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和考试情况

本次八年级数学期末统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组成,选择题一共有10小题,共30分,填空题共6小题,共18分,解答题有7小题,共72分。试题结构是按照中考的结构来安排的,因为八年级学生基础差,平时成绩也差,所以考试结果也很不理想。

二、试题内容

八年级数学期末统考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梯度掌握得很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其中也涉及到了作图题目。下面是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情况:

第一大题(选择题10题)

1题是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题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3题整式运算的考查,4题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5题是分式概念的应用,6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周长的综合应用,7题是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9题是考查因式分解,10.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在选择题的几个小题中,各个方面的知识也都涉及到了,考查相对全面。

第二大题(填空题8题)

11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12题考查分式的乘方,13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5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16.坐标平面内点的对称规律。

三,解答题,72分。17题考查整式和分式的运算,18题考查因式分解,19题是分式的化简求值,20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法。21.23都是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22题考查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作图。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下面是学生答题中的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1~10小题):

第1、2、3、5、7、8、9、题学生完成得很好,第4、6、10题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6题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填空题11~20小题):

第11、12、13、14、16题完成得很好。完成得较差的有:第15题,由于对完全平方公式综合应用能力差,大多数学生不会做。第14题考虑问题不全面。

第三大题:解答题

第17.18.19.20题:得分较差,运算能力差,法则公式掌握不熟练。第21题:失分多。原因:缺少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读不懂题意。第22(1)题:对题分析理解不全面不能按照尺规作图要求去做。

四、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计算题失分较多,导致成绩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在考试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同学解题不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布局和设计,解题思路混乱,涂改现象严重,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查。

5、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五、教学启示:

通过检测的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教师还需在教给学生“严谨、勤学、善思、好问”等方面的发展多做探究。

4、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进一步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堂转差。转差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入手,避免学生心理抵触情绪的产生。

6、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努力改变以往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增加平时检测密度,多出好题、新题,拓广学生知识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学习数学课生动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