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耳鼻喉科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主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 主要体征:鼻黏膜肿胀,色淡白或色红,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 病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病史:部分病人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变应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病史及症状:具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间具有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 2.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有条件者可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外变应原(花粉)为主;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1年内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症状,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内变应原(螨、室内尘土等)为主。 (二)证候诊断 1.肺气虚寒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气短,面色苍白;鼻黏膜肿胀淡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2.脾气虚弱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困倦;鼻黏膜色淡,肿胀明显;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3.肾阳不足证 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样;伴有形寒肢冷,夜尿清长,神疲乏力,腰膝痠软;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4.肺经伏热证

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12年三季度,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安全生产事故高发期,安全成产形势的严峻性不容忽视,一、二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漏洞有待解决,基于近期现场发生的几起高空坠物伤人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寻找解决途径: 本月25-28日连续发生三起高空坠物伤人事件 事件经过: (1)25日16:00左右,2#楼保温施工人员向窗外抛扔混凝土块,砸中路人陈某左脚,当时无法正常走路,脚面大量出血,随即送至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诊断,未伤及骨头,但需要一段时间修养; (2)27日15:00左右,我单位管理人员检查刚进场的管材,检查完毕后突然被从1#楼坠落的混凝土块砸中左肩膀,后到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诊断,未伤及骨头,但需要一段时间修养; (3)28日9:40左右,1#东南角外墙保温施工人员,被意外掉落的碎砖(挂线时意外脱落)砸中后脑,当场晕倒,因当时戴有安全帽,外表看没有生命危险,现场拨打120送至医院检查,造成轻微脑震荡; 三起事件均为高空坠物伤人事件,之所以四天内连续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直接原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高空作业时,地面

缺乏警戒措施,发生事故后并没有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未采纳我单位管理人员的安全建议; 主要原因:为方便吊篮安装,已将现场大部分安全防护棚拆除,吊篮安装完毕后并没有及时恢复;未及时进行新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相关注意事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施工人员强调; 间接原因: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北侧紧邻马路,东西两侧都有单位正常办公,对施工造成极大不便; 预防措施:1、立即停止施工,对全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有关注意事项,做到三不伤害;2、由于现场实际的情况制约,无法恢复安全防护棚,凡有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的部位,地面设专门的警戒人员,拉起安全警戒线,并在明显的位臵悬挂安全标识;3、现场保温板堆放位臵进行维护,以防发生火灾; 安全成产现状的分析 一、领导重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效益,效益来自正常有序的生产,在首先保证人员、物资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高效的生产,才能得到预期的效益,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效益无从谈起。这是最基本的认知,分公司领导一直宣传、贯彻的安全生产理念,从我的角度看,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程度; 二、作业人员忽视:本着忽视安全、“多、快、好、省”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A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Little's area : 2.腺样体面容: 3.梅尼埃病: 4.声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有关鼻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共有 4 对 B. 可分为前后两组 C. 具有嗅觉功能 D. 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 E. 为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腔 2.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 ) A 一周 B 10 天 C 14 天 D 三周 E 12 天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 ) A 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 D 外侧进行 E 以上都不是 4.有关鼻窦的开口组合,下列错误的是 ( ) A. 上颌窦——中鼻道筛漏斗半部 B. 额窦 ——中鼻道额隐窝 C. 前组筛窦——中鼻道筛泡 处D. 后组筛窦——中鼻道后端 E. 蝶窦——上鼻道蝶窦筛隐窝 5. 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 A. 减充血药 B. 抗组胺药 C. 糖皮质激素 D.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 以上都不是 6.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 A. 鼻泪管 B. 上颌窦 C. 前组筛窦 D. 额窦 E. 蝶窦 7.有关咽隐窝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位于鼻咽侧壁 B.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C. 颅底破裂孔邻接咽隐窝上界 D. 是鼻咽纤维瘤的好发部位 E. 该部发生肿瘤早期有溢泪症状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致病菌 ( ) A. 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白色念珠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肺炎双球菌 9.关于病灶型扁桃体炎手术时机,错误的是 ( ) A. 风湿病在初次发病后尽早手术 B. 急性肾炎应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手术 C.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良也可随时手术 D. 银屑病应在病性稳定期手术 E. 败血症在抗菌素控制下即行手术 10.左侧喉返神经易受损伤的原因是 ( ) A. 位置较深 B. 离体表较近 C. 径路较长 D. 神经较细 E. 甲状腺压迫 11.开放性喉外伤的突出表现是 ( ) A. 出血 B. 呼吸困难 C. 皮下气肿 D. 休克 E. 以上都是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佳(不可滥用),均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鼻渊畅。 2.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用已找到的变应源制成脱敏浸液,以小量渐增大的方法舌下含服,使机体对变应源产生抵抗力。 3.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对下鼻甲粘膜的冷冻疗法、激光、微波、20%硝酸银烧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4.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翼管神经切断或岩浅大神经切断,均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5.手术疗法:因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而造成鼻腔通气欠佳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鼻息肉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鼻内镜下微波(射频消融术)治疗、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等,均能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

6.穴位疗法:李氏灵坤膏,采用的是穴位针对性疗法,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药贴内含医用磁粉+纯中药提取物制剂而成,可以消炎祛痛,改善不适,增强机体细胞活力,具有不错的康复疗效。 7.减敏(脱敏)疗法:这是在测出过敏原之情况下以微量稀释之过敏原溶液逐量长期注射,以达到人体能对此抗原产生耐受性的方法,不过此法因要病人长期配合,治疗周期长,而且效果介于50-70%之间,所以许多病人配合度不佳。 CZB聚焦超声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CZB聚焦超声”技术,聚焦超声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技术,是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非肿瘤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创新。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2T09:55:14.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鲁杰龚梁陈建强胡银亚 [导读] 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鲁杰龚梁(通讯作者) 陈建强胡银亚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15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脱敏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36-02 随着工业化生活程度的提高,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 tis, AR)患者日益增多,据统计已占10~25%[1],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和流清涕等,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脱敏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鼻炎症状,起效快,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采用鼻腔筛前神经烧灼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可有效缓解鼻炎症状,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复发率;脱敏治疗需要持续数年,起效慢,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目前脱敏治疗在我市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缺乏对该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的大样本临床调查。为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探索给药的新方法与最佳疗程,便于临床选择安全、方便、效佳、价廉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年始,对来本院诊治的6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至今为期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作总结,并就相关研究作出有效探讨。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本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275例,其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9例,患者均对尘螨过敏,男性125例,女性150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22岁;免疫治疗的入选标准: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尘螨阳性>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2级,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海口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B组患者198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5例,女性103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4岁。C组患者177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3例,女性84例,年龄7-55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有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症状,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血清尘螨特异性IgE的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尘螨变应原疫苗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阿罗格(NHD)。 2.方法 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分常规注射和改良注射),采用剂量累加方案,总疗程2-3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阶段初期:药液浓度从0级开始逐渐递增为1级、2级、3级浓度,每种浓度每次注射剂量由0.05ml开始,逐渐递增为0.1ml、0.2ml、0.4ml、0.6ml、 0.8ml,该阶段每周一次,总共注射24次。然后进入维持剂量阶段,以3级浓度0.8ml/次注射,注射频率依次延长为每2周1次、每4周1次、每6周1次、每8周1次,每个注射频率4-5次。每次注射前,询问并记录患者上次注射的耐受情况,只有上次注射能耐受,患者才能递增剂量。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对增生肥大的下鼻甲做等离子消融以改善通气。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 采用单盲法收集每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资料及电话号码的登记便于开展回访工作,于首次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近期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后1年、2年的随访结果作为远期评价依据,并填写变应性鼻炎登记随访表。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兰州会议),采用症状与体征分级计分,即先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于1997年修订的标准,在治疗前及免疫脱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轻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中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且≤8,重度症状患者评分≥9;再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计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8~120(56±15.8)天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且均完成了2年的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结束时显效108例(39.3%),有效132例(48%),无效35例(12.7%),有效率为87.3%。治疗中33例患者出现非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风团16例,局部反应14例,大局部反应2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5例8次,其中较严重的2例中,1例为一女性患者注射2分钟左右即出现全身瘙痒、咽部不适、眼睑浮肿,发觉后迅速给予甲强龙40mg静滴,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一8岁男童,注射后5分钟出现口唇红肿水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其他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局部荨麻疹,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该5例患者均没有停止免疫治疗。B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60例(30.3%),有效102例(51.5%),无效36例(18.2%),有效率为81.2%,较之于A组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也得以缓解、改善,且治疗后起效较快,其中显效60例(33.9%),有效86例(48.6%),无效31例(17.5%),有效率为82.5%,其疗效评价较之于A、B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A组患者无失访,其中显效106例(38.5%),有效128例(46.5%),无效41例(15%),总有效率85.0%,复发率2.5%;B组失访3例,其中显效53例(27.2%),有效95例(48.7%),无效47例(24.1%),总有效率75.9%,复发率9.5%;C组失访6例,其中显效42例(24.6%),有效70例(40.9%),无效59例(34.5%),总有效率65.5%,复发率30.1%。可见,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1年,A组275例患者有5例失访,其中显效99例(36.7%),有效125例(46.3%),无效46例(17%),总有效率83.0%,复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模板[1]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名称:(注册标准上的名称) 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项目组长、医学角度的大夫、技术角度的设计人员、应用角度的、市场角度的,并提供人员资格证明,如受过的培训资格、职称等级)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 1)YY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3)IEC60601-1-4:1996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并行标准:医 用可编程电气系统 4)产品标准及其他 1.2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使所有的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或处于小批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 适应症: 禁忌症: 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依序回答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性的特征的问题) 4.1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使用者及其精神、体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训等情况 人机工程学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和由谁安装 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 医疗器械是否用于生命维持或生命支持 在医疗器械失效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预 是否有接口设计方面的特殊问题可以导致不经心的使用错误(见4.27) 设备起诊断、预防、治疗、缓解或创伤补偿、解剖矫正、妊娠控制的哪个作用 4.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如何接触、接触时间长短?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卷(含答案)2416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考试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咽鼓管咽口描述错误的是( D ) A:位于鼻咽侧壁B:距下鼻甲后端1cm C管口周围有淋巴组织D:平时呈开放状态 2、鼻泪管开口于( A ) 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后鼻孔 3、对咽后壁脓肿行检查和治疗时,患儿的体位应该是:( C ) A:坐位B:平卧位C:仰卧垂头位D:半卧位 4、下列哪项不是声带麻痹的常见原因:( D ) A:甲状腺癌B:肺癌C:食道癌D:声带息肉 5、鼻咽癌的治疗首先应选择:( C ) A:手术疗法B:化疗C:放疗D:对症治疗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常发生颅内外并发症B:卡他性中耳炎时耳内闭塞感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发热D:急性外耳道炎耳痛剧烈 7、音叉检查的目的() A.判清何侧为患耳 B.判断耳聋性质 C.判断耳聋部位 D.判断耳聋程度 8、对少年儿童,切除腭扁桃体应慎重,是因为() A.影响咽腔共鸣 B.易发生软腭瘢痕 C.腭扁桃体是重要免疫器官 D.易引起咽干,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成团 9、对小儿喉、气管、支气管炎施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为:() A:1度呼吸困难B:3度呼吸困难C:2度呼吸困难D:4度呼吸困难 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施行乳突根治的目的是:() A:获得干耳B:提高听力C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感染D改善中耳腔压力 二、判断题注: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并改正。 1、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_________ 2、气管异物均应气管切开取出。()_________ 3、怀疑是鼻咽血管瘤时可以先做活检以确诊,再进一步手术治疗。()_________

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921412.html, 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晔萍潘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150例通过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查出尘螨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75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75例接受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出现了服药时缓解、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只能暂时控制症状,停药之后,再次接触过敏原还是会引起过敏反应。观察组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显效5例、有效56例、微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要在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化免疫治疗中心开展。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规范化管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78-01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征。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环境控制主要是指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是本病防治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基础机制,从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律性的免疫注射,让免疫系统趋于正常,能够逐渐适应耐受外界过敏原,从而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从2014年5 月开始采用丹麦生产的安脱达屋尘螨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目前疗程已结束。现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150例通过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查出尘螨阳性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76例,年龄在5岁至45岁之间,平均13岁.,过敏性鼻炎症状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明显。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75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接受标准化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1.2方法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1:56:29.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马艳华[导读]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65-02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病变应原后导致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遗传、变应原暴露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痒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向哮喘发展。本次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5±20.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8~57岁,平均年龄(32.5±22.5)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免疫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20SQ-U,每次1针,每周1次,连续治疗14周,剂量维持阶段为15周,将剂量维持在100000SQ-U分别与第16、17周各注射1次,随后6周注射1次,每次1针。(2)冲击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0SQ-U,在住院前3天,每天注射3次,每次1针,在第4天、第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1针,第6天维持剂量100000SQ-U,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后安排出院,第5周、第11周,第17周,每周1针。(3)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给予冰敷治疗,若出现皮肤过敏性坏死可以停止免疫治疗[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粘膜上皮表现正常,无粘连,鼻腔未发生出血。有效:患者粘膜上皮偶尔出现粘连,鼻腔少量出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2]。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小。治疗依从性采用RE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坚持服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内容,总分100分,总评分≥92分为完全依从;总评分70~91分为部分依从;总评分小于70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护理效果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护理效果60.0%(15/2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094。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性84.0%(21/25);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性56.0%(14/2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66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2/25);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547。 3.讨论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制品和一次性使用手术包腹部手术包、人流包、产包、介入手术包、胸部手术包、肢体手术包、头部手术包、脊柱手术包。 一、影响安全性,产生安全风险的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1、原材料和外购件 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及外购件主要有:非织造布、医用脱脂纱布、医用脱脂棉、医用手套、脐带圈等。如材料采购不符合要求,将影响到加工后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产品使用中出现渗液、易破、不吸水等现象,起不到防护的作用。 2、工人生产质量 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者人为的因素可能造成跳针、漏缝等现象,可能导致产品使用中出现不结实、易发线等影响防护效果。 3、外包装 外包装过薄可能出现易破损、难密封的现象,导致成品在灭菌后进入空气受到污染。被污染后的产品将不再是无菌产品,可能导致患者感染。 4、重复使用使用 使用者在使用过产品后,再次使用将导致细菌、病毒的传播造成严重后果。 5、灭菌后产品微生物指标 产品在包装密封后经灭菌后,如微生物指标不能达到要求,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及疾病的传播。 二、降低安全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我公司采取了以下降低风险的措施,并严格执行。 1、原材料和外购件 对于公司所采购的原材料及外购件,其取得材料的供方是具备生产资格及条件且经公司考察、评审合格的企业。每到一批材料公司都会经几道检验程序验收,确保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合格品,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风险。 2、工人生产质量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检验程序,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有质检员严格监控,并保证一件产品有多道检验过程,最大限度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 3、外包装 本公司产品的外包装是采用的达到包装三类医疗器械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要求的高压膜包装袋,无论是厚度、韧度、强度等都有保障。并在包装上标有“包装破损严禁使用”的警示语,以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 4、重复使用 在所有的包装上都标有“一次性使用”的警示符号和文字,并要求用户使用后进行销毁,以避免重复使用。 5、灭菌后产品微生物指标 产品委托具有国家资质的Co60辐照中心进行专业严格的辐照消毒灭菌,在外包装上贴有是否灭菌标示,并进行灭菌前后的菌检,以保证灭菌后的产品符合要求。 从上述报告中可看出本公司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利影响,但因事前加强的防范措施,通过严格的检验、生产、灭菌及包装警示将最大限度的避免这些风险的出现。因此从整体上分析,本公司产品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放

变应性鼻炎试题及答案

变应性鼻炎 1.鼻超敏反应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 A.杯状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 B.IgG C.IgD D.IgE E.IgI 3.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 A.螨 B.真菌 C.风媒花粉 D.羽毛 E.细菌感染 4.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是: A.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 B.翼管神经切断术 C.免疫疗法 D.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E.变应原检测 5.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6.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封闭抗体的产生与脱敏的剂量有关,为何不采取持续增大脱敏的剂量,以增加治疗效果 A.大剂量不产生封闭效应 B.大剂量可导致感染 C.大剂量使炎性介质分泌增加,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D.大剂量可导致并发症 E.大剂量有毒 7.下列哪项不是变应性鼻炎介质细胞颗粒分泌的介质: A.激肽 B.前列腺素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细胞趋化因子

8.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局部用药是() A盐酸麻黄碱滴鼻液 B0.5%的诺氟沙星滴鼻液 C达芬霖喷鼻剂 D辅舒良喷鼻剂 E链霉素滴鼻剂 9病人鼻溢液稀薄透明如水样,分泌物检查见嗜酸粒细胞和少量黏蛋白,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鼻炎早期 B变应性鼻炎发作期 C急性鼻炎中期 D脑脊液鼻漏 E慢性单纯性鼻炎 10变应性鼻炎可见() A喷嚏,鼻痒 B鼻黏膜充血 C血清中正常 D大量的水样涕 E鼻黏膜红肿 11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苍白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2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I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抑制免疫 13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14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水肿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加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5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作的原因是()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儿童变应性鼻炎亦即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在我国的流行率为10%左右[1-2],且呈继续增加趋势。由于儿童变应性鼻炎对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起重要影响,因此制定诊断和治疗指南,对规范临床诊疗及哮喘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适用于2~14岁的儿童患者。 【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有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二、分类 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两类: 间歇性:症状表现<4天/周,或<连续4周; 持续性:症状表现≥4天/周,且≥连续4周; 三、病情分度 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为轻度变应性鼻炎和中-中毒变应性鼻炎 轻度:症状较轻,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无明显影响; 中-重度:症状明显,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造成影响。 【诊断】 1.临床症状: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约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症状严重的患儿可经常有所谓的“过敏性敬礼”(allergic salute)动作,即为减轻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 2.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症状严重的患儿可出现: ①过敏性眼晕(allergic shiner):由于下眼睑肿胀而出现的下睑暗影;②过敏性皱褶(allergic crease):由于经常向上揉搓鼻尖而在鼻部皮肤表面出现横行皱纹。 3.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天后进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min后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 4.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适用于任何年龄,是诊断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并同时具备皮肤点刺实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2项中任何一项的阳性结果,方能诊断儿童变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一、抗组胺药物 推荐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是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首物治疗选药。口服H1抗组胺药对缓解眼部症状也有效。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5岁以下推荐使用糖浆制剂,5岁以上可口服片剂,剂量按年龄和体重计算。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首选药物,也可应用于轻度患者,对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AMI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Both groups accepted the WHO's standard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PCI, whil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IABP before PCI. 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troponin I,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30 days were evaluat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evel of BNP and troponin I during one week, incidence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30 days, LVEDV , and LVESV decreased (P <0.01 or 0.05), while LVEF increased (P <0.01) in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IABP can improve myocardial ischemia, ventricular pressure, volume loa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prognosis in AMI patients. Key word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oponin I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黄志文,陈小卫,田丽红,吴 铿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UANG Zhi-wen, CHEN Xiao-wei, TIAN Li-hong, WU Keng (Cardiac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 2009B030801338)收稿日期:2012-01-12;修订日期:2012-04-19作者简介:黄志文(1978-),男,硕士,主治医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治疗指南已将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其机制应用IABP 作为AMI 合并低血压、低心排出量及对药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给,降物治疗无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的Ⅰ类推荐指[1] 低主动脉收缩压(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脏做功,改征,故目前IABP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伴有心源性善那些心功能受损患者的前向性血流,提高心排血休克、严重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心肌量。大量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IABP 在急性心肌梗梗死患者或严重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本研究死(AMI)中应用有益,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在这一领通过观察使用IABP 治疗AMI 患者后脑钠利肽域尚相当欠缺,尤其是缺乏临床随机研究证实IABP (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 ,cTnI)浓度及左的效用。尽管缺少循证医学上的有力证据,美国心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IABP 在AMI 的临床疗效,收集有效的临床数据进一步推广IABP 的临床应用。1 资料和方法 摘 要: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MI 患者随机分为IABP 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WHO 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及PCI 治疗,IABP 组在PCI 前使用IABP 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 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变化、治疗后30 d 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ABP 的使用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脑利钠肽及肌钙蛋白I 水平(P <0.01),缩小LVEDV 和LVESV(P <0.01或0.05),提高LVEF(P <0.01),降低30 d 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 <0.01)。结论 IABP 的使用能改善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AMI 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 I + 中图分类号:R 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250-05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05 250 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3Jun. 2012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上的纤维素膜一般形成于( ) A、术后6小时内 B、术后6~12小时 C、术后24小时以后 D、术后5~6天 E、以上均不是 2、腺样体属于( ) 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淋巴组织 D、肌肉组织 E、退化器官,无实际功能 3、腭扁桃体是位于( )之间。( ) A、腭舌弓和舌根 B、腭舌弓和腭咽弓 C、腭咽弓和咽侧索 D、咽侧索和咽后壁 E、硬腭和软腭 4、对总鼻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中、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B、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腔隙 C、中鼻甲前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D、鼻腔的整个腔隙 E、下鼻甲与鼻腔内侧壁之间的腔隙 5、不属于咽的生理功能是( ) A、呼吸 B、吞咽 C、保护 D、免疫 E、屏气 6、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 )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粘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7、鼻咽癌患者Ⅸ、Ⅹ、Ⅺ、Ⅻ脑神经受累的原因是( ) A、局部扩散 B、血行转移 C、脑转移 D、种植转移 E、转移淋巴结压迫所致 8、半规管接受的适宜刺激是( ) A、匀速旋转刺激 B、匀速直线运动刺激 C、变速旋转刺激 D、变速直线运动刺激 E、直线运动刺激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鼓膜穿孔后需立即停用2%酚甘油滴耳液滴耳是因为酚甘油( ) A、仅有止痛作用 B、对鼓室粘膜及鼓膜有腐蚀作用 C、没有抗生素水溶液效果佳 D、油剂不易经穿孔进入中耳 E、以上都不是 10、一般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 ) A、新生儿 B、1岁以下儿童 C、6个月~3岁儿童 D、3岁~6岁儿童 E、6岁~12岁儿童 11、下面关于声门型癌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引起呼吸困难 C、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 D、预后较好 E、声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