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节肢动物2

合集下载

CH10节肢动物门(2)

CH10节肢动物门(2)
蜈 蚣
蚰蜒
马陆
马陆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 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 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 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 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1.唇颚目 球马陆科可供药用。 2.带马陆目 圆马陆科的宽附陇带马陆可供药用。 3.山蛩目 其中山蛩科的燕山蛩可供药用。 4.蟠形目 其中蟠马陆科的毛圆刺马陆等可供药用。 5.整形目 蜈蚣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可供药用。 6.钱串目 蚰蜒科的花蚰蜒等可供药用。
*无翅 *体被鳞片 *触角长丝状 *咀嚼式口器
缨尾目:衣鱼
2蜻蜓目(Odonata)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翅2对,膜质,多脉 *半变态,稚虫水生
蜻蜓目 蜓科的蜻蜓、蜻科的赤蜻蛉和褐顶赤卒 及黄衣等。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蜻蜓 赤蜻蛉
褐顶赤卒
3.蜚蠊目 体扁,前胸盖住头部,咀嚼式,丝状触角 蜚蠊科的东方蜚蠊、美洲蜚蠊、澳洲蜚蠊、 中华地鳖、冀地鳖等。
② 复眼(compound eye) 1对,位于头的两侧,
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 器官。
③ 单眼(ocellus)一般3个,也有1~2个或无单眼的。
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
蝗虫 蚊 蝇 蛾类和蝶类
*口器的基本组成 上唇(labrum)
大颚(mandible)
小颚(maxilla)
下唇(labium)
舌(hypopharynx)
* 头部口器的位置
雌蚊 的 刺 吸 式 口 器
蛾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丽 蝇 的 舐 吸 式 口 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实物展示、图片辅助、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
2.讨论主题: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3.讨论过程:学生根据观察实物、图片和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4.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针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强调观察、实践、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物现象出发,如菜市场常见的虾、蟹、蜗牛等,引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这一主题。
1.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浓厚,但可能缺乏深入探究的主动性和方法。
2.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生物特征时,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描述不准确等问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需要引导和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描述准确性,同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名师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 2 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本节第二课时,继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之后,最后安排学习的第六种无脊椎动物。

它是进
化程度最高的一类无脊椎动物,也是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

本节课主要内容:节肢
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节肢动物动物中的昆虫是比较熟悉,已有对昆虫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但是容易把一些动物混淆为昆虫,例如蜘蛛、蜈蚣等。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小组活动,如观察标本、观察图片、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标本与图片,概述节肢动物与昆虫的特征,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讨论交流,说出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节肢动物标本(蝗虫、蜈蚣、七星瓢虫、蜘蛛、虾)。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实例。

七、教学过程。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

蚂蚁
编辑课件
19
蜜蜂
马蜂
编辑课件
20
姬蜂
编辑课件
21
弄蝶科
编辑课件
1
眼蝶科
编辑课件
2
凤蝶科
编辑课件
3
凤蝶科
编辑课件
4
凤蝶科
编辑课件
5
十一、鞘翅目
➢俗称甲虫 ➢为昆虫纲第一大目,种类达35万种 ➢前翅为鞘翅;体壁坚硬
编辑课件
6
步甲科
虎甲科
编辑课件
7
龙虱科
编辑课件
8
隐翅虫科
编辑课件
9
吉丁虫科
编辑课件
叩甲科
10
萤科
编辑课件
11
瓢虫科
编辑课件
叶甲科 12
芫菁科 俗称斑蟊
天牛科
编辑课件
13
锹 甲 科
编辑课件
14
金龟子
象甲科
编辑课件
15
十二、双翅目
➢包括蚊、蝇、虻等昆虫 ➢为昆虫纲第三大目,种类达12万种
➢只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
➢多数种类为害虫

平衡棒
编辑课件
16


编辑课件
17
食蚜蝇
编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
18
十三、膜翅目
➢包括各种蚁和蜂 ➢为昆虫纲第四大目,种类达10万种 ➢翅两对,膜质 ➢寄生蜂等为益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节肢动物) 说课讲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节肢动物) 说课讲稿

节肢动物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节肢动物》,。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节肢动物》这节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本节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分布广泛,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和动物的运动都有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掌握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生物标本,模型的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应辩证地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2.让学生养成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掌握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异同。

二、说学生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观察的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的指导,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实验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来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5 (2)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5 (2)
弄蝶科
眼蝶科
凤蝶科
凤蝶科
凤蝶科
十一、鞘翅目
俗称甲虫 为昆虫纲第一大目,种类达35万种 前翅为鞘翅;体壁坚硬
步甲科 虎甲科
龙虱科
隐翅虫科
吉丁虫科
叩甲科
萤科
瓢虫科 叶甲科
芫菁科 俗称斑蟊
天牛科
锹 甲 科
பைடு நூலகம்
金龟子
象甲科
十二、双翅目
包括蚊、蝇、虻等昆虫 为昆虫纲第三大目,种类达12万种 只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 多数种类为害虫

平衡棒
蝇 虻
食蚜蝇
十三、膜翅目
包括各种蚁和蜂 为昆虫纲第四大目,种类达10万种 翅两对,膜质 寄生蜂等为益虫
蚂蚁
马蜂
蜜蜂
姬蜂

1.3.2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3.2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9. 请结合实例分析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实例分析:甲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析:甲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摄取浮游生物,为鱼类等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此外,甲壳类还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碳循环过程。
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虽然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互动讨论等方式,但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今后,我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为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我将重新审视和调整课堂时间安排,适当延长一些重要环节的时间,并保证课堂节奏的流畅性。
难点:
1. 节肢动物分类的依据和理解各类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节肢动物的特征,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群的节肢动物,使其掌握分类依据和各类特征。
2. 对于难点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节肢动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4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4

粉蝶科
蛱蝶科
七、半翅目
俗称蝽、蝽蟓
前翅为半鞘翅
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他动物的 体内汁液为食
腹部具臭腺,以臭气御敌
பைடு நூலகம்
蝽科 麻皮蝽
负子蝽科
桂花蝉(大田鳖)
水黾科
缘 蝽 科
猎蝽科
八、同翅目
包括蝉、蜡蝉、叶蝉、蚜虫、介壳虫等 前翅质地一致,为膜质 刺吸式口器,均植食性,多为农业害虫
蚱蝉
蜡蝉科 斑衣蜡蝉
蜡蝉科 龙眼鸡
叶蝉科
蚜虫
雌虫
雄虫
介壳虫
树枝上的介壳虫
九、脉翅目
最常见的为草蛉
翅脉多复杂似网
幼虫捕食性,多益虫
十、鳞翅目
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蝶类 为昆虫纲第二大目,种类达16万种 翅、身体上被鳞片 幼虫取食植物,多为害虫
蝴蝶?蛾?
蝶 蛾
夜蛾科
螟蛾科
蚕蛾科
大蚕蛾科
粉蝶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感官
触觉器 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是触毛,能感受接触、 气流和水流等任何压力变化的刺激。 鼓膜听器 也是一种触角器,感受声波。
嗅觉器 着生在触角上的嗅毛。这些嗅毛可十分敏
感地检测空气中存在而浓度很低的物质分子在外激
素调控中作用大,外激素易被嗅毛检测出来。
味觉器 存在于口器上。 视觉器 单眼:因着生部位不同分为背眼和侧眼。感受光
孵化(胚胎时期):受精卵在卵壳内发育为胚胎, 并脱壳而出,成为幼态昆虫。
变态(胚后时期):从幼虫到成虫形态与机能的 改变。 发育变态的不同取决于孵化的迟早,而孵化的迟 早又取决于卵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 昆虫的变态类型有无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 态三种
无变态 幼虫与成虫除了大小之外,外形上没有明显区别。 一般幼虫蜕皮次数较多,到成虫后仍蜕皮及生长, 例如衣鱼。 不完全变态 渐变态 胚胎在卵内发育比较充分,幼虫与成虫的形态与 生活环境基本相似这种变态称为渐变态,其幼虫 称为若虫,例如蝗虫、蜚蠊等。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足和2对翅。 足的结构基本:基节、转节、腿节(发达)、胫 节(细长具刺)、跗节和前跗节。 前足和中足都是步足,后足特化为跳跃足,特别 强壮
两对翅
前翅着生于中胸上,革质坚硬,长于后翅,用来 保护后翅,特称覆翅。
后翅宽大,膜质柔软,折叠于前翅之下,飞翔时 起主要作用。 翅不属于附肢
腹部
附肢几乎完全退化,只保留第十一腹节的一对尾 须。此外,雌虫的产卵器也由腹部附肢演变而来。
消化系统
前肠、中肠和后肠
围食膜:一层很薄的几丁质膜,包在食物之外, 以保护肠道上皮。
围食膜允许消化酶及已消化的物质穿透,到达肠 壁。
吸食液体食物的昆虫不产生围食膜。 马氏管 来源于外胚层,从血液中吸收尿酸,随粪便一起 排出。
6. 生殖系统
雌性:1对卵巢、1对输卵管、1条阴道、雌生殖孔、
1个受精囊以及1对摄护腺(分泌物促使受精卵粘
合形成卵块)。
卵巢由多个卵巢管组成,左右输卵管会合成为一 条宽大的阴道,开口于第八腹节腹板后方的雌生 殖孔。
雄性:1对精巢、1对输精管、1条射精管和一些附
属腺 精巢由多个精巢管构成,左右输精管会合成为一 条射精管,其开口即雄生殖孔,位于第九腹节生 殖下板的背侧基部。
腹部包括后11个体节和一尾节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
中心,内有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昆虫的附肢对数较少,且全部单枝型。头部原
有6对附肢,由于原第一和第三体节的2对已完
全退化,因此只保留4对附肢(触角、大颚、小
颚和下唇)。
触角
原第二体节的附肢演变成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 觉器官,具触毛和臭毛。 触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多样,在种间和同种性 别间都可能不一样,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都由多数小节构成,第一节较大为梗节,第二节
个纵向排列的直肠垫,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残渣
中重吸收水分,这是昆虫对陆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马氏管位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约200多条,基部 开口于消化管,末端封闭。直接从血体腔中吸收 代谢废物,排放到肠管内,随食物残渣一起排出
体外。
3. 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
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背血管分为心脏和大动脉两部分。心脏由多个心 室组成,每个心室1对心孔,心孔的边缘延长成 心瓣。 心脏、大动脉、头部、腹血窦、围脏窦、背血窦 心孔、心脏
线强弱的变化。
复眼:可成像,为昆虫的主要视觉器,一对,每
个复眼由多数视觉单元即个眼(小眼)构成。
生殖和发育
两性异形(第二性征)。
昆虫的生殖可分为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 两性生殖 卵生、卵胎生和胎生(p282) 单性生殖 1、孤雌生殖(蚜虫);2、多胚生 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 形成许多幼虫(小茧蜂);3、幼体生殖——幼虫 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童瘿蚊)。
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附肢几乎全部退化。 第1腹节较小,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鼓膜听器。
第2至第8腹节都发达。
末3个腹节退化,形态因性别而异。
雌蝗腹部末端具2对瓣状产卵器 背侧的一对称背瓣,由第9腹节的附肢演变而 成; 腹侧的一对称腹瓣,由第8腹节的附肢演变而 成;
雄蝗第9腹节的腹板称为生殖下板;第10腹节 的腹板则已完全消失。
1对尾须细长多节,中间常有一中尾丝。
若虫栖于湖泊、池塘和溪流中,植食性。像成虫一 样,也有一对长的尾须和一条中尾丝。
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短命,多数种类的成虫只 存活几小时,但若虫可活3年之久。如蜉蝣,常日 落后成群飞舞水边,进行交配。
蜻蜓目
咀嚼式口器,触角短 小刚毛状,复眼大;
5.
舐吸式口器
为蝇类所具有的口器,由喙和唇瓣两部分构 成。
下唇延长形成喙,喙的背面有槽,槽上有由 上唇及舌形成食物管。 喙的末端形成两个唇瓣,唇瓣上有许多环沟, 环沟与食物管相通,经过环沟舐吸物体表面 的液体食物。
胸部
昆虫胸部的3对附肢都演变成步足(基、转、 腿、胫、跗、前跗节) 前足和后足常特化
两对翅,膜质多脉, 前翅前缘有一翅痣; 腹部细长。如蜻蜓 (黑眼蜻蜓),豆娘 (新豆娘)。
直翅目
大或中型昆虫。
头属下口式;标准的咀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能折叠藏于前 翅之下;
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腹部常具尾须及 产卵器;
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 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渐变态。蝗虫、蝼蛄、油 葫芦和中华蚱蜢等。
其上唇及大颚保持咀嚼式类型,适于咀嚼花粉。 小颚的外颚叶和下唇须形成临时性的吸管,中唇舌 在吸管内快速前后运动,抽吸蜜汁。不取食时,小 颚及下唇的各部分可分开。
3.
刺吸式口器
吸食动植物体内液体物质的一种口器,例如蚊类、 虱目、半翅目昆虫等。 口器变成针管状便于穿刺及吸食。
上唇特化成食物道;舌特化成唾液管;大颚、小 颚特化成能穿刺的口针,藏于下唇形成的喙状沟 槽中。
下唇 1片,位于口腹面,有托盛、钳住食物的作
用,下唇须(味觉)。 除上述3种口肢外,还有一片上唇和一个舌,共同 组成稻蝗的口器。 上唇(头壳的延伸物)和舌(口前腔底壁的突起)
不是由附肢演变而来。
胸部(3体节愈合形成)前胸、中胸和后胸
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向后延伸,覆盖中胸。
跳跃足(蝗虫)、捕捉足(螳螂)、开掘足 (蝼蛄)、携粉足(蜜蜂)、游泳足(仰 蝽) 、步行足(蜚蠊)、抱握足(龙虱)、 攀援足(体虱)。

一般两对翅;翅不是由附肢演变而来。翅由两层
角质膜构成。 翅脉:翅内部具有高度角质化的翅脉,起支撑作 用;翅脉分为纵翅和横翅两种 脉相:翅内全部翅脉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竹节虫目
大型。体多呈棒状,少数种类扁平似叶。
触角细长多节。复眼较小。口器咀嚼式。 翅退化或完全消失。 尾须短,仅一节。雄虫稀少,常行孤雌生殖。雌 虫产卵器不明显;卵单产,散落地面。行动迂拙。 以拟态著称。不完全变态。
取食时口针刺破皮肤,内含凝血成分的唾液由唾 液管进入伤口处,上唇伸入吸血
4.
虹吸(吮吸)式口器
为鳞翅目多数种和膜翅目部分种所具有的口器,
适于吮吸花蜜。 两个小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并相互嵌合成管状 结构。 取食时管状口器延伸进入花丛中,虹吸植物体表 的蜜液;不用时如同钟表的发条状卷曲于头下。
各种昆虫都有其独特的脉相,并且恒定不变,为
重要的分类依据。
翅的类型
膜翅(膜质——透明,具翅脉)蜜蜂
覆翅(革质——不透明,但具翅脉)蝗虫 鞘翅(角质——不透明,且无翅脉)金龟子 半翅(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蝽橡 毛翅(膜质,覆毛)石蛾
鳞翅(膜质,覆鳞片)蛾、蝶
缨翅(膜质,边缘具长毛)蓟马
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
期适应的结果。
(三)重要类群
动物界最大的纲,共分2个亚纲,约30个目
无翅亚纲: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附肢。 缨尾目:如衣鱼常见于室内抽屈、衣箱或书籍堆 中。 弹尾目:如跳虫。
有翅亚纲: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蜉蝣目
小型至中型,体柔软。复眼大。触角细小。翅膜质; 后翅小或消失。
羽化:昆虫最后一次蜕皮形成成虫。 世代:由卵经过幼虫发育到成虫,成虫再产卵,这 一过程称为一个世代。 化性:一年中完成的世代数,如一年一个世代称为 一化性,二个世代称二化性,许多世代称多化性。
休眠和滞育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
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就可恢复发育。如昆虫的越夏、 越冬。 滞育: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 代谢受抑制状态,是对于有节律地重复到来的不
5. 神经系统和感官
中枢神经系统
脑、食道下神经节以及腹神经链3部分构成。
感觉器
一对触角司触觉和嗅觉,小颚须和下唇须则司味觉 视觉器官包括单眼和复眼,单眼,3个,位于头部前面 的左右复眼之间,呈三角形排列,结构简单只可辨别 明暗。复眼1对,除明暗外,还可分辨物体的大小和形 状。 鼓膜听器(一对)第一腹节左右两侧。
半变态
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不完全相似,生活环境也不 相同,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其幼虫称为稚虫, 例如蜻蜓,蜉蝣等。 完全变态 胚胎在卵内发育很不充分,幼虫经过大幅度的变态 才成为成虫,生活史中具有蛹期,幼虫与成虫的 习性及形态均不相同。例如家蚕,幼虫为咀嚼式 口器,成虫具虹吸式口器。
蜕皮
为柄节,其余各节为鞭节
口器类型
1. 咀嚼式口器
昆虫中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口器类型 包括上唇、大颚、小颚、下唇及舌,其中大颚、 小颚和下唇分别由第4、5、6体节的附肢形成, 而上唇和舌则分别由头壳和口前腔体壁延伸而成。 蝗虫及许多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具有这种口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