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际贫困标准法
国际贫困标准法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以一个国家 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50 %~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 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法具有两项优点: (1)简单、易操作; (2)救助对象得到救助金额可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同 步增长。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救助标准和水平比较高,大都采用 收入比例法。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救助水平较低,多根据绝 对贫困标准来选用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进行划分 :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 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 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 极其富裕。 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 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 小康状态。 195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达68.6%,2008年我 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比1978年的67.7% 下降了24.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 ,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19.6个百分点。
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的区别: (1)阶层贫困的产生主要是以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收入 分配不均为基础,而区域贫困则是区域内社会成员收入 普遍过低; (2)阶层贫困是城乡并存,而区域贫困却局限在乡村; (3)阶层贫困现象是任何国家都有的,区域贫困却为发 展中国家独有且是暂时的; (4)阶层贫困与地区经济发展即生活水平有关并表现出 地区差异,而区域贫困趋势普遍陷入绝对贫困境地。阶 层贫困内部可能产生一种共同的“贫困文化”。
(四)其他原因
基础设施 人员素质 行为懒惰 ……
三、当代中国城市贫困的致因
(一)宏观因素
1.经济体制的历史积淀; 2.矿产资源枯竭;
3.贫富差距拉大;
4.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
(二)微观因素
除了社会原因外,贫困者自身原因 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个人因素来看,孤寡老人和孤儿 、残疾人和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容 易陷入贫困。
二、贫困的类型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根据贫困的程度分)
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获得的收入、拥有的消费 资料和得到的服务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绝对贫困的主要特征: 在消费方面,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的收入难以满足衣 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生存需要。 在生产方面,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缺乏扩大再生产的 物质基础,甚至难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中国历年农村贫困标准 (元):1978:100;1984:200 ;1985:206;1986:213;1987:227;1988:236; 1989:259;1990:300;1992 :317;1994:440;1995 :530;1997:640;1998:635;1999:625;2000:625 ;2006年中国绝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693元,“相对贫 困线”为958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 786元,“相对贫困线”为1067元。 从2009年始,中国的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合二 为一,将把现行低收入标准作为新的扶贫标准。 2012年贫困线为2300元。 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为每人每天一美元。
相对贫困是指收入虽然能够达到或超过维持生存和基 本发展的需要,但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 比较仍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 相对贫困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1)贫困是相对的; (2)贫困是动态的; (3)贫困的不平等性; (4)贫困的主观性。
(二)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按照贫困的范围分)
(二)恩格尔系数法(Engel's Coefficient)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得出一个规律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 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 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 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反之,越小。 计算:您家的恩格尔系数有多大?
第二节 贫困线及其测量
一、贫困线的含义 二、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三、中国贫困线的确定
一、贫困线的含义
贫困线是指为度量贫困而制定的针对维持最起码的生 活需求标准所做的定量化界定。 贫困线一般采用绝对贫困的标准,需要考虑人的最小 需要量和收入。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贫困问题: 标准、信息和政策》一书中,对通常用来测量贫困的 标准设臵了7个指标,即人均收入、家庭消费和人均消 费、人均食品消费、食品比率、热量、医学数据、基 本需求等7个方面。
(二)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1.贫困人口的数量规模仍很大
2.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仍很深
(三)贫困问题的结构较为独特
1.极端贫困、一般贫困与相对贫 困并存,但此消彼长;
2.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但 此消彼长; 3.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4.贫困问题的致因趋向复杂化。
二、中国反贫困战略
二、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一)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关注的是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最早 由英国人郎特里在1601年提出,采用这个方法时,首先要 求确定一揽子基本消费品(以向量X0表示),内容把包括 维持社会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 ,然后根据市场价格(用向量P表示)来计算拥有这些生 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即贫困线。 (1+B)P X0 B是考虑到价格、浪费等因素而做的调整,或是对X0中未 包括的项目所作的调整。
三、中国贫困线的确定
我国对最低生活保障线 (贫困线)的确定尝试 过多种方法,基本上采 用的是绝对贫困取向, 包括市场菜篮法、恩格 尔系数法和收入比例法 等。
中国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
1、综合国际和国内最低限度的营养标准,中国采用2100 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的必须营养标准。 2、用最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清单和食品价格确定达到 人体最低营养标准所需最低食物支出作为食物贫困线。 3、假设靠牺牲基本食物需求获得的非食品需求是维持生 存和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的。并根据回归方 法计算出收入正好等于食品贫困线的人口的非食物支出 (包括最低的衣着、住房、燃料、交通等必需的非食品 支出费用),作为非食品贫困线。 4、用食品贫困线(约占60%)与非食品贫困线(40%) 相加得到贫困人口的扶持标准。
阿马蒂亚〃森从社会权利的角度审视贫困问题。
(三)贫困文化理论
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 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体系等。 刘易斯从四个层次对贫困文化作了解释: 从社会层次看,贫困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从社区层次看,贫困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贫民窟的特殊文 化现象; 从家庭层次看,体现为特定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 从个人层次看,贫困文化虽然是一种群体模式,但它通过 个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二、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致因
(一)自然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问题,贫困的 发生和贫困程度与生态环境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贫困人口与自然环境表现出更高的依存度,自然环境 恶劣导致贫困,但贫困又反过来加剧环境恶化。
(二)社会历史原因
旧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积淀下来,并 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支配着劳动者的 观念和意识,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 顽强的抗拒作用;
第三节 贫困的致因
一、贫困原因的理论阐释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致因
三、中国城市贫困的致因 讨论:你认为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一、贫困原因的理论阐释
(一)个体主义贫困论
将贫困的原因归结于个人,而非制度、社会。 个体主义贫困观的三种解释: (1)一个人的贫困是个人经济上失败所致; (2)贫困与个人遗传因素有关; (3)贫困与个人道德品质、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 维持生产和生活的最低标准。只包括生活的贫困,而 不包括精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贫困因素。 广义贫困则是指除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精 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贫困。
(三)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按贫困的结构特征分)
阶层贫困 亦称结构性贫困,是 指各种原因造成部分 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 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 自身及其家庭成员基 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区域性贫困 是指在国家总体发展水平 的条件下,各个区域之间 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产 生了较大的差距,某些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落 后导致的贫困。
市场菜篮法简明直观,能够保障贫困者最起码的生活 需要。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一揽子基本消费品的确定很难统一; (2)市场菜篮法所确定的基本消费需求的项目及其价 格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发生改变; (3)生活必需品的最低需求量是个主观概念,而不是 一个客观确定的量。
第一节 概述
一、贫困的含义
二、贫困的类型 讨论:
你觉得什么叫贫困?
一、贫困的含义
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长期无法获得足够 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 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学者对贫困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四个角度: “缺乏说”; “排斥说”或“剥夺说”; “地位说”; “能力说”。
从家庭因素来看,单亲家庭、无养 老保障的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由残 疾人和重病患者往往经济负担较重 ,容易陷入贫困。
思考: 贫困会带来什么后果?
பைடு நூலகம்四节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策略
一、中国贫困问题现状分析 二、中国的反贫困战略
一、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旧的贫困问题已经获得缓解
1.区域贫困问题已基本解决 2.普遍性的极端贫困状态已经成为历史
在落后的民族和地区,通过教育来 促进文化科学知识传播,推动生产 力发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 往往形成一个越穷越不重视教育、 越不重视教育越穷的恶性循环。
(三)制度性因素
自然条件和环境恶劣只是贫困发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 充分条件。 一方面,如果存在收入再分配机制,低于贫困线的家庭 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助,贫困完全可以避免。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能够向贫困地区增加投资,自然条 件是可以改变的。 中国农村与反贫困相关的制度比较缺乏和不完善: 中国农村转移支付制度有限; 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
(二)贫困结构论
将贫困看成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政策的结果 ,贫困的社会结构解释包括: 制度贫困论:将贫困原因归结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 社会政策贫困论:社会政策不平等也是制造贫困的原因。 冲突学派的贫困观:群体间利益的争夺是贫困现象的根源 ,贫困是社会各群体之间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争夺有限资源 的结果。
(三)生活形态法
生活形态法也称“剥夺指标法”。 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 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 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 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确定哪些 人属于贫困者。 类似于进行社区阶层分析的主观声誉法,只能在一个较小 的范围内进行,并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第五章

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 第二节 贫困线及其测量 第三节 贫困的致因 第四节 中国的贫困问题 及反贫战略 第五节 贫困问题与社会 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贫困的含义与主要类型; 掌握贫困线的测定方法; 掌握贫困的致因、中国农村和城市贫困现状以及中国 反贫困战略; 理清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