝣目:小型至中型。

体柔软。

复眼大。

触角细小。

翅膜质;后翅小或消失。

—对尾须细长多节,中间常有一中尾丝。

具有片状或丝状气管鳃。

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

短命,不完全变态。

如蜉蝣。

②蜻蜒目:大型。

头部转动灵活。

复眼大。

触角细小。

口器咀嚼式,有坚强的齿。

翅两对,不能折叠,膜质透明,翅脉网状,多横脉。

各翅均有一翅痣。

尾须小,只一节。

白天活动,飞行敏捷而有力,可持续飞行颇长时间,并能在飞行中捕捉其他昆虫为食。

不完全变态。

如黑眼蜻蜓③直翅目:中型到大型。

复眼一般大小,触角丝状,多节。

口器咀嚼式。

前翅为覆翅,狭而较厚,革质,休息时掩盖后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