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2011年国际上欧债危机继续恶化,欧美经济显露颓势;国内保持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房地产调控市场,高铁建设减速等市场利空氛围无法散尽,抑制了钢企下游用户的发展,导致下游用户需求萎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钢铁企业必须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问题与不足,树立战略成本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研究成本管理方式,用战略的眼光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制定适合行业、企业特点的成本管理机制,牢牢抓住降本增效这一关键,苦练内功、内部挖潜,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龙头作用,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快速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成本竞优势,使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有效途径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成本管理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降低成本费用,它需要结合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对原料、燃料以及能源动力的消耗十分巨大。因此,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对钢铁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二、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苦练内功、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
首先进行成本管理可以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使企业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其节约使用不仅仅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而且会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防止原材料的短缺而影响生产运营情况的发生。
其次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通常用投入产出比来表达,成本作为投入产出比的一个方面,其水平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成本是抵减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销量和价格一定时,成本与盈
利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即成本提高,盈利相应减少,反之成本降低,盈利就相应增加。企业盈利增加可以使企业竞争力提高、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也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财力去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待遇。
最后降低成本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条件,成本是制定产品的价格的重要经济依据。要想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使产品销量增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降低成本。只有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才能有条件降低产品价格。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钢铁企业应在积极开拓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的同时,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成本管理,用战略的眼光分析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管理机制,发挥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龙头作用,树立战略成本观念,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带动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联动,通过产、供、销联动机制的开展、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内部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借助信息化平台等有效措施,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优劣势,提高生产运营质量和管理效率,发挥管理创新支撑作用,快速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成本竞优势,使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阶段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年产钢材300万吨左右,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各环节齐全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例。
(一)成本管理范畴狭窄,成本管理认识片面,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人们的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一直将成本管理局限于成本费用的控制上,成本管理的好坏归结于成本费用降低额度大小、费用控制严格程度上,把成本管理作为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职责,认为成本费用、企业效益都应由管理层领导、财务部门及职能部室负责,职工成本意识淡漠。而且成本费用的降低是有限度的,有些情况下,过分要求成本费用的降低,会导致废品增加,产品质量下降,企业声誉受损;
财务人员偏重于核算,对炼铁、炼钢、轧制等生产工艺了解不够,成本分析仅仅是数字对数字的分析,管理的深度不够,不能与生产工艺及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解密结合,成本的管理依旧限于事后对核算结果的分析,缺乏事前、事中对生产运营的预测与控制,财务分析不够深入,财务分析结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但由于分析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可参考性差,“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二)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及配送环节的成本管理问题突出
物流成本由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构成。钢铁企业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产品销售均属于大进大出模式,企业的物流量较大,涉及采购环节的铁精粉、块矿、各种煤、焦炭、废钢,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球团矿、生铁、钢坯,以及销售环节的钢材和水渣、钢渣等物料。钢铁企业的采购费和运输费较高,每月需采购铁精粉、煤及焦炭等约占总成本的75%,原燃料需保持1—1.5个月均库存,由于市场疲软原因生铁、钢坯、钢材等产品库存越来越高,每月原燃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的运输、搬到费用就超过千万元。企业供销环节及内部搬到由于缺乏合理的物流资输、搬到、储存管理体制及科学的仓库库位管理方法,重复倒运、运输路线不合理、效率低下的现象较突出,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储运成本。
轧制工序几条生产线,由于投产时间不同,选择工艺不同,甚至相同设备的生产厂家及规格型号不同,造成设备备品、备件通用性差,而生产要求备品备件用一备一或用一备二,备品备件长期占用库存资金就超过亿元,如遇到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所有备件都会报废。企业在仓储环节的成本及潜在的损失亦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过分强调采购价格,并不是生产部门需要什么,采购部门就采购什么,部门间沟通不及时,所采购的原燃料质量变化引起的焦炭、铁水等产品质量的变化,对后续钢坯、线材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产品增加,致使产品质量成本升高。而且由于没有对原燃料的合理库存进行合理评估,原燃料、备品备件储备量大,资金占用高,沉淀较多;原材料备品备件储备结构不合理,因生产工艺的变化而淘汰备品备件和原燃料配比结构的变化积压的原燃料却占据着库存。 [1]
(三)成本核算数据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钢铁企业生产由烧结、炼焦、炼铁到炼钢、轧材甚至延长到下游加工行业,生产流程较长,各工序生产衔接紧凑,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水渣、钢渣等副产品较多,各工序间物资运输、搬倒复杂,客观上需要及时和精细的成本数据。而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着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扎实、介质消耗除电水以外,其他如煤气、蒸汽、循环水、风消耗由于计量器具或管理的原因计量不准确的问题,自产废钢不计量,同一单位不同工序之间消耗计量不准等问题,而钢铁企业一般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不能提供完整的个工序和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企业的物流成本比较高,但缺乏对于物流成本的精确核算。钢铁企业是高污染行业及国家节能减排重点监控企业,但大多数企业未将环保投入、节能减排投入单独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不利于反映企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投入以及节能减排的成本。
(四)信息化在成本管理及财务监督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成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